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科技制作活动记录
2025-09-25 17:41:34 责编:小OO
文档

活动时间2011.9.6大课间

活动地点教室
参加成员五年级学生
活动内容制作万花筒

1、在万花筒的底层你可以使用两个手电筒的玻璃片来间隔一些彩色的碎玻璃渣(间隔1CM即可以利于彩色玻璃渣的流动),或者添加一些彩色透明的碎胶片,(最好用手工剪切一些具有几何形状的---不一定需要规则的形状,米粒大小即可),最外层的玻璃片最好选用磨砂的玻璃,实在找不到可以在里面衬上一层硫酸纸(制图用的类似于磨砂玻璃的半透明纸,其功能主要是为了透光性好。) 

2、万花筒的中间主要是用三片镜子玻璃制作的等三角柱体(镜面一律向内互相反射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图案),三条小镜子镜面向内用胶带粘贴捆好。 

3、万花筒的目镜也使用相同半径的手电筒玻璃片,一片等大的圆形纸板在圆心处挖出一个直径1CM的圆孔作目镜。 

4、三角镜子柱装入纸筒内卡紧, 纸筒的一端是两片玻璃组成的空心小盒子,里面放入彩色的碎玻璃渣胶片渣等,直通的另一端是目镜。最后就是美化外壳了,可以随自己的想象力用美丽的包装纸包裹,这样一支奇妙的万花筒就制作好了,很好玩的,可以带给你很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妙的开心感觉。

活动

小结

快举在眼前看看,能看到什么?哇!能看到外面的东西哪!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一般的万花筒只能看到里面的东西,这个神奇的万花筒还可以看见外面的景色呢!
科技活动记录

科技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1.9. 9大课间

活动地点教室
参加成员五年级学生
活动内容食品卫生知识

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最好是喝白开水。 

活动

小结

通过学习,学生的个人卫生好了许多。学生吃零食的现象少了许多。锻炼身体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科技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1.9.12大课间

活动地点村果园
参加成员五年级学生
活动内容参观果园

   

 今天第一次带着孩子近距离地参观果园。孩子的那股新鲜劲儿真是难以言表。果园到了春天,桃树上便长出一朵又一朵的桃花,远远望去,象一位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树丛间翩翩起舞、嬉戏着。走近一看,粉红的桃花再配上那点点嫩芽,真是美不可言。走进桃园,置身于云霞之中,似乎自己在仙境一般。

果园除了桃林之外,还有一大片油菜田。到了春天,油菜花像一群黄蝴蝶,一阵微风吹过,黄灿灿的油菜花像蝴蝶在翩翩起舞。

    桃树、油菜花固然美丽,可是梨花更美丽。到了春天,雪白的梨花开在了光秃秃的树枝上,树枝便不那么呆板了,充满了生机,变得像一位活泼乱跳的小姑娘。远看像一堆厚厚的积雪铺在枝头,不知道的人说不定还真以为那是冬天残留的雪呢!

科技活动记录

参加成员五年级学生
活动内容观看地震的知识

小孩子嘛,对动画片的狂热可是跟猪对食桶的喜爱有一拼的。三十分钟过去了,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许多的地震知识,例如:普通家庭平时要准备一个地震应急包(由水、食物、手电筒等物品组成,用于在地震时应急使用,是自己不被困死)等。掌握应急避震的逃生方法,熟悉地震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能快速、高效、有序地逃生,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最后,我们观看地震观察台。在那里我们了解到:其实地震也是可以测出的,例如检测深井中的氡含量就有可能测出(注意“有可能”)某地会发生地震。
科技活动记录

时间 

2011.10.6

活动地点教室
参加成员 

五年级学生
活动内容收集废旧可利用物品,合理使用废旧物品,开展科技环保小制作 

第一阶段:调查我们的生活环境。 

第二阶段:学生完成预期的(如下)一些制作,并且尝试自己的新想法,自己的具体安排: 

小发明。 

第三阶段:学生自己设计完成一个制作发明,留作评分成绩。 

调查活动:1.调查学校的植物种类,查找资料,知道种植的方法。 

2.    在自己住的周围,主要有什么植物,还有什么。 

3.    调查在我们宣城附近有多少条河,检验水的质量。 

4.    收集雨水,用PH试纸检验梅溪河附近的雨水的酸碱度。 

5.    访问垃圾处理站,咨询垃圾的处理方法。 

6.    调查人们在扔垃圾时,主观上有没有把垃圾分类扔在桶里的习惯。 

7.    询问调查,过去宣城有而现在却很难看到的动物。 

8.    调查附近的几个快餐店,有多少家是不使用一次性的筷子。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快餐店,一天要用去多少斤。

科技活动记录

时间 

2011.10.18

地点 

教室
参加人员 

五年级学生
活动内容自制柴油灯 

材料:废旧玻璃瓶、铝制牙膏壳、棉线 

过程:将棉线对折再对折,折成一定粗度作为灯芯,将牙膏壳剖开,减成10×10(cm)的形状,把灯芯包起来。然后在玻璃瓶上打一个大小适中的洞,把用铝包起来的灯芯固定在瓶盖上,这样,一个简易的灯就做成了。 

学生制作:学生利用休息的时间收集各种玻璃瓶,牙膏壳,然后进行制作,有的学生有了改进,还为灯做了个灯罩,在玻璃瓶外面贴上一些可爱的图片,漂亮的灯做成了。     

时间 

2011.10.22地点 

教室
参加人员 

五年级学生
活动内容自制小贴画

材料:各种各样的贝壳、白卡纸、强力胶、蜡笔 

准备:学生事先收集、积累各种贝壳,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过程:将已经收集起来的贝壳放在一起,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先将贝壳铺在白卡纸上,摆出各种各样的形状,然后考虑需要改变颜色的贝壳,用蜡笔涂上。最后用强力胶把已经摆好的贝壳粘在白卡纸上,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固定在白卡纸上了。

科技活动记录

科技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学生学会粘贴船模组件

目的:让学生学会粘贴船模组件,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拼装图、粘贴步骤、粘贴工艺等。

 对遥控船的训练:主要利用早晨和晚学后,进行系统训练,学会饶8字,漏标后如何补标等。

 对建筑模型的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制作步骤,制作工艺,主要要求学生在切割时,做到套件切割的棱边平滑,粘添时,胶水要适中(易少不易多),关键使模型表面光洁无污痕等。比赛项目:彩虹油船、小虎鲨遥控船、豪华游船、塑拼模型

时间 

2011.11.9地点 

教室
参加人员 

五年级学生
活动内容学生学会粘贴船模组件

目的:让学生学会粘贴船模组件,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拼装图、粘贴步骤、粘贴工艺等。

两人合作制作一条船模,经一周内完成船模甲板、驾驶窗等组件粘贴;

一、鸡蛋

 12月4日下午,我们彩虹小组的同学相约到易园参加科技小组活动。本次小组

活动,我们做了两个小实验。

  鸡蛋浮起来材料:玻璃杯一个,鸡蛋一个,水,盐。 实验过程: 1.在玻璃杯

中倒入多半杯水。2.把鸡蛋轻轻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发现鸡蛋沉入水中。3.在水

中放入盐,观察发现随着食盐的放入,鸡蛋渐渐上升,最后浮出水面。实验体会

:因为鸡蛋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造成鸡蛋所受的重力大于水对鸡蛋的浮力,

所以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如果加了盐,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造成盐水

对鸡蛋的浮力大于鸡蛋本身所受的重力,所以鸡蛋在盐水中就会上浮。

二、科技小制作组装仿古老爷车

为了深入地开展我校的社团工作,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在我校营造“爱科

学、学科学、用科学”良好的氛围,提高全体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锻炼他们

的创新、创造思维。为了切实有效地把科技制作活动开展好,科创社将举办科技

小制作比赛活动。现做出活动方案如下:

科创社全体成员、四—七年级每班2人。

活动场地:B楼多媒体教室

活动时间:周二下午第二节课

制作材料:仿古老爷车组装材料、一对5号电池

制作工具:弯头剪刀、十字螺丝刀

活动方法:

 l、教师组织、讲解原理、示范操作方法。

 2、学生自己组装作品,教师指导或帮助完成作品组装,指导学生制作,调

试、演示、解说;使学生能讲出作品原理,用途及演示方法,具有制作的技

能及作品演示的能力。

3、组装完成之后,分组进行比赛,最终确定优胜者并予以奖励。激发其他学生进

一步完善作品的兴趣。

活动总结:

l、总结学生的能力

2、总结学生的学习及制作态度

3、总结学生出勤及纪律情况

4、评出最佳作品

三、让针漂浮在水面上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表面张力可以托住一些轻微的物体。而洗洁精会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时间:1课时

知识链接

针之所以能在水面上漂浮,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

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

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作表面张力,它可以

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后面的活动中,洗洁精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材料准备:一杯水、针、一小条面巾纸、洗洁精

活动过程设计

a、提问,揭示课题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然后出示针,问:把针放在水面上,是沉还是浮?

2.学生猜测,然后实践操作。不管学生多么仔细,针总是会沉到杯底。

3.设置问题:有没有办法让针漂浮在水面上呢?

b、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1.教师把针放在小条面巾纸中间,再把纸巾的两头提起,再小心地放到水面上。

纸巾湿润后慢慢沉到水底,针会浮在水面上。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漂浮的针”的原因分析。

3.教师在此基础上解释科学原理。

c、让漂浮的针沉下去

1.现在我们想要让针沉下去,但是不能用手去直接碰针,也不能故意把水震动,

有什么办法?

2.让一个学生上台做实验: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3.集体讨论原因。

d、总结拓展

生活中也有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让我们一起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

内容观察种子

一、观察各种种子的外形特征

1、仔细观察你带来的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它们是什么样的?

2、学生仔细观察。

二、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提供多种浸泡过的种子。

2、分组观察。

东庄中心小学课外科技、文体社团活动记录

班级3.2班

时间2008.11.27地点教室
参加

人员

全体同学记录人  
内容用橡皮泥制作各种物品

一、出示两件作品,让学生观察。

这是用什么做的?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二、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制作各种作品。

三、展示作品。

东庄中心小学课外科技、文体社团活动记录

班级3.2班

时间2008.12.2地点教室
参加

人员

全体同学记录人  
内容做笔筒

一、讲解做法

1、将各部分剪下

2、将什么与右侧相粘,成筒状。

3、把盒底沿点虚线折好。

二、学生动手操作

三、作品展示

变色花观察记录

实验材料:白色、粉色月季花两种,红色、蓝色墨水各一瓶

实验时间:9月5日---9月7日

实验做法:为了进行观察和对比,分别选两种白色、粉色月季花,在上午8:00同时插入红色、蓝色墨水瓶中。

实验观察记录: 9月5日---第一天

观察到的现象记录:

当日上午,红色的墨水瓶里,白色的月季花花瓣已微微变红,粉色的月季花无明显变化。

当日上午,蓝色的墨水瓶里,白色、粉色的月季花都无明显变化。

当日下午,红色的墨水瓶里,白色的月季花花瓣又红了一点点,粉色的月季花花瓣已微微变红。

当日下午,蓝色的墨水瓶里,白色的月季花和粉色的月季花花瓣均无明显变化。

   两种月季花的最初颜色

  第一天后,花变成的颜色

实验观察记录: 9月6日---第二天

观察到的现象记录:

当日上午,红色的墨水瓶里,白色的月季花花瓣颜色又加重了一点,粉色的月季花花瓣又红了一些。且可以清晰地看到,白色的月季花花瓣上有许多像血管一样的东西,那是花朵的经脉,真好看!

另外我还有一个新发现,小烧杯里的红墨水渐渐变少了。是什么原因造成?因为这些花瓣将红墨水吸走了,所以才能变红,就像树木能吸收水份一样。

当日上午,蓝色的墨水瓶里,白色的月季花花瓣无明显变化,粉色的月季花变成了一点点蓝紫色。

当日下午,红色的墨水瓶里,白色的月季花更红了,粉色的月季花花瓣颜色又加重了一点。

当日下午,蓝色的墨水瓶里,白色的月季花花瓣无明显变化,粉色的月季花变成的蓝紫色又加深了一点。

 第二天后,花变成的颜色

实验观察记录: 9月7日---第三天

观察到的现象记录:

当日上午,红色的墨水瓶里,白色的月季花花瓣和粉色的月季花花瓣颜色都加深了。

当日上午,蓝色的墨水瓶里,白色的月季花花瓣无明显变化,粉色的月季花变成的蓝紫色又加重了。

当日下午,红色的墨水瓶里,白色的月季花花瓣完全变红了,而且越红,花朵的经脉越明显,粉色的月季花花瓣颜色也加重了。

当日下午,蓝色的墨水瓶里,白色的月季花花瓣有点枯萎了,拿出来一看,花柄上完全渗透着蓝色的墨水,花柄也变细了,但花的颜色变化始终不太明显。

    第三天后,花变成的颜色

我的收获:三天来的观察实验,使我收获多多。没想到大自然的花这么神奇,竟然能够变色!

我的疑问:同样是墨水,只是颜色不同而已,为什么红色墨水瓶里花的颜色比蓝色墨水瓶里花的颜色变色快?蓝色墨水瓶里的白色花为啥始终变化不明显?我上网查了几次,也没找到答案。以后我要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来探索大

十里小学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记录

活动过程:

1、组织学生到操场

2、讲明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A.找到一个蚂蚁窝观察蚂蚁的情况(蚂蚁的个体和特征)

B.做好记录:个体、大小、颜色、肢体。

C.明确特点:洞穴生活、群居、弱小。

3、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自我结合

4、20分钟后各小组汇报

5、各小组把观察情况进行交流

6、得出结论

  详细认真的观察,然后进行后面的实验

结论:

1、蚂蚁是群体居住,地下洞穴式生活,个体小

2、蚂蚁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兵蚁、工蚁、守卫、护理、哨兵。

    3、蚂蚁很弱小,不用放大镜,不能仔细观察。

十里小学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记录

活动名称蚂蚁的观察与研究
参加人数28年级四年级
记录日期2009.6.16年级
地点学校操场树下班级1班

活动过程:

1、组织学生到操场

2、本次观察目标:

A.蚂蚁的自身特征,身体大小,肢体特点

B.蚂蚁的出行:活动形式。

C.蚂蚁的搬运:搬运物体的重量与自身相比较。

3、学生分组,自我结合

4、20分钟后各小组讨论、汇报

5、各小组把观察情况进行交流

6、得出结论

详细认真的观察,然后进行后面的实验

结论:1、蚂蚁是有六条腿的小型昆虫,全身棕黄、细小、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蚂蚁能够举起比自身大且重的物品,蚂蚁与人类相比较是大力士。

    3、蚂蚁集体主义很强,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搬运大型的物体。

十里小学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记录

活动名称蚂蚁的观察与研究
参加人数30年级四年级
记录日期2009.6.23年级
地点操场班级1班

活动过程:

1、组织学生到操场

2、观察的目标和要求:

A.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再有新的发现,蚂蚁出行对道路的标记。

B.施加人为的外在力给蚂蚁的结果,人为破坏蚂蚁行走路线,看结果。

C.细心认真,观察详细,记录详实。

3、学生分组,自我结合

4、观察时间15分钟

5、各小组把观察情况进行交流

6、得出结论

详细认真的观察,然后进行后面的实验

结论:1、蚂蚁一路走过会留下气味记路,后来的蚂蚁可凭气味寻找,交换信息

2、在蚂蚁爬行的路线上制造障碍,使蚂蚁的气味消失,蚂蚁就会晕头转向,并且四处爬行,寻找有气味的路。

十里小学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记录

活动名称蚂蚁的观察与研究
参加人数30年级四年级
记录日期2009.6.30年级
地点操场班级1班

活动过程: 

1、组织学生到操场

2、观察的目标和要求:

A.蚂蚁寻找和搬运食物,如何找到食物,对大、小食物的处理。

B.蚂蚁的群体,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寻找救兵,搬运食物。

3、学生分组

4、观察时间20分钟

5、各小组把观察情况进行交流

6、得出结论

详细认真的观察,然后进行后面的实验

结论:1、蚂蚁中有很多的工蚁,各自出去寻找食物,发现食物带回并储备

2、食物大而不能搬动,蚂蚁会回去搬救兵,靠集体的力量把食物运回

3、蚂蚁靠触角传递信息

4、蚂蚁是一个团结合作的群体

十里小学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记录

活动名称蚂蚁的观察与研究
参加人数28年级四年级
记录日期2009.9.8年级
地点操场班级1班

活动过程:

1、组织学生到操场

2、观察的目标和要求:

A.蚂蚁洞穴的情况,用小铲挖蚂蚁的洞穴,进行观察记录。

B.蚂蚁的自我防范,发现蚂蚁洞穴破坏后,蚂蚁的反应。

C.蚂蚁的搬运,洞穴破坏后,蚂蚁抢先救出的是什么?

3、学生分组

4、观察时间20分钟

5、各小组把观察情况进行交流

6、得出结论

详细认真的观察,然后进行后面的实验

结论:1、蚂蚁是一种爱整洁、干净的小型昆虫,蚂蚁不断地清理洞穴内的垃圾和改造洞穴内部,蚂蚁洞穴内部结构复杂,纵横交错。

2、有负责整理洞穴的蚂蚁,守卫蚂蚁、护理蚂蚁,救灾蚂蚁最先抢运蚁卵。

    3、遇到天气不好时,有雷雨时,蚂蚁会在洞穴外垒起防护墙

十里小学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记录

活动名称蚂蚁的观察与研究
参加人数30年级四年级
记录日期2009.9.15年级
地点操场班级1班

活动过程:

1、组织学生到操场

2、观察的目标和要求:

A.蚂蚁的死亡,死蚂蚁如何处理,谁来完成任务?

B.蚂蚁的战争,蚂蚁负责保卫、守护的蚂蚁是兵蚁吗?

3、学生分组,自愿结合

4、观察时间25分钟

5、各小组把观察情况进行交流

6、得出结论

 

详细认真的观察,然后进行后面的实验

结论:

1、蚂蚁也有死亡,死亡后的蚂蚁由负责整理洞穴的蚂蚁拖到它们的像墓地的地方埋掉

1、蚂蚁中有兵蚁,专门用来对付入侵者,外来的蚂蚁入侵者由兵蚁赶出蚂蚁的势力范围

    3、在蚂蚁中制造战争

十里小学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记录

活动过程:

1、组织学生

2、观察的目标和要求:

.在蚂蚁中制造战争(全体观察)

过程和结论::

(1)、细心在蚂蚁的墓地找到一只死蚂蚁

(2)、把死蚂蚁研成粉末,放在一个小喷雾器内加入水

(3)、用喷雾器把有死蚂蚁气味的水喷到蚂蚁洞口负责守卫的哨兵身上,然后仔细观察

(4)、一会儿,清理洞穴的蚂蚁闻到哨兵身上的死蚂蚁气味,回去叫来一些蚂蚁要把哨兵拖到墓地去,以为它死了,哨兵反抗,会引来更多的蚂蚁 

         (5)、再在一部分蚂蚁身上喷上死蚂蚁气味的水

结论:

    这部分蚂蚁身上也有了死蚂蚁的气味,也要被拖到墓地去,引来更多的蚂蚁,蚂蚁间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就在人为的形势下爆发了

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1.9.28

活动地点 电教室

参加成员科技兴趣小组学生
活动内容带电的气球

1. 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观察发现摩擦后的气球可以吸在头发上。

4 .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 .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1.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后生电,气球和头发分别带上了正、负不同的电荷,因异性电荷相吸,所以气球和头发会吸在一起。

2.摩擦后的两个气球带的电荷相同,因同性电荷相斥,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所以两个气球放一起会立刻分开。

3.因气球上带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硬纸板上。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