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复习资料
2025-09-25 17:43:27 责编:小OO
文档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复习资料

  医学生理学

  试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电——化学——电传递过程:运动神经兴奋(动作电位产生)→接头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接头前膜内囊泡前移,与前膜融合 →囊泡破裂释放ACh(量子释放)→ACh经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与接头后膜上的ACh受体亚单位结合→终板膜Na+、K+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 →终板电位

  ACh的消除:在胆碱酯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胆碱和乙酸,其作用消失。

  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及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等5个因素。

  1)心脏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大,动脉血压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

  2)心率:在外周阻力和每搏输出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心率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但舒张压升高幅度大于收缩压升高幅度,脉压减小。

  3)外周阻力:在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外周阻力增加,阻止动脉血流流向外周,在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内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幅度大于收缩压升高幅度,脉压减小。

  4)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主要起缓冲动脉血压的作用,当大动脉管壁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以至收缩压过度升高和舒张压过度降低,脉压增大。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在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是相适应的,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变化不大。任何原因引起循环血量相对减少如失血,或血管系统容积相对增大,都会使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下降,导致动脉血压下降。

  →达阈电位→肌膜暴发动作电位。

  成考医学综合常见考点

  医疗保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中,不向他人泄露能造成不良医疗后果的疾病有关信息的“信托行为”

  保密的意义:①是尊重病人自主权、病人人格尊严的重要形式。②是医—患关系维护的重要保证。

  人体实验的原则: 1.知情同意原则2.有利无伤原则3.为医学目的原则4.实验对照原则

  高医学技术的价值: ①科学价值: ②社会价值: ③道德价值:

  高技术运用的现实道德问题

  (1) 影响医疗资源的分配

  (2) 治疗代价与生命质量的矛盾

  临床技术运用的最优化原则:

  ① 积极获取最佳疗效 ② 确保诊疗安全无害,提倡微创医疗

  ③ 竭力减轻病人痛苦 ④ 力求降低医疗费用

  器官资源的分配 ⑴ 医学标准。 ⑵ 非治疗标准. ⑶ 综合因素标准。

  人的生命的本质特征: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人是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实体。

  正是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使人在从受精卵开始到最后死亡的发展过程中,从生物人的特征发展到具有人格人的特征。

  人的自我意识产生需要两个条件: 第一,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这是自我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第二,人的社会关系是自我意识产生的源泉(社会环境条件)。

  人的生命价值由两个因素决定:

  一是生命自身的质量价值。这是生命的内在价值,这种质量越高,可体现的价值就越大。

  二是生命对他人对社会的意义和影响。这是生命的外在价值,外在价值是人生命存在的目的。

  强调生命的价值就是强调生命对社会、他人以及对人类的意义。

  生命质量概念在临床上的应用:

  ①当维护生命需要必然要牺牲生命的某些质量时,应满足维护生命的需要。

  ②当有可能谋求一定的生命质量,但又有可能对生命构成威胁时,应在保证生命的`前提下,绝不放弃谋求提高生命质量的努力。

  ③有益于维护“生命”,但不能保持最低的生命质量的治疗措施,应予停止。

  ④对严重残疾儿的处理要考虑生命质量与代价。

  大脑不再有功能或已经没有功能的可能性,这实际上就是死亡。

  指标是:1.对外部刺激或内部需要完全无知觉、无反应。2.没有自主运动或自主呼吸。3.反射缺失。4.脑电波平坦。

  确定和推广脑死亡标准的实际意义

  1. 使死亡标准更科学化。

  2. 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

  3. 使更多的人得以新生。

  4. 对于人寿保险、遗产继承、民事、刑事等各领域的工作都有实际意义。

  安乐死概念:患不治之症处于频死状态下的病人,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提出理智而一贯的要求,经过医生的认可,用人为的方法使其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过程。

  安乐死的两个前提条件,1.患不治之症处于频死状态的病人,2.肉体和精神极端痛苦。

  安乐死人道和伦理原则的分析:从医学伦理学的生命价值原则,自主原则,社会公益原则,维护生命尊严等出发。

  成考医学综合知识点

  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常见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大面积烧伤、尿路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等。和其他休克一样,感染性休克一般先有休克代偿期的症状,然后出现一系列休克表现。当感染病人的体温突然上升达39℃~40℃以上或突然下降到36℃以下,或有寒战,接着出现面色苍白,轻度烦躁不安,脉搏细速,提示休克将要发生,必须予以重视。

  处理原则: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比较复杂,血液动力学又有不同类型,故治疗比较困难。在休克未纠正前,应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在休克纠正后,应着重治疗感染。

  (一)控制感染

  感染不控制,休克不能纠正。

  1.手术如病情允许,应在经过短期积极抗体克治疗后,争取早手术;如休克不见好转,则应一边抗休克,同时抓紧手术。

  对严重感染病人施行手术控制原发感染病灶,休克也无法纠正。如:脓肿切开引流,胃肠道穿孔修补,坏死肠管切除,大面积坏死组织清除,化脓性胆管炎胆道引流等。

  2.应用抗生素

  (1)根据感染的细菌,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2)病原菌不明确时,用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抗生素;

  (3)抗生素用量要大,争取完全杀灭细菌;

  (4)注意药物对肾功能的损害。

  (二)补充血容量

  补充血容量应以平衡盐溶液为主,配合适量的血浆和全血。若能在早期及时补足血容量,休克往往呵以得到改善或控制。由于感染的影响,病人常有心肌损害和肾损害,过多的补液将导致不良后果,而补液不足又难以纠正休克。一般应做中心静脉压的测定,来调节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三)纠正酸中毒

  在感染性休克中,酸中毒发生较早,而且严重。酸中毒能加重微循环功能障碍,不利于血容量的恢复。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从另一条静脉内滴注5%碳酸氧钠200mL。

  (四)心血管药物的应用

  毒血症时,心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可采用两地兰等治疗。在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甚至已去除病因后休克未见好转时,应采用血管扩张药物治疗。

  (五)皮质类固醇的应用

  皮质类固醇有助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已如前述,但剂量宜大,可达正常用量的10~20倍。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