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议论文快速作文序列训练三——分论点设立技法
2025-09-25 17:38:26 责编:小OO
文档
议论文快速作文系列训练三——分论点设立

教学目标:学习议论文论点提出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论点和论题的区别,掌握几种论点提出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借助老师引导点拨,学会提出议论文的论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技巧讲解

一篇议论文大致可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构布局主要是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要有新意、有深意、有个性、有层次,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是分解中心论点,然后用几个分论点(实际已作了中心论点的论据)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论点分解的方法:

1.横向分解法

横向分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横向展开分解论点。我们通常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在同一篇文章中将这三问题全部阐释清楚,可以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1)横向分解“是什么”。

①从中心论点的内涵入手进行分解。即从中心论点的本质属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分解。

如,2006年高考湖南一考生写“意气”这个命题,就是着眼于“意气”内涵的发掘,对其进行分解的: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不惧的;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虽然作者以“充满意气的人”为引子展开,但三个层次的实质都集中在“意气”的内涵上,即坚韧不屈、勇敢不惧、自信乐观。2006年高考安徽考生写的《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从“阅读”内涵的角度分解论述的: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

②从中心论点的外延入手进行分解。即从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的角度其进行分解。如,2007年高考江西一考生写“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这个命题,就是着眼于“语文”的外延拓展,对其进行分解的:在那一泓清泉里,我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在那一泓清泉里,我观赏了优美的生活图景;在那一泓清泉里,我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在那一泓清泉里,我领悟了宽容的博大。考生着眼于“语文”的外延,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到人文,从不同的侧面,向人们展示“语文”的丰富博大。

(2)横向分解“为什么”。

这是一种因果分解,主要分析提出中心论点的意义和原因。如,2007年高考吉林省一考生写的《帮助——盛开的花朵》一文,在提出“帮助,是盛开的花朵,自有她的芬芳和硕果”之后,这样安排分论点:帮助是盛开的花,她点燃生命的希望;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开出了青春的芬芳;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结出了事业的辉煌。实际上,作者也正是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帮助”的意义。

(3)横向分解“怎么办”。

就是从解决问题办法的角度分解论点。如,2007年高考广东考生写的《爱,用心来传递》,在确立了“爱,需要我们用心来传递”的中心论点之后,从三个方面分解论点:请露出笑容,把心澄净清澈,用真诚传递爱的心志;请道一声礼让,把心放宽飞翔,用宽容传递爱的感情;请伸出双手,把心焙烘加热,用帮助传递爱的信号。作者从“笑出真诚”“做出宽容”“伸出援手”三个方面,阐述传递爱心的途径和方法。

2.纵向分解法

纵向分解,就是按照议论文由浅入深的顺序,或者分析、解决问题的顺序,逐步地完成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1)时间为序,纵深推移。

如,《在荣誉面前》一文这样分解论点:荣誉只表明过去;有了荣誉时不能骄傲;应把荣誉当成新的进步的起点。作者将“荣誉”放在时间的链条上,着眼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视角安排分论点,从而将议论引向了纵深。

(2)由表及里,逐层剖析。

如,《扫盲表彰会》一文这样安排分论点:四位“脱盲先进”却有三位未脱盲,其原因是当事者不重实效而又好大喜功;此举可以糊弄不重调查、喜听好言的上级领导。其后果是欺骗愚弄群众,贻误大业;铲除官僚主义,让形式主义在大众面前曝光,使之无地可容是杜绝这类现象的方法。

(3)步步推进,解决问题。

这种分解方法,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步步跟进,以解决问题为归宿。

如,《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文在提出“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之后,这样分解论点:

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

②为什么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A.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

B.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

C.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③怎样使生活丰富多彩?

A.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B.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3.修辞分解法

修辞分解法,就是借助比喻、对比、比拟等修辞手法,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1)比喻式分解。用比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形象,论点不直接表明,而是借助喻体,形象化地表达,使文章富有语言美、意蕴美。如,2007年高考河南一考生写的《教育是门艺术》在提出“艺术性的教育引导学生走向光明”这一中心论点之后,这样分解论点:教育是导航标;教育是启明星;教育是支船桨。从三个方面,阐述教育的艺术性,形象而富有启发作用。

(2)对比式分解。运用联想、对比思维,用对比手法分解中心论点,往往是两个分论点,涵概正反两个方面。如,2005年高考广东一考生,面对“铭记与忘记”这个话题,调动联想、巧用对比写的《米卢与孔明》一文这样分解论点:(对米卢)我们铭记他的失败,忘忆他的成功;(对孔明)我们铭记他的成功,忘记他的失败。由此反思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明。这种联想、对比思维,显示了作者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3)比拟式分解。调动想像思维,采用拟人、拟物的修辞手法,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追求说理形象化和趣味性。如2007年高考河南考生写的《在爱的牵动下飞翔》一文,在确立了中心论点之后,采用比拟式分解:(借“风筝”之一口向“引线”告白)爱我就不要把我牵得太紧;(借“蛹”之口向世人宣誓)不要用剪刀,剪开我周身的束缚,痛苦让我自己来承担。在饶有趣味的情节化段落中完成对论点的证明。

二、范文引路

读书是快乐的

养性莫若修身,至乐莫若读书。

喧闹和繁杂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主旋律,人和人的碰撞,人和物的磨擦是人们无从逃避的必修课,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的多样化给人们带来许多诱惑和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焦虑和烦恼——心灵,时常被揉搓得疲惫不堪。我们该到哪里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

有人选择轻歌曼舞的筵席,有人选择五光十色的荧屏,有人选择费心劳神的麻牌,但我要说一方有书的天地,是更适宜我们心灵憩息的乐园。

读书之乐,得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古人云:书中日月长。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歌舞,明清的悲歌,将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展眼底。在有月或没月的夜晚,去会见曹雪芹,去访问罗贯中,去聆听鲁迅的教诲,瞬间完全进入了心灵被净化的状态。以书为伍,少了一分浮躁,多了一分沉静;少了一分庸俗,多了一分儒雅;少了一分愚蠢,多了一分睿智。仿佛与对贤相对而坐,感到心灵充实丰盈,思想豁然开朗。

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打开一部史书,犹如展开一部历史的长卷谛听历史的脉搏,咀嚼人生的甘苦;翻开一册文学经典,如同走进一片风景胜地,诗情画意呼之欲出。李白的孤傲,陈子昂的愁怀,鲁迅的激昂,朱自清的深情,梁实秋的淡雅,一一呈现在面前,心境与文学互为水乳,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进入了如诗如画的意境。古贤今哲所论述的广泛空间,纵横万里,上下千年,读之陶冶性情,益人心智,发人深思。

读书之喜,结良师益友。书是良师,读旧书如见故人,看新书如遇新知。以书为师似与先贤对话,如同今哲低语,以明净的心灵与智者娓娓道来,忘记了一切得失荣辱,有的只是一分恬淡求知的心境,一颗祈求解读人生的心灵,让心绪得到安祥和宁静。书又是益友,痛苦时,书给你安慰;消沉时,书使你振作;迷茫时,书给你方向。与书为伍,如有良师益友指路导航,目光可以穿越历史的漫长隧道,透彻人生的真谛。

我们的心灵需要文化的浸润滋养,读书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心境。只要有心读书,便可忙里偷闲。人人都知道开卷有益,但忙人与书无缘,俗人与书无分,若非有意有情,很难与书结为“百年之好”。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学会了读书,就学会的了沉静心灵,参悟人生,拥抱生活。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增知,修心,养性,致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写法指引]

文章开头引用戚继光的名言“养性莫若修身,至乐莫若读书”,打出了一面鲜明的旗帜。主体部分从“为什么”的角度,将中心论点分解成三个分论点:读书之乐,得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读书之喜,结良师益友。结尾照应开头之意,以反问出之,收束干脆利落。

作者在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感方面用足了功夫:写读书之乐,则有“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歌舞,明清的悲歌”;写读书之益,则有“陶冶性情,益人心智,发人深思”;写读书之获,则有“沉静心灵,参悟人生,拥抱生活”。丰富而畅达的比喻、排比,尽显作者表达个性。

三、针对训练

1.训练目标

①正确分解分论点。②结构完整。③书面整洁。

2.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的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②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干戈。——管仲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④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⑤非但我们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古希腊埃斯库罗斯⑥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

请以“和谐”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思路指引

写“和谐”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打开思路:

①从“和谐”涉及的范围思考。可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国际关系等方面写作。对个人而言,可从生活、学习、工作、健康等方面去谈;对一个家庭而言,可从父慈子孝、夫妻和睦等方面去谈;对社会和国家而言,可从农民工待遇、社会保险、干群关系、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等方面去谈。

②从“和谐”产生的条件思考。比如信任与和谐,要想和谐首先需要信任,没有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人和单位,人和之间的信任,和谐就不会产生。此外,宽容、友爱、善良等人格精神和健全的法律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③从“和谐”的结果的来思考。“家和万事兴”,和谐可能使家庭万事兴

旺,美满幸福;“美在和谐”,和谐可以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生活美和艺术美;和谐可以创造盛世,真正的太平盛世应该是和谐的社会。

[考拟题]①洒一缕春阳②成长与环境③逆风而行④百炼方能成钢⑤蓬生麻中,不扶则直⑥童心可敬⑦早恋=自毁⑧唱响正义之歌⑨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和谐⑩和谐来自友善

4.例文点评

追寻和谐之美

天空的美,是穿一身蓝;森林的美,是披一身绿;太阳的美,是热情奔放;月亮的美,是皎洁柔和……和谐之美,更令人惊艳,令人回味,她宇宙间最伟大的美丽;她是宇宙间所有生灵永远的追寻。

和谐之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活带来温馨,期盼和谐的人们,让我们一起

追寻和谐美的足迹——

和谐之美在宽容中。有宽容才会有和谐。宽容是人类情感的种子,她能在人类心灵和片静土上让根发芽,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宽容之心是伟大的,她浇熄怒火,化解仇恨;她感化,播种善良。她无私奉献从不计较得失,她能化悲痛为力量,解千愁为云烟;她可与快乐相伴,毫无掩饰,她可与幸福同行畅游天地。她可让人间充满真情,让人们享受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滋润。宽容是和谐的摇篮。

和谐之美在诚信中。诚信人性的底色,她是一切美德的心灵土壤,她默无声息地孕育着和谐之美。诚信好比一枝玫瑰,在和谐之春的花园中她最美,美得妍艳欲滴,美得热人心潮。百花丛中她最美,美的无瑕、美的高尚。有了诚信,和谐之美足以体现!愿你拥有诚信之花,送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人间多一缕和谐的馨香,多一曲和谐的旋律,多一首和谐诗篇。

和谐之美在友善中。友善之与和谐,如春花之与之阳光,如春草之与雨露,拥有友善之心,你的身边才会绽放和谐的鲜花。携一颗友善之心,面对鸟语花香的自然。对每一朵花友善,你会拥有一个花香四溢的春天;对每一只鸟友善,你会拥有一个燕歌莺啼的清晨。只要你对每棵树、每一滴水,每株草友善,你就会拥有一个天蓝、草绿、水清、树茂的世界;只要你对每一个人友善,你就会朋友如柔云,新亲如细雨,让你拥有快乐的天堂;只要你对一切真心善待,世上的一切将会更加美丽和谐。

和谐之美在淡泊中。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就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有淡泊情怀之人,方能享受和谐之美,和谐之美绝不容忍名利所缚。苍鹰搏击长空,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羽翼,因此享有自由翱翔的蓝天;风帆乘风破浪,不是为了夸耀自己的樯桅,因此享有浩潮壮阔的大海。其实,你也一样,只要你拥有淡泊的情怀,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和谐乐园。

追寻和谐之美的人们,只要你播下宽容的种子,送上诚信的玫瑰,带上友善之心,伴着淡泊的情怀,充满和谐之美的人间天堂就会向你敞开大门。

[简评]

升格回顾:标题醒目,嵌入“追寻”一词,富有动态美。结构完整,匀称,主体部分由分论点明晰的匀称段落构成,相辅相成,匠心独运。语言富有文采,文中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兼排比的语句,形象而富有气势,增强了说服力,颇具抒情色彩;丰富的四字短句,节奏感极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