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厦门市为例
孟永平
摘要:厦门城市规划建设正经历跨岛发展,“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提出了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城市骨干运输网络如何应对?本文在分析厦门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前后的基础上,找出其对应的交通趋势特征变化,并围绕此特征分别从骨干道路系统、轨道交通系统的组织模式应对及布局形态应对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为厦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骨干道路;轨道交通;组织模式
1 前言
城市空间结构作为上位规划决定着城市交通骨干运输网络形态,但骨干运输网络布局往往通过其功能反作用于城市空间结构,只有二者完美融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TOD,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城市功能。厦门城市规划建设正经历着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机遇,呈现出提高城市化水平和实施空间结构战略转移等诸多特征。如何构建与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相适宜的骨干运输网络显得尤为重要。
2厦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
(1)2010年版总规城市空间结构
以厦门岛发展为核心,形成“一主四辅八片”的空间结构。
“一主”即厦门岛;“四辅”即海沧、集美、同安和翔安四个区域;“八片”即海沧、马銮湾、杏林、集美、同安旧城、同安新城、马巷和新店。
(2)调整后厦门城市空间结构
以跨岛发展战略为核心,拓展形成“一岛一带多中心”的空间结构
“一岛”即厦门本岛;“一带”即环湾城市带,串联漳州开发区、角美、龙海、海沧、集美、同安、翔安、金门、南安等区域;“多中心”即厦门岛市级中心、东部市级中心、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个区级中心。
图1 厦门城市空间结构转变
调整后的城市空间结构由封闭走向开发,并具有以下特征:适应厦漳泉大都市同城化发展趋势;适应厦门在国家战略地位提升(对台),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的需要;适应岛内外一体化,本岛提升转型,岛外成为区域和城市发展新核心的需要。
3厦门骨干运输网络调整策略
3.1城市交通发展趋势
厦门由“海岛型” 城市向“海湾型”城市,再向“大海湾”、“大山海”、“大花园”城市的战略转移,城市布局结构将面临着“转型”与“重构”,城市交通需求和交通特征正经历着一个“巨变”过程。
当前“海岛型”城市阶段:在岛内交通强度保持增长下,厦门岛的辐射交通联系增强;跨海通道交通功能(城市内部交通、对外进出交通)多样化,岛外组团联系得以强化;
规划“海湾型”城市阶段:交通需求和交通联系表现为更强的整体性;跨海通道交通功能向城市内部交通联系功能转移,岛外组团间交通联系大幅度提升,并逐步形成以岛外为区域交通的辐射圈层。
图2 厦门市交通需求特征趋势变化3.2城市骨干运输网络系统发展目标
形成快速道路和快速轨道“双快”为主的骨干运输网络,引导城市发展;形成环湾带状干线+联络线的快速道路系统;形成“双心放射、环湾联络” 的快速轨道系统。
3.3骨干道路系统规划策略
(1)不同城市结构下机动车走廊变化
在“一主四辅八片”的城市空间结构下,厦门市机动车交通走廊呈以厦门岛为中心的“强放射+弱环湾”态势。随着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岛一带,两翼多组,双核多心”,厦门机动车交通走廊布局将发生以下变化:岛外环湾地区带状交通需求增强;翔安市级中心对外交通需求增强,将形成“强环湾+联络”态势。
图3 厦门市机动车走廊转变
(2)骨干道路系统构架
1)骨干道路系统组织模式
在城市“一岛一带,两翼多组,双核多心”的结构形态下骨干道路系统骨架呈“环湾带状干线+联络线”格局形态。
环湾带状干线——依托跨海通道的连接翔安、同安、集美和海沧的带状干线;
联络线——厦门岛到环湾带状干线的联络线、各主要组团到环湾带状干线的联络线,主要对外交通枢纽到环湾带状干线的联络线。
图4 快速道路整体交通组织模式示意图2)骨干道路系统
环湾带状干线由两条区域走廊、两条市域走廊组成:
两条区域走廊——沈海高速公路、新G324国道;
两条市域走廊——海翔大道、马青路-新阳大桥-杏滨路-集杏海底-同集路-东海域通道-溪东路-翔安机场。
联络线包括厦门岛及岛外各区到环湾干线间的衔接通道、海沧港区集疏运通道、厦门北站和翔安站集疏运通道、翔安机场集疏运通道等。
图5 骨干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3.4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策略
(1)不同城市结构下市域客流走廊变化
在“一主四辅八片”的城市空间结构下,城市客流走廊更多呈现出由厦门岛向岛外各辅城沿着城市骨干道路辐射。随着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岛一带,两翼多组,双核多心”,城市出行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岛内岛外均衡分布态势。出入岛出行继续增强,突出了以本岛为中心的放射状客流形态,而岛外片区间出行联系量在远景得到了显著提高,显现了环形带状客流出行特征。
全市客流走廊连接厦门北站、梧村火车站、翔安机场、翔安火车站等主要客流联系点,以海湾型城市主中心为中心,分别联系城市副中心。全市客流走廊客流规模大,运距长,是近期实施快速公交系统的首要选择,远景以城际轨道及轨道交通骨干运输服务。
图6 厦门市公交客流联系走廊示意图
(2)轨道系统构架
根据厦门城市布局形态和客流联系走廊分布,轨道系统层次以国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为主要三个层次,共同构成双核放射式城市远景轨道线网。
图7 轨道系统层次示意图
1)国铁及城际轨道布局
国铁:沿海通道方向的福厦、厦深;往内陆方向的龙厦、厦长和鹰厦线。
城际轨道:成“开”字型。具体组织可开通三条线路:漳州-龙海-厦门岛高崎-翔安机场;泉州-晋江-石狮-安海-翔安机场-厦门北站;漳州开发区-厦门站-高崎站-厦门北站。
图8 国铁及城际轨道布局示意图2)城市轨道线网布局
在城市“一岛一带,两翼多组,双核多心”的结构形态下城市轨道系统布局结构呈双核(厦门岛、翔安新中心)放射为主、环形联络为辅,连接厦漳泉地区。
图9 轨道交通组织模式示意图
机场快线(两条),兼具城际功能:其一走向为翔安机场—厦门岛高崎—海沧马銮新城,联系翔安航空新城、翔安东部中心、高崎枢纽、马銮新城等客流集散点;其二走向为翔安机场-翔安新城-同安新城-厦门北站,实现翔安机场与厦门北站快速联系。
其它轨道线路如下:
1号线(本岛西部中心——高崎——集美新城):沟通厦门岛中心区、高崎枢纽与集美新城、厦门北站等对外交通枢纽。
2号线(马銮新城——海沧新城——厦门岛东部中心——高崎机场):沟通马銮新城、海沧新城、厦门岛东部中心、高崎机场等中心地区及对外交通枢纽。
3号线(厦门岛——翔安新中心——翔安机场):加强厦门岛西北部与翔安南部新城、翔安机场联系,预留东向与泉州城市群间轨道系统的衔接。
图10 远景轨道交通系统概念方案
4号线(海沧新城—马銮新城—集美新城——北站新城——同安新城——翔安新中心):岛外环湾线,经过海沧新城、马銮新城、集美新城、北站新城、同安新城、翔安新中心等岛外新城。
5号线(翔安航空新城—翔安新中心—同安新城—同安老城):服务翔安内部及翔安与同安之间巨大的出现需求。
6号线(翔安火车站-翔安新城-厦门岛东部):加强翔安与厦门岛的快速联系。
7号线(厦门岛—集美旧城—同安老城):厦门岛与环东海域、同安老城之间的联络线路。
4结语
“一岛一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决定了岛外带状交通和厦门岛、翔安“双心”的辐射交通必将成为主要交通走廊。本文提出骨干道路系统组织模式和骨干道路形态、轨道交通系统组织模式和轨道交通形态与城市空间结构高度吻合,为建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厦门面向区域层面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引导和支撑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调整提供了依据。但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骨干运输网络的形成宜适度超前,以期实现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城市交通远景发展战略研究[R]. 厦门: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
究院,2013.
[2]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城市远景发展战略研究[R]. 厦门: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院,2013.
[3]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美丽厦门”战略规划[R]. 厦门: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3.
[4]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调整(2010-2020)[R]. 厦门:厦门市城市
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
[5]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专题1:厦门城市空间拓
展与优化策略研究[R]. 厦门: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
作者简介:孟永平,高级工程师,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7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