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作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南安市开展“学校制度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认真实践“创新学校管理制度,推进教育和谐发展”的主题,坚持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研讨活动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立足于校际与校本教研,开拓创新,大胆实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研片区校际教育教学教研的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各校之间互相学习与研究,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构建校际教学研究平台,共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探究初中教育教学改革新途径,健全校本研修制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研任务:
1、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加强片区学校的文化交流,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以《南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为内容,努力探索初中教育教学改革新途径;
3、深化片区的教育改革实验,转变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有序变革,努力提高片区教学质量;
4、引导片区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教学合作,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真正把片区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5、坚持教研科研一体化,制定侨光片区校本研究制度;
6、加快校际数字化网络教研平台建设,加强网络教学研究活动,拓宽校本教研途径,创新校本教研形式,为教师参与教研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
三、具体措施:
1、成立金淘、眉山教研片课改实验领导组:
组 长:陈进宝
副组长:林泳生、吴东方、方明华、陈文旭、陈国强
成 员:李小刚、刘智远、陈志刚、陈容川、林觉怀、傅瑞仁、林火星、潘春辉、黄东海、石镇雄、叶谋龙
2、片领导组及各校中层领导下组活动:
语文组:侯完肖 数学组:林火星
英语组:刘智远 生物、地理组:林觉怀
政治、历史组:黄盈愿 物理、化学组:陈文旭
综合组:陈国强
3、成立学科指导组:
(1)初一年:
语文组:侯完肖(金淘)
数学组:黄小青(侨光)
英语组:黄少鹏(南光)
政史组:黄盈愿(金淘)
生物、地理:谢黎程(温成)
体育美术音乐综合组:王清河(侨光)
俞建炜(南光)
(2)初二年:
语文组:叶劲榕(眉山)
数学组:杨少红(金淘)
英语组:叶聪文(南光)
政治、历史组:杨颖欣(侨光)
物理组:杨熹杰(侨光)
生物、地理组:黄再龙(南光)
体育美术音乐综合组:王清河(侨光)
俞建炜(南光)
(3)初三年:
语文组:叶思贤(南光)
数学组:叶谋杰(温成)
英语组:叶谋辉(天山)
政治、历史组:侯小文(金淘)
物理、化学组:杨天江(温成)
体育美术音乐综合组:王清河(侨光)
俞建炜(南光)
附:金淘眉山初中片区学期教研具体安排(修订稿)
2005/09
一、9月28日初中教研片领导组会议决定: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研片区校际教育教学教研的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性,构建校际教学研究平台,健全校本研修制度,促进各校之间互相学习与研究,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根据上级的要求,决定在初中教研片开展周六校际研讨与校本研修活动。具体做法:
1、本学期金淘眉山初中教研片区的各校各年级教师均应参加每周周六研讨活动。
2、活动安排:
(1)每逢双周,即10月22日、11月5日、11月19日、12月3日、12月17日、12月31日、1月7日,各校自行组织老师以备课组或学科组或年段为单位,在各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研讨时间:上午8:30—10:00。
(2)每逢单周,以学科为单位,举行校际学科研讨活动,各校所有的初中部有关学科的任课老师都应准时到达指定学校参加研讨,各主办校应准备相关的研讨材料,分发给每一位参加的老师,研讨时间:上午8:30—10:30。其他没有参加校际研讨活动的各校各学科的老师,依照第(1)条在各自学校研讨。本学期校际研讨的活动安排如下:
周 | 日期 | 参加对象 | 地点及承办学校 | 研 讨 内 容 | 主讲老师 | 主持人 |
3 | 9月17日 | 高中一年级 | 南光中学 | 高初中衔接教学研究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地理,历史课堂教学观摩及评议 | 陈永旭/陈招发/叶聪文/黄雅特/林旭鹏/叶峥嵘/陈明川/谢碧香 | 侨光备课组长 |
5 | 9月28日 | 各校领导 | 侨光中学 | 教研片工作会议 | ||
7 | 10月15日 | 初中英语、物理 | 侨光中学 | 英语物理课堂教学观摩及评议 | 林颖/叶晓强 | 刘智远/陈文旭 |
9 | 10月29日 | 初中语文、化学 | 南光中学 | 语文化学课堂教学观摩及评议 | 谢文智/叶峥嵘 | 侯完肖/陈文旭 |
11 | 11月12日 | 初中音乐、美术、劳技、信息技术 | 眉山中学 | 音乐美术课堂教学观摩及评议 | 周碧霞/黄春曲 | 王清河/俞建炜 |
13 | 11月26日 | 初中地理、生物 | 金淘中学 | 地理生物课堂教学观摩及评议 | 叶少锋/黄亚艺 | 林觉怀/黄再龙 |
15 | 12月10日 | 初中政治、历史 | 天山中学 | 政治历史课堂教学观摩及评议 | 谢艺荣/叶婉然 | 杨颖欣/黄盈愿 |
17 | 12月24日 | 初中数学、体育 | 温成中学 | 数学体育课堂教学观摩及评议 | 黄贞利/黄天生 | 林火星/陈国强 |
19 | 1月7日 | 各校有关人员 | 侨光中学 | 学期总结 |
3、承办校际教研活动的学校,负责组织学科校际研讨活动,做好报到工作,做好研讨记录。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把签到表、研讨材料、研讨记录及相关资料交侨光中学教研室存档备查。
4、参加周六研讨的老师,8:30分前应亲笔签名报到,作为准时出席的依据;务必做好听课记录或研讨记录,在研讨会上应积极发言。同时注意往来途中的安全。
二、根据南安教育局、进修学校的要求及规定,本学期校际及校本教研的内容形式可以有:
(一)、教育局陈进兴讲稿:对比式教研(同上一节课、教学片断比较等);问题式教研(集中一阶段来自教师遇到的相对集中的问题进行会诊,或举行“同在课改路话题探讨”);主题沙龙式教研(以一个案例或一个问题、一个专题为主题,参与者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如校长沙龙、教研沙龙、课改沙龙等);共享式教研(片、中心小学范围内学校互相进行教学开放,或经验、心得、反思、说课、教育叙事等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案例式教研(以课例为载体,如研讨课、课例评析、三课一条龙、优秀教师教学成果展示等);引领式教研(具有专业指导特征的教研活动,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与教师对话,校长课改讲坛,专家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专题讲座等)。
(二)、附《南安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教研工作计划》有关初中教研的部分内容:
1、深化校本研修,营造书香校园。继续开展“新课程读书活动”,再造“学校新文化”。 深化校本研修制度,提升校本教研水平。创新研修模式,推进网络教研。
2、加强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巩固新课程实验成果
3、强化考试与评价制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是课程改革推进的关键环节,是制约实施新课程的瓶颈,突破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的“瓶颈”,必将带来课改实验质的变化。各校要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切实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要加强现试理论的学习,研究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做好期中、期末试题的编制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优秀试题库。
4、开展专题研讨,促进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建设是课程改革实施走向深入的重要标志,是校本教研在新课程实施上向更高层次的实践探索。新课程要求有全新的课程理念,课程必须超越学科本位,切实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就需要人力挖掘各种课程资源,根据需要大力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本学期,将在了解各校对这两门课程的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全市性的交流研讨活动,不断总结经验,推进这两门课程的全面落实,促进课程计划的全面实施。
5、加强教科研力度,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
加强课题研究工作,重建课题实验格局,严格按照《南安市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逐步做到课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课题研究早出成效,推进成果的运用和转化,各校要以教学研究为主线,以课题实验为突破口,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将举行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交流会和同一课题项目研讨会,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继续做好“新基础教育”滚动试验研究,召开研讨会。继续做好“数学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思想政治课程多元目标及其实现”等同一课题研讨活动。组织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并上报市教科所评选与汇编。
工作安排:
月份 | 主题研讨 | 主要内容 | 备注 | |
初中 | 高中 | |||
八月 | 新课程培训 | 新教材培训 | 1、各学科教材培训 2、校本新课程教学培训 | |
九月 | 课改基地校新课程研讨 | 高、初中教学衔接学科教学研讨 | 1、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工作会 2、初、高中教学衔接观摩研讨活动 3、收集全国试验区各学科中考试卷 4、组织参加第二十二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5、组织参加全国高中数赛 6、专题调研初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情况 7、网络教研研讨会 | |
十月 | 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研讨 | 高考命题改革与对策研讨 | 1、召开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研讨会 2、召开2005年中考各学科质量分析会 3、各学科典型课例研讨 4、高初中衔接调研 5、举行骨干教师献课活动 6、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课交流研讨活动 7、课改基地校开放周活动 8、各校期中考试卷校本化调研 | |
十一月 | 新课程教学新星献课活动 | 《研究性学习》经验交流 | 1、“同片区(校)同一节课”研讨活动 2、优秀教师教学展示活动 3、“以校为本”教研工作研讨会 4、政治教师课件评选活动 5、开展“新课程课堂驾驭能力竞赛”活动 | |
十二月 |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讨活动 | 完中结对校教学研讨 | 1、评选优秀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2、同一学科课题研讨活动 3、各校开展“教研沙龙”活动 4、举办班级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 5、举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验研讨会 6、教学质量调研 | |
2006年 1月 | 总结交流 | 1、校本课程优秀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评选 2、各教研片和完中结对校教研工作总结 3、各教研员作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
四、请各校于10月13日前报送研讨形式内容及主讲教师。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