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实验
2025-09-25 17:39:33 责编:小OO
文档
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实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并熟悉面包板,熟练使用面包板;

2.对课程软件的熟悉;

3.进一步熟练使用万能电表;

4.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理

2.面包板的使用方法

a.在做实验的时候,通常是使用两窄一宽组成的小单元,同学们应按照实验要求,在宽条部分搭接电路的主体部分,上面的窄条取一行做电源,下面的窄条取一行做接地。使用时注意窄条的中间部分不通。

b.面包板布线的几个基本原则:

    在面包板上完成电路搭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风格。但是,无论什么风格、习惯,完成的电路搭接,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  连接点越少越好。每增加一个连接点,实际上就人为地增加了故障概率。面包板孔内不通,导线松动,导线内部断裂等都是常见故障。

2)  尽量避免立交桥。所谓的“立交桥”就是元器件或者导线骑跨在别的元器件或者导线上。初学者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这样做,一方面给后期更换元器件带来麻烦,另一方面,在出现故障时,零乱的导线很容易使人失去信心。

3)  尽量牢靠。有两种现象需要注意:第一、集成电路很容易松动,因此,对于运放等集成电路,需要用力下压,一旦不牢靠,需要更换位置。第二、有些元器件管脚太细,要注意轻轻拨动一下,如果发现不牢靠,需要更换位置。

4)  方便测试。5孔孤岛一般不要占满,至少留出一个孔,用于测试。

5)  布局尽量紧凑。信号流向尽量合理。

6)  布局尽量与原理图近似。这样有助于同学们在查找故障时,尽快找到元器件位置。

7)  电源区使用尽量清晰。在搭接电路之前,首先将电源区划分成正电源、地、负电源3个区域,并用导线完成连接。

三、实验和数据测量

1.实验电路图

a

2.已知实验数据:

电阻:

电阻编号

R1R2

R3

R4

电阻值(单位:欧)

1000

10010001000
    

3.测量实验数据:

电压源:

电压编号

V1V2
电压值(单位:伏;每个网孔按顺时针读数)

-13.38

13.38
电阻两端的电压:

电阻编号R1R2

R3

R4

电压值(单位:伏)4.19(左正右负)

0.835(上正下负)

8.35(上正下负)

4.19(下正上负)

在节点a处流过个支路的电流:

支路编号234
流过的电流(单位:安;流入为负,流出为正)-4.218.40-4.18
4.验证:

a.KCL:在节点a处,有 (-4.21)+(-4.18)+8.40=0.01;结果接近0,所以满足KCL

b.KVL:

在左边的网孔里,有(-13.38)+4.19+0.835+8.35=-0.005;结果接近0,满足KVL;

在右边的网孔里,有(-13.38)+4.19+0.835+8.35=-0.005;结果接近0,满足KVL。

    5.实验结论:

1、电路中任意时刻,流进和流出节点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2、电路中任意时刻,沿闭合回路的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即在电路中任意时刻,都满足基尔霍夫定律。

四、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又一次的使用了数字万用表,我们也进一步熟悉了他。我们也第一次在面包板上搭建电路,了解了面包板的使用方法,此次实验比较简单,但是都是基础,在以后的电路实验中必不可少。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