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煤矿井下文明生产标准
2025-09-25 17:40:31 责编:小OO
文档
附件:

井下文明生产标准

一、井下各条圾箱(一定间距),无积水(长度1m,深度100mm)、无淤泥。

二、材料码放标准

(一)井下材料必须做到分类整齐码放,不得混放混堆。

(二)井下材料必须做到分类标巷道保持清洁、整洁、无杂物、无大块煤矸、路面平整,并设有垃识,单独挂牌,不得共牌标识,标识牌板应明确尺寸规格、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用途和管理单位、管理负责人等内容。标识要清晰、正确。

(三)井下堆放材料必须距通风设施大于5米以上。

(四)井下废弃材料应及时回收上井。

(五)井下材料码放不得影响行车和行人。

(六)各类材料的堆放或码放标准

1、长条类材料

(1)靠帮码放,距轨道侧不小于500mm;

(2)顺向平放,分层码放,对齐码放、层间垫背板;

(3)平整码放,靠行人或轨道侧设防滑设施; 

(4)在材料上部巷帮悬挂标识牌,不超过码放点外1m。

(5)单体柱在大巷内分层垫背板平放,顺槽内正向靠帮竖立,竖放必须采取防倒防滑措施。

2、软管类材料盘型码放或顺向码放,备用及回收的电缆盘圈码放。

3、皮带成卷码放、竖立码放、捆绑码放。

4、托辊顺巷道或成堆码放,并设防滑防倒设施

5、风筒以节为单位折叠码放。

6、柱帽、木楔采用池式靠帮码放

7、沙、石子等材料成堆码放。

8、砖、砌块等规则材料垛式码放,袋装水泥码放离地要高于200mm。

9、皮带H架成堆垛式码放。

10、油脂按标号进行分类码放,挂牌,桶盖朝上,封闭严实,地上不准有油污。

11、备用设备集中归类码放,电气设备靠帮上架摆放,离地不低于150mm。

三、风筒吊挂

风筒末端距工作面的距离和出风口风量符合作业规程规定,风筒接头严密(手距接头处0.1米处感觉不到漏风),无破口(末端20米除外)。无反接头,接口要反压边。风筒要吊挂平直,逢环必挂。风筒拐弯要设弯头或缓慢拐弯,不准花接。

四、巷道及设备积尘

(一)巷道积尘

按照矿井洗尘计划进行冲洗,并留有记录。不得出现连续5m范围内积尘超过2mm以上。

(二)设备及其他

井下电气设备应安排专人定期进行除尘,电缆、管路应保持整洁。

五、隔爆设施

隔爆设施安装的地点、数量、水量、安装的质量符合有关规定,至少每周检查一次,棚区内应悬挂隔爆设施管理牌。隔爆设施要保证每排悬挂横平竖直。

六、通风设施(风门、闭密等)

通风设施要编号管理,周围5米范围内无杂物、淤泥、积水。风门要干净。密闭要设栅栏,栅栏要设置规范,固定牢固。

七、电缆及管路吊挂

(一)电缆敷设顺序从上至下依次为:通讯电缆、监测电缆、信号电缆、动力电缆。

(二)电缆吊挂前必须把电缆拉直,把电缆的旋曲顺延绕出,严禁电缆吊挂时出现扭曲现象。

(三)电缆不应悬挂在风管或水管上,不得遭受淋水。电缆上严禁悬挂任何物件。电缆与压风管、供水管在同一侧敷设时,必须敷设在管子上方,并保持300mm以上的距离。在有瓦斯抽放管路的巷道内,电缆(包括通信、信号电缆)必须与瓦斯抽放管路分挂在巷道两侧。盘圈或盘“8”字形的电缆不得带电,但给采、掘机组供电的电缆不受此限。

(四)井筒和巷道内的通信和信号电缆应与电力电缆分挂在井巷的两侧,如果受条件所限:在巷道内,应敷设在电力电缆上方100mm以上的地方。

(五)高、低压电力电缆敷设在巷道同一侧时,高、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

(六)井下巷道内的电缆,沿线每隔一定距离、拐弯或分支点以及连接不同直径的电缆的接线盒两端、穿墙电缆的墙的两边都应设置注有编号、用途、电压和截面的标志牌。

(七)电缆吊挂高度以底板为基准,跟随巷道底板起伏,以保证运输安全。电缆吊挂高度不低于1.6米,电缆吊挂不得影响行人和运输。受地质或突发巷道构造改变时要求制定专项电缆及电缆钩保护措施。

(八)在大巷巷口应在明显位置吊挂电缆(管路)管理牌板,牌板内容应包括最大悬挂电缆(管路)数量及最大允许电缆(管路)吊挂重量。

(九)电缆需要跨巷时,电缆吊挂方式为沿巷道顶板顺延至吊挂另一巷道,如遇交叉时应区分上下层(针对跨巷电缆)。

(十)风管、水管、排水管全部用不通色别刷漆防腐处理。静压水管为蓝色,防尘管路为绿色,压风管路为红色,排水管路为黑色。

(十一)不论大巷还是回采顺槽,最上一排为静压水管路,中间为压风管路,最下一排为排水管路,回采顺槽管与管之间间距为100-150mm。

(十二)无论大巷还是顺槽,电缆与管路不得布置在同一帮,若因条件所限必须在同一帮布置时,距离必须大于300mm。

(十三)管路跨巷必须沿帮、沿顶做门架。

八、绞车和钢丝绳(辅助运输)

(一)绞车安装位置合理,各项安全设施齐全。

1、11.4KW小绞车距轨道一侧大于500mm,距帮不得小于300mm。

2、所有投入使用的小绞车必须配齐参数牌板和控制牌板。

(二)钢丝绳不用时收起缠绕,绳头挂起。

1、每一班中不使用的小绞车钢丝绳必须缠起,严禁钢丝绳放在水里。

2、小绞车钢丝绳缠绕滚筒边缘高出最外1层钢丝绳的高度,至少为钢丝绳直径的2.5倍。

九、架空乘人装置

(一)架空乘人装置各种保护必须齐全,且动作灵敏可靠:

(二)急停保护拉线必须悬挂整齐方便乘坐人员使用。

(三)架空乘人装置实行挂牌管理,要写清管理单位、主要技术参数、包机人等,横梁架、吊椅要进行编号。

十、无极绳

(一)钢丝绳敷设及插接:钢丝绳敷设中间不得绕弯或打节,两股钢丝绳不得交叉缠绕。钢丝绳插接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000倍。

(二)轮组的安装:应根据巷道长度、坡度变化等实际情况,安设足够的压绳轮和地滚,副绳必须进入压绳轮槽,托绳轮必须有效托起钢丝绳,使其不磨底板。

(三)无极绳绞车机头传动,张紧器部位应设置可靠的安全防护栅(栏)罩。

十一、轨道

(一)铺设质量合格

1、变坡点使用的拱变道,底变道要圆滑过度,严禁采用截道搭接。

2、倾斜井巷及轨道的敷设,必须符合要求。巷道中不得有流水冲刷道心,对道上的浮煤、矸及杂物,必须及时处理。

(二)轨型合理

1、严禁使用18kg/m及以下轨型轨道,禁止使用非标准道岔。

2、不得有杂拌道,轨道端头规整。

(三)轨枕合格

1、轨枕间距符合规定,并与钢轨垂直,接头处无失效,道渣捣固坚实,无空板、吊板。

2、道心不得压埋,道木要露出1/3的高度。

十二、车辆的运输和存放

(一)装运物料时必须捆绑牢固,

(二)在运输线路临时停放车辆时,必须采用卡轨式阻车器或飞机杠将车辆阻稳,在停车场存放车辆时,必须使用固定式阻车器。

十三、巷道标识牌板管理标准

(一)各井筒必须在醒目位置标识井筒名称,悬挂井筒参数牌板(方位角、坡度、长度/深度、用途)。

(二)各巷道(含盘区巷道)应在巷口或巷道交叉点10m范围内醒目处悬挂巷道名称标识牌,巷道标识牌应尽量悬挂在巷道顶板正。

(三)井下每条巷道都应悬挂里程牌,每50m悬挂一块,牌板统一悬挂在巷道一侧,不得分侧悬挂,悬挂高度大巷内不得低于1.8m,顺槽内不低于1.5m。

(四)各巷道交叉口必须悬挂避灾路线标识牌,并悬挂在醒目位置或巷道行人侧。

十四、井下制度牌板管理标准

(一)各机电硐室、集中配电点、要害场所等必须悬挂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交、设备运行检查等相关制度类牌板。

(二)各类牌板应规格统一,悬挂高度一致,文字清晰正确,内容完善。

(三)各类记录台账完善齐全,悬挂整齐,格式大小统一,高度一致,填写规范。

十五、采掘工作面大样图版管理标准

(一)采煤工作面大样图版应悬挂在采煤工作面进风顺槽巷口50m范围行人侧,图版悬挂高度应不低于1.5m,便于观察、维护,图版应包括工作面布置示意图、设备布置图、生产(通风、运输、排水)系统图、监测通讯系统图、供电系统图、正规循环作业图表、工作面支护布置示意图、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图、两巷超前支护示意图、最大最小控顶距图、避灾路线图。

(二)掘进工作面大样图版应悬挂在距工作面迎头200m范围内,图版应包括巷道平面布置图、施工断面图、炮眼布置图、爆破说明书(断面截割轨距图)、设备布置图、最大最小控顶距图、临时支护示意图、监测监控系统图、供电系统图、通风系统图、正规循环作业图表、避灾路线图。

(三)工作面大样图版必须图版齐全,内容完善,图文清晰,标识正确,悬挂高度一致,图版大小尺寸规格统一

十六、辅助运输牌板管理

(一)小绞车必须设置牌板架和参数牌板,牌板内容齐全完善,文字标识清晰,正确。

(二)无极绳绞车硐室必须设置管理牌板和参数牌板,并悬挂相应的操作制度牌板(司机岗位责任制、司机操作规程、司机交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包机制度、钢丝绳检查制度)。

十七、顶板离层仪牌板标准

(一)每个顶板离层仪应设置一块观测数据牌板,牌板规格统一,内容完善、填写规范,字体标识清晰,悬挂高度一致,悬挂位置距顶板离层仪安装点前后不超过3m。

(二)顶板离层仪应完好、无积尘,刻度清晰。

十八、通风类牌板管理标准

(一)瓦斯检查牌

1、采煤工作面:进风悬挂于进风巷距工作面煤壁不超过50米,上隅角悬挂于上隅角附近5米,工作面悬挂于距工作面煤壁不超50米,回风悬挂于回风巷距巷口不超过15-20米。

2、掘进工作面:悬挂于距工作面不超过50米位置,回风流悬挂于距回风巷口不超过15-20米。

3、其他地点:采区以上测风站内悬挂,多巷混合风流距巷口不超过15-20米,其他需要检查瓦斯设置地点附近5米范围。

(二)测风牌应悬挂于永久(临时)测风站内。

(三)局部通风机管理牌应悬挂风机前后5米范围内。

十九、地测防治水类牌板管理标准

(一)探放水钻孔设计牌板:工作面施工前,与其它大样图一起悬挂于工作面巷口处,大小与其它大样图保持一致。

(二)探放水记录管理牌板:探放水队每完成一个钻孔,组织相关人员验收钻孔合格后签字填写,悬挂于探放水起始点牌板旁边醒目位置,大小规格为60cm*80cm。

(三)准掘牌板:施工队组收到防治水部门下发的准掘通知单后,根据采掘通知单填写钻探地点、钻探有效距离、允许掘进进尺,每班结束后,组织相关人员验收后签字填写,准掘牌板与探放水记录管理牌板悬挂于一处,大小规格为40cm*60cm。

(四)探放水起始点牌板:每轮探放水工作前,由探放水队将探放水起始点牌板悬挂于工作面迎头顶板附近醒目位置。大小规格为15cm*20cm。

(五)当班掘进起始点牌板:施工队组每班开始时,将本牌板由上一班次悬挂位置移至当班掘进起始点处。大小规格为10cm*50cm。

(六)回采工作面探放水点牌板:本牌板主要用于对回采工作面探放水点的标注,每个钻眼验收合格,将本牌板悬挂于钻孔旁醒目位置,大小规格为10cm*15cm。

二十、各类图版、牌板要求

(一)有标准规定的,执行标准规定(如通风设施、瓦检等)。

(二)无标准规定的,由矿井统一自行制定或购置,但矿井各区队、各地点应规格统一。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