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8-06-02
于清溪
(原化工部橡胶司,北京 100013)
摘要: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橡胶工业所取得的成绩,介绍了目前我国橡胶工业的现状,包括销售额、生产量、进出口、引进外资量等。预测了我国橡胶工业在近期(2008~2010年)、中远期(2010~2020年)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橡胶消耗量、轮胎消费量、轮胎产需平衡等因素。
关键词:橡胶工业;橡胶消耗量;轮胎;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Q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97X(2008)07-0009-06
橡胶工业发展现状与未来预测(上)
近几年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前进和全球经济稳步增长的大环境下,我国橡胶产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长足进步。5年来,年均以25%以上的速度发展,橡胶消耗量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成为世界最大橡胶工业生产和产品出口国。
2007年,橡胶工业GDP 已逾3 400亿元,同比增长27.3%,占全球近1/5。全国耗胶量达到585万t ,年增10%以上,占世界1/4。橡胶制品出口有上百亿美元,为生产量的1/5,其中轮胎已达29%,胶鞋近30%,非轮胎制品在10%~30%之上。目前全国橡胶企业数量按2002年普查已达6 400多家,列入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有3 200家。
现在,全球轮胎和胶鞋企业集团前10强、非轮胎制品10强中的9强均已落户中国,设厂数量一般都两家以上,最多已达8家,并且大多都成立了中国总部和建立了研发中心。外资企业生产所占市场份额:乘用子午胎已达70%,载重子午胎达到30%,高档旅游运动鞋和高性能汽车橡胶制品占到2/3以上,同时出
口外汇的约一半也来自外资企业。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最近10年来,在继续思想、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助推下,国有和民营橡胶企业通过机制改变和创新,更是从小到大、由大变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已成为橡胶工业发展的一支主导力量。轮胎企业有杭橡、三角、上轮等3家进入世界轮胎20强行列,生产规模在千万条以上的工厂已超过10家。胶鞋更出现了双星、荣光、3537厂、3517厂等一批世界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广东东莞、福建泉州、晋江,浙江温州、瑞安等还建起了闻名中外的鞋城。非轮胎制品方面形成
于清溪 教授级高工
了安徽宁国、芜湖,浙江天台、三台、宁海,河北衡水、景州、蠡县等若干群聚(密封件、V 带、汽车橡胶件、工程橡胶件和胶管)生产基地,展现出有中国特色的橡胶工业发展模式。
1 现状
1.1 销售额
橡胶工业现在根据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原则,包括轮胎、力车胎、橡胶板管带、工业、日用及医用和其他橡胶制品、胶鞋等七大制造业以及翻胎和再生胶、胶粉两大循环利用业。
表1
橡胶工业销售额 亿元
表2
橡胶工业销售额增长速度 %
2007年全行业销售额已达3 400亿元,同比增长27.8%。5年来一直保持着年均25%以上的增幅,比国家GDP 高出15个百分点,在44个制造业中占据1.5%的地位。支柱产品轮胎达到1 600亿元,增速为29%,胶鞋已达480亿元,增速32%;非轮胎制品为1 111亿元,增速30%;再生胶和胶粉有96亿元,增速36%;翻胎17亿元,增速34%。详见表1、2。
1.2 生产量
橡胶工业的发展同汽车工业息息相关,约有70%是用在汽车上面,其中轮胎占到85%,
非轮胎制品也在60%以上。在汽车工业火爆发展的推动下,我国橡胶工业的生产连年飙升,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形成火爆的局面。
5年来,轮胎产量由1.87亿条猛增到5.56亿条,年均增幅保持在30%左右。其中汽车轮胎由1.40亿条增长为3.30亿条,年增20%以 上;子午化率由46.1%上升到69.7%,内中乘
用轮胎已达100%,载重轮胎超过50%,工程轮胎也在快速发展之中。摩托轮胎由6 200万条增长到1.20亿条,年均增幅为15%。自行车胎由3.80亿条扩至5.20亿条,年增速为10%。目前,各种轮胎的生产量均已跃居世界之首,不仅是全球自行车胎、摩托轮胎王国,现也成为汽车轮胎和工程轮胎的世界大国。详见表3、4、5。
非轮胎制品的增长速度略低于轮胎,而且多处于缓慢下滑的趋势,但汽车用橡胶制品保持了与汽车同步的发展态势。2007年,输送带生产1.7亿m 2,年增10.3%,其中强力带所占比重逐步提高,由5年前的68%提高到81%。工业V 带为9.6亿A 米,增长8.1%;汽车V 带1 000万条,年增11.1%,同步带和多楔带各达
表4
各种轮胎生产增长速度 %
表6
各种带管生产量
表7
各种带管生产增长速度 %
表8
各种鞋生产量
表5 各种机动及非机动车增长情况
1 340万条,年增34.0%。胶带达到5.5亿标米,年增7.5%,其中高压管为1.8亿m ,已占1/3以上。详见表6、7。
胶鞋生产扭转5年前长期低迷的状态,出现了持续以双位数增长的好势头。已由2002年9.58亿双降至2003年的7.9亿双之后,从2004年起又恢复发展到10亿、12亿和16亿
双,2007年更进一步升至17.0亿双,年增速由-17%经过27%、25%到2007年回到10%,
开始放缓。胶鞋在鞋类中所占比重,也由上世纪70年代的30%、90年代20%和21世纪初期的13%,到2007年又升为14.5%。几年来,胶鞋款式增多、胶鞋结构改革成为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详见表8。
表3 各种轮胎生产量
注:1.轮胎中包括部分重型摩托轮胎,来自石化协会、橡
胶协会。
2.摩托轮胎中含一部分燃气动力车轮胎,来自橡胶协
会,全国数量要大20%~25%。
3.自行车胎中包括手推力车胎、电动车胎及多用途非
机动车胎等。来自橡胶协会,全国数量要大10%~15%。
1.3 进出口
出口方面,在国际贸易壁垒重重、反倾销频频和集团竞争强劲的种种压力之下,橡胶工业众志成城,克服原材料一再上涨、人民币不断升值和出口退税大幅下降的各种不利因素,依靠多渠道、低成本和灵活供货等优势,2007年继续保持着旺盛的出口局面。全年橡
胶工业出口交货值一举达到849.0亿元,同比增长25%,占到橡胶工业总产值3 456亿元的1/4,同产值增长速度的27%基本保持了相同步伐。
拳头产品轮胎出口达475亿元,增长26.9%,占整个出口的一半以上,达到了56%。传统出口产品胶鞋,全年达到144亿元,增长20.1%。过去长期出口较少的非轮胎制品也大幅上升,一举提高到17%~28%。翻胎增加3倍多,再生胶增长88%。橡机设备出口8.5亿元,增长达到48%。详见表9。
表9 橡胶工业总产值及出口交货值(2007
年)
2007橡胶制品出口量为:轮胎2亿条,同比增长43%,其中汽车轮胎1.45亿条,占
表10 橡胶制品进出口状况
72%;工业及工程轮胎3 400万条,占17%;农业轮胎870万条,占4.5%。出口地区:美国占30%,欧盟(8国)占15%,拉美占10%,非洲占4.5%,日本和中东各为3.5%,东南亚占3%。出口量为生产量的36%,其中汽车轮胎为50%。轮胎出口金额达到69亿美元,其中汽车轮胎为60亿美元。摩托轮胎出口1 187万条,0.6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和36.4%。自行车胎出口1.1 亿条,1.55亿美元,同比增长18.6%和31.4%,出口地区拉美占20%,欧盟占13%,非洲占14%,美国占10%,日本和中东各占3%。
胶鞋出口46.6亿双,77亿美元,同比增长7.1%和-3.7%。出口地区美国占20%,17%,欧盟9%,中东和非洲各8%,日本5%,东南亚3%,拉美2.5%。受国际环境影响,出口数量虽有小幅增加,但出口金额下降,给出口企业带来很大困难。
橡胶制品进口以非轮胎制品较多,尤其是高性能的汽车、电子等用橡胶品,如汽车橡胶制品一年进口量即在10亿美元以上。其他产品很少进口,2007年轮胎进口不到400万条,不及生产的1%,胶鞋1 000万双仅为0.6%。详见表10。
1.4 吸收外资
从1994年以来,国际橡胶企业集团纷纷登陆中国,形成一股强劲势力,现已占据一半左右的国内市场。同时,产品出口金额的一半以上,有53%也为外资企业提供。其他国有民营企业各为21%,其他为5%。当今中国正成为世界的工厂,目前在子午线轮胎生产中,乘
用胎的70%和载重胎的30%已为外资企业掌控。汽车橡胶制品中的高档产品,2/3以上为外资企业生产。外资企业已达400多家,其中轮胎工厂约40家,非轮胎工厂300家,其他有60家。世界轮胎10强企业均已来华,非轮胎10强也有9家进驻中国。全球10大制鞋厂家
表11
世界橡胶集团来华设厂情况
表12
世界轮胎产品销售额分析
表13
世界非轮胎制品销售额分析
悉数在华发展,多年来一直成为其主要加工生产基地。详见表11。
世界主要制鞋企业在华工厂约有200家以上,年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的有裕晟(昆山)、番禹协大、福建宏玮、东莞台威等企业。外资企业资产占制鞋业的28%,销售额占全国的26%。
1.5 国际竞争力
世界橡胶工业销售额2007年已达2 900
亿美元,年增长12%,其中轮胎为1 250亿占43%,非轮胎1 180亿占41%,鞋类440亿占16%。我国迄今尚无1家进入世界10强,20强以内的在轮胎只有3家。迄今国有和民营橡胶企业还没有走出去形成企业集团,国际竞争能力十分脆弱。详见表12~15。
1.6 橡胶消耗量
表16
世界橡胶消耗量及增长率
注:1、上表系根据IRSG 历年报导数据修订整理而成。
2、欧盟为24国总计数。
3、中国橡胶消耗量,中国物流中心测算为585万t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为505万t (不含非橡胶工业用胶在内)。
表15 最近10
年世界轮胎及三巨头销售额增长变化
表14
世界鞋类产品销售额分析
(未完待续)
从2002年起,全球橡胶消耗量一转上世纪和本世纪初的低迷徘徊阴影,呈现出连年持续较快增长的形势。最近5年的年增速已达到4%以上,2007年更达6.2%的2 293万t ,创造了历史纪录。其中中国成为拉动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年增长速度平均高达10%以上,2007年达到13.2%。从1998年开始超日本,2002年超过美 国,现已连续6年位居全球之首。2007年达到585万t (IRSG 统计),中国物流中心测算为585万t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报导 505万t (橡胶工业用胶),都已显示处于占全球1/4以上的地位。详见表16。
于清溪·橡胶工业发展现状与未来预测(上)
2008年 第34卷·15
·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forecast of rubber
industry (part one)
Yu Qingxi
(The former rubber bureau under the ministry of Chemical Industry, Beijing 1000013, China)
Abstract: Summarized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a rubber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and introduced the present status of Chinese rubber industry, including sales, production, imports and exports,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volume and so on. Forecast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rubber industry in the near future (2008 to 2010) and the long-term (2010 to 2020), and analyzed rubber consumption, tires consumption, tire production and demand balance and other factors.
Key words: rubber industry; rubber consumption; tire; development trend
(XS-03)
欧洲塑料回收率达到50%
据《欧洲塑料》2008年1月底发布的第17次年度报告披露,2006年包括材料循环利用和能量回收在内的欧洲塑料回收率第一次超过了50%,比2005年提高3%。据统计,所有消费后塑料有一半被加以回收,循环利用占19%,而能量回收占30.3%。材料循环回收率比2005年提高了18%。能量回收比2005年提高了9%。欧洲7个国家(瑞士、丹麦、德国、瑞典、奥地利、荷兰和比利时)2006年的废旧塑料回收率至少在80%,但相对比较,欧盟成员国中的一半回收率仍低于30%。欧洲(欧盟25国加上挪威和瑞士)的塑料需求量2006年增长4%,达到总量4 950万t ,增长率超过GDP 增长率50%。这一较高的消费水平也使消费后废旧塑料量增加4%(相当于100万t ),但是回收的强劲增长意味着用于埋地的数量减少了1%。
全球塑料消费量已从2005年2.35亿t 增长到2006年2.45亿t 。
钱伯章供稿
(XS-03)
横滨公司与杭州中策官司结案
据横滨轮胎公司介绍,横滨公司与杭州中策橡胶股份公司专利侵权官司已解决,杭州中
策将销毁Westlake 牌轮胎及轮胎模具。杭州中策将赔偿横滨公司一定的金额,以解决这起自2006年以来横滨公司对杭州中策的诉讼,具体金额未披露。
在上诉洛杉矶联邦的诉讼中,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Fullerton 的横滨公司主张杭州中策的Westlake H280轻卡轮胎胎面设计侵犯了横滨公司在Geolandar A/T+II 全天候轻卡胎及多功能运动车胎上的胎面设计专利。横滨公司主张三倍于杭州中策经销Westlake H280轮胎利润的赔偿。横滨公司同时要求禁止继续生产专利侵权轮胎,并销毁尚未销售出去的轮胎、铭牌、广告及促销资料。
据横滨公司介绍,在4月达成的解决方案中,杭州中策同意销毁Westlake H280轮胎模具,销毁剩余的轮胎,并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专利侵权轮胎。
横滨公司发言人说,解决方案现已生效且不需进一步的批准。但杭州中策的发言人还没有对此事进行确认。上述诉讼将杭州中策的经销商Tireco 公司(Tireco Inc )也列入被告。横滨公司在新闻发布会上没有提及Tireco 公司,现在也没有从Tireco 公司及横滨公司得
到Tireco 公司在此官司中的情况。
陈维芳供稿
(XS-03)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