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宁波大桥主桥斜拉桥主梁牵索挂篮施工工艺_secret
2025-09-25 17:43:30 责编:小OO
文档


xx大桥主桥

斜拉桥主梁牵索挂篮施工工艺

xx发布                                                              xx实施

一、施工工艺编制依据

1、xx大桥主桥上部结构设计图(第四册);N-MD-变05,变06及96-变06号变更设计通知单;主桥第97034号(第67号中主桥第97047号(第112号设计),主桥第97021号(第116号设计)、N-C110-1图与主桥第97045号(第110号设计)、主桥第97022号(第68号设计)等主梁预应力体系变更通知单;N-C84-1图及第113号、第106号、第91号、第83号等A型横隔墙钢筋设计变更通知单;第87号、第67号、第47号、N-MD-72变图及N-MD-73变图等锚块尺寸和配筋变更图及通知单;N-A-31图、N-A-33图、N-A-35图、N-A-35变图、N-A-38图、N-H-01图及第84号、第62号等附属结构设计图及变更通知单;第107号、第号、第88号、第82号、第80号、第73号及N-C73-1~N-C73-4图、N-MD-74图、N-MD-75图、N-MP-55图等缆索设计要素图变更通知单;《xx大桥主桥上部结构设计说明及N-Z-01~08图(主桥施工工艺流程图与线型表)。《xx大桥主桥工程施工控制工作会议纪要》(甬兴桥工[1997]27号)及《xx大桥主桥施工控制实施细则》。  

2、大桥一处“牵索挂篮设计图”(宁主挂-001~046图),“牵索张拉锚固系统结构图”(宁主挂-053修~060图)以及“挂篮模板设计图”(NM-001、NMA-01~23、NMB-01~10、NMC-01~21、NME-01~04、NMM-01~10图)。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

二、设计概况

1、xx大桥从20#~25#墩主桥上部结构为(74.5m+45m)连续梁与(213m+102m +83m+49.5m)斜拉桥主梁,22#墩为斜拉桥主塔墩,中跨21#~22#墩跨距为258m,边跨22#~24#墩跨距为185m(在中间102m处设有23#辅助墩),西侧协作跨20#~21#   墩跨距为74.5m,东侧协作跨24#~25#墩跨距为49.5m。本工艺只指导斜拉桥主梁两侧对称悬浇施工。其中1-0-1’#块为现浇段,主垮C2#~C26#块计25个块件(除26#块为3m节段外,其它均为8m节段),以及边跨C2’#~C20’#块计19 个块(均为8m节段),总计44个块件。中跨最大悬浇长度211m,边跨最大悬浇长度168m。

2、本斜拉桥在运营状态下为漂浮体系,22#塔墩处不设竖向、纵向支承,仅设侧向限位支承,但在主梁悬臂浇注施工状态下,为了保证主梁在施工阶段稳定性,主梁在合拢前塔梁之间设置纵向、横向及竖向临时约束。该约束主要承受主梁悬浇施工过程中两对块不对称差(控制在1/2块件重以内)产生的不平衡力矩。该约束在中跨合拢段钢支承结构安装完毕后拆除,并作好约束解除前后主梁位移变化观测记录。其它墩均设F4活动支座。为确保主梁在施工阶段能安全渡台,在23#墩设有拉力支座。

3、主桥伸缩缝设在20#墩、25#墩处。采用毛勒型伸缩缝装置。

4、主梁线型:直线段部分,桥面宽度29.5m,竖向曲线以22#墩为中心向东西两侧设3%下行纵坡,其竖曲线要素为R=6145m,T=184.35m,E=2.765m(96-变06号变更通知单)。桥面横桥设1.5%双向坡度。施工阶段主梁线型由设计单位在施工控制中现场提供。

5、斜拉桥主梁截面:

⑴ C20#~C18’#索区间梁段(长321.0m)为双箱倒梯行单室截面。该截面梁高(桥中线处)2.5m,梁宽29.5m,开箱部分宽为13.5m,顶板厚22cm,直腹板厚25cm,斜腹板及底板厚为18cm。横隔梁厚25cm,其间距为4m。

⑵C23#块后双箱双室截面与双箱单室截面之间设12.0m长的过渡段,即将底板由单室逐渐变到双室。

⑶过渡段截面以后部分截面为双箱双室截面,其开口箱宽度由13.5m变为4.5m。

6、斜拉桥主梁纵向、横向及斜向预应力体系: 

⑴ 纵向预应力筋采用∮L32精轧螺纹钢筋,C1#—C1’#块布置70根(顶板40、底板30)∮L32精轧螺纹钢筋,C2#—C12#、C2’#—C10’#块布置60根(顶板40、底板20)∮L32精轧螺纹钢筋,C13#—C18#块布置80根(顶板40、底板40)∮L32精轧螺纹钢筋,C19#—C20#块布置86根(顶板40、底46)∮L32精轧螺纹钢筋,C21#块布置100根(顶板40、底板60)∮L32精轧螺纹钢筋,C22#块布置110根(顶板40、底板70)∮L32精轧螺纹钢筋,C23#块布置130根(顶板60、底板 70)∮L32精轧螺纹钢筋,C24#—C25#块布置110根(顶板60、底板50)∮L32精轧螺纹钢筋,C26#块布置50根(顶板30、底板20)∮L32精轧螺纹钢筋,C11’#—C14’#块布置80根(顶板40、底板40)∮L32精轧螺纹钢筋,C15’#—C18’#块布置90根(顶板40、底板50)∮L32精轧螺纹钢筋,C19’#块布置80根(顶板40、底板40)∮L32精轧螺纹钢筋,C20’#块布置60根(顶板40、底板20)∮L32精轧螺纹钢筋。在C19’#块至B、C现浇段区域内布置28束(顶板16束9—∮j15.24钢绞线、腹板12束12—∮j15.24钢绞线)边跨合拢预应力筋,在C16#块至21#墩连续梁区域内布置28束(顶板12束9—∮j15.24钢绞线、底板16束9—∮j15.24钢绞线)中跨合拢预应力筋。

⑵ 每根横隔梁(“A”型)内布置2束19—∮j15.24钢绞线预应力筋。其它类型横隔梁均无预应力筋。

⑶ 每个8m主梁节段斜腹板内布置2×10=20根(L=4.1m)∮ L32 精轧螺纹钢筋预应力筋。

7、本斜拉桥缆索采用双索面单索,梁面标准段纵向索距8.0m、横向索距28.0m(索工作点处)。C0#索2根,C1#—C25#(C1’#—C25’#)索各2根,全桥共计102根斜拉缆索。索道管加工与安装应根据设计图及变更通知单要求组织验收。主梁上缆索工作点距梁底距离均为168.86cm。

8、主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8。双箱单室节段混凝土数量为131m3(包括锚块)、自重348t(容重为2.65t/ m3 )。C12’#块混凝土数量为158m3(包括锚块)、自重418t,是本桥最重块件。C23#块混凝土数量为151m3(包括锚块)、自重400t。

9、节段钢筋为∮12~∮20的Ⅱ级钢筋,参见各块件钢筋布置图,其中C1#—C19#块及C1’#—C20’#块钢筋参见“单室标准箱梁钢筋图”,C19’#、C20’#块及边跨合拢段, 现浇段B钢筋参见“C19’#块~24#墩箱梁钢筋图”,现浇段C参见“24#墩~25#墩箱梁钢筋图”;C20#~C22# 块参见“C20#~C22#块箱梁钢筋图”;C23#~C24#块钢筋参见“双室标准箱梁钢筋图”,C25#—C 26#块及合拢段A钢筋参见“合拢段A—C25#块箱梁钢筋图”。各块件的横隔梁型号,除C26# 块为一根“B”型、C12’#块为一根“A”型加一根23#墩顶处特殊型横隔梁外,其它悬浇节段均为两根“A”型横隔梁。“A”型横隔梁钢筋设计变更较多,现场应根据设计图及所有设计变更通知单要求组织加工和安装。

10、斜拉桥主梁上边箱横隔梁布置有进人人洞(100cm×80cm)、开箱横隔梁布置有自来水孔(∮80cm),底板布置浅水孔,直腹板布置通风孔,桥面布置“B”型浅水孔、灯柱预埋件、防撞护拦预埋件、灰管区波形护拦预埋件及灰管支架预埋件,通风照明线路过桥预埋件等,应严格按设计图设置。

    11、主梁8m节段主要材料表(表1)如下:

                                                        表1

序 号

项             目

单  位

每节段数量备      注

   1C48级混凝土

m3

131.0
  

   2

              

普通Ⅱ级钢筋

单室Kg24630
双室Kg28443
"

   3

预应力材料精轧钢筋Kg4202.5锚具60—130套

钢绞线Kg2741.2锚具8套

波纹管
   4压浆钢管L=200mm

190~280
   5预埋件Kg1000
   6索道管Kg平均540

三、施工方案

1、xx大桥主桥上部结构全长5.67m,分为连续梁和斜拉桥主梁两大部分。斜拉桥主梁各梁段的施工方案为:

⑴  22#主塔墩处下横梁顶面C1-C0-C1’块32m长梁段采用托架现浇法施工。分为五个节段(8m+4m+8m+4m+8m)三个阶段。

⑵C2#—C26#(C2’#—C20’#)采用长平台牵索挂篮对称悬浇。

⑶24#~25#墩加悬臂长.835m的主梁现浇B、C段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

⑷用边跨牵索挂篮平台及其吊挂系统施工B合拢段(长2m)。

⑸用中跨牵索挂篮平台及其吊挂系统施工A合拢段(长2m)。

2、斜挂桥主梁施工应严格按设计流程“N-Z-02~06”图执行。

⑴挂篮静载试验完成后重新调整挂篮底模标高,再将C2#、C2’#索张拉到牵索索力,然后绑扎钢筋,对称灌注C2#(C2’#)块混凝土,混凝土养护并张拉三向预应力,进行体系转换,将牵索索力由挂篮转至主梁上,挂篮下降2.5m,同时将C2#(C2’#)索力张拉到设计索力。

⑵两只挂篮同步前移8m,提升2.5m,对称施工C3#(C3’#)块,同理对称施工C4#—C20#(C4’#—C20#’)块。从C20#(C18’#)块开始对挂篮模板进行改造。

⑶全桥调索,在21#~20#墩2m合拢段合拢后,施工斜拉桥主梁边跨B合拢段(主梁B、C现浇段应在边跨B合拢施工之前完成)。

⑷ 边跨挂篮拆除,中跨挂篮前移单悬臂施工C21#~C25#块,中跨挂篮改造之后施工C26#块,全桥调索,浇注主桥A合拢段,全桥合拢后拆除挂篮。

3、长平台牵索挂篮悬浇主梁,其结构特点与施工要点如下:

1采用牵索挂篮一次抛高的方案施工斜拉桥主梁8m节段。

2挂篮的承压锚座以球座的中心为准,调整牵索角度。

3挂篮的前端标高设定靠挂篮的六根吊带与挂篮后竖向微调装置进行。

4挂篮设有抵抗牵索水平力的抗剪柱,其最大水平力为267.11t。因此抗剪柱后端一定要按要求抄死,前端不能抄死保证挂篮受力明确。

5挂篮牵索纵梁后端的压重由浮箱注水压重改为50t混凝土块恒压重。

4、主梁节段悬浇施工中桥面荷载要对称堆放。桥面上施工荷载有两台25t汽车吊机,一辆8t黄河汽车,风、水管路,混凝土泵机输送管路,牵索挂篮,放索走道,模板及钢筋等,各荷载重量参见表2。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主梁断面尺寸保证节段混凝土重量与计算的重量差控制3%以内,主梁悬在浇过程中两侧悬臂端混凝土浇注重量差不得超过1/2节段重量。

                                                                    表2 

序号

名          称

单位重  量

备               注

1挂篮自重T200一套牵索挂篮实际重200t

2模板与支架T75布置在挂篮平台上
38m节段混凝土重量

T348(双室截面400t),

425t汽车吊机

T25
5脚手平台T12布置在挂篮平台上
6布料杆T25已浇梁段前端
7挂篮走道T15前两块已浇节段上18m 

8风、水管路T/m 25全桥
98t黄河汽车

T10节段混凝土浇注时站位于0#块

节段主梁牵索挂篮施工步骤见工方框图。其主要工序为:挂篮走行、提升到位→模板安装→钢筋及预应力体系安装→挂设牵索→节段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养护及拆模板→主梁三向预应力张拉与压浆→牵索体系转换及永久索力张拉→挂篮下降2.5m。

    节段主梁施工对主梁线型和索力进行双控。主梁线型以挂篮到位设定高程,挂篮牵索张拉后(灌注混凝土前)高程,混凝土灌注后(牵索体系转换前)高程及牵索体系转换后挂篮下降走行到位高程四个阶段进行控制,其中包括对塔变位、主梁里程、主梁中线、施工时温度等进行修正。索力以挂设牵索后,混凝土灌注后,永久索力张拉后三个阶段进行控制,其中包括对千斤顶、张拉油表校验与电测索力标定。节段主梁施工过程中还要测试主梁应力。所有测试、测量工作均应在xx大桥主桥施工控制小组的指导下并严格按《xx大桥主桥施工控制实施细则》的要求执行,资料方面要做到及时、准确、完整提交给指挥部及施工控制小组。所有施工人员一定要按主控单位(天津市政设计院)提供的各项施工控制指令实施。

斜拉桥主梁索力调整是主梁施工中关键的环节,应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使索力调整工作顺利进行,满足设计要求。

为保证斜拉桥主梁在施工阶段安全渡过台风期,悬浇至C17’#块时要安装好23#墩与主梁之间的拉力支座。

斜拉桥主梁节段施工应把“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信念摆在首位。各道工序严格把关,施工程序严格控制,力争创出全优的工程。在施工中认真做好安全工作,长平台牵索挂篮底部采用花纹板全封闭,保证甬江行船的安全,加设安全栏杆及安全脚手架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双层作业要设置隔离平台,高空作业应保证具有牢靠的作业平台等。力争在安全和质量双保证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将各阶段施工目标的完成。

四、主梁8m节段循环施工

主梁8m节段循环施工方框图

挂篮走行8m到位     测量主梁线型及全部索力

挂篮提升2.5m,微调定位

设定挂篮前端底模标高,并将挂篮与梁体锁定,测量主梁高程

底模、中箱模板、锚块模板精调             挂设Ci、Ci’缆索

底板钢筋、斜腹板钢筋、预应力筋安装         索道管安装调整就位

横梁钢筋、竖腹板钢筋成片安装,穿横梁钢绞线束,对拉筋、衬管安装,  中箱模板调整,边箱模板吊装,顶板钢筋、预应力筋安装

复查挂篮前后端相对高差,

张拉Ci、Ci’牵索到设计索力

 复查挂篮前端标高,测量主梁线型及前三对索力

节段混疑土灌注前检查验收

节段混疑土灌注

混疑土养护   测量主梁线型及前三对索力   端模,内模拆除

主梁横向、纵向、斜向预应力张拉    中箱模板脱开

牵索转换为永久索        顶应力管道压浆,锚槽封端

张拉永久索到设计索力

挂篮下降2.5m

1、挂篮走行8m到位

⑴ 当8m节段混凝土达到75%的设计强度(36Mpa)并张拉完纵、横、斜向预应力筋后,解除牵索下端与挂篮间的连接,完成牵索体系转换工作,抽出抗剪柱后端的钢板,松掉挂篮纵横、微调装置,采用放掉砂箱内砂子的方法放松吊带处的115t螺旋千斤顶,拆除中横梁上的中吊带。

⑵主梁预应力束张拉完成后立即压浆并封端。然后按“宁主挂—033~034”图在主梁顶面铺设L=60cm的走道枕木和位于每个节段前端的2根钢枕。枕木与钢枕的间距为0.5m。纵桥向基本同桥面坡度,为减小纵向下滑挂钩走道在3%纵坡的梁面上安装,可采用前端适当垫高;横桥向以内侧高程为准,垫为等高。然后在枕木上安装走道梁及其支撑和锚固装置,精确调整走道梁的纵、横向位置,走道偏差控制在±5mm以内,并且横向偏差尽量向中线偏不要向外侧偏,以克服挂钩受力不利的状态。走道横向用2t花篮接器将走道梁与预埋件之间每隔2m固定一个。在预留抗剪柱洞处设“井”形锚固装置,将走道梁锚于主梁上。最后按“宁主挂-030”图要求安装走道梁前端限位装置及走道梁后端顶推锚座。将走道梁滑槽内清理干净,涂上一薄层黄油作润滑剂,以减小挂篮走行时磨阻力。

⑶ 挂篮下降2.5m。同步缓慢放松前后四根边吊带的千斤顶(每根吊带处设有二台115t螺旋支顶及二台75t油压千斤顶),同时顶升后横梁反顶装置处的支撑杆,使整个挂篮平衡的下降2.5m,使前、后挂钩滑座落到走道梁上。反顶装置上的支撑杆顶部装有滚轮,以便挂篮走行时随之滚动。

⑷ 挂篮前挂钩应按图进行加固,前、后挂钩间设连接拉杆,加大前挂钩在走行时的刚度。

⑸在挂篮的每个前挂钩后面各装有1台1m行程30t油压千斤顶,千斤顶前端顶在挂篮前挂钩滑座上、后端顶在走道上面的锚座上,通过千斤顶顶升使挂篮走行。挂篮走行过程中控制好上、下游挂钩走行速度,保证挂篮平稳同步走行。挂篮在走行中应观测挂篮中线变化情况,若中线发生变化,应通过调整上、下游挂钩走行速度来纠偏。

⑹ 挂篮走行时应设打梢绳,防止挂篮走过头,梢绳控制挂篮只能走行8m。

⑺ 为确保挂篮走行时稳定,C2#(C2’#)块挂篮走行之前应把牵索纵梁尾部上6t重混凝土平衡重块向尾端移 1.2m,确保挂篮提升及走行时稳定系数不小于1.2。

2、挂篮提升2.5m精确定位

⑴ 在待浇节段的相邻节段上面的六个吊带孔处摆放两层钢枕,中横梁的中吊钢下必须安放长钢枕,分配中吊带上的力量,保证主梁不会出现裂纹。枕下面必须抄垫,保证其顶面水平,使吊带垂直受力。安放支顶垫梁。

⑵ 安装115t螺旋支顶扁担梁和75t油压千斤顶分配梁。一根吊带用三根∮120销轴将挂篮与扁担梁、千斤顶分配梁联结起来。

注意:①除中横梁边吊带断面尺寸为320mm×80mm外,其它均为320mm×40mm。②115t螺旋支顶下面的砂箱内砂应装满干燥砂子,砂箱上排砂用的螺栓孔的螺栓必顺上满丝扣,确保砂箱在受力状态下安全可靠。③吊带安装应处于垂直状态。④螺旋支顶丝扣露出长度不得大于2/3全丝长度,保留1/3丝扣以策安全。

⑶ 利用挂篮四根边吊带提升挂篮,提升高2.5m。由于每套挂篮由8台115t螺旋顶和8台 75t油顶交替作业进行提升,因此每个提升循环高度为0.8m。挂篮提升过程中平台高差控制在10cm以内。

⑷ 在挂篮平台上纵、横向微调装置处,共安装6台16t手动千斤顶,以便调整挂篮平台底模的中线、里程,使模板精确定位。定位偏差为+5mm,精确定位后用该千斤顶固定好挂篮。

⑸为确保预压后挂篮底模与已浇节段混凝土底面密贴,两者之间加垫宽200mm,厚4~6mm的弹性较大的橡胶带,避免该处漏浆。

⑹将挂篮前四根吊带与主梁之间锁定,吊带提升力量为:120t/每根边吊带,60t/每根中吊带。

3、挂篮前端底模标高设定

⑴根据设计院给定的各节段挂篮到位的底模标高,利用四根边吊带和牵索纵梁后面上的竖向微调装置来设定。利用待浇节段前、后端的相对高差及已浇节段与待浇节段之间夹角来设定标高。注意:标高设定时应采取底模预设下拱的措施来消除挂篮自身变形的影响。

⑵标高设定完毕后用牵索纵梁尾部上115t螺旋支顶将挂篮与主梁实体段之间顶紧,将后吊带与主梁锁定,锁定力量为:80t/每根边吊带。

⑶将抗剪柱后端与梁体之间用钢楔块抄死,钢楔块抄垫时应形成面接触。使挂篮与梁体牢固连成一体,完成长平台牵索挂篮的设定标高及锁定工作。因抗剪柱下部与牵索纵梁是焊接连接,所以每节段混凝土浇注前,应重点检查其焊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模板安装与调整

长平台牵索挂篮上8m节段主梁模板包括底模、斜腹板底模、端头模板、中箱模板、边箱内模、锚块模板、锯齿块模板。

⑴ 底模

底模固定于挂篮平台上,模板顶面距平台顶面高218mm。挂篮底模分配梁采用2[12分配梁,见“NMC-001”图,一套挂篮计13根,每根总长22.49m。分配梁与挂篮之间设□200mm×20mm×220mm钢板抄垫,相互之间在位置及标高调好后焊死(hf=8mm),底模分配梁在挂篮上就位时,有些部位与挂篮的拼接螺栓相碰。处理方法是将分配梁底部切肢后加劲板(300mm一道),然后在挂篮拼接板两端抄垫钢板并焊死。注意主梁前横梁底模分配梁要设置预拱度。

安装好底模分配梁后,在其上铺设底模模板。此模板是由钢框和胶面板组成的。由上海东南模板公司加工,模板之间不加胶垫M12螺栓联结。底模安装前,在挂篮平台上放出主梁中心线,前、后横隔梁中心线,竖腹板边线以及三角箱底板与斜腹板交点线。底模铺设从桥中线向两侧拼接。施工中严格控制底模的位置,其质量要求:纵、横向中线偏差+10mm,模不平整度5mm,底模标高+10mm。

底模安装调整好后应与分配梁固定。底模设预拱值,应根据挂篮静载试验的结果情况来定。

⑵斜腹板底模

斜腹板底模支架在车间加工组拼成片后上桥安装,各支架安装在挂篮牵索纵梁与普通纵梁上,两者之间垫δ=20mm钢板,位置、高程调整合格后焊死(hf=8mm)。注意斜腹板设有对拉筋从外模支架两槽钢缝隙间穿过,因此外模支架在安装时不要忘记加垫块。

一套挂篮计外模支架22片,五种型号,安装时应严格按“NMC-001图”的编号位置摆放。因锚块模板长度因斜缆角度变化而变化,所以其下的支架部分杆件可以拆装调整。

在外模支架上直接铺设斜腹板底模和锚块模板。不同节段的锚块模板不同,现场应注意按要求更换锚块模板,模板安装后应与外模支架联结牢靠,保证锚块模板的外形尺寸、承受索道管自重不变形。各锚块模板位置、标高误差5mm,不平整度误差2mm。

斜腹板底模除锚块模板之外的均为钢框竹胶模板,在安装时应严格检查与底模交接处、实体段转角处的位置及标高,一次安装就位。  

⑶斜腹板外模

斜腹板外模指主梁横向两竖面侧模,采用木制模板或组合钢模。应位置准确,垂直底模,纵向根据底模曲线变化而变化。

斜腹板外模上有斜腹板预应力筋锚槽盒,横隔梁预应力束锚槽盒。锚槽模板应事先按设计图加钻孔,并将张拉槽盒用螺栓安装在斜腹板外模上。

⑷中箱模板支架及模板

中箱模板包括横隔梁侧模,直腹板侧模与主梁开口箱顶板底模,全部采用钢框竹胶面板模板,厚δ=152mm(包括δ=12mm面板、δ=40mm方钢、[10分配梁)。

中箱模板上的自来水孔模板由φ900mm改为φ800mm,周边模板相应变更。

中箱侧模与底模之间需增设横隔梁侧模的水平约束点。方法是在横隔梁底模分配梁两侧增加通长[12槽钢,并在底模分配梁上增设侧向限位支撑,使侧模与底模之间顶死密贴,在混凝土浇注中不跑模和漏浆。

中箱模板之间不设胶垫,每次拼装应以桥中线向两侧组拼,并控制好直腹板侧模的位置。所有侧模均垂直于底模,侧模之间全部靠φ16对拉筋及φ内25硬塑衬管体系联成整体。

中箱模板的承力结构为可调撑杆,支撑杆与模板的联结采用顶座,顶座全部焊接在中箱顶模及底模分配梁上,撑杆之间有水平连接杆。所有支撑杆应上满拧紧,不能遗漏,也不得硬顶,以模板位置及标高控制为准。

中箱模板的顶、侧模分块较多,因此各模板的拼装螺栓应上满拧紧,模板分配梁的对接处均应安装连接件板(□320mm×20mm×80mm)。

中箱模板一次拼装成型,与挂篮的关系为半固定式。即在挂篮下降前,应将中箱模板拆离混凝土面一定距离,然后随挂篮一起下降前移就位。挂篮就位后立即将中箱模板恢复就位,再绑扎主梁钢筋。考虑中箱模板全部靠可调撑杆来拆离模板和顶撑到位,比较困难,因此将在中箱A箱、AB箱及B箱(以墩向悬挂方向)内增加中箱模板支架及其拆摸装置。要求中箱模板支架轻便、并固定于底模分配梁上。

⑸边箱内模安装

边箱内模采用钢框竹胶面板模板,厚δ=132mm(包括δ=12mm面板、δ=40mm方钢、[8分配梁)。一个8m节段的边箱内模“A”箱内模两个,“AB”箱内模两个与“B”箱内模两个(从墩中心线向悬臂端方向编号),全部采取先拼装再整体吊装的方法施工。其自重分别为:“A”箱    ~2t,“AB”箱 ~4.5t,“B”箱~2 .5t。用25t汽车吊机吊装边箱内模时一定要站好位、打好顶,并根据内模自重和吊机的吊重曲线进行起吊作业,严禁违章操作。

边箱模板组拼时分配梁拼接处应安装连接板(□320mm×20mm×80mm)。顶模板靠可调支撑杆支撑固定在边箱模板的分配梁上,形成整体。组拼成型的内模应先检查其外部尺寸是否与设计相符,误差+5mm、0mm。再检查其支撑杆和连接杆是否齐全完好,已弯曲变形和丝扣不够长的撑杆应更换。

边箱模板的底模全部改制成200mm左右宽底板压条,各箱内斜腹板顶模上应开4~6个混凝土灌注及振捣孔洞,准备组合钢模在底板混凝土浇注完后,将组合钢模压盖在底板混凝土顶面上,并与模板分配梁之间抄死。

边箱内模整体安放在底模中的马蹬上,马蹬安放位置应准确,高度符合设计要求(h=18cm)。边箱模的侧模与底模垂直,位置调好后,应用φ16对拉筋与φ内25硬塑衬管与中箱侧模对拉拧紧固定,对拉筋不得减少。边箱内斜底模应与斜腹板底模按要求安装对拉筋,防止内模上浮。

边箱内模调整到位后,“A”箱顶模板由可调撑杆支撑,要求与已浇混凝土面顶紧,并预施加一定的顶力,防止胀模和漏浆。

边箱横梁上人孔尺寸已变更,因此人孔模板要改制。  

⑹端模安装

端模为木模板,每节段均要新制端模。端模安装位置应准确,与底模垂直。主梁分节段悬浇时,各纵向精轧螺纹预应力筋及纵向普通钢筋均为通长筋,应在端模上按各筋分布位置事先钻好孔。

⑺模板开洞,确保混凝土灌注质量

除边箱内模的斜腹板模板开4~6个振捣孔外,在边箱内模底部侧角模板上均应开观察孔,要求每0.5m设置一个。边箱内模顶板开设临时进混凝土孔,待底板和斜腹板灌注完毕后封住,其切断的钢筋应等强接长。所有进人洞模板底部应开洞,以便于振捣混凝土。

⑻各种模板安装要求:

加工成型后的挂篮模板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中表8-6-1进行验收。施工过程中模板变形,损坏超过《桥规》要求的,一律整修或变换。

模板安装过程中,应在底模上测量放出边箱内模、端模、外模的底部安装位置,复核横隔梁侧模、直腹板侧模的底部位置及底模标高。模板安装完成后,应按下列规定检查验收:

模板标高:+10mm;模板内部尺寸:+5mm、0mm;轴线端位:+10mm模板宽度:+20mm;预留孔中心线位置:10mm;预留孔截面内部尺寸:+10mm,0mm。

所有模板在拆除后应清除表面杂物,使用前均应涂刷脱模剂或机油。

⑼模板在C18’#块及C20#块开始逐步改造成双箱双室模板。

5、钢筋安装与设计预埋件安装

⑴钢筋分为底板斜腹板两层钢筋网片,横隔梁钢筋网片,直腹板钢筋网片,实体段及锚块钢筋,顶板两层钢筋网片。

⑵设计钢筋直径Φ12mm~Φ20mm,全部采用搭接形式接长,搭接长度为35d,且接头应50%数量错开搭接。

纵向钢筋全部按8.6m长下料,安装时50%数量伸出悬臂端0.6m,另50%数量伸出悬臂端1.5m。

⑶“A”型横隔梁钢筋底部两根Φ16mm钢筋,顶部4根Φ20mm钢筋(新增),进人洞处加强筋Φ20mm钢筋,其它均为Φ12mm钢筋。横隔梁的横向水平温度筋间距10cm。箍筋间距封闭箱范围内10cm,开口箱范围内15cm。并且混凝土横向预应力方向按设计变更要求增加封闭防崩箍筋。人孔尺寸变化后钢筋作了相应更改且增加抗裂钢筋。“A”型横隔梁钢筋在车间分三段整体绑扎,整体吊装至桥上安装,三段在直腹板处搭接。因中箱模板不散拆,横隔梁钢筋整体安装前应在车间将其内2束Φ内=100mm波纹管按设计位置事先用定位网安装就位并固定好。中箱一段钢筋约14m长,其波纹管对接时,在接头外包一段Φ内=105mm、L=60cm的波纹管,并用黄胶带缠包牢靠,保证水泥浆不进入波纹管内。钢筋分段吊装时应设置专用扁担梁起吊,保证吊点安全可靠。

⑷直腹板钢筋亦可整体绑扎吊装。注意:在顶、底面各有2根1号Φ20mm钢筋,不要忘装。

⑸底板、斜腹板、顶板钢筋及实体段和锚块钢筋全部在桥上散扎。两层钢筋之间应设蹬筋以便控制尺寸。钢筋与模板间应设混凝土垫块,保证钢筋净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底板、斜腹板保护层2.7cm,顶板保护层2.9cm,直腹板保护层2.6cm,横隔梁保护层2.9cm。锚块钢筋的Φ32mm主筋角度应与索道管锚块角度一致,Φ32 mm斜筋与主筋的焊接采用506焊条5d双绑焊。

⑹横向预应力锚槽处新增部分钢筋,应严格按图加工和安装。通过锚槽的所有断开钢筋均应伸出模板预留接头,封锚时再加钢筋焊接连接。N2预应力束锚槽周边预埋角钢,角钢与主筋应焊接在一起,封锚时在角钢之间用钢筋焊接连接。

⑺主梁顶板钢筋现场散扎时,应先将杂物清理干净,注意顶板钢筋纵桥向3%坡度和横桥向1.5%双坡。顶板钢筋不得露出混凝土表面,应控制好顶板下层钢筋保护层及上、下两层钢筋的间距。

⑻预留搭接的纵向普通钢筋应调直,主梁钢筋绑扎应顺直、平整。当钢筋与预应力管道相碰时可适当调整钢筋的位置。

⑼钢筋安装精度要求:

两排受力主筋间距:±20mm。同一排受力主筋间距:±20mm。钢筋起弯点位置: ±20mm。箍筋间距:±20mm。钢筋保护层厚度:±5mm。

⑽主梁上的主体预埋件应严格按设计院图纸进行预埋,位置误差±10mm。主梁上还有施工用的挂篮抗剪柱预留孔及预埋件、吊带预留孔及预埋件、挂篮走道预埋件、放索走道预埋件、挂索预埋件、施工测量预埋件等,施工中应认真检查,不得遗漏。

主梁上防撞护栏预埋筋为Φ20mm钢筋(L=1.7m),间距为200mm。安装时注意钢筋纵、横向位置和高度一定要正确,纵向全桥一条线,防止将来防撞护栏施工时钢筋与模板相碰碍事。

挂篮抗剪柱始终垂直于底模,因此其预留孔位置要准确,且垂直底模,近塔柱侧的预埋铁板应贴模板,垂直底模,以避免在抗剪柱后端抄垫钢楔块时接触不密贴。

6、预应力体系安装

主梁断面布置有纵向Ⅳ级Φl32精轧螺纹钢筋。“A”型横隔梁内布置有19—7Φ5钢绞线束。斜腹板内布置有Ⅳ级Φl32精轧螺纹钢筋。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应符合美国标准《ASTM A416—90A》、Rgb=1860Mpa。精轧螺纹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GB1499—91》、Rgb=750Mpa。

⑴纵向预应力及JTM锚安装

各节段纵向预应力筋规格和数量见附表(一)。由于纵向预应力筋每灌注一个8m节段要张拉锚固一次,因此其下料定尺长度为8m(来料长为8.1m),安装时应伸出节段混凝土端部0.2m。下料应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所有纵向预应力筋在主梁节段悬臂端均设置张拉锚垫板与弹簧筋(节段内新增加预应力筋除外)。锚垫板应与压浆管在焊接一起,压浆管(钢管或胶管)应伸出主梁顶或底板混凝土顶面。锚板安装时应垂直底模,并与端模贴紧固定、防止漏浆。模板外侧安装JLA锚具(L=75mm螺母)拧紧。

纵向预应力采用JLL联结套筒对接接长,为保证安装质量,预应力筋对接两端应用红油漆划上75mm长度标志线。先将L=150mm长的JLL套筒全部旋入其中一个端头上,侍接端头碰头后,将JLL套筒回拧75mm长,保证接头对接的质量。

纵向预应力采用Φ内=50mm波纹管。预应力筋接长处采用Φ内=70mm波纹管,接头处在张拉方向应预留150mm—200mm长张拉伸长量空隙。Φ内=70mm波纹管长约600mm,两端破口10cm变细,一端与Φ内=50mm波纹管套接用黄胶带缠包,另一端与锚固螺母包紧用黄胶带缠包,再用55Mpa水泥砂浆封口,确保不漏浆。Φ内=70mm波纹管上也应设置Φ20mm压浆管。

波纹管安装应顺直,用定位网固定,所有接头及破损处应用胶布缠包密封。精轧螺纹钢筋上严禁电焊、打火,安装时应认真检查是否有电焊、弯折、损伤等现象,发现以上情况必须立即更换。预应力筋品轴线应与锚板垂直,以避免张拉时偏心而造成破坏。

⑵斜向预应力筋安装

斜腹板预应力筋为Φl32Ⅳ级精轧螺纹钢筋,一端锚固,一端张拉,采用Φ内=50mm波纹管。锚固螺母长75mm,Φl32筋下料长度4.1m(来料长4.2m)。

安装顺序:先装波纹管并固定于定位网上,然后穿入Φl32精轧螺纹钢筋,安装锚固端锚弹簧筋、垫板及螺母,再安装张拉端弹簧筋、垫板、螺母及锚槽盒。其锚固端螺母应与锚板贴死拧紧,并与钢筋固定在一起防止螺母在混凝土浇注时因振捣力影响而产生脱开、变位现象。张拉端螺杆伸出锚板应确保张拉工作长度≥16cm,锚板应与锚槽盒固定。

波纹管应插进锚板上的钢管内并用胶带缠包密实,不漏浆,斜腹板预应力筋两端应设Φ20压浆管,管头车丝扣。

精轧螺纹钢筋不得电焊、打火、出现弯折现象,发现一根就应立即更换。钢筋下料时要求端头平齐。

⑶横向19—7Φ5钢绞线束及“OVM”锚具安装

每个8m节段有两道“A”型横隔梁,每道横隔梁内有2束19—7Φ5钢绞线束,Φ内=100mm波

纹管。

采用先穿钢绞线束,后灌注混凝土的新工艺组织实施。根据横隔梁钢筋安装程序,波纹先分段安装在横梁钢筋网片内,每隔0.6m设一道定位网筋。在横隔梁钢筋安装好后用Φ内=105mm波纹管(L=300mm)对接,并用胶布缠包密实。

预应力束的19孔锚垫板,弹簧筋在安装时不要弄错型号。锚板安装在外侧模板(N1束)和实体段顶面(N2束)的锚槽盒上,螺栓拧紧防止漏浆,波纹管应伸进锚垫板的喇叭口内,用胶布缠包密实。注意:锚板上的压浆嘴应朝上,用棉纱堵死,波纹管不能堵住压浆嘴。为保证挂篮挂钩走道的安全,所有外侧模板上的锚槽盒按要求尺寸加工,不得随意扩大。

钢绞线束在桥面上下料,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下料长度N1:32.6m,N2:32.9m,(未计穿束损耗长度,张拉工作长度N1按1.5m考虑,N2按2.75m考虑)。利用疏板进行编束并每隔2m用轧丝捆绑。因下料长度不同,编束后应编号挂牌以防弄错。穿束从一端向另一端靠引线引入卷扬机或人力进行穿束,用25t汽车吊机辅助作业。起吊、运输、存放过程中,不得形成死弯和造成损伤,应防锈、防污染。钢绞线束头应处理好,宜采用子弹头穿束或加工成子弹头型穿束,防止损伤波纹管。

穿束完毕应检查孔道是否顺直、位置准确,波纹管有无破损处,发现破损或电焊烧成的孔洞立即进行缠包处理,合格后方能合模。

钢绞线束在混凝土浇注后,混凝土初凝前立即抽动。为确保孔道压浆顺利畅通,穿钢绞线时可以多穿一根钢绞线(即一束为20根7Φ5钢绞线),待混凝土初凝后再抽掉一根钢绞线。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设计强度时进行预应力张拉。

⑷合拢预应力束孔道安装

合拢预应力束顶板为9—7Φ5钢绞线束、Φ内=80mm波纹管,腹板为12—7Φ5钢绞线、Φ内=90mm波绞管。

合拢束采用先预埋孔道再穿束的方法施工。按节段预埋的孔道波纹管,采用8.0m左右长整根波纹管,伸长悬臂端面不少于150mm长。下一节段施工时采用Φ内=85mm或Φ内=95mm的波纹管(L=30mm)作为接头接长,接头用胶布缠包密实。波纹管内应按节段施工插入芯棒,以防止漏浆堵塞孔道,芯棒在混凝土初凝前抽动、初凝后拔出。

锚垫板及其弹簧筋安装在锯齿模板上,用螺栓定位固定,波纹管伸入喇叭口中,压浆嘴用棉纱堵住,不漏浆。锚下垫板及弹簧筋安装时不要弄错型号。波纹管孔道每隔0.6m设一道定位网筋固定。

⑸预应力体系安装精度

孔道应弯曲顺直,定位准确,固定牢靠。锚垫板中心位置允许偏差±3mm,倾角偏差≤1度。

7、索道管安装

⑴缆索索道管见设计院“N—MD—74~75”图以及相应变更通知单,斜索要素见“N—C73—1”图,锚块外形见“N—C73—2”图。

⑵索道管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其性能应符合《冶金工业部标准“YB231—70”》。

⑶索道管锚垫板规格为□700mm×50mm×700mm。锚垫板与索管的加工及焊接需在车间用胎具精确定位加工制造。剪力环在索道管上施焊,应不使管道变形。钢管切割机后需磨光,非锚板端的钢管内侧磨成园弧面。管材要顺直,与锚垫板焊接时应用夹具固定位置保证索管垂直锚板后对称施焊,其制造精度要求:钢垫板应平整,进出管口中心偏差不大于2mm。索管与锚板相互垂直,其垂直度≤1/2000。

索道管安装前,应根据设计尺寸对产品质量检查验收,验收项目包括索道直径、规格、垂直度、中心偏差等,索管应编号,安装时对号入座。

                    索道管规格表                                       表3

索道管管外径壁厚(mm)

锚垫板孔径D(mm)

备     注

C2~C4、C2’~C4’

Φ273×10

255各种编号均2根

C5~C6、C5’~C6’

Φ299×10~12

255
C7~C10、C7’~C10’

Φ299×10~12

265
C11~C、C11’~C20’

Φ299×10

275
C21、C21’

Φ351×10

305
C22~C25、C22’

Φ351×10

325
C23’~C25’Φ377×10

345
⑷索道管安装应严格按索道管的三维座标值及α,β,γ三向角度精确测量定位。施工中还应考虑控制主梁线型设定的挂篮底模标高、挂篮弹性变形、温差变化、塔柱变位等因素的影响。总的原则是先调索道管,再挂牵索,索道管调整按索工作点平面位置(N—C73—2图中x,z)实测,索工作点高程(y)按各节段前横梁后0.5m处的底模高程+168.86cm,并适当考虑斜缆索的垂度影响。实测中将温差影响消除。索管上其它控制点平面坐标系根据索工作点推算。

安装方法步骤为:在锚块模板调好的基础上,安装索道管定位支架,根据墩中心线和桥中心线及高程原点准确测定定位支架并焊牢。然后安装索道管就位,按索道管的纵横角度、标高及平面坐标进行精确定位,必要时加微调装置调正。达到要求后,将索道管固定在定位支架上。

⑸索道管安装精度:

锚垫板孔中心坐标偏差≤7mm。索管角度偏差≤5'。

8、挂设张拉Ci,Ci’牵索:

挂篮提升2.5m到位设定前端底模高程并与主梁锁定之后,按《斜拉缆索挂设与张拉工艺》与《分阶段缆索挂设指导书》挂设待浇节段的Ci、Ci’缆索,并按要求张拉到设计牵索索力。

挂篮承压锚座及其反拉杆、反拉梁是牵索的承力结构,安装时应符合设计要求。因缆索有纵向倾角α及横向偏角β(参见“N—C73—1”图),将在承压锚座处产生纵向位移L及横向偏距e(参见“宁主挂—053”图,该图中索工作点距梁底应为N=168.86cm),见表4。注意在使用接长杆时,接长杆之间连接和接长杆与缆索锚头之间连接处丝扣应旋入不少于设计要求的丝扣。

牵索结构调整步骤:首先查表中索号对应的锚座顶面中心至挂篮前横梁中线的水平距离L值,将锚座准确定位在牵索纵梁弧形承压面上(实际加工制造时牵索纵梁弧形承压面上已标上各索号并划好位置线,实施中应复测,要考虑牵索纵梁变形的影响将理论位置向上移一个数值)。第二步对应表中球座顶面中心至牵索纵梁中线的水平距离e值将球座及球面支承横桥向移到准确位置。最后,用反拉梁(用螺栓与球面支承联结)来调整诸偏角。

施工中因挂篮定位坐标与高程存在误差以及温差变化、挂篮自身变形等,将影响L值与e值,实侧时应预以适当调整。

锚座、球座及反拉梁移动采用微调装置。反拉梁、反拉杆还应挂在牵索纵梁前端设置的吊点上,用导链调整位置。

                  球座中心L值和e值表                            表4

索  号

α(度)β(度)L(mm)

e (mm)备注
C2、C2’

68.377020.3814213-28e值为横桥向偏移值

C3、C3’

62.461190.087451711-6
C4、C4’

57.469800.1165219909
 C5、C5’

53.2240.27749221320
 C6、C6’

49.710540.41306239330
 C7、C7’

46.691840.53148253839
 C8、C8’

44.110660.63728265746
 C9、C9’

41.888100.73318275553
 C10、C10’

39.961090.82098283660
 C11、C11’

38.42040.909322966
 C12、C12’

36.934050.98395295872
 C13、C13’

35.619521.5034830877
 C14、C14’

34.450651.11848305181
 C15、C15’

33.4051.179443086
 C16、C16’

32.467211.23671312290
 C17、C17’

31.620661.29065315194
 C18、C18’

30.853861.34153317698
 C19、C19’

30.156781.3593199101
 C2029.520951.435063220104
 C20’

29.538201.434013219104
 C2128.955571.477083238107
 C2228.453011.515823253110
 C2327.959771.554583268113
 C2427.504511.591413282116
 C2527.08161.626563294118
注:1)L=3700× COSα

       e=(3700+4)×sinβ=4146×sinβ

    2)从索工作点到挂篮牵扯索纵梁底部为3707mm,计算时与R=3700mm误

差极小,因此所有计算值以R=3700mm计算。锚座高4mm,因此e值为锚座底面

(球座顶面)的偏差值。

9、节段混凝土灌注及养护

⑴混凝土性能指标

设计主梁为C48级混凝土,为加快施工进度,应提高一个级别拌制配合比。R3≥75%设计强度,R28≥100%设计强度。采用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其用量控制在500Kg/m3以内,在试配的基础选择水泥用量,尽量降低其用量。砂子应选用级配良好的河砂,含泥量≤3%。碎石粒径选用5~20mm,级配要良好,泥土含量≤1%,针片状含量≤10%,超过规定应筛洗干净后使用。

采用泵送混凝土,混凝土入模陷度控制为底板16~18cm逐渐至顶板报14~16cm。采用高效减水剂,初凝时间12小时,水灰比<0.4。

⑵拌制

校正砂石集料各平衡器的精度、灵敏度,拌合用水、水泥、减水剂掺量等用量准确到±2%(按重量计)。

每小时混凝土产量应大于30m3。拌制的混凝土应一盘一盘检查,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得进入泵机。

⑶运输

主梁8m节段对称悬浇混凝土,应布设两条混凝土运输送管路,四台混凝土输送泵接力输送混凝土。其中岸侧节段混凝土浇注时,23#墩至22#墩间块件从22#墩旁设一台接力泵机,23#墩以后块件从23#墩直接布置泵管浇注混凝土。河侧节段混凝土浇注时,近期在22#墩旁设接力泵机,远期将在桥面再设一台接力泵机。

⑷布料

在每个待浇节段后端的已浇主梁前横隔梁中部布设一台加强型布料杆负责8m节段主梁的混凝土布料,其旋转半径覆盖范围应达到13~15cm。全桥共需2台加强型布料杆。

为确保混凝土泵管畅通,开盘时应先打几盘砂浆,砂浆不应打入主梁模板内。

⑸混凝土灌注

塔墩两侧对称同时灌注8m节段主梁混凝土。混凝土灌注应严格分层,每层30cm。每个8m节段灌注顺序原则是先对称灌注两侧边箱,后灌注中间箱。详细顺序的原则是:底板→斜腹板→边箱横梁→直腹板→中间箱横梁→灌注到顶面时先两侧实体段→边箱顶→中间箱顶。

底板灌注时,在顶板模板上临时开洞挂串筒下混凝土。斜腹板底部利用串筒下混凝土,上部在实体段及横梁顶面下混凝土灰。顶板浇注时先将边箱内模开洞处封模并补扎钢筋,然后从两端向中间合拢灌注浇注,一层振捣密实。实体段分三层浇注混凝土。

主梁节段混凝土浇注应从悬臂端向墩中心线方向分层浇注振捣,以克服挂篮变形引起主梁开裂。

⑹采用插入振捣棒振捣混凝土,配备Φ30、Φ50、Φ70振捣棒及竹钎若干。编排灌注人员责任区分配表,统一协调,各负其责。

底板采用Φ70、或Φ50棒振捣,应特别注意直腹板及横梁底部的振捣。斜腹板上开洞分片插振,采用Φ50或Φ70棒。在横隔梁顶面插Φ30或Φ50棒辅助振捣;横梁有预应力部位插棒困难,采用Φ30棒或扁式竹钎振捣,无预应力部位用Φ70棒插振。每层浇注后振捣,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以下0.1m。插棒间距不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直腹板与其底板交接处,在腹板顶部直接下混凝土时,开始分层不宜超过20cm,确保倒角处混凝土振捣密实。插棒振捣后应严格检查所有底板及倒角处灌注质量,采用锤击开观察孔的办法解决;顶、底板插振时应分片,注意不得损坏预应力波纹管。

各人洞模板底部处开洞插棒振捣密实,在混凝土浇注超过该开洞高度时封闭模板开洞处。

⑺加强对混凝土振捣质量的检查,成立现场混凝土灌注指挥小组。除配备足够的混凝土工之外,安排专门人员分片负责对混凝土振捣质量进行检查,以防漏灌及漏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⑻主梁顶面应用木抹收浆抹平。现场每隔1~2m设置一个标高控制点,保证主梁混凝土面平整,保证梁面纵、横向坡度符合要求。

⑼灌注混凝土前对模板的对拉筋及支撑杆作重点检查验收。灌注过程中应设专人检查模板支撑情况,杜绝跑模、涨模、缩模等现象发生。

⑽主梁节段灌注过程的初、中、后期分制取标养试件3组,每组3块,以R28令期养护的强度作为梁体混凝土质量评定依据。随梁养护3~4组,同样制作,作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强度控制依据。

⑾加强对梁体混凝土养护。日平均气温低于5度,按冬季混凝土施工办理,混凝土表面喷养护剂,

盖塑料薄膜及棉被保温,梁体前后端及两侧均用棉被遮挡保温,并注意保持梁体湿润;夏天,涂养护剂后浇水养生。

⑿当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时拆除端模并凿毛。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拆除边箱内侧模,70%时拆除锚块模板,同时开始脱开中箱侧顶模板。体系转换之后,挂篮下降同时底模脱开。

⒀因该桥桥面上无混凝土铺装找平层,只有6cm厚沥青混凝土,所以有施工中一定要控制好顶板平整度及主梁线型,保证纵、横坡符合设计要求。在主梁节段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根踪测量主梁前端标高。发现高程与设计差异较大或一套挂篮两侧高程相差较大时,应及时报告,必要时请示设计院采取拉放缆索的方法解决。因此在灌注混凝土前应作好张拉缆索的一切准备工作。

⒁主梁施工质量要求:

混凝土振捣密实,表面无蜂窝露筋现象,接缝良好。麻面面积不得超过同侧面积1%。

混凝土强度≥48Mpa,其离散系数应严格控制在8%以内。各节段自重的允许误差应控制在3%以内。

主梁竣工之后几何外形尺寸的允许误差:梁高 +5、-10mm。梁宽 ±30mm。顶底板厚度+10、0mm。腹板厚度+10、0mm。轴线偏差 10mm。高程±20mm。

5、主梁预应力张拉

⑴主梁三向预应力张拉顺序:纵向→横向→斜腹板。(设计有变更时以设计为准)

⑵主梁节段混凝土强度达到75%时进行预应力张拉。

⑶19—7Φ5钢绞线束张拉

钢绞线采用Φj15.24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ASTM  A416—90a标准》,标准强度Ryb=1860Mpa,弹性模量Ey=1.9×E5Mpa。张拉控制应力бk=0.75Ryb,张拉力Ny=3710.7KN,超张拉力Ny=36.2KN,钢束面积19×140mm2=2660mm2。采用OVM15—19定型锚具,两端张拉。张拉设备为LS600W型千斤顶(自锚式)及19孔过渡套与限位板组成。

张拉顺序:0→10%бk(预拉,加钢垫环,取消自锚作用)→0(取掉钢垫环,恢复自锚体系)→10%бk→20%бk→105бk→бk(锚固)→0。

张拉以张拉力为主,伸长量作为校核,在10%бk、20%бk、105%бk、бk以及回油至0时各阶段分别量伸长量作记录。理论伸长量由现场根据材料的实际弹性模量进行计算。

张拉质量标准:每束内断丝,滑丝不超过1丝。每片横梁张拉断丝、滑丝不得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1%;两端回缩量之和不得超过6mm,每端滑移量≤3mm;钢束伸长量误差≤±6%。

注意:LS600W千斤顶尺寸较大,张拉槽应能满足千斤顶安装的需要。若加大尺寸,应与设计院商定。因预应力束变更后取消了平弯,改为上下束所以张拉时先拉底束N1,再张拉上束N2。且N2锚槽立顶面,设计尺寸为32.4cm×40cm,需加1m长穿孔垫块张拉。现场应根据预应力束中心线设立马蹬和支架支撑垫块与千斤顶,保证张拉千斤顶的轴线与设计顸应力束中线重合(即与垫板垂直)。

⑷Φl32高强度精轧螺纹钢筋(Ⅳ级)张拉。

Ⅳ级精轧钢筋的标准强度Ryb=750Mpa,张拉控制应力为б=0.9Ryb,张拉力Ny=542.9KN。

采用YC60千斤顶张拉,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伸长量校核,张拉程序为0→10%Ny→20%Ny→Ny(持荷3分钟,保持张拉力,拧紧螺母)→0,各阶段应记录伸长量。理论伸长量暂时按0.3375cm/m计算。

纵向预应力张拉顺序应按上、下、左、右对称的原则进行,具体以设计通知单要求为准;斜腹板预应力筋张拉顺序为单根一端张拉。现场应配备12台YC60千斤顶,以满足两对称悬臂节段同时张拉需要。

张拉步骤:拧上锚固螺母,将螺母稍为拧紧以保持钢筋在孔道后中的位置;在张拉端拧上连接套筒,接上张拉杆,注意连接套筒应旋入两端丝扣各75mm;套上张拉千斤顶和撑脚,在张拉杆尾端带上张拉承压板,拧入螺母。撑脚应支撑在混凝土受力截面的,确保千斤顶轴线与预应力轴线一致;各部件相对位置校核无误后,即可起动油泵,按加压程序进行张拉。在张拉过程中必须使锚固螺母跟进,把锚固螺母拧紧一般只需要拧到油压表开始下降为止;卸去油压,拆掉千斤顶及附件,即完成一个张拉循环。

精轧螺纹钢筋张拉控制标准不允许断筋和滑移。

本桥使用的张拉杆为精轧螺纹钢筋,为防止出现意外,张拉杆应经常更换。挂篮两侧张拉平台及纵向张拉脚手架应牢靠安全,工作空间足够。另外张拉人员在作业应避开千斤顶尾部危险区。

10、压浆、封端

⑴压浆

所有纵、横、斜三向预应力束(筋),在各节段张拉完毕后,均应尽早压浆,封端。

采用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搅拌的纯水泥浆,水灰比一般用0.4-0.45,稠度宜控制在14~18秒之间,并掺加一定量的减水剂。其强度≥40Mpa。

压浆前孔道应用压力水冲洗干净,积水用吹风机排除。露出锚具的钢绞线用砂轮锯切割,保持其外露量为3cm。

采用通孔一次压浆,即从一端压道,使另一端出现漏浆后将阀门关闭,继续压注水泥浆至压力上升到0.7~0.8Mpa,维持2分钟,无漏浆、冒浆时将进浆阀门关闭。

若出现串孔、压不满等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冲洗干净,研究处理。可考虑两孔或多孔同时压浆。

⑵封端

斜腹板预应力筋及横隔梁预应力束压完浆后应立即封端,以便安装挂篮走道。封端前应凿毛,绑扎钢筋并立模板。施工平台牢靠安全,栏杆齐全。钢筋连成网片,与预留主梁钢筋绑扎或焊接,确保质量。模板要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并能保证主梁外侧尺寸,以便挂篮前、后挂钩顺利通过(挂钩与主梁边净空只有50mm)。

封端采用48Mpa微膨胀混凝土,由试验确定,要求为干硬性混凝土。封端时混凝土逐层填封,插棒振捣或用钢钎捣实。

11、体系转换及永久索张拉

8m节段主梁张拉完毕,按《斜拉缆索挂设与张拉工艺》及《分阶段指导书》进行牵索体系转换与永久索张拉。

C2#~C4#单根牵索索力小于300t,可考虑用360t千斤顶在梁下进行体系转换,将挂篮与主梁的牵索系统拆开,并用塔上LS600千斤顶张拉和永久索力。

12、挂篮下降2.5m

⑴挂篮下降,靠挂篮的四根边吊带进行,其步骤为:将75t油顶准备好,与分配梁间留一定空隙;四个边吊带的螺旋支顶下的砂箱拧开螺栓放砂(注意砂子喷出伤人),将螺旋支顶上的灌注混凝土后增加的荷载;起顶75t油顶带上劲,螺旋支顶卸载后抽出销轴,75t油顶下放挂篮,使底模与主梁混凝土面脱开,抽掉中横梁上的两根中吊带。要求一套挂篮的四根边吊带宜同时进行。

⑵同步下降前后四根边吊带,靠75t油压千斤顶与115t螺旋千斤顶交替作用,将挂篮连同模板一起下降2.5m,将前、后挂钩座落到挂钩走道上。

⑶中吊带及边吊带拆除前移8m,采用25t汽车吊机和运输车进行。先将吊带及其稳定支架抽出,放在一旁,再将分配梁及钢枕前移就位,最后安装吊带及稳定支架。千斤顶底座分配梁必须抄平。

⑷挂钩走道长18m,拆开后段前移8m后再按图对接并固定。

⑸重复前面的循环,进入下一道工序。

五、施工测试与主梁线型控制

1、施工测试

鉴于xx大桥主桥(中跨258米独塔斜拉桥)工程规模大,结构体系复杂,技术难度高,为确保施工全过程的安全以及给施工控制提供参数,应在施工全过程中对主梁应力、温度、索力、塔变位、主梁成型进行测试。各测试内容及时间安排见附表(二)。

⑴索力:由测索力单位测量。每个节段混凝土浇筑前,测量前3对索力;节段混凝土浇筑后体系转换前测前3对索力;缆索体系转换完且张拉到永久索力,挂篮下降行走到位测已浇全桥的索力。各阶段索力值应及时汇总整理上报。

⑵主梁应力:根据设计要求,由测应力单位负责测量,现场应适当配合。

⑶温度:每次索力、主梁线型测量时均应记录大气温度;混凝土养生期间,应对各边箱内、中箱内及大气温度每隔2小时进行观测;每月应进行一次24小时连续几次观测截面温度场的分布,以便在施工中消除温度变化对主梁线型、塔变位、索力等的影响,为施工控制提供参数。

⑷塔柱变位:主梁悬浇过程中,塔柱变位将影响平行作业的塔柱上施工垂直度以及主梁施工线型,因此每个节段施工中应牵索张拉前后;灌注混凝土前后,以及挂篮走行到位时测量塔的变位。

⑸主梁线型:包括中线、节段里程及高程。在混凝土浇注前后应测量主梁中线;挂篮走行到位,混凝土浇注前后应测量节段里程;拉牵索后浇注混凝土前、浇注混凝土后转换体系前、体系转换后挂篮走行到位。挂篮设定前端底模高程时测量主梁高程。

⑹每个节段挂篮走行到位应立即调查梁面的荷载分布,并将荷载分布表随同主梁线型、索力表一起上报。

上述各节段的测试结果以尽快在当天12点以前,上报主控单位—天津市政设计院及指挥部,以便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计算机跟踪计算,尽快得出下一节段的线型和索力。确保斜拉桥主梁线型的完美。

2、主梁线型控制

大跨度斜拉桥施工中的索力与线型的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技术含量高、难度大,复杂且工作量大。施工中应高度重视。

⑴设计院给各施工节段下达的索力与高程理论值,此理论值在各节段施工前均根据前一节段的施工测试结果进行修正。因此施工中应严格把实测量数据与理论值相比较,出现差异较大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妥善处理。不得将测试结果修改;更不得盲目施工,不按设计文件要求办理。

⑵所有测试项目应严格做到,做快、好、准。现场除上述测试后,还应记录每个节段的混凝土灌注量。

⑶施工中应根据应力与满度测试单位提供的相同工况和时间的塔、梁应力和温度修正参数进行修正。

⑷节段主梁高程控制时,在挂篮到位调整前端底模高程阶段应以待施工节段的前、后端相对高差为主进行控制,保证前、后两节段之间夹角不变。其测点为节段端面梁底角点的高程(1、4测点),根据挂篮弹性变形值设置下拱度40mm;牵索张拉后也应以相对高差复核挂篮前端高程。(注意牵索纵梁上应设5个测点测量高程和中线,从后吊带开始每4m一个点,经常观测挂篮纵梁变形及横向变形)。

已浇节段主梁和待浇节段主梁混凝土浇注后的高程以绝对高程进行监测。原始点应从墩塔上传递,并定期复测塔上高程原点。

⑸节段主梁里程以水平线长度控制,以墩中心线里程为原点,并定期复测。

⑹节段主梁中线以相邻桥墩中心点测量,并定期进行全桥中心线联测。特别是至合拢块前几个节段必须与相对已浇梁体中心线联测。

⑺挂篮定位锁定后,挂篮与已浇主梁连为一体,挂篮随主梁转动而转动。因此,挂篮与主梁之间不得出现任何相对变位,包括高程、中线、里程。因此要先将抗剪柱抄死,形成面接触承力,前、后吊带先预压后再拉牵索。

⑻挂篮前横梁存在挠度,因此应设置3个永久测点,经常观测其挠度变化。C2#、C2’#块施工时在前横梁中点设置底模上挠度(包括梁底),招侧挂篮20mm,金侧挂篮10mm。以后节段应根据前横梁挠度变化值进行调整。

⑼所有上报的测量线型资料均为早上8:00以前的测量的数据。

六、安全技术

⑴各工种的技术要求严格按“三大规程”及有关施工安全规则办理。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带安全带,并有良好的脚手板通道。

⑵各种机械安全操作规则应在每台机械旁标明操作说明。塔吊及汽车吊机应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易损配件应定期更换。特别是25t汽车吊机,严格控制吊重,注意打顶位置,防止倾覆,风力大于6级以上时,禁止使用。

⑶挂篮是主梁施工的大型临时设施。应定期检查安全状态,使用一段时期后对螺栓进行复拧一遍。挂篮提升下降,走行及使用前应办理检查签证。对关键部位如抗剪柱、吊带、反顶装置、承压锚座等结构应重点检查,不符合要求及时整改。

⑷挂索各种设备应经常检查,钢丝绳不合格不得使用。接长杆一定要按要求安装,作好记录。

⑸双层作业应设置隔离层平台。

⑹夜间作业应良好的照明。

⑺各脚手架、包括挂篮上吊挂脚手架应安全牢靠。不要堆放不必须要的东西。物件应放稳系牢,以防坠落伤人。挂篮前中横梁、纵梁上要设置拦杆。

⑻凡参加施工的人员,都要经过全面的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

附表(二):主梁节段悬浇施工测试内容和时间安排

序号

项       目

测  试  内  容

索 力

主梁

标高

塔顶

位移

主梁

中线

温度应力
设定挂篮平台前底模高程
张拉牵索后浇注砼前前三对

浇注砼后体系转换前前三对
体系转换后挂篮下降

走行到位

全部
附注:

1、第二、三阶段,高程测量在前几个节段施工时全测,以后只测待浇节段的前3~5个节段高程。

2、塔顶变位前几个节段全测,以后节段施工时,若变位不大,可以不测。

附表(一):各节段纵向顶应力规格及数量表

节段号G1顶

G2顶

G3底

G4底

G5底

G6底

G7底

G8底

G9底

G

10底

G

11

12

G

13

G

 14底

N

 29

N

 29

28

27

27

28

37

N

 33腹

34

35

C0中

301016104
C0- 1301016104
C130 

 M

10 

 M

16

  M

10

 M

4

M

C2~ 

C12          

30   M10 M16M/4

M

C

13

30M10M16M4

M

146
C

14 C

15

30M10M16M4

M

14

M

6

M

C

16

30M10M16M4

M

14

M

6

M

4
C

17 C

18

30M10M16M4

M

14

M

6

M

44
C

19

30M10M16M4

M

14

M

6

M

644
C

20

30M10M16M4

M

14

M

6

M

6

M

44
C

21

30M10M16M4

M

14

M

6

M

1046

M

44
C

22

30M10M16M4

M

14

M

6

M

10

M

4

M

6

M

104448
C

23

30M10M16M4

M

14

M

6

M

10

M

4

M

6

M

10

M

444844
C

24

30M10M16M4

M

/6

M

10

M

4

M

/20

M

10

M

444844
C

25

3010M164

M

6

M

10

M

42010444844
C

26

30M/16M///4

M

20

M

10

M

444844
中合/////444844
C0-1301016104
C130M10M16M10

M

4

M

C2~ C

10

30M10M16M/4

M

C

11

30M10M16M4

M

20
C

12~C

14         

30M10M16M4

M

20

M

C

15

30M10M16M4

M

20

M

10
C16~C

17

30M10M16M4

M

20

M

10

M

C1830M10M16M4

M

20

M

10

M

C1930M10M16M4

M

20

M

/16
C20

30M10M16M4

M

/16444
边合////16444
附注:G表示∮L32精轧螺纹钢筋,N27~N29、N37表示9—7φ5钢绞线,N33~N35表示12—7φ5钢绞线。M—表示预应力筋张拉锚固。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