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5篇)
2025-09-25 17:45:03 责编:小OO
文档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

  【设计思想】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老师还可以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体现“五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的原则。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想像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材料收集、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过程,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理解语文文字,并展开想像,多读、多想、多体会,分清__的主次,体会__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祖国文化的灿烂悠久,增强自豪感;了解屈辱的历史,激发不忘不了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

  2、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

  2、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奔主题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

  2、学生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4、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5、师生共同梳疑(抓住学生提出的牵涉到__主要内容的问题)如:

  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被毁灭的?是谁把圆明园毁灭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3、师生共议,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达成共识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圆明园的平面图,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

  2、抓住“众星拱月”形象感受圆明园的宏伟。

  3、老师范读,学生充分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老师读时要把学生带入情境。

  4、根据想像动手画一画圆明园“众星拱月”似的布局。

  5、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6、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圆明园梦幻般的美。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园林中的瑰宝和精华,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具体并表达出来。

  3、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4、感情朗读课文,语气从容、自然,语气宜缓娓娓道来。通过引读、品读、想象读,把学生带入一百多年前的圆明园之中。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结合本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2、采用换词法、删词法,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3、学生看录像。

  4、看完录像后,组织说话练习:“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5、带着历史的悲愤,朗读中体现痛惜、仇恨之情,突出“闯进、统统、凡是、任意”等关键词要读重音。

  四、集思广益,突破难点

  1、组织讨论:

  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珍视独特的阅读体验。通过谈感想,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总结: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一、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张扬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意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教者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理念显得尤为突出。学生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使课堂充满生机,畅所欲言,无疑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二、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平等对话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者在教学中始终在引领学生,用语言、神情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因而在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里,学生学得舒心、学得轻松也学有所乐。比如:“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读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诸如此类的充满人性化的语言,使学生一下拉近了与老师的距离,在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里,老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共同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文本教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武装头脑,采用灵活多变扎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引导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真正学会学习!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

  ⑴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⑵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⑶是谁让这座闻名世界的宏伟建筑毁于一旦。

  2、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1、课前,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把学生引进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2、看着圆明园被烈火焚烧的场面,听着圆明园的建筑倾倒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对圆明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还记得那三句话吗?

  (出示三句话,朗读句子。)

  4、今天的学习,你想问什么或想知道什么?

  ⑴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在“瑰宝”“精华”下加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你懂吗?──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⑵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⑶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⑷是谁毁灭了圆明园?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结合资料、想象画面等方法,自学课文,有困难,前后左右可以商量商量。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⑴布局精妙: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众星拱月……。”

  ①引读,边读边加点“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许多小园、众星拱月。”

  ②谁能结合这幅图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众星拱月”?

  (课件出示“圆明园全景”。)

  ③圆明园的设计真可谓是匠心独运。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⑵建筑风格炯异:

  “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①说体会。

  (殿堂的华丽、楼阁的精巧、买卖街的热闹、村野的幽静。)

  ②想看看这些雄伟、精致、典雅的建筑吗?

  (播放课件。)

  (如果学生说不出什么体会,可以让学生看了以后再说。)

  ③谁想来读读这段优美的文字。

  ④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园中许多建筑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①园中的建筑是根据什么来的?

  (引导学生归纳:仿照各地名胜,根据诗人的诗情画意,依据外国建筑。)

  ②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抓住其中的一个景点,结合你们搜集的资料,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如果学生有困难,老师先示范一下。我仿佛看到八月十五的夜晚,西湖的水面如镜子般平静,一轮皎洁的明月倒映在平静的湖面,多迷人的景色呀!)

  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真实的画面。

  (播放课件。)

  ⑶小结:

  你们觉得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圆明园的建筑艺术?(风格炯异、各种各样……)

  ⑷引读“漫步园内……境界里。”

  ①你们注意到这几个词了吗?(在“漫步、漫游、饱览、流连、幻想”这些词下面加点)说说你对这几个词的理解和体会。

  ②是呀,圆明园的建筑真是包罗万象、风格炯异,怎能不让我们留恋忘返呢?

  ③女同学、男同学比赛读。

  ⑸小结:

  圆明园布局精妙、风格各异,当然称得上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⑴说体会。

  ⑵想不想开开眼界,目睹一下这些奇珍异宝?

  (播放课件。)

  ⑶怎么样,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可以说是当之无愧呀!

  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⑴然而,在1860年,这一座由无数能工巧匠付出了几个世纪的辛劳而建成的圆明园,这一座享有人间天堂美称的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看──(播放课件:火烧场面。)

  ⑵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⑶带着你们的痛惜、带着你们的仇恨,读好这段话吧。

  ⑷读、评、议“1860年……毁掉”:

  (在重点词下加点,说说感受。侵略者的贪婪、霸道、野蛮。)

  ⑸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疯狂地抢掠,实在抢不走的就毁,毁不掉的就烧,无情的大火连烧三天三夜,我们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是谁毁了它。

  (英法联军,清。)

  ⑹小结:

  是啊,国弱被人欺,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现在,你理解这句话了吗?

  ⑴出示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损失!”

  ⑵说说感受。

  ⑶圆明园是一个奇迹、一个神话,如果你现在站在这个残垣断壁旁边,你想说什么呢?

  三、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如今,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你觉得要重建圆明园吗?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学会课文14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

  ⑵把阅读、感悟和想象结合起来,在络环境中,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能力目标:

  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⑷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⑴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⑵在络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用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用精炼、准确的语言介绍它被毁灭的经过,前后内容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由于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是__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__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及上浏览、上搜索信息、上交流的能力。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在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络环境,可以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教学策略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充分利用络技术提供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把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惨遭毁灭的经过真实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策略二:

  让学生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整体感知课文,操作鼠标按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调整三幅图的位置,理清__脉络,抓住__的重点内容。利用络的评价功能统计学生的正确率,直观展示。

  3、教学策略三:

  提出任务,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之后,提出探究的问题,教师归纳整理,向学生呈现任务,作出必要的说明。学生明确任务和角色,点击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利用络技术进行语音交流,文字交流,实现交互学习。在同伴互教,小组讨论等协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4、教学策略四:

  充分利用多媒体络传输、广播、评价的功能,对探究问题进行反馈交流,让全体学生从中学习到自己没有研究到的`学习主题;让学生相互浏览各自利用络提供的图片资料制作的电子板报,实现资源的共享,达到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强烈情感的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与评析】

  一、导语揭题

  曾经有一座园林,花了150年的时间才建成,像仙境一般美丽,像阿里巴巴的宝库一样收藏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辉煌最壮丽的园林,它就是圆明园。我满怀希望地来到它的跟前,却看到了──一片废墟。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评:教师以抒情的导语凸显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利用情感的强烈反差使学生进入预定的情绪,产生学文的浓厚兴趣。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看录像,边看边听边想:课文按顺序写了哪几个内容?

  评:充分利用络技术提供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能够把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遭毁灭的经过真实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形象感知,融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之中。

  2、学生点击“顺序”,按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点击鼠标调整三幅图的位置。学生操作完成,教师转播一个同学的作业,让他说说课文依次写了哪三个内容,然后公布全班的正确率,进行评价。

  评: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之后,按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点击鼠标调整三幅图的位置,理清__脉络,抓住__的重点内容。络的评价功能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准确的评价,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重点探究

  1、学生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梳理,归纳显示:

  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⑵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评:这是“任务驱动”环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向学生呈现任务,作出必要的说明。

  2、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点击有关内容认真阅读,结合问题找出相关的语句,把它们复制,粘贴到上论坛。继续就不明白的问题在论坛上或通过耳麦跟同学、老师自由交流。

  评:学生明确任务和角色,点击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利用络技术进行语音交流,文字交流,实现交互学习。在同伴互教,小组讨论等协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协作和创新的精神。

  3、交流反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评:充分利用多媒体络传输、广播、评价的功能,对探究问题进行反馈交流,让全体学生从中学习到自己没有研究到的学习主题,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交流,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总结延伸

  1、制作电子版报:学生从图片库里找出一幅最适合表达自己感受的图片,把它复制,粘贴在word上,并在图片下方输入自己学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学生完成作品,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教师调阅几位同学的作品,请他们分别解说,抒发情感。

  评:让学生利用络提供的图片资料制作电子板报,使积蓄的情感得到抒发。又在络环境中实现资源共享,交流评价。

  2、教师总结,教育延伸。

  五、布置作业

  关于圆明园的资料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主上查询,并参与有关是否重建圆明园的讨论。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完整课评析】

  由于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教师为其提供足够的支持,才能使这种学习真正绽开花朵,凝结果实。《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印证了这一道理。

  一、积极地引导,保证学生的探究学习科学展开

  在课堂里,提出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前提,但是它们不能是深不可测的,教师在引导识别这些问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使他们研究的问题更为集中深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学生提出的“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圆明园会被毁灭?”等探究问题明显过大,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很难完成。于是,教师把它们整理归纳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从而把学生导向科学的探究领域,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又丰富又有价值的调查研究结果。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任务导引的第一阶段。学生明确任务之后,教师还得作出必要的说明。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和步骤,这些知识和步骤必须是便于检索和利用的,必须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才能真正展开。

  二、运用现代技术,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充足的必需材料

  除了课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络技术提供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传播功能,让学生进入情境,在丰富的信息刺激下,顺利完成探究活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由于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络环境,可以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于是,教师特地为学生建立了圆明园的页,有“名园概貌”、“名园风光”、“名园收藏”、“名园浩劫”、“名园论坛”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背景资料、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化抽象为直观,把历史重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必需材料,促使探究结果顺利完成。

  三、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探究学习更为深入

  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对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别、处理,对探求的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协作探究,以达到对问题的共识,使探究活动往纵深发展。协作探究是生生、师生、生组、组组之间的互动,学生是协作的主体,教师只是协作的组织者、观察者,可以参与交互,但只是辅导或辅助人员。《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开辟了上论坛,学生可以以文字输入或耳麦交流的方式展开热烈而大胆的探讨,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寻求答案。由于学生身处络环境下超文本技术创造的有声有色有形的动态立体情境,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大胆设疑,积极求证。如电脑屏幕上一下子出现了许多问题:“热闹的买卖街是什么样子的?真的在做买卖吗?为什么说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为什么侵略者能够在圆明园内胡作非为?”……学生纷纷点击视频资料来满足各种各样好奇的疑问,又将问题解决的答案发送到班级络上。紧接着,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络传输、广播、评价的功能,对探究问题进行反馈交流,让全体学生从中学习到自己没有研究到的学习主题,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交流,探究的问题得到最终的解决。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第二课时,教师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圆明园的毁灭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损失,这一损失能挽回吗?学生通过酝酿,提出重建圆明园的设想。如何重建?新建的圆明园如何整体布局?景物景观如何布局?失窃的珍贵文物在哪里?如何要回?等等。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师将学生分为三组协作探究。由于学生兴趣高,小组讨论热烈,形成多种设计方案。如第一组同学们的总体布局就设计了三种方案,第二组同学们的景物景观布置新颖别致,还将兵马俑、埃菲尔铁塔等国内外著名景观都搬进了圆明园,第三组同学们在老师制作的页上找到了许多珍宝的去处,对如何收回珍宝这一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方案。

  好风凭借力,助你上青云。有了教师积极的介入、指导与支持,学生必将在探究性的学习中更快、更好地发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领悟__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法与学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自主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20__年中国的成就。可以说,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然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的那个年代,由于清的,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1860年的10月18日,在中国上空,烟云笼罩,那时正发生着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震惊的事情。孩子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对,圆明园被毁灭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圆明园的毁灭”。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大家注意这个毁,上面是一个臼齿的“臼”,下面的“工”最后一笔要变成提。

  同学们,毁灭意味着什么? 毁灭不是一般的毁坏,一旦毁灭,就再也没有了!也就是说,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再也不存在了。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都写了些什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课文主要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三、感悟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看来同学们对__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来看看课文怎样来评价圆明园的毁灭的。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PPT出示第一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能讲讲什么叫“不可估量”吗?

  师:不可以去计算的损失,可见损失非常大。作者在开篇就在这一句话中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巨大损失。

  PPT出示第一段,再齐读。

  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园林,让作者这样说呢?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却领略一番它的风景,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什么,抓住词句,展开想象,将自己的想象批注在书上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象的景观和自己收集的圆明园的景观。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交流:圆明园里都有什么?

  1、第二段中重点指导理解“众星拱月”众星拱月是什么样子?哪一字表示“环绕”?

  那么大家知道吗?如此巧妙的布局,有100多公顷,那是多大啊?见过足球场吗?圆明园相当于0多个足球场那么大。

  2、在这座园林里都有什么?抓住你最感兴趣的来和大家讲一讲。

  “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能具体说说吗?你见过金碧辉煌吗?(生回答)

  同学们,这是一种高大的宏伟的建筑。除了这种建筑,你还看到了什么?

  玲珑剔透,说明这个亭台楼阁非常的——精巧。同学们,同样是建筑,但是两种建筑的风格——完全不同。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谁来试一试?

  指导朗读:金碧辉煌的殿堂,那是很有气势的,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那是非常精美的,谁再来读?指名读。

  师:听老师读读好吗?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还想读吗?

  生再读

  除了这些建筑,看看圆明园里还有什么?(田园风光) 真的有山乡村野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象征着,说明它不是真正的。再读

  一个热闹,一个宁静,给人的感觉也迥然不同。……谁能连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太好了,每种建筑的风格都表现出来了。老师把也字去掉,大家再来试一试。

  生读。

  有感觉吗?不同风格的景观应有尽有。这就是这个也字的妙处。请大家再来读一读。

  这次我们男生和女生发挥各自的优势,男同学读前两种,女同学读后两种。

  分男女同学读。我们来试着背一背。不会背的也可以看着屏幕。这些丰富的建筑景观当中,具体都有哪些美景呢?

  (园中有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师:园中的景物可真多啊,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景物中有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也有——还有——生接读。师生合作读

  圆明园中景物有一百多处,而且一步一景,一景一物,想看看吗?圆明园已经被毁灭了,但老师从影片中为大家截取了一段。同学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播放圆明园的视频】 教师解说。

  看了,你有怎样的感受?这里的景色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是啊,任何一个词来形容圆明园都不过分,难怪文中最后一句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在这样的园林中漫步,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啊?同学们,我们读读文中的最后一句。

  3、圆明园除了建筑宏伟,还有哪些东西?

  想像一下,两千三百多年,该有多少青桐礼器?该有多少名人书画,该有多少奇珍异宝?(数不胜数)难怪作者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拿起书,自豪地读一读。 生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同学们,这就是圆明园,这就是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被称作东方的凡尔赛宫的圆明园,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被英法联军毁灭了!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播放录像】

  教师解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入北京……化为灰烬!

  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愤怒 憎恨 惋惜

  是啊,这么好的东西被毁灭了!带着刚才的感受读读最后一段,看看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交流:那一句话最能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非常可惜,还有别的感受吗?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为什么要这样读?

  (因为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馆和博物馆,也是多名建筑工人多年劳动的成果。)

  你再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生读 我们的心都在流泪!……你还想读哪一句?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他们把这些东西统统拿走,真是很可惜!)

  那是怎样的破坏? 生: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 师: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想摔——就摔! 师:想砸——就砸!

  谁还想读读这句话?点生读 再次齐读。

  然而这一切都被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给毁灭了!……这样的损失能估量吗?

  所以作者这样说,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心中会自然涌起对圆明园的惋惜,可能,还应该有一种理性的思考,此时此刻,你最想问什么?

  生:清,怎么会那么呢?

  师:是啊,清到哪儿去了呢?同学们,课文的学习暂时就到这里,但我们的思考还没有停止。希望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走出课堂,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地了解圆明园。一座圆明园,半部清代史。让我们继续查阅资料并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它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损失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同学们,当时的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他们的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然后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了弹炮弹中国人,最后逼迫满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圆明园被烧成了灰烬。同学们,学到这儿,难道你不想对自己说点什么?难道你不想把自己的心情表达一下吗?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5

  一、导入

  1、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解说:

  同学们,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夺我珍宝,毁我园林。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去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2、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

  二、探讨新知

  圆明园的毁灭可以说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那么,“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让我们把书翻开,自由读课文。

  老师发现同学读得非常认真,那“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计算不出来)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能结合课文具体事实谈谈吗?

  1、第二自然段:

  看课件解决“众星拱月”,并从中体会出圆明园的宏大。

  小结:

  圆明园由六代皇帝经营了150年,它的面积比现今的颐和园还要大850亩,这么大的园林,被毁了你说损失大不大?

  2、第三自然段:

  ⑴ 解决“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买卖街”。

  ⑵ 指导朗读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⑶ 引导学生想象:

  园中还会有哪些美景?

  小结:

  这么美、这么大的园林,真可谓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第四自然段:

  自由畅谈、想象园中历史文物、奇珍异宝。

  小结:

  园中有这么多宝物,所以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回读2、3、4自然段:

  (配课件画面。)

  师: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博大精深的园林,那里有山、有水、有花得鸟语,有寻常闹市,也有稀世珍宝。下面请一位同学回读2、3、4自然段,你说作我们的小导游,让我们一边听一边欣赏圆明园当年的辉煌。

  5、第五自然段:

  师:圆明园太精美了,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却被那三天三夜的无情大火毁之一炬。同学们,让我们快速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下来,想一想从中能体会出什么?

  ⑴ 画词(看课件)。

  ⑵ 谈体会。

  ⑶ 带点儿词语强调重读。

  ⑷ 教师请现在想表达内心激愤之情的同学站起来,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此时我和你们的心情是一样的,回想当年的圆明园,可以说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而却被那无情的大火吞没了。因此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而今的圆明园,那里水干了,鱼没了,没了买卖街,也不再喧哗了。只有那几根石柱孤零零的矗立在那里,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同学们你们知道石柱在诉说什么吗?

  学生畅谈感想、体会。

  四、课堂延伸

  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圆明园的毁灭》

  五、布置作业

  师:建与不建都有道理,同意重建圆明园的同学课后画一张圆明园未来的蓝图,下节课讨论、交流,同意不建圆明园的同学可以组织成小组,宣传今天的故事,让我们后人永记国耻,振兴中华!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