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单选,每题3分)
1、 艾滋病是( )
A、一种肿瘤 B一种血液病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性病
2、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3、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 )
A、临床表现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具有高危行为
4、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
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数
5、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胳系统
6、HlV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杀灭( )
A、37度,10%漂白粉处理30分钟 B、56度,30分钟
C、焚烧 D、温室,3天
7、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8、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 )
A、1—2年 B、2—3年
C、3—4年 D、7—10年
9、职业暴露的原因有:( )
A.针刺 B.切割
C.直接接触 D.以上都对
10、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
A.一般预防 B.标准预防
C.直接接触 D.以上都对
11、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
A.戴手套 B.戴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
C.戴防护眼镜 D.不用戴手套
12、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医护人员
13、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何月何日?( )
A. 6月1日 B. 8月1日
C. 12月1日 D. 11月1日
14、为防,错误的做法是( )
A.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
C.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15、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 )
A.72小时内 B.36小时内
C.24小时内 D.4小时内
二、多选题(单选,每题3分)
1、体液包括:( )
A.胸腔液 B.羊水
C.心包液 D.阴道分泌物
E.脑脊液
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 )
A.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B.暴露方式
C.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D.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
E.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3、为防,正确的做法是:( )
A.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
C.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E.同其他医疗废物统一放于双层黄色垃圾袋内
4、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B.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C.进行伤口局部挤压
D.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可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E.以上都正确
5、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哪三种类型:( )
A.轻度 B.中度
C.重度 D.暴露源不明
E.以上都对
三、判断题(每题2分)
1、初筛检测结果为HIV阳性并伴有临床症状,可以确诊为HIV感染者。( )
2、与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不会感染艾滋病。( )
3、医疗卫生机构每半年应当将本单位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逐级上报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4、保护HIV/AIDS患者的合法权益,是做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内容之一。( )
5、故意传播艾滋病是犯法行为。 ( )
6、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HIV 。( )
7、HIV感染的确诊需病原学检查,如两次初筛试验抗体阳性即可确诊HIV感染。( )
8、如母亲为艾滋病人,其新生儿血中HIV抗体阳性,即可确诊是感染了HIV。( )
9、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不必戴双层手套。( )
10、“红丝带”象征着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关心和帮助。( )
11、没有症状的带病毒者可以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
12、因为艾滋病毒只感染少数有危险行为的人,因此我们无须进行大量的健康教育。( )
13、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 )
14、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艾滋病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
15、如果必须输血时,有权了解血液是否经过艾滋病病毒检测。( )
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答案:
l、C 2、C 3、B 4、C 5、B 6、D 7、C 8、D 9、D 10、B
11、D 12、D 13、C 14、D 15、D
1.ABCDE 2.ABCDE 3.ABC 4.ABD 5.ACD
1、错 2、对 3、对 4、对 5、对6、错
7、对 8、对 9、错 10、对 11、对 12、错
13、对 14、对 15、对
艾滋病职业暴露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10题)
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 (D)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2、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什么原则 (B)
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3、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 D)
A 同性恋者
B 性乱交者
C 静脉吸毒者
D 医护人员
4、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C)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5、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
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 (D)
A 戴手套
B 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 戴防护眼镜
D 不用戴手套
6、为防,错误的做法是 (D)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7、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C)
A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
长
B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
短
C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
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D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
8、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属
于轻度的是 (A)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
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9、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
属于重度的是 (B)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
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10、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D)
A 72小时内
B 36小时内
C 24小时内
D 4小时内
二、多项选择(10题)
1、体液包括:(ABCDE)
A 胸腔液
B 羊水
C 心包液
D 阴道分泌物
E 脑脊液
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
(ABCDE)
A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B 暴露方式
C 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D 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
E 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3、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出现哪几种
意外,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ABCD)
A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B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C 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
D 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
E 接触了艾滋病感染病人
4、为防,正确的做法是:(ABC)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E 同其他医疗废物一同放于双层黄色垃圾袋内
5、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BD)
A 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B 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C 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D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可再用
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E 以上都正确
6、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如有伤口,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CD)
A 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可再用肥皂液和流
动水进行冲洗
B 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
消毒,并包扎伤口
D 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E 以上都对
7、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AB)
A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B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
短。
C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
长
D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
E 以上都对
8、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那三种类型: (ACD)
A 轻度
B 中度
C 重度
D 暴露源不明
E 以上都对
9、以下那种情况下不需要使用强化用药程序:(ABCE)
A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
B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
C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
D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
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
E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
10、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对其进行随访,随访的时间为职业
暴露后:(ACDE)
A 第4周
B 第6周
C 第8周
D 第12周
E 6个月时
三、填空题(18题)
1、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
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
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
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
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
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
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5、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6、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经检验,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
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7、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
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8、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
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9、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时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10、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时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
量,连续使用28天。
11、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时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
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12、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时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
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
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13、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时,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14、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时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
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
序。
15、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时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
序。
16、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
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
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
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17、医疗卫生机构每半年应当将本单位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
逐级上报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后上报中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8、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
随访和咨询的时间是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对艾
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
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四、判断题(4题)
1、医疗卫生机构每半年应当将本单位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
逐级上报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
理操作时不必须戴双层手套。(×)
3、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4、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艾滋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
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五、简答题(2题)
1、何谓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答: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
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
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
毒感染的情况。
2、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几级?请简要说明
答:分三级
一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
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
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
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
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
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
刺伤。
三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
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
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