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21年《行路难》教学设计(精选5篇)
2025-09-25 17:43:25 责编:小OO
文档


2021年《行路难》教学设计(精选5篇) 

《行路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能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达到熟读成诵。

  (2) 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唐诗,不得不提到李白,提起李白大家会想起那些诗句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他的经典诗歌不胜枚举。李白最大的爱好是喝酒!可是,这样一个酒仙,也有面对美酒佳肴喝不下去的时候,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行路难》这首诗,寻找答案!(老师板书 “行路难 李白” )

  (二)预习展示

  1、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背景资料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3、 读准字音

  金樽 zn 投箸 zhù 冰塞sè 川

  (三)朗读

  1、(幻灯片展示《行路难》朗读节奏)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听范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4、指名配乐朗读。

  5、 同学互评评价

  6、全班齐读。

  (四)理解诗意

  1、根据注释,理解诗意,对文中的疑难处做好标记。

  2、小组交流自己理解不了的诗句的意思。

  (小组交流时,教师巡视协助)

  3、小组组长推荐代表展示。(以后进生为主)

  (五) 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1、个人思考,画出疑难。

  2、小组交流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3、教师指名回答。

  (幻灯片出示):

  (1)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宴的?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朋友的做法表达了对李白的怎样的情感?

  明确:(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夸张)(不舍和惋惜之情)

  (2)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是怎样做的?他的心情如何?为什么?从哪些动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极度苦闷、抑郁)(结合背景:仕途艰难)(停 投 拔 顾)

  (3)诗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诗人用“冰塞川”和“雪满山”比喻什么?用“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比喻什么?

  明确:(不是,是虚写,是想象)(比喻,对偶)(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道路的艰难) (对理想的追求,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4)在写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诗人又写了哪两个典故?李白写这两个典故有什么目的呢?

  明确:(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5)李白在受挫折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在?)(反复,抒情)(对人生感到很担忧,很茫然)

  (6)仕途受挫后的李白是否心灰意冷,意志消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此句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乐观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六)赏析名句

  1、明确赏析诗歌的方法:

  (1) 抓关键词

  (2) 修辞方法

  (3) 表达方式

  (4) 情感

  (5) 蕴含的哲理等

  2、分配任务,几个小组赏析一句相同的句子,形成竞争组,比较哪组赏析的更全面,更准确。

  (1)1、2、3组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4、5、6组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7、8、9、10组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小组中每个同学先自己赏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汇总意见,使句子的赏析更全面。

  4、 小组组长推荐代表展示(以后进生为主)。

  赏析同一句诗句的几个小组分别展示,其他组成员对这两个组的赏析做出评价,评价优点与不足。

  明确: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抑郁。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采用典故的修辞手法,借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委婉含蓄的表现作者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采用卒章显志的写法,表现了作者自信乐观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学们请看:联系前面的难以下咽,难以施展,难以选择,无论他的人生路怎么样,我们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

  (真实、坚定、不屈服、不放弃、、一身傲骨、洒脱)

  (幻灯片出示)

  这是一个虽然怀才不遇,但在豪迈中不乏豪迈气概,是一种仍怀有希望的李白!

  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面对权贵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他思念亲情时: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他赞美友情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他人生失意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七)再次诵读,尝试背诵

  1、 “掌一,坐二,蹲三,站四”四遍读法(读完第一遍,与同桌击掌,坐在座位上读第二遍,蹲在地上读第三遍,站着读第四遍。)

  2、 分组竞争读。

  3、 尝试背诵

  (八)总结

  同学们,历史的天空中,总有一些响亮的名字,如恒星般绽放无尽的光辉,给人力量、催人奋进。李白,就是这样!他离开我们已经1300多年了,但他却依然鲜活生动、永葆青春,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灵里、血脉中。今天我们重新开启了一扇认识李白的大门,希望大家课下多读读李白的诗歌,吸取那里面释放出来的一切正能量,通过自己的积极进取,在我们这个大好的时代,争做出彩的中国人!加油~!

  让我们齐诵这首诗,带着对李白的崇敬和我们那挂云帆,济沧海梦想——扬帆远航!

  (九) 布置作业

  基础:背诵默写。

  提高:将本诗扩写。

  (十)板书设计

  行路难

  唐 李白

《行路难》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这首乐府古题是李白于天宝三年被以“赐金放还”的名义打发出长安时所做。作者做翰林供奉仅两年却受奸佞权贵所害,被迫离开,此诗抒写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愤慨和逆境中豪迈乐观的气概。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复杂矛盾的感情变化,苦闷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反复诵读,理解诗句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

  4、赏析重点语句,品读诗人形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诗词,感受诗人激荡的情感变化。

  难点:体会诗人悲愤、失意中自信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走近李白

  从小到大我们是在李白诗句的浸润下长大的。在你记忆的宝库中存了多少,请大家动手数数。(学生回忆诗句)

  在丰富的诗句中,李白的形象也渐渐树立在我们心中,请你用一句诗仿照例句说说自己心中的李白。

  (学生回忆自己积累的李白的诗作名句,并借助诗句归结形象。

  例如: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了孤单寂寞的李白。(投影出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真是一个千年万年读不厌、都不透的李白。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千古名诗《行路难》,看看你又将认识一个怎样的李白。

  二、初读感知 扫除障碍

  (一)出示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自主研讨,理解诗人复杂矛盾的心情。

  体会诗人的高尚品格

  (二)学生自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

  (1)学生自读古诗

  (2)集体齐读,纠正易错字音:塞(sè)

  (三)了解乐府古题。学生再读古诗,把握感情基调。

  (四)师生互读,走进意境。

  (听着你们读,也勾起了老师的朗读欲望,大家听听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点评(每一部作品背后都有其鲜为人知的背景,谁了解这部作品的背景。)学生点评后教师补充。(出示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诗人“安社稷”“济苍生”的愿望无法实现。《行路难》三首皆是离开长安时在朋友为他饯行的酒宴上所作。

  三、细读品味艰难处境

  (一)学生再读诗文。

  1、诗中哪些词句能看出作者艰难的处境,请你结合诗句分析。

  (学生在品读的同时,用圈点批注法分析词句,老师巡回检查。)

  问题预设:学生会涉及到表现技巧上的问题,如:对比、比喻、反复、设问)

  2、作者的处境为何如此艰难?

  3、他的心情如何?(请同桌之间相互竞读,读出“歧路多彷徨的苦闷”)

  4、穿越时空,假如你是李白,面对这样的境遇,你的心境是怎样的?请同桌之间再次合作,诵读全诗,相互展演。

  (他心中仅有怀才不遇的苦闷愤慨和茫然吗?你从哪里看出的?)

  四、品读形象

  “诗如其人”,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悲而不伤,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坚信长风破浪的日子一定会来临。他将直挂云帆实现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伟业。这就是李白,一个在逆境中不顾影自怜、自怨自哀的李白,而是一个豪迈乐观,穿越了千年依然对我们自信的微笑的李白。我们为他的诗折服,更为其高尚的品质折服。)

  五、感谢有你,李白

  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在多歧的迷茫中我们苦闷过,也彷徨过,认识了李白,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释然。请以“感谢有你,李白”写一段话,记录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潇洒自如的李白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李白毕竟是李白,生活的挫折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他选择了坚强、自信和乐观。人生历程风雨兼程,遭遇逆境时让我们也像李白一样乘长风破巨浪,直抵苍茫的彼岸。让我们在吟诵全诗中结束这堂课。)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

  课外阅读《行路难》其二、其三。

《行路难》教学设计3

  一、导入

  1、在大唐盛世,有一位诗人他豪情满怀,诗酒仗剑走江湖。他才华横溢,满怀经世治国之志。在道士吴均的推荐下,在人生迈入第四十一个春秋之际,他由布衣登上了卿相的殿堂,满以为实现理想、施展才华的时候到了,但是皇帝昏聩,美梦初醒,他很快被赐金还放,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下,他陷入矛盾之中,这个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行路难》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

  2、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二、学生朗读

  教师:同学们都预习过了,下面我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

  请同学评价一下……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感情呢?

  教师: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变化:苦闷——憧憬——愁——喜悦

  (再读诗歌)

  三、分析诗歌

  1、诗文一、二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丰盛的宴会图。“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至少是五星级的标准,可是李白为什么“停杯投箸”食不下咽呢?诗文哪些地方暗示我们原因了吗?

  引导明确:诗人食不下咽的原因是因为诗人此时心中充满了愁闷。从课题《行路难》里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路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生之路。(学生或老师补充诗歌写作背景:

  李白一生追求政治理想,熬到41岁才开后门,进入朝廷却被皇帝当作点缀生活、的御用文人,还来不及抒发郁闷之情,在宫廷不久被人打小报告,就被李隆基赏了一些金子给赶了出来。为之努力了多年的政治理想就在一旦之间付之汪洋。因此内心非常失落、悲愤、忧郁。

  2、古人饮酒时,常舞剑以助酒兴。这里也是舞剑助酒兴吗?

  有点激愤的味道。你悲愤又如何?你有才能又如何?

  还有吗?

  3、“欲渡……”怎么理解这句话?——李白想什么?(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什么让自己的仕进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呢?(“冰塞川,雪满山”,)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来进行说明。

  4、我们说希望越大,失望越深。李白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苦闷心情可以想象,这苦闷是政治上的受挫失落造成的。

  5、大家知道李白不会轻易言败的接下来他如何感叹的?

  问:用什么历史故事?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

  问:李白为什么要引用这两个典故?

  姜尚、伊尹巧遇明主,给诗人迷茫的心田注进希望之光,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6、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齐读一下。

  教师: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四、总结全诗

  1、讨论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1)巧用历史故事

  (2)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3)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总之,全诗基调是激越的,是乐观向上的。

  2、主题

  3、有一首对联是这样的:千古诗才,蓬莱__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是指谁?(李白),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认识了李白这位“谪仙人”,也因为走进他的内心,让我们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准确认读多音字塞、行,理解羞、直、歧路、济等词义,初步理解诗意。

  2、过程和方法:品读诗歌,了解李白在失意和迷惘中仍不失洒脱乐观的形象。吟诵诗歌,入情入境地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仙悲愤中不乏豪迈的气概,学习失意中仍怀希望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品读诗歌,理解诗人曲折有致的心路历程。

  教学难点:体贴入微,感受诗人抉择的艰难和可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

  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填空,并说说你从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学生思考:好酒,有才,狂放,傲岸

  这是李白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他在他的超级粉丝杜甫眼中的形象。此时,李白正接受了玄宗皇帝的邀请,来到长安任翰林学士,__风采,名震天下。

  可是,不过短短两年之后,李白竟写下了一首诗歌,题为《行路难》(生读题目)。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不禁会猜想——

  学生回答:李白在仕途上遇到了困难?李白的心情很郁闷?

  生再读题目,读出感觉。

  二、初读诗歌,感受诗意

  1、自由放声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找出诗中能印证我们猜想的'诗句。

  2、学生朗读。个别展示,注意正音(塞、斗、箸、行等);齐读。

  3、诗中哪些语句证实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李白怎么了?

  PPT插引写作背景:李白怀着治邦的理想来到长安,却发现玄宗皇帝早已年老昏聩,不理政事,他不过想借李白的诗才而已;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更是同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

  于是,谗言纷纷而至;

  于是,皇帝旨意又下:赐金放还!

  三、品读诗歌,走进李白内心,感受李白形象

  1、吟读这些诗句,你能从中感受到李白此时怎样的心情?

  2、学生品读,发言。

  预设:

  “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

  “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以宴席之精美来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茫然,并与下句“停”“投”“拔”“顾”形成对比。

  (“拔剑”这一动作,是否显得特别突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即将迈向自己的理想;“冰塞川”“雪满

  山”比喻理想受阻。

  (李白真有渡河登山的行程吗?)

  “行路难——————今安在”

  反复、疑问的修辞,感叹号的强调,短句的紧张急促,表现内心极度的迷惘与失落。

  (“多歧路”,李白到底有哪些路可以选择?如果这时再给李白一个选择的机会,他会怎样选择?)

  (品读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发言,抓住其闪光点加以肯定,然后一定要品与读结合,以品促读。)

  3、师朗读,小结过渡:食不知味,酒难入喉,长吁短叹,彷徨四顾,这,还是我们印象中那个洒脱的诗仙吗?难道他真的被了吗?

  引入“闲来济沧海”两句。

  品读,说说你在这两句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吕尚八十终遇文王,伊尹奴隶竟成国相(年老位卑,仍成大业)

  本意解读:垂钓碧溪,泛舟日边,感觉悠闲自由,温暖清新。

  (隐逸与进取,矛盾的选择纠结于同一句。读时注意语气略轻松,带期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自信)

  “济”:同舟共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词的多读,坚定的理想,自我的勉励)

  (品读时,应注意前句隐隐的希望与后句坚定的自信这种感情的区别,朗读处理时应努力表现情感上的层次。)

  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诗仙,在痛苦的深渊中仍能将自己打捞,在俗世的尘埃里也能开出青色莲花。

  仰望诗仙,有情诵读。

  4、引入录音范读,听后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一句来试读。(先同桌互读,再推

  荐班中展示,最后再次齐读。)

  四、结合情境,诗意拓展:

  1、多年以后,我们可能不再会背诵这首诗,但我们绝不会忘记这一句:——

  你会在什么时候想起这句诗?你会把他送给谁呢?

  当我陷入困境时,我在心底轻轻地勉励自己:——

  当朋友遭遇挫折时,我会深情地鼓励他:——

  当整个世界都背对着我时,我也一定要面朝大海,大声地喊出——

  2、李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辗转流浪,倏忽十二载——

  756年,安史之乱,受聘入永王李璘军中

  757年,获罪,流放夜郎

  759年,遇赦

  761年,欲投李光弼军,因病未果

  762年,病殁(mò)于安徽当涂

  他,是凄凄长夜中最孤独的行者——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他的生命,就是歌唱,就是行走,因为他坚信——

  行路难,难路,行!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诵读此诗,并默写。

  2、课外研读《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六、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教学反思:

  《行路难》描述的是诗人被“赐金放还”之后,京城好友为其设宴饯行时的场景。廿年颠沛,赢得天下诗名,终于得近天颜;理想近在咫尺时,却因不甘献媚于权贵而黯然被逐,其间的心理落差何啻天渊!面对着“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诗人食不甘味,酒难入喉,这是他此时忧闷茫然的心理直接在生理上的表现。理想破碎的痛苦幻灭和内心深处的孤傲自许纠结、挣扎,刹那间心灵的丝丝颤动,体贴入微的捕捉和解读,正是走近诗人的不二捷径。

  教学过程中,故设疑问、巧妙追问、还原解读,各种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捕捉诗人刹那间的心灵颤动,一步步贴近诗人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诗人茫然中仍藏希望,绝望中依旧昂扬的浪漫主义形象。还原本真,从字里行间寻求诗人的心灵颤动,解读诗人的心灵密码,这,才是读诗的正道啊。

  “诗缘情”、“情动而辞发”。如何去轻叩诗歌们,让诗人汹涌澎湃的情感激流汩汩地流淌进读者的心灵呢?其秘诀就是朗读,在反复的浅斟低唱中进入了诗歌的氛围与美好的意境。

  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的设计和展示是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最有效渠道之一。朗读的指导亦是随机应变,巧妙多样。或通过学生自评理解,或通过朗读展示直观体会,或通过字词赏析细细落实,或通过聆听教师范读揣摩模仿,不同的指导却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出发点的,注重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心灵来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以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所以,诵读不是让学生在别人的作品里机械地抒情,而是要让诗歌成为引发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源泉,“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与筋肉里”(朱光潜语)。

《行路难》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解题: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

  注意字音:金樽(zūn) 珍馐(xiū) 投箸(zhù)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

  值,价值。

  3、理解: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⑴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⑵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⑶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5、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6、背诵,指导感情的表达。

  7、作业,默写强调标点符号。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