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肠动物(水螅)
1.经过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两部分。
2.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
3.基本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运动能力差。
扁形动物(涡虫)
1.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
2.体表有3层细胞构成。
3.基本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自由运动。
线形动物(蛔虫)
1.体表包裹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2.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有一层细胞组成。
3.基本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环节动物(蚯蚓)
1.靠近环带一端为头,背面光滑,腹面粗糙。
2.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肌肉:提供动力 刚毛:增大摩擦力。
3.基本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辅足辅助运动。
软体动物
1.体表包裹外套膜,贝壳由外套膜的分泌物质形成的。
2.利用鳃和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3.基本特征:柔软身体的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节肢动物(蝗虫)
1.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2.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个复眼。
3.体外有外骨骼,保护自己,也能防止水分蒸发。
4.主要特征: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有分节。
鱼
1.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无脊椎动物。
2.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脊椎动物。
3.鱼分为头部、躯干部(肛门之前和鳃之后)和尾部(肛门之后)。
4.侧线感知水流变化。
5.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鳍) 能在水中呼吸(鳃)。
6.为什么鱼离开水会死亡? 1鳃丝粘连 2空气干燥,与无法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7.为什么鳃丝多而细? 1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2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
8. 水
口 鳃 鳃
氧(多)气体交换 氧(少)
二氧化碳(少) 二氧化碳(多)
9.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0.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两栖动物(青蛙)
1.青蛙趾间有蹼,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遍布毛细血管可以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呼吸。
2.基本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
1.头部后面有颈,头可以灵活转动。
2.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3.基本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鸟
1.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空气中的阻力,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骨骼轻、薄、坚固。
2.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做龙骨突;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用喙啄取食物 没有牙齿(减轻体重)。
4.食量大,消化能力强,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很快随着粪便排出
5.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是变温动物。
6.正羽:尾部和翅膀 用于飞行
绒羽:全身 保温作用
7.基本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双重呼吸)。
哺乳动物
1.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是恒温动物。
2.胎生、哺乳提高了成活率。
3.有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
4.草食性动物(门齿发达)
肉食性动物(犬齿发达)
杂食动物(三种牙齿介于发达与不发达中)
5. 基本特征:体表背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分化。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