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1检修工作面胶带输送机安全技术措施
7.24.1.1检修工作面胶带输送机采用工作任务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7.24.1.2检修工作面胶带输送机任务危险源辨识及评估
工 序 | 危险源/危险因素 | 风险类型 | 风险及后果描述 | 事故类型 | 风险评估 | |||
可 能 性 | 损 失 | 风 险 值 | 风险 等级 | |||||
1.检查瓦斯 | 未检查瓦斯或检查不到位 | 人 | 未及时发现瓦斯浓度超标,造成作业人员中毒或窒息,发生瓦斯燃烧或爆炸 | 瓦斯事故 | K2 | A6 | 12 | 中等 |
2.检查胶带输送机机头处顶板、两帮支护状况 | 1.未检查胶带输送机机头处顶板、两帮状况 | 人 | 顶板、煤壁破碎,冒顶、片帮伤害人员 | 顶板事故 | J3 | D3 | 9 | 中等 |
2.顶板和两帮支护状况差 | 环 | 冒顶、片帮造成人员伤害 | 顶板事故 | J3 | C4 | 12 | 中等 | |
3.停电、闭锁、挂牌 | 未停电、闭锁、挂牌 | 人 | 误操作使人员受伤或损坏设备 | 机电事故 | J3 | D3 | 9 | 中等 |
4.检查胶带输送机卸载部 | 1.未检查或检查不认真 | 人 | 不能及时发现胶带输送机故障,影响正常生产 | 机电事故 | I4 | E2 | 8 | 一般 |
2、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 人 | 检修过程中造成人员伤害 | 机电事故 | I4 | F1 | 4 | 一般 | |
5.检查胶带输送机机驱动部 | 1.未检查或检查不认真 | 人 | 不能及时发现胶带输送机故障,影响正常生产 | 机电事故 | I4 | E2 | 8 | 一般 |
2、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 人 | 检修过程中造成人员伤害 | 机电事故 | I4 | F1 | 4 | 一般 | |
6.检查胶带输送机张紧部 | 1.未检查或检查不认真 | 人 | 不能及时发现胶带输送机故障,影响正常生产 | 机电事故 | I4 | E2 | 8 | 一般 |
2、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 人 | 检修过程中造成人员伤害 | 机电事故 | I4 | F1 | 4 | 一般 | |
7.胶带输送机机尾检修 | 1.未检查或检查不认真 | 人 | 不能及时发现胶带输送机故障,影响正常生产 | 机电事故 | I4 | E2 | 8 | 一般 |
2、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 人 | 检修过程中造成人员伤害 | 机电事故 | I4 | F1 | 4 | 一般 | |
8.检查胶带输送机的保护装置 | 1.未检查胶带输送机的保护装置 | 人 | 不能及时发现保护装置的故障,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 | 机电事故 | I4 | D3 | 12 | 中等 |
2.保护装置不完好 | 机 | 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 | 机电事故 | I4 | D3 | 12 | 中等 | |
9.送电试运行 | 1.未按规程要求送电 | 人 | 误送电,伤人 | 机电事故 | J3 | D3 | 9 | 中等 |
2.开机前未检查周围人员情况 | 人 | 伤人 | 机电事故 | I4 | D3 | 12 | 中等 | |
3.操作不使用工具或工具使用不当 | 人 | 工具操作不当造成人员受伤 | 其它事故 | I4 | D3 | 12 | 中等 |
1.瓦检员在检修胶带输送机电器设备前,必须检查检修地点瓦斯浓度,并填写记录,确保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若风流中瓦斯浓度大于1%时,必须停机断电,撤人,并汇报带班队长及调度室。
2.班长作业前检查顶板、两帮的状况,保证作业地点顶板完整、无离层、无活矸、无鳞皮,巷帮无裂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3.停电检修时,井下电工必须切断皮带机的电源,闭锁,并悬挂“有人作业,严禁送电”的警示牌。
4.检查胶带输送机卸载部
1)井下钳工每天对胶带输送机卸载部进行如下检查,并做到:受料装置受料托辊转动灵活;挡煤板无开焊变形。挡煤皮固定可靠,不洒煤;清扫器工作正常、清扫干净。检查煤仓口上方的胶带输送机时,同时检查煤仓口围栏、溜煤篦子的完好性。滚筒轴承温度小于环境温度+25度;轴承润滑、运行良好,油质正常;滚筒运转声音无异常响声;皮带不跑偏。
2)检修人员必须掌握所使用输送机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各种保护的原理和检查试验方法,以及各控制、信号系统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会维护保养输送机,熟悉生产过程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能正确处理一般故障;
3)在检修煤仓上口的机头卸载部时,必须将煤仓上口挡严;
4)处理输送带跑偏时严禁用手、脚及身体的其他部位直接接触输送带。
5.检查胶带输送机驱动部
1)井下钳工每天对胶带输送机驱动部进行如下检查,并做到:滚筒轴承温度不超过75度;轴承润滑、运行良好,油质正常;滚筒运转声音无异常响声;滚筒包胶完好;皮带不跑偏。减速机运转平稳,无异常响声;各部螺栓紧固油位正常不漏油。耦合器声音无异常响声;液位适当,不漏油;易熔塞完好;各部位螺栓紧固。各联轴节运行正常,护罩完好;螺栓紧固;联轴节间隙满足要求。
2)检修人员必须掌握所使用输送机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各种保护的原理和检查试验方法,以及各控制、信号系统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会维护保养输送机,熟悉生产过程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能正确处理一般故障;
3)拆卸液力偶合器的注油塞、易熔塞时,应戴手套,面部躲开喷油方向,轻轻拧松几扣后停一会,待放气后再慢慢拧下。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易熔塞或用代用品;
4)在输送机上检修、处理故障或做其他工作时,必须闭锁输送机的控制开关,挂上“有人工作,不许合闸”的停电牌。除处理故障外,不许开倒车运转。严禁站在输送机上点动开车。
6.检查胶带输送机张紧部
1)井下钳工每天对胶带输送机张紧部进行如下检查,并做到:轴承温度不超过75度;轴承润滑、运行良好,油质正常;滚筒运转声音无异常响声;皮带不跑偏;
2)井下钳工每天检查皮带机张紧小车张紧钢丝绳,发现断丝、锈蚀不合格时,定期加注防锈油;
3)机头及储带装置所用连接件和紧固件应齐全、牢靠,防护罩齐全完整,各滚筒、轴承应转动灵活。
4)检修人员必须掌握所使用输送机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各种保护的原理和检查试验方法,以及各控制、信号系统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会维护保养输送机,熟悉生产过程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能正确处理一般故障;
5)启动张紧绞车前,必须观察周围人员情况,在确定张紧绞车、机头、机尾周围无人作业的情况下,方能启动张紧绞车。
7.胶带输送机机尾检修
1)井下钳工每天对胶带输送机机尾部进行如下检查,并做到:机尾滚筒转动灵活,油质正常,滚筒运转声音无异常响声,滚筒无破裂,键不松动;托辊齐全,转动灵活,无异响,无卡阻,定期注油,托辊表面胶层磨损量不得超过厚度的1/2;皮带不跑偏;
2)机尾防护罩齐全完整。
3)检修人员必须掌握所使用输送机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各种保护的原理和检查试验方法,以及各控制、信号系统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会维护保养输送机,熟悉生产过程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能正确处理一般故障;
4)胶带输送机运转时禁止清理机尾滚筒及其附近的浮煤;
5)处理输送带跑偏时严禁用手、脚及身体的其他部位直接接触输送带;
6)在输送机机尾检修、处理故障或做其他工作时,必须跟机头司机联系好做到停电、闭锁输送机的控制开关,挂上“有人工作,不许合闸”的停电牌。除处理故障外,严禁皮带倒转。
8.检修胶带输送机保护装置
1)井下电工对胶带输送机的各种保护、皮带闭锁、沿线急停开关等应定期试验;皮带速度、温度、烟雾、防打滑、防跑偏、断带等保护装置齐全,灵敏可靠;接头卡子牢固平整;
2)井下电工对皮带机各电气开关遵照《机电设备完好标准》进行检修,杜绝失爆,保证完好。
3)拖辊齐全,转动灵活,没有异常响声,无卡阻现象,定期注油;缓冲拖辊表面胶层磨损量不得超过原厚度的1/2;
4)胶带无破裂,横向裂口不得超过带宽的5%,保护层脱皮不超过0.3m2,中间纤维层破损面宽度不超过带宽5%;
5)运行中胶带不打滑、不跑偏。上部胶带不超出滚筒和托辊边缘,下部胶带不磨机架。
9.送电试运行
1)井下电工在送电前,必须确定在无人工作和设备正常情况下,联通电源,将隔离手柄打至合闸位置送电。胶带输送机司机开机前检查皮带周围的人员,确认皮带周围无人员时发出开机信号,在收到机尾回铃后方可开机
2)井下钳工在调试皮带前,必须将衣服袖口扎紧,纽扣扣齐;
3)井下钳工在调试皮带时,必须使用手锤、撬棍、扳手等工具,严禁用手直接接触皮带。
7.24.2破碎机检修的安全技术措施
7.24.2.1破碎机检修的采用工作任务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7.24.2.2破碎机检修的任务危险源辨识及评估
工 序 | 危险源/危险因素 | 风险类型 | 风险及后果描述 | 事故类型 | 风险评估 | ||||
可 能 性 | 损 失 | 风 险 值 | 风险等级 | ||||||
1.破碎机检查 | 1.检查时,破碎机、转载机未停电、闭锁、挂牌 | 人 | 设备误运行,造成人员伤害 | 运输事故 | I4 | D3 | 12 | 中等 | |
2.转载机急停装置安装位置不合适 | 机 | 运行中人员掉入转载机,无法自救 | 运输事故 | I4 | B5 | 20 | 重大 | ||
3.转载机急停装置不灵敏可靠 | 机 | 运行中人员掉入转载机,无法自救 | 运输事故 | I4 | B5 | 20 | 重大 | ||
4.破碎机出料口挡矸板缺失 | 机 | 煤矸在破碎过程中崩出伤人 | 其他事故 | H5 | F1 | 5 | 一般 | ||
5.破碎机进料口护栏缺失 | 机 | 易误入破碎机、转载机,造成人员伤害 | 运输事故 | J3 | B5 | 15 | 中等 | ||
6.破碎机传动轮护罩不完好 | 机 | 人员靠近破碎机传动轮时,易将人员衣袖,手臂卷入,造成人员伤害 | 机电事故 | K2 | D3 | 6 | 一般 | ||
7.破碎机传动轮三角带不完好松紧度不合适 | 机 | 无法启动,影响生产 | 机电事故 | J3 | D3 | 9 | 中等 | ||
8.未对破碎机转动部进行润滑维护 | 人 | 造成设备损坏 | 机电事故 | J3 | C4 | 12 | 中等 | ||
9.喷雾不完好 | 机 | 粉尘大,造成职业病;粉尘堆积,引发煤尘爆炸 | 其他事故 | K2 | A6 | 12 | 中等 |
1.检修破碎机时必须通知电工对转载机、破碎机必须停电闭锁,并挂牌管理;
2.每班电工在开工前必须对急停自救装置进行试验,发现装置不灵活,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填写试验记录;
3.每班修理工检查破碎机出料口挡矸板,发现缺失,立即处理;
4.每班修理工检查破碎机进料口护栏,发现缺失,立即处理;
5.破碎机传动轮护罩完好,连接螺栓齐全紧固;
6.破碎机传动轮三角带完好松紧度合适;
7.修理工定期对破碎机转动部进行润滑维护,按规定加入合格油脂;
8.水路畅通,水压满足要求,雾化效果好
7.24.3前部刮板运输机检修的安全技术措施
7.24.3.1前部刮板运输机检修的采用工作任务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7.24.3.2前部刮板运输机检修的任务危险源辨识及评估
工 序 | 危险源/危险因素 | 风险类型 | 风险及后果描述 | 事故类型 | 风险评估 | ||||
可 能 性 | 损 失 | 风 险 值 | 风险等级 | ||||||
前部刮板输送机检查 | 1.信号、按钮不可靠 | 机 | 导致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 | 机电事故 | I4 | D3 | 12 | 中等 | |
2.未按规定对前部输送机进行检查 | 人 | 不能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 | 机电事故 | I4 | D3 | 12 | 中等 | ||
3.前部输送机与采煤机未实现闭锁 | 机 | 设备误运行,造成人员伤害 | 机电事故 | I4 | D3 | 12 | 中等 |
1.检查信号装置是否灵敏可靠,信号装置不灵敏,必须立即处理,否则禁止开机;
2.人员上刮板机检修前必须通知电工对转载机、前部刮板输送机以及采煤机停电闭锁并挂牌管理;
3.检查前部输送机的传动装置、机头、机尾各部的螺栓是否齐全、完整、紧固;减速器、梅花垫是否有漏油、渗油现象,油量是否适当;齿条、齿轨有无脱落断裂;
4.空载运转前部输送机,仔细监听各部件的运转声音是否正常,认真察看刮板链及接链环的磨损和使用情况,是否有扭绕、跳链、拧麻花、刮板过度变形、连接螺栓脱落、刮板丢缺等现象;
5.检查刮板输送机铲煤板、挡煤板、拨链器、刮板等有无损坏与松动;
6.检查刮板输送机机头处防尘设施;
6.前部输送机必须有与采煤机闭锁装置;
7.每班电工做闭锁试验,并填写试验记录;
7.24.4后部刮板运输机检修的安全技术措施
7.24.4.1后部刮板运输机检修的采用工作任务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7.24.4.2后部刮板运输机检修的任务危险源辨识及评估
工 序 | 危险源/危险因素 | 风险类型 | 风险及后果描述 | 事故类型 | 风险评估 | ||||
可 能 性 | 损 失 | 风 险 值 | 风险等级 | ||||||
1.后部输送机检查 | 1.信号、按钮不可靠 | 机 | 导致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 | 机电事故 | I4 | D3 | 12 | 中等 | |
2.未按规定对后部输送机进行检查 | 人 | 不能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 | 机电事故 | I4 | D3 | 12 | 中等 | ||
3.后部输送机未安装急停信号 | 人 | 运行中出现异常情况无法通知司机停车,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 | 机电事故 | I4 | D3 | 12 | 中等 | ||
4.未检查输送机是否上窜下滑(调到安全出口检查) | 人 | 由于运输机上窜下滑造成安全出口不畅,推溜时挤伤人员 | 运输事故 | k2 | E2 | 4 | 低 |
1.检查信号装置是否灵敏可靠,信号装置不灵敏,必须立即处理,否则禁止开机;
2.人员检修前必须通知电工对转载机以及后部刮板输送机停电闭锁并挂牌管理;
3.检查后部输送机的传动装置、机头、机尾各部的螺栓是否齐全、完整、紧固;减速器、梅花垫是否有漏液、渗液现象,油量是否适当;
4.空载运转后部输送机,仔细监听各部件的运转声音是否正常,认真察看刮板链及接链环的磨损和使用情况,是否有扭绕、跳链、拧麻花、刮板过度变形、连接螺栓、E型螺栓、脱落、刮板丢缺等现象;
5.检查刮板输送机铲煤板、挡煤板、拨链器、刮板等有无损坏与松动;
6.检查刮板输送机机头处防尘设施;
7.后部输送机沿线设有能发出“停止”信号的装置,信号点的设置距离不得超过12m ;8.电工每班检查急停信号,发现故障及时处理,按规定填写检查记录
7.24.5采煤机机检修的安全技术措施
7.24.5.1采煤机检修的采用工作任务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7.24.5.2采煤机检修的任务危险源辨识及评估
工 序 | 危险源/危险因素 | 风险类型 | 风险及后果描述 | 事故类型 | 风险评估 | ||||
可 能 性 | 损 失 | 风 险 值 | 风险等级 | ||||||
1.准备工作 | 1.检修时采煤机停的方式不合适 | 人 | 工作面片帮,造成人员伤害 | 顶板事故 | I4 | D3 | 12 | 中等 | |
2.未处理顶板、片帮或处理不彻底 | 人 | 工作面片帮,架间漏煤造成人员伤害 | 顶板事故 | J3 | D3 | 9 | 中等 | ||
3.工具不完好或工具不匹配 | 机 | 工具不合适,人员操作费力,造成人员伤害 | 其它事故 | I4 | F1 | 4 | 一般 | ||
2.停电闭锁 | 1.采煤机未停电闭锁挂牌 | 人 | 人员在采煤机附近作业时,滚筒突然转动,造成人员伤害 | 机电事故 | I4 | D3 | 12 | 中等 | |
3.检查截齿 | 1.未检查截齿 | 人 | 滚筒缺齿,增大采煤机负荷,损坏设备 | 机电事故 | I4 | C4 | 16 | 中等 | |
2.未及时更换截齿 | 人 | 滚筒缺齿,增大采煤机负荷,损坏设备 | 机电事故 | J3 | C4 | 12 | 中等 | ||
4.检修液压元件及管路 | 1.更换液压管路及元件时,未释放管路的压力 | 人 | 高压液体飞溅伤人 | 机电事故 | J3 | D3 | 9 | 中等 | |
2.摇臂下降 | 机 | 摇臂锁不住,摇臂自动下降,影响进刀质量 | 机电事故 | H5 | F1 | 5 | 一般 | ||
5.检修电控部分 | 1.未使用相匹配的验电笔进行验电 | 人 | 电器元件带电伤人 | 机电事故 | I4 | E2 | 8 | 一般 | |
2.未使用采煤机保护 | 人 | 损坏设备或造成人员伤害 | 机电事故 | I4 | D3 | 12 | 中等 | ||
3.工具遗忘在采煤机电控箱内 | 人 | 造成设备短路、接地 | 机电事故 | J3 | D3 | 9 | 中等 | ||
4.电控箱外盖未紧固 | 人 | 造成失爆,损坏设备,发生瓦斯事故 | 瓦斯事故 | K2 | A6 | 12 | 中等 | ||
5.检查电缆的绝缘性能时,未使用相匹配的摇表 | 人 | 测量不准或击穿电缆 | 机电事故 | K2 | D3 | 6 | 一般 | ||
6.设备油位检查及加注油 | 1.未及时加油 | 人 | 油位达不到规定,液压泵吸空易损坏,摇臂升不起 | 机电事故 | K2 | D3 | 6 | 一般 | |
2.采煤机漏油 | 机 | 造成油位达不到规定,液压泵吸空易损坏,摇臂升不起 | 机电事故 | J3 | D3 | 9 | 中等 | ||
7.清理现场、试运行 | 1.试运转启动采煤机时,采煤机检修人员未撤离至安全地点; | 人 | 采煤机伤人或采煤机松动煤帮片帮伤人 | 顶板事故 | K2 | D3 | 6 | 一般 | |
2.现场清理不净,铁器进入运输系统 | 人 | 影响煤质,卡阻系统 | 机电事故 | J3 | E2 | 6 | 一般 | ||
8、检查行走轮 | 1.换行走轮时对采煤机未进行固定 | 机 | 造成机械部下滑伤人 | 机电事故 | I4 | D3 | 12 | 中等 |
1.检修时采煤机要停在顶板完整、无淋水的机尾位置;
2.检修前必须通知电工对采煤机停电闭锁,并挂牌管理;
3.采煤机司机检修前必须按照敲帮问顶的规定对作业地点附近的顶、帮进行清理;
4.对作业地点附近的液压支架的护帮板检查,护帮板必须伸出,护住煤壁;
5.每班开机前采煤机司机必须检查采煤机截齿;
6.更换截齿时滚筒左右3m内不许有人工作;
7.发现截齿短缺,必须补齐,截齿磨钝应及时更换,做到截齿无缺失,截齿无合金的数量不超过2个,齿座无损坏或短缺;
8.更换液压及元件时必须现对要拆除的压及元件泄压;
9.下降量超过规定,必须立即处理,未处理,严禁运转;
10.采煤机所有电气装置必须灵敏可靠,严禁甩掉不用,或任意调整保护值;
11.特殊情况下应制订安全技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但不允许长期无保护运行;
12.打开电控箱检修完毕后,必须对电控箱内工具杂物清洁干净;
13.检修完电控部分后由负责检修的电工检查确认后,定盖上电控箱盖子;
14.按照检修工艺标准盖上电控箱外盖;
15.必须使用与电压等级相匹配的摇表检验电缆的绝缘性;
16.检查油位符合规定,一般油位不低于采煤机油标的一半;
17.加油时必须使用专用油壶和漏斗,并对注油口清洁;
18.检查摇臂调高油缸有无损伤、漏油现象;
19.检查齿轮、轴头有无漏油;
20.检查有无漏油现象;
21.检查采煤机前必须对附近的杂物检修清理;
22.通知电工,检修工作结束,可以送电;
23.按操作规程规定顺序启动,试运行;
24.当班司机应及时清理采煤机上的浮煤、矸石及煤尘,并整理好采煤机上的各种管线;
25.在更换行走轮前必须由修理工联系无极绳绞车司机固定采煤机后方可更换行走轮;
26.按规定填写采煤机检修工作记录;
7.24.6泵站检修的安全技术措施
7.24.6.1泵站检修的采用工作任务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7.24.6.2泵站检修的任务危险源辨识及评估
工 序 | 危险源/危险因素 | 风险类型 | 风险及后果描述 | 事故类型 | 风险评估 | ||||
可 能 性 | 损 失 | 风 险 值 | 风险等级 | ||||||
1.停电闭锁挂牌 | 1.未停电闭锁挂牌 | 人 | 人员误动作,造成人员伤害 | 机电事故 | I4 | D3 | 12 | 中等 | |
2.检修 | 1.泵站发热 | 机 | 造成设备损坏 | 机电事故 | T4 | E2 | 8 | 一般 | |
2.泵站紧固件松动 | 机 | 造成设备损坏 | 机电事故 | T4 | E2 | 8 | 一般 | ||
3.泵站油位不符合规定 | 人 | 造成设备损坏 | 机电事故 | T4 | E2 | 8 | 一般 | ||
4.未定期清洗泵站各部件 | 人 | 液压元件堵塞,造成液压系统损坏 | 机电事故 | H5 | F1 | 5 | 一般 | ||
3.清理现场、试运行 | 1.未将更换下的配件及废油回收 | 人 | 油脂、棉纱可能造成火灾; | 火灾事故 | K2 | D3 | 6 | 一般 |
1.检修泵站前必须通知电工对泵站停电闭锁,并挂牌管理;
2.电机及泵站工作机构各部温升,发现异常应停泵处理;
3.乳化液温度不应超过30℃,泵体温度不应超过60℃
4. 乳化液泵站各部件无损坏,连接螺栓必须紧固;
5.液压系统管路连接齐全紧固;
6.泵站润滑油油位必须达到标准位置;
7.柱塞润滑油池油液必须足够,
8.油绳长度必须满足柱塞润滑要求;
9.泵站系统各种压力控制元件,定期清洗各种过滤器;
10.定期检查清洗水箱、液箱、油箱等设施;至少每周清洗液箱一次,以保证乳化液质量;
11.拆卸下的液压元件不准在井下进行清洗;
12.定期对密封件进行清洗,涂抹黄油;
13.将更换下的配件及时运到指定地点,严禁摆放在巷道,阻碍安全出口畅通;
14.将更换下废油及运到指定废油油脂回收点,并将废油密封好;
7.24.7液压支架检修的安全技术措施
7.24.7.1液压支架检修的采用工作任务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7.24.7.2液压支架检修的任务危险源辨识及评估
工 序 | 危险源/危险因素 | 风险类型 | 风险及后果描述 | 事故类型 | 风险评估 | ||||
可 能 性 | 损 失 | 风 险 值 | 风险等级 | ||||||
检修液压支架 | 检修液压支架前未对泵站停机闭锁 | 人 | 造成人员伤害 | 机电事故 | H5 | E2 | 10 | 中等 | |
1.未对支架联结处销轴检查 | 人 | 销轴脱落、断裂,弹出伤人;油缸滑落伤人 | 机电事故 | K2 | D3 | 6 | 一般 | ||
2.未对支架液压系统检查 | 人 | 发生漏液、窜液、高压液体喷出伤人、U型卡弹出伤人、高压胶管弹出伤人 | 机电事故 | H5 | E2 | 10 | 中等 |
1.检修液压支架前必须通知电工对泵站停机闭锁,并挂牌管理;
2.支护工后,必须对工作面每副支架连接处销轴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3.液压支架的联结销、保险销应符合规定并完好可靠;
4.支护工每班后,必须对支架液压系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高低压胶管无损伤、挤压、扭曲、拉紧、破皮断裂,阀组、油缸无滴漏,操作手把齐全、灵活可靠,操作手把归“零位”,管接头无断裂,U形销子不缺失;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