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8. 如图,Rt△ABC中,∠C=90°,AC=3,BC=4,P是斜边AB
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PQ⊥AB交△ABC的直角边于
点Q,设AP为x,△APQ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
y关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通县)10.如图,AB为半圆的直径,点P为AB上一动点.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匀速运动到点B,运动时间为t.分别以AP与PB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西城北)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C的圆心为点,半径为1.若D是⊙C上的一个动点,线段DA与y轴交于点E,则△ABE面积的最大值是
A.2 B.
C. D.
(朝阳)12. 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1,3,6,10 ,… 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如图①),而把1,4,9,16,…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如图②). 如果规定,,,,…;,,,,…;,,,,…,那么,按此规定, ,= (用含n的式子表示,n为正整数).
(昌平)21. 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H在⊙O上,E是 的中点,过点E作EC⊥AH,交AH的延
长线于点C.连结AE,过点E作EF⊥AB于点F.
(1)求证:CE是⊙O的切线;
(2)若FB=2, tan∠CAE =,求OF的长.
(朝阳)23.(本小题满分6分)
如图,在△ABC中,∠ACB=90°,O为BC边上一点,
以O为圆心,OB为半径作半圆与AB边和BC边分别
交于点D、点E,连接CD,且CD=CA,BD=,
tan∠ADC=2.
(1)求证:CD是半圆O的切线;
(2)求半圆O的直径;
(3)求AD的长.
(房山)22. 如图,点D是⊙O的直径CA延长线上一点,点B在⊙O
上,且AB=AD=AO.(1)求证:BD是⊙O的切线.
(2)若点E是劣弧上一点,AE与BC相交于点F,且∠ABE=105°,
(西城北)21.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弦,∠BAC的平分线与
⊙O的交点为D,DE⊥AC,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E.
(1)求证:直线DE是⊙O的切线;
(2)若OE与AD交于点F,,求的值.
(朝阳)22. (本小题满分6分)
某超市销售一款进价为50元/个的书包,物价部门规定这款书包的售价不得高于70元/个,市场调查发现:以60元/个的价格销售,平均每周销售书包100个;若每个书包的销售价格每提高1元,则平均每周少销售书包2个.
(1)求该超市这款书包平均每周的销售量y(个)与销售价x(元/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该超市这款书包平均每周的销售利润w(元)与销售价x(元/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每个书包的销售价为多少元时,该超市这款书包平均每周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东城)23.已知:关于的方程.
(1)当a取何值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当整数a取何值时,方程的根都是正整数.
(西城北)22.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已知实数a,x满足a>2且x>2,试判断与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说明.
思路:可用“求差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列出与的差,再
说明y的符号即可.
现给出如下利用函数解决问题的方法:
简解:可将y的代数式整理成,要判断y的符号可借助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
参考以上解题思路解决以下问题:
已知a,b,c都是非负数,a<5,且,.
(1)分别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4b,4c;
(2)说明a,b,c之间的大小关系.
(西城北)23.已知抛物线(其中).
(1)求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及顶点坐标(可以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
(2)若记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直接写出的最小值;
(3)将该抛物线先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个单位长度,随着的变化,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都在某个新函数的图象上,求这个新函数的解析式(不要求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石景山)25.如图,矩形是矩形绕点B顺时针旋转得到的.其中点在轴负半轴上,线段在轴正半轴上,点的坐标为.
(1)如果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两点且图象顶点的纵坐标为.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边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3)在(1)中求出的二次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通县)2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D=90o,AC⊥BC,AB=10cm,BC=6cm,F点以2cm/秒的速度在线段AB上由A向B匀速运动,E点同时以1cm/秒的速度在线段BC上由B向C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 (2)求DC的长; (3)设四边形AFEC的面积为y,求y 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y的最小值. (延庆)8.如图,点A、B、C、D为圆O的四等分点,动点P从圆心O出发, 沿线段OC-弧-线段DO的路线作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APB的度数为y度,则下列图象中表示y与t的函数关系最恰当的是 (怀柔)8.如图,在Rt△ABC中,∠ACB=90°,∠BAC=30°,AB=2,D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D作CD的垂线交射线CA于点E.设AD=x,CE=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 (大兴)24.已知均为整数,直线与三条抛物线和交点的个数分别是2,1,0,若 (通县)24.如图,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抛物线过三点,与轴交于另一点.一动点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出发沿向点运动,运动到点停止,同时一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向点运动,与点同时停止.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当点运动时间为何值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3)当为何值时,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海淀)23. 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 (a, -3),与 y轴交于点B. (1)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若ABO =135, 试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将二次函数y=ax2 + bx + c的图象先沿x轴翻折, 再向右平移到 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P (x0, 6) . 当x0 ≤x ≤3时, 求平移后的二 次函数y的取值范围. 解: (大兴)25.已知二次函数. (1)求它的对称轴与轴交点D的坐标; (2)将该抛物线沿它的对称轴向上平移,如图所示,设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为,与轴、轴的交点分别为A、B、C三点,连结AC、BC,若∠ACB=90°. ①求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 ②以AB为直径作圆,试判断直线CM与此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怀柔)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为(,)的抛物线交轴于点,交轴于,两点(点在点的左侧). 已知点坐标为(,).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点作线段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 如果以点为圆心的圆与直线相切,请判断抛物线的对称轴与⊙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3)已知点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位于,两点之间,问:当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此时点的坐标和的最大面积. 解: (燕山)25. 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4,0)、B(0,-3),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C,若△AOB∽△BOC(相似比不为1).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ABC的外接圆半径r; (3)在线段AC上是否存在点M(m,0),使得以线段BM为直径的圆与线段AB交于N点,且以点O、A、N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房山)25. 已知抛物线y=﹣x2+bx+c的对称轴为直线x=1,最小值为3,此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A,顶点为B,对称轴BC与x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1.求点A的坐标及线段OC的长; (3)点P在抛物线上,直线PQ∥BC交x轴于点Q,连接BQ. ①若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2所示放置.其中,一个顶点与点C重合,直角顶点D在BQ上,另一 个顶点E在PQ上.求直线BQ的函数解析式; ②若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一个顶点与点C重合,直角顶点D在直线BQ上,另一个顶点E在PQ上,求点P的坐标. (西城北)24.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BM,DN分别平分正方形的两个外角,且满足,连结MC,NC,MN. (1)填空:与△ABM相似的三角形是△ , =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求的度数; (3)猜想线段BM,DN和MN之间的等量关系并 证明你的结论. (大兴)23. 已知:在中,,点为边的中点,点在上,连结并延长到点,使,点在线段上,且. (1)如图1,当时, 求证:; (2)如图2,当时, 则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3)在(2)的条件下,延长到,使, 连接,若,求的值. (海淀)24. 已知在□ABCD中,AEBC于E,DF平分ADC 交线段AE于F. (1)如图1,若AE=AD,ADC=60, 请直接写出线段CD与AF+BE之间所满足的 等量关系; (2)如图2, 若AE=AD,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若成立,对你的结论 加以证明, 若不成立, 请说明理由; (3)如图3, 若AE AD =a b,试探究线段CD、AF、BE之间所满足的等量关系, 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解: (1)线段CD与AF+BE之间所满足的等量关系为: . (2) 图1 图2 (3)线段CD、AF、BE之间所满足的等量关系为: . 图3 (丰台)24.在Rt△ABC中,∠ACB=90,AC=BC,CD⊥AB于点D,点E为AC边上一点,联结BE交CD于点F,过点E作EG⊥BE交AB于点G, (1)如图1,当点E为AC中点时,线段EF与EG的数量关系是 ; (2)如图2,当,探究线段EF与EG的数量关系并且证明; (3)如图3,当,线段EF与EG的数量关系是 . 图1 图2 图3 (西城北)25.已知:在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其中n>0),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动点P从点O出发,在四边形OABC的边上依次沿O—A—B—C的顺序向点C移动,当点P与点C重合时停止运动.设点P移动的路径的长为l,△POC的面积为S,S与l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四边形ODEF是等腰梯形. (1)结合以上信息及图2填空:图2中的m= ; (2)求B,C两点的坐标及图2中OF的长; (3)在图1中,当动点P恰为经过O,B两点的抛物线W的顶点时, ① 求此抛物线W的解析式; ② 若点Q在直线上方的抛物线W上,坐标平面内另有一点R,满足以B, P,Q,R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求点Q的坐标. (朝阳)24. 已知,在△ABC中,∠BAC=90°,AB=AC,BC=,点D、E在BC边上(均不与点B、C重合,点D始终在点E左侧),且∠DAE=45°. (1)请在图①中找出两对相似但不全等的三角形,写在横线上 , ; (2)设BE=m,CD=n,求m与n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 (3)如图②,当BE=CD时,求DE的长; (4)求证:无论BE与CD是否相等,都有DE2=BD2+CE2. 图① 图② 备用图 (海淀)22. 已知△ABC的面积为a,O、D分别是边AC、BC的中点. (1)画图:在图1中将点D绕点O旋转180得到点E, 连接AE、CE. 填空:四边形ADCE的面积为 ; (2)在(1)的条件下,若F1是AB的中点,F2是AF1的中点, F3是AF2的中点,…, Fn是AFn -1的中点 (n为大于1的整数), 则△F2CE的面积为 ; △FnCE的面积为 . 解: (1)画图: 图1 填空:四边形ADCE的面积为 . (2)△F2CE的面积为 ; △FnCE的面积为 . 备用图 (东城)24.已知△ABC和△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ADE=90°,点F为BE中点,连结DF、CF. (1)如图1, 当点D在AB上,点E在AC上,请直接写出此时线段DF、CF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不用证明);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45°时,请你判断此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证明你的判断; (3)如图3,在(1)的条件下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时,若AD=1,AC=,求此时线段CF的长(直接写出结果). (朝阳)25.(本小题满分8分) 已知抛物线y=ax2+bx+6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原点的左侧,点B在原点的右侧),与y轴交于点C,且OB=OC,tan∠ACO=,顶点为D. (1)求点A的坐标. (2)求直线CD与x轴的交点E的坐标. (3)在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得以点A、C、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若点M(2,y)是此抛物线上一点,点N是直线AM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当点N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MN的面积S最大? 请求出此时S的最大值和点N的坐标. (5)点P为此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若以点P为圆心的圆与(4)中的直线AM及x轴同时相切,则此时点P的坐标为 . 备用图① 备用图② (东城)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0 , 4),D为OC的中点. (1)求m的值; (2)抛物线的对称轴与 x轴交于点E,在直线AD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点A、B、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G,使△GBC中BC边上的高为?若存在,求出点G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海淀)25. 如图, 已知抛物线经过坐标原点O及,其顶点为B(m,3),C是AB中点, 点E是直线OC上的一个动点 (点E与点O不重合),点D在y轴上, 且EO=ED . (1)求此抛物线及直线OC的解析式; (2)当点E运动到抛物线上时, 求BD的长; (3)连接AD, 当点E运动到何处时,△AED的面积为,请直接写出此时E点的 坐标. 解: (丰台)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抛物线C1: (1)将抛物线C1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抛物线C2,求抛物线C2的顶点P的坐标及它的解析式. (2)如果轴上有一动点M,那么在两条抛物线C1、C2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以点O、P、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OP为一边)?若存在,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顺义)25.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的等边随着顶点A在抛物线上运动而运动,且始终有BC∥x轴. (1)当顶点A运动至与原点重合时,顶点C是否在该抛物线上? (2)在运动过程中有可能被x轴分成两部分,当上下两部分的面积之比为1∶8(即)时,求顶点A的坐标; (3)在运动过程中,当顶点B落在坐标轴上时,直接写出顶点C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