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三层 基础设计 建筑基础计算模版
2025-09-25 17:43:25 责编:小OO
文档
田4 三层裙房部分基础设计

4.1 确定基础埋深:

裙房部分,裙房层数三层,设地下室,地下室高3.9m,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裙房部分单柱最大轴力为4344.8KN/柱,最小轴力817.9 KN/柱;裙房部分单柱最大轴力为4192.6KN/柱。基础埋深的选择往往取决于下述四个方面中某一方面为决定性因素:①建筑物及场地环境有关的条件土层的性质和分布 ③地下水条件 ④土的冻胀影响。

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情况如地质剖面图1-1所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基承载力较高,综合考虑各种基础的特征和适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影响、相邻基础的影响、地下沟管的影响、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初步选择天然地基浅基础中的柱下基础作为裙房部分的基础。初步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d=5.9m。

4.2  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计算:

4.2.1  对于中柱

由设计任务书并结合地质资料可得地基持力层为砺砂含角砺。

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表5.2.4可得:

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3   =4.4

基础埋深范围内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

先假设基底宽度b3m,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280+4.4×17.45×(5.9-0.5)=694.61Kpa

基底面积初算:A0=m2

采用正方形基础,基底边长2.75m。因基底宽度不超过3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需要重新进行宽深修正。

所以,b=2.75m,l=2.75m满足要求。

4.2.2  对于边柱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考虑偏心不利影响,加大基底面积10%至40%,

取A=1.10 7.54=8.29m2,所以b=l==2.88m。

4.3  中柱基础设计

4.3.1  确定基础底板厚度及基础高度

采用阶梯型基础,混凝土等级采用C35:

1)确定地基净反力:

 

2)系数C,已知ft=1.57N/mm2=1570KPa:

     ==2.45

3)确定基础有效高度:

采用阶梯型基础,设采用垫层,垫层高度为100mm。每边各伸出基础100mm。

基础有效高度h0为:

基础底板厚度: =570+40=610mm

4)取2级台阶,各厚400mm,则底板厚度h=2400=800mm

采用实际基础有效高度800-40=760 mm

4.3.2 中柱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

图4-1

柱与基础交界处,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有关规定,引起底板冲切破坏的剪力等于作用在基础地面面积abcd上的地基净反力的合力,

如上图  ,即:    

   

=

    

    

由于,满足要求。

当基础剖面为阶梯形时,除可能在柱子周边开始沿45。斜面拉裂形成冲切角锥体外,还可能从变阶处开始沿45。斜面拉裂,如下图:

图4-2

受冲切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0.4265m2

由于,满足要求

4.3.3  基础底板配筋

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弯矩

基础台阶宽高比

故=701.65 KN·m

选用HRB335钢筋, =300N/mm

基础底板每1米配筋面积: 

选用14@120   As0=1283>

应沿基础底面双向配筋,另一个方向配筋相同。

配筋如下图:

                                    

4.3.4  沉降验算

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值为: =4344.8KN

基底压力: 

基底附加压力: 

沉降计算深度: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有关规定确定地基沉降计算的分层厚度和有关参数见表4-1 :

表4-1    基础下地基沉降计算有关参数

   

n=

m=

  

-

02.75/2.75=1010
5.7615.76/2.75=2.10.4292.472.47

ESi(MPa)

(-)(mm)

 (mm)

0
5.7615.85.55×2.47/15.8=15.24

92.16
压缩层范围内土层压缩模量的平均植:

查表得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0.37

基础最终沉降量

4.4  角柱基础设计

4.4.1计算侧向土压力产生的弯矩

地下室底板标高-3.9m,室外地坪标高-0.6m,地下水位标高为-7.0m。外墙受到土压力的作用,在基础顶部产生弯矩。角柱下的柱基础是双向偏心受弯构件。

计算侧向土压力:

地下室埋深范围内有四层土:

第一层:杂填土,厚度1.4m, =15.7 KN/m3

第二层:粉质粘土,厚度0.7m, =17.7KN/m3

第三层:粉土,厚度1.3m, =17.5 KN/m3

第四层:粉细沙土,厚度2m, =16.7 KN/m3

取静止土压力系数=0.5

地下室外墙有内隔墙支挡,墙位移与转角为零,按静止土压力计算。

(1) 第一层土产生的静止土压力:

=

合力作用点距离墙底的距离为:

(2)第二层土产生的静止土压力:

==9.86

合力作用点距离墙底的距离为:

==0.32m

(3)第三层土产生的静止土压力:

=

合力作用点距离墙底的距离为:

==

(4)第四层土产生的静止土压力:

 =

合力作用点距离墙底的距离为:

==

弯矩计算:

=(+++)h

4.4.2  确定基础埋深

初步选择基础的埋置深度d=5.9m

混凝土强度等级:C35,; 

受力钢筋采用:HRB335, 

荷载设计值:柱轴力F=842.1 KN ,

考虑上部结构在底部引起的弯矩,则, 

 4.4.3  确定地基承载力

基础埋深:d=5.9m

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80KPa

17.45KN/m3     

先假设基础宽度小于3m

查表得: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3    =4.4

=280+4.4×17.45×(5.9-0.5)=694.61KPa

  4.4.4  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1)由  ≤ƒa   得:A0== =1.46m2

考虑偏心影响,将基础底面积扩大30%

A=1.3=1.3×1.46=1.9

初步选择基础底面积为:

A=l×b=2.75×2.75=7.56>1.9

此时b=2.75m<3m,不需要再对ƒa 进行修正

(2)计算地基压力

 

    (3)验算持力层承载力

   满足条件。所以b=2.75m,l=2.75m 满足要求。

(4)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

(5)计算基础底面抵抗矩

(6)计算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

(7)验算基础底面应力

(+)/2=(313.47+145.31)/2=229.39KPa<=694.61KPa

313.47KPa<1.2=1.2×694.61KPa=833.53KPa

    所以安全

  4.4.5  计算基础底板厚度

(1)确定地基净反力:

 

    (2) 计算系数C,已知ft=1.57N/mm2=1570KPa:

     ==0.67

(3)确定基础有效高度:

采用阶梯型基础,设采用垫层,垫层高度为100mm。

基础有效高度h0为: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40mm,

基础底板厚度: =230+40=270mm

取1级台阶,底板厚度h=450mm

采用实际基础有效高度450-40=410 mm

2750mm>=500+2×410=1320mm

4.4.6  冲切承载力验算 

图4-4

柱与基础交界处,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有关规定,引起底板冲切破坏的剪力等于作用在基础地面面积abcd上的地基净反力的合力,如上图

    

                            =1.46m2

    

    

由于,满足要求。

4.4.7   基础底板配筋

基础台阶宽高比,

柱与基础交接处弯矩 

截面处的弯矩

       

基础底板受力钢筋面积

As,I==

As,Ⅱ==

经计算比较得As,I > As,Ⅱ,故配筋应按As,I 进行

基础底板每1米配筋面积: 

选用14@170   As0=905>==886.33

应沿基础底面双向配筋,另一个方向配筋相同。

图4-5

4.4.8  沉降计算

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值为: =842.1KN

基底压力: 

基底附加压力: 

沉降计算深度: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有关规定确定地基沉降计算的分层厚度和有关参数见表4-2

表4-2    基础下地基沉降计算有关参数

   

n=

m=

  

-

02.75/2.75=1010
5.7615.76/2.75=2.10.4292.472.47

ESi(MPa)

(-)(mm)

 (mm)

0
5.7615.8126.4×2.47/15.8=15.24

19.76
压缩层范围内土层压缩模量的平均植:

查表得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0.37

基础最终沉降量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