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工业制钛反应为:TiF4+2H2SO44HF+2X+TiO2,X 的化学式为
A.H2S .P4 .SO2 .SO3
2.食盐不仅可以做调味品,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的产物是( )
A.H2 .Cl2
C.NaOH .Na2CO3
3.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Cl2 .H2 .NH3 .HCl
4.某金属单质 X与非金属单质Y可发生反应:2X+Y=X2Y。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X的用量/g | Y的用量/g | 生成X2Y的质量/g |
1 | 7.4 | 1.6 | 8.0 |
2 | 9.6 | 3.2 | 12.0 |
A.4:1 .3:1 .2:1 .37:8
5.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
6.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7.某仓库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在雨天转运“保险粉”引起爆炸。“保险粉”化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主要用于印染工业。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 的化学式为 SO2
B.连二亚硫酸钠与水能剧烈反应,化学性质很活泼
C.Na2SO3 是一种盐,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D.Na2S2O4 通常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
8.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是( )
A. . . .
9.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一定相同
C.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10.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 8 | 32 | 5 | 4 |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 16 | X | 5 | 24 |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5
D.X值为28
11.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物和生成物含有三种元素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1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56 | 18 | 2 | 0 |
反应后的质量(g) | 10 | 0 | 2 | X |
A.x为 .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8g
C.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46g .丙物质一定作催化剂
13.三位科学家因“分子合成器”分享2016诺贝尔化学奖,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C.化学变化中分子的个数一定发生改变
D.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2+O2H2O
B.2Mg+O22MgO
C.2KClO32KCl+3O2
D.4 Fe+3O22Fe2O3
15.如图所示: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根据图示所得信息正确的是( )
A.物质甲的化学式为H6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化学反应中,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6.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6.4 | 3.2 | 4.0 | 2.8 |
反应后质量(g) | 5.2 | X | 7.2 | 2.8 |
C.X=2.0g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7.“神舟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该过程中NiFe2O4是( )
A.生成物 .反应物 .催化剂 .氧化剂
18.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反应物和生成物有两种氧化物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
D.可用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9.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某物质与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R的化学式应为
A.FeS .Fe2S3 .FeO .FeS2
20.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2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21.FeS2常用于在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产生CO2,其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X+8SO2,则X的化学式为( )
A.FeO .Fe2O3 .Fe3O4 .FeSO4
2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
D.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23.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中含有O3分子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6%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4:3
24.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
A.反应前后均为混合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⑤
D.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④⑤
25.4.6g某物质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此物质中一定含C、H元素;
②可能含O元素;③一定含O元素;
④物质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3;
⑤物质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⑥此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
A.①②④ .①②⑤ .①③④⑥ .①③⑤⑥
26.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XCO(NH2)2+H2O,X的化学式为( )
A.NH3 .N2H4 .HNO3 .NH3•H2O
27.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实验说明了( )
A.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8.某纯净物R常温下即可分解,生成NH3、H2O和CO2。根据这一事实,下列的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R中一定含有氮元素
B.R一定为化合物
C.R中一定含有水
D.R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29.金属单质M与非金属单质硫发生如下反应为2M + SM2S。甲、乙二组学生在实验室分别进行该实验,加入的M和硫的质量各不相同。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M的质量/ | S的质量/ g | M2S的质量/ g | |
甲 | 6.0 | 2.5 | 7.5 |
乙 | 7.0 | 1.5 | 7.5 |
30.下列化学用语及结构正确的是( )
A.3个铁离子:3Fe2+ .氦气:He2
C.4个氢原子:4H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D
【解析】
【详解】
由TiF4+2H2SO44HF+2X+TiO2可知,反应前后钛原子都是1个,氟原子都是4个,氢原子都是4个,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6个包含在2X中,X的化学式是SO3。
故选:D。
2.D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详解】
饱和食盐水中不含有碳元素,所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碳酸钠,故选D。
3.A
【解析】
【详解】
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气体可能是氯气,氢气为无色的无毒气体;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氨气;氯化氢气体无色,不可能是氯化氢。故选A。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两次实验数据表,Y的用量增加1倍,而生成X2Y的质量却没有增加1倍,说明第2次反应时,Y有剩余,9.6gX完全反应,生成12.0gX2Y,则同时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12.0g﹣9.6g=2.4g;故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9.6g:2.4g=4:1.故选A.
5.D
【解析】
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错误;D、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氯化氢气体,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正确。故选D。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知从0到t1时间内丙物质逐渐减少,甲乙两物质逐渐增加。所以,丙为反应物,甲、乙为生成物,该反应分解反应,描述错误;
B、甲的生成量比乙多,但分子个数不知,相对分子质量甲不一定比乙大,描述错误;
C、 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描述正确;
D、t1时,参加反应的丙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描述错误。
故选C。
7.C
【解析】
【详解】
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Na原子个数前后相等,由S、O原子个数守恒,则X的化学式为SO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连二亚硫酸钠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Na2SO3中Na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则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S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可知,该物质应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解析】
试题分析:A、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装置也不是密闭容器,不能验证;B、两种物质不反应,不能验证;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另外该装置也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验证;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体生成,装置可不密闭,可以验证。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9.B
【解析】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正确;B、同种元素原子核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错误;C、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正确。故选B。
10.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质量总和,反应后增加的是反应物,减少的是生成物。
【详解】
A、反应后甲增加了,则甲是生成物,丁增加了,则丁是生成物,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丙可能没参加反应或是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
,则,则反应表达式是,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B、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者没参加反应,故B正确;
C. 反应后甲增加了,丁增加了,则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故C正确;
D、在密闭容器中,则有,则,故D不正确。故选D。
11.B
【解析】
A、由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有两种元素,错误;
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正确;
C、反应物中有两种单质,错误;
D、如图所示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后,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不是1:1,错误。故选B。
12.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X=56+18+2+0-10-0-2=;根据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可以判断反应物为:甲、乙,而生成物为丁,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
A、X=56+18+2+0-10-0-2=,正确;
B、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8g,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56g-10g-46g,正确;
D、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错误。
13.B
【解析】
【详解】
A、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A错;
B、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B正确;
C、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变,可能不变,故C错;
D、分子质量和原子质量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分子质量比有的原子质量大,有的原子质量比有的分子质量大,故D错;
故选:B。
14.B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详解】
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故A不正确;
B、2Mg+O22MgO,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B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故C不正确;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B。
15.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中含有2个N原子,生成物中含有2个N原子和6个H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甲中含有6个H原子;再结合题意,“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可知每个甲分子是由两个H原子构成的,由此可知,甲分子为H2,乙分子是N2,丙分子是NH3,故该反应可表示为3H2+N2=2NH3。
A、每个甲分子由两个H原子构成,故物质甲的化学式为H2,错误;
B、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正确;
C、据图可知,反应前的分子为氢气分子和氮气分子,反应后的分子为氨气分子,故反应前后分子改变,错误;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因此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故选B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16.D
【解析】
【分析】
【详解】
A、a的质量变化后减小,为反应物,c的质量变化后增大,为生成物。此项不正确。
B、d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可能为催化剂或没有参与该反应。此项不正确。
C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列式为:6.4g+3.2g+4.0g+2.8g=5.2g+X+7.2g+2.8g,可解得X=1.2g 。此项不正确。
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的质量变化后减小,为反应物,c的质量变化后增大,为生成物。所以反应为化合反应。此项正确。
故选D项。
17.C
【解析】
【分析】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详解】
利用将航天员呼出的转化为,而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则为催化剂,故选C。
18.D
【解析】
【分析】
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H2CO2。
【详解】
A、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量没有改变,故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物中CO2是氧化物,生成物中没有氧化物,故错误;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O2,故错误;
D、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正确。
故选:D。
19.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硫、氧、铁原子个数分别为4、4、16、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中含有2个铁原子和4个硫原子,则化学式为,故选D。
20.D
【解析】
试题分析:A、所以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B、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错误,C、反应前是两种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是化合物,故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错误,D、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正确,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元素的化合价规律
21.B
【解析】
试题分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4个铁原子、8个硫原子、22个氧原子;反应后8个硫原子、16个氧原子;所以一个X分子中有2个铁原子、3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是Fe2O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22.D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2H2O+CO2。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该变、数目不变,错误;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1×4):(2×16×2)=1:4,错误;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H2O和CO2,均为氧化物,正确。故选D。
23.B
【解析】
【详解】
A、过氧乙酸(C2H4O3)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而不是O3分子,故选项错误;
B、过氧乙酸(C2H4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1.6%,故选项正确;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故选项错误;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故选项错误。故选B。
24.C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实质是:。
【详解】
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前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反应后有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分子和反应过程中过量的氧气分子,为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③,符合题意;
D、由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所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即④⑤,不符合题意。故选C。
25.C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碳元素的质量为:8.8g×=2.4g,生成物中水的质量为5.4g,氢元素的质量为:5.4g×=0.6g,生成物中的碳氢元素完全来自于未知物,由未知物4.6g可知其中一定含氧元素,且氧元素的质量为:4.6g-2.4g-0.6g=1.6g,所以①③说法正确,②的说法错误,物质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1,所以④⑥说法正确,⑤说法错误。所以正确的说法有①③④⑥,故选C。
【点睛】
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质量不变解答。
26.A
【解析】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前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1、0、2、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1、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6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故选A。
27.D
【解析】
【详解】
A、加热蔗糖的产物是炭黑和水,但蔗糖不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蔗糖属于纯净物,而炭黑和水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蔗糖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能说蔗糖分子由碳元素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说明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8.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变化.所以某物质R常温下可分解为NH3、H2O和CO2,说明R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物质R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R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原物质是纯净物且生成物中有水,故反应物中一定不含水;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题意“纯净物R常温下即可分解”,说明R不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29.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中实验数据可知,甲中硫过量、乙中M过量,6.0gM和1.5g硫完全反应,所以根据反应方程式
2M:32=6g:1.5g
M=
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故选A。
30.C
【解析】
【详解】
A、铁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A选项错误;
B、氦气直接由原子构成,故化学式为He,故B选项错误;
C、4个氢原子表示为4H,故C选项正确;
D、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的电子数是8,故D选项错误。故选C。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