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_行业精神_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探讨_蒋福明
2025-09-25 17:40:30 责编:小OO
文档
“行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的探讨*

蒋福明 刘镇江 李晓衡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行业精神”是行业文化的精华,它具有行业性、先进性和时代性等特点,其本质是

职业道德,基础是敬业精神,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极大增加教学的现实性

并提高教学的效果。不仅如此,“行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利于培育和弘

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职业角色认同,培养行业自觉和敬业精神。为此,需要进一

步探讨“行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行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精神;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16)01-0118-005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生将来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行业,从事各种具体职业。要胜任未来的社会使命,就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还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行业精神,这就需要大学生立足职业岗位,树立行业自觉和行业自信,弘扬行业精神,在奉献社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做出贡献。因此,将行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行业精神的内涵、本质、基础

及其教育功能

1.行业精神的内涵

在社会分工十分发达、专业化程度很高的现时代,社会形成了众多的社会部门或行业,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行业文化,形成了不同的行业精神。行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等不同层面,其内核是“行业精神”,简而言之,行业精神是“一个行业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逐步提炼和培育形成,并为行业全体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心理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它是行业文化的精华,既反映了时代精神,又体现了行业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功能。

行业精神同其他群体意识相比较,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第一,行业精神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行业性。离开了行业的发展实践,就不能形成行业文化,就不能提炼出行业精神,不同的行业形成不同的行业精神,如航天精神、核工业精神、水利行业精神等。第二,行业精神是行业文化的精华,是全行业文化中最具先进性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文化内核。只有最先进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才能称得上行业精神。为此,首先,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从众多行业文化中提炼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精华,使之成为本行业的核心价

*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高校教改项目“成人高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研讨式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34)、2013年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中国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JG2013A022)以及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基地阶段性成果。

DOI:10.16580/j.sxlljydk.2016.01.024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18 2016年第1期 / 总第205期值观,既能保证价值导向的先进性,又能体现本行业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特色。其次,必须把行业文化传承和行业文化创新结合起来。“行业精神”的先进性根源于本行业优良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离开了文化传承,就不能进行文化创新,也就不能保证行业精神的先进性。正如总指出的:“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P100)当然,只有继承,没有创新,也不能保证行业精神的先进性,必须立足于当代实践,从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保证行业精神的先进性。第三,行业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行业个性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具体化。优秀的行业精神应当能够让人从中把握时代的脉搏,感受到时代赋予行业的勃勃生机。每个行业精神都会打上不同时代的烙印。当代中国社会,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开拓创新。各行各业都必须体现以开拓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行业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行业精神的时代性应当集中体现在创新性上。

2.行业精神的本质:职业道德

职业活动是当代社会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方式,“职业活动不仅是人们谋生的方式和手段,也是人们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2](P125)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不仅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出更高要求,而且更加关注其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良心和职业荣誉等。总体上表现为职业道德要求,通过规范和调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履行从业人员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本质意义上讲,行业精神蕴含着职业道德的思想基础,行业精神是人们在长期行业活动中总结、概括和提炼出来的,涵盖了本行业的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荣誉、职业尊严和职业作风等,反映了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比如,核工业就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业,在长期实践中,基于该行业的性质和任务,经过提炼和培育,并为本行业成员认同,形成了“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因此,核工业精神就是全体核工业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它彰显出核工业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质。从本质上看,它是从职业道德方面对本行业成员或即将投身本行业人员提出的要求,涵盖了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荣誉、职业尊严和职业作风等方面内容。

大学生都要面对就业和择业的现实,将来要从事各种具体职业,立足具体岗位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需要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对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责无旁贷。

3.行业精神的基础:敬业精神

行业精神要成为指导行业成员的基本行为规范,被行业成员认知和认同是前提和关键。而它的基础是敬业精神,经过心理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才能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才能很好地将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对一种行业或职业真挚热爱,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才会形成行业自觉和行业自信,才会全身心投入,从而热爱、敬重和忠诚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到精益求精,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敬业精神不仅是从业人员对职业岗位的一种态度,也是社会提出的一种道德要求。良好的敬业精神激发行业人员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勤奋高效地做好本职工作,立足岗位为社会做贡献,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由于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以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了变化,一些学生热衷于热门地区和热门行业。一些与艰苦行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思想不稳定,对未来从事的行业、职业认可度和职业使命感弱化,急需强化敬业精神,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激发事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4.行业精神的教育功能

探讨行业精神的功能,有利于发挥行业精神的应有价值。行业精神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决定它具有行业导向、力量凝聚和行为约束等基本功能。

其一,导向功能。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行业的具体化,具有先进文化的内核,对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年第1期 / 总第205期119本行业成员以及准备从事本行业的人员具有正确的导向功能。“突出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恶、荣辱的价值追求,以特有的感召力引导人们去扬善抑恶,趋荣避辱。”[3](P54)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注重行业精神教育,以行业精神为职业价值标准,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荣誉,培养职业责任感,将来在行业实践中形成优良的职业作风。

其二,凝聚功能。行业的发展需要凝聚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力量,物质待遇、发展空间等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行业精神作为行业全体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它能很好地吸引、凝聚、团结本行业成员以及准备从事本行业的人员,产生强烈的向心力,从而塑造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并反映在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其三,约束功能。行业精神作为本行业全体成员的最大共识,不仅对行业成员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吸引力,而且对行业成员具有强大的约束力。人的行为受到两个方面的约束:一是内在的精神约束;二是外在的制度约束。行业精神的约束力,首先表现为对行业成员的内在约束,用行业精神教育每一个成员,使之内化为行业成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产生行业认知、行业情感、行业信念和行业意志等,从而形成行业自觉和行业自信。在此基础上,把行业精神外化为职业道德行为,制止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的产生。行业精神还可以指导行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使行业规章制度伦理化,从而构成对本行业成员的外在约束,可见行业精神具有强大的约束功能。

二、行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重要性

将“行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尤其是对于带有行业性特点的高等学校,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国一批院校依托各个行业的建设发展形成了鲜明的行业特色,尽管这些高校多数已经改为和地方共建,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业特色并没有完全消除,因此,在这些带有鲜明行业特色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注重行业精神教育。

1.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党的报告要求在全国人民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高等院校,应当成为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摇篮。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过程,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泛泛而谈,应该同各高校的行业特色和专业特点相结合,使之具体化。加强行业精神教育,正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途径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行业精神培育有机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行业教育和专业教学,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2.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德育的主阵地,它对于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过多次改革,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但也应当承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存在现实针对性不强、实效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呢?我们认为,加强行业精神教育,把行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增强教学现实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对策。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具有特定的行业和专业特点,加强行业精神教育,把行业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行业自觉和行业自信

常言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在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现时代,大学教育必须重视行业特色和专业特点。行业精神与专业知识是辩证统一的,专业知识是行业精神的基础,行业精神是专业知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凝结。第一,加强行业精神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通过专业精神培育,使大学生热爱本专业,正确认识本专业、本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自觉学习专业知识,为毕业后从事本行业工作奠定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20 2016年第1期 / 总第205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第二,加强行业精神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从事本行业工作的自信心,增强专业和行业自豪感。通过行业精神教育,坚定大学生一辈子从事本专业、本行业工作的职业认同和职业意志,积极投身于本专业、本行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三、行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的基本原则

如何将行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我们认为,必须坚持文化渗透、三贴近、知行合一等基本原则。

1.文化渗透原则

所谓“文化渗透原则”,是指将文化精神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凸显渗透力和感染力。坚持文化渗透,用行业精神为大学生浸润文化底色,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可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隐性教育作用,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2.三贴近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同样,行业精神教育也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

各行各业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行业精神的资源,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贴近行业实际,不同专业的学生班级,要根据其专业和行业特色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克服脱离行业实际的喊政治口号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贴近各专业学生的具体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要贴近社会生活实际,体现各行各业的生活特色。

3.知行合一原则

学习行业精神不仅仅是为了认识它、了解它,而是为了让学生践行它,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行业自觉,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坚定学生的职业信念。因此,在利用行业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引导学生学习领悟和践行行业精神,让行业精神浸润他们的心灵,指导他们的行动,将来成为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人。

四、行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的基本途径

要把行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仅要坚持上述三个基本原则,还要探求正确途径。我们认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将行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

1.课堂教学渗透行业精神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方式。把行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作用。要把行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对行业文化和行业精神作深入细致的调研,收集、加工相关的行业文化资料作为知识储备,在讲述到相关内容时,有机融入契合性较好的行业文化和行业精神的资料,激起学生心理共鸣,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内容“活”起来,让学生“跃”起来。比如,当前一些核类专业学生对职业认可度不高,职业使命感弱化,针对学生的模糊认识,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两弹元勋邓稼先、王淦昌等人的感人材料,延伸到核工业精神的讨论,发挥理想信念的巨大精神力量以及行业精神的导向、凝聚功能。

第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随机插入与教材相关的行业文化资料,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地思考和探究,参与专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树立将来从事意向行业的信心和信念。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和解答学生普遍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就业和职业规划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坚定从事本专业、本行业的信心。

2.将行业精神融入社会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来自实践并指导实践,如果脱离了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就会丧失其生命力和说服力。“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4](P15)让思想政治理论“内化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年第1期 / 总第205期121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把行业精神融入课外实践教学环节。比如,组织学生参加专业实践,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状况,使学生增强行业认同和行业自豪感。另外,行业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此,可以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和劳模到高校来开展讲座,向学生讲解行业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使大学生热爱本专业,立志献身本行业。

3.将行业精神纳入课程考核

要把行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不仅要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中贯彻行业精神,而且要在课程考核中渗透行业精神。为此,必须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改革,要把课程考核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本理论考核,通过若干试题,考核大学生对行业精神的掌握程度;二是思想道德素质考核,通过专业实践、行业调查等活动,考核学生践行行业精神的具体表现,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综合考核大学生掌握行业精神的程度。在课程考核改革过程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把行业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课程考核的现实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宣传部.总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 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

责任编辑:鲍莉炜

(上接117页)

较多。这种对教师本身应有的各种功能的分解,将不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也在无形中把教师分为不同的层次,少数人成为主讲教师,多数人成为辅导教师或助教,对教师的整体功能做了人为的不符合规律的分工,将对教师的长期管理和建设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来说,会直接影响其作为教师的正常成长。时间长了,教师的内部结构不合理就会成为“正常现象”。这样的“正常现象”是对教师原生态的破坏,花很长的时间、很大的成本都难以恢复。教学改革的结果不能是培养一大批“助教”,而应该是一大批教学骨干。思政课建设不是靠少数“明星”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支献身于事业,具有强烈使命感、责任感,按照思政课教学规律、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慕课”改革如果不利于队伍建设这一根本,当然就不能成为思政课改革的理想选择。

还有一个目前没有涉及,但今后必须严肃考虑的问题是“慕课”如何持续运行?“慕课”这一形式靠商业化运行来支撑,具体由网络公司提供硬件设备。公司运行的规律决定了现阶段可以不赢利,但不能持久,赢利是公司运行的必要条件。“慕课”的可持续发展是否也意味着思政课也要走商业化运行的道路。谁来对“慕课”进行持续的投入?是,还是学校,或是学生个人?我看无论谁都会有很大的问题。因为这已经不是在理论上讨论教育产业化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要面对课程商业化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徐蓉.慕课与思政课教学生态的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

2014,(5).

责任编辑:鲍莉炜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22 2016年第1期 / 总第205期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