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励志中学校庆宣传片解说词
2025-09-25 17:35:12 责编:小OO
文档
励志中学校庆宣传片解说词

  引子在风光旖旎的皖东南,在地灵人杰的竹乡广德,闪耀着一颗璀璨耀眼的教育明珠——广德励志中学。这是一座洒满阳光的校园,梦想的种子在这里扎根,万千幼苗在这里成长;这是一艘启锚扬帆的航船,满载着莘莘学子,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这是一片年轻而厚重的沃土,十年耕耘结出硕果,十年砥砺铸就光荣------简要历程广德励志中学创建于2002年8月,是一所由民营企业家周凤义、晏明虎等共同投资兴建的民办学校,由全国劳模、全国先进教师王麟祥担任校长。学校最初校址在广德县城横山脚下,广德中学校园东侧,只有四个教学班,236名学生,17名教职工。随着学校的迅猛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2004年9月学校搬迁到现址——广德县城横山南路西侧,新校区占地73亩,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规模宏大,设施齐全,适应了学校的发展要求。2009年8月,宣城市励志中学正式在郎溪县创办,这是广德励志中学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延伸,是学校规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012年7月,由广德励志中学控股的广德励志小学正式创建,开始招生。至此,历时十年,广德励志中学完成了由小学到高中的一体化办学格局,励志教育成为了皖东南民办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学校风貌(一)设施  十年创业,气象万千。今天的广德励志中学,拥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93人,教职工175人。学校区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齐全。一流的硬件设施为师生的舒心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了保障:微机室、实验室、书画室、舞蹈室、音乐室、多功能报告厅等应有尽有,各尽其能;图书馆藏书5万多册,阅览室拥有各类期刊160多种,是师生的求知宝库;标准化的运动场、塑胶跑道、篮球场、排球场、乒乓室等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体育活动要求;4幢学生公寓生活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有序、室内整洁清爽;学校拥有可容纳两千多人就餐的三层餐厅,为师生提供种类丰富、营养美味的饮食服务。(二)环境   学校环境优雅,是名符其实的花园式学校、绿化模范单位。学校建筑美观典雅,色彩明净,错落有致;广场雕塑“励志远航”,造型别致,形简意丰,激励代代励志学子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校园宽阔的主干道两侧,绿草如茵,藤萝似瀑,鲜花烂漫,佳木葱茏;更有精致的励志园,游廊宛转,曲径幽深,垂柳依依,池水涟涟,鸟在深树鸣,鱼戏莲叶间,励志学子,驻足其间,或读书,或嬉戏,或沉思,独享一方桃源之趣。(三)师资   名校,乃名师之谓也。十年励志,吸纳和造就了一支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队伍。他们当中有阅历丰富、风华正茂的中年骨干,也有初为人师、生机勃勃的青年才俊。市县骨干教师、模范教师、教坛新星等构成了励志教师的主体,其中包括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奖者一人,省级一等奖获奖者3人,市县一等奖获奖者25人次。(四)文化   十年励志,始终秉承“以校为本,以研兴校,以德树人,以质求进”的办学思想,逐步形成了先进而系统的励志教育观,其精华所在就是:安全是基础,育人为首要,乐学是关键。在践行励志教育观的过程中,励志的教育发展呈现出独特的学校文化景观——      1、管理    学校教育管理的民主化、人性化、制度化。本着“励志是我们自己的学校”这一主旨,学校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体作用,通过学校工会、职代会、咨询委员会、校务公开等多种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校务决策、监督与管理;以人性化为基础,推进制度管理,学校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奖惩制度》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结合起来,保障了学校规范、科学的发展。2、教育教学   学校坚持把“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素质全面的现代人”为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重心,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浓郁氛围。通过老师们科学艺术的教学,引领学生科学快乐的学习,养成勤勉、善思、乐业、笃行的良好学风;学校积极开展系列德育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如每周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清明扫墓,祭奠英烈,“讲文明,树新风”的演讲活动,小红帽的值周管理活动等,有声有色,富于实效;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切实开展素质教育活动,致力开发多种校本课程,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器乐、舞蹈、合唱团、棋类、文学鉴赏、科技制作等,全员参与,各取所需,精彩纷呈,同时定期举办艺术节、运动会等大型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平台,素质教育成绩斐然:2006年代表宣城市组队参加安徽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获蹴球项目男双第三名,男单第四名;2007年校乒乓球队在广德县“宣酒特贡” 杯乒乓球赛中获中学生组团体冠军,男子单打冠军;同年校篮球队或广德县第十届中学生篮球赛初中组冠军。学生文艺节目及书画作品多次获市、县奖励。自2005年首届毕业生起,历届中考,录取省示范高中人数均居全县第一。 3、教研   学校坚持以研兴校的方略,扎实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形成了富有励志特色的教研文化。通过规范的集体备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品质;通过全员参与的研修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等多种形式,达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类教研学习活动,特别是利用皖东南三校联谊会的平台提升自己;结合校情,开展多层次的课题研究,特别是有效课堂和乐学教育的研究,富有实效,影响深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着教学的科学发展。4、精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十年励志形成了于鲜明而深厚的励志精神,这就是:精诚团结、锐意进取、自强不息!正是秉持这种精神,励志师生才在百舸争流的时代勇立潮头,无往不胜。硕果累累谁持彩练当空舞,春风化雨谱华章。十年励志,硕果累累。骄人的教育教学业绩赢得家长的信任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学校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厂(事)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安徽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安徽省绿化模范单位、安徽省家教名校、宣城市文明单位、宣城市“卫生学校”、宣城市“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广德县“文明单位”、广德县“教育管理先进单位”,校党支部连续播八年被评为县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和“创新党支部”,学校工会被评为县“先进职工之家”,校内住户工会小组被评为县“先进职工小家”,校团委多次被评为市、县“红旗团委”。结语  “搏击长空振翅飞,勇立潮头写风流”!励志人深知:荣誉只属于过去!在挥别昨天,开启新的十年的时候,光荣与梦想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以“海的心胸,山的信念,鹰的追求”,远瞩,和谐共进,为竹乡教育的明天续写新的辉煌!

校庆宣传片解说词之二:百年校庆宣传片解说词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龟峰昂首,举水欢喜。一百年前,一所传达现代文明的学校在鄂东大地光彩诞生;一百年后,大家迎来了她辉煌绚烂的百年诞辰。她,便是麻城公民引以为自豪和自豪的省级演示学校——麻城市第一中学。

  百年沧桑麻城一中诞生于上世纪清末,当年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以失利告终,兴办新式书院为其仅存的硕果。1903年,晚清公布《奏定学校规章》,所以,在东方这片陈腐的土地上,“废科举、兴学校”成为时代之强音,由此标志着中华古国初步向现代化迈进。麻城出名的旧民主主义者屈子厚在时代的感染下,从外地返乡,八方奔走,活跃筹设,于1905年将城南亭州试院俗称考棚改建成麻城县立高档小书院,聘请翰林、进士、举人、秀才和留洋人士担任教员,开设算术、地舆、英文、物理、化学等课程,首开麻城近代学校教育之先河,成为麻城近代史上翻开民智、传达文明的发祥之地,并在中国改造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时间,学校先后更名为县立高档小学校、县立高档小学、县立第一小学、县立中间小学,共培养出20届学生2000余人。其间,有许多改造前驱者在校任教,用言行影响了一大批青年士子,使他们走上了改造路途。最具代表性的有教员王幼安,学员蔡济璜、刘文蔚、刘家明、王树声、徐其虚等“黄麻”英烈。

  1926年,北洋军阀窜踞麻城,校舍校具破坏不堪,被逼于次年暂迁至原县丞公署旧址。这是一中历史上的初次搬迁。

  1938年8月,日寇飞机张狂轰炸麻城,学校被夷为平地,全校师生被逼颠沛流离,随县府迁至麻东龟头河。1941年,学校改名为麻城县立初级中学。1943年,日寇从县城退至宋埠后,学校迁往闫河山水湾,并在钓鱼台、阮家坳开设分部,在丁家堂附设简师班,至1947年抗战成功往后,才得以回来考棚原校。龟峰耸峙、凤壁逶迄,艰难的境况并没有摧毁学生的肄业毅力。

  原一中学生同期声:“抗战时间,我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没有扔掉学业,以祠堂庙观为讲堂,搭草棚草屋为睡房,真恰是发愤图强,发扬蹈厉,在参加三里畈举行的鄂东各县初中毕业会考中,我们多次夺冠,在鄂东各县名列前茅。”

  1949年3月,麻城一中回到党和公民的怀有,从此获得重生。党和对学校进行改造,施行公民助学金准则,向工农晚辈翻开了大门。

  老教师同期声:“以前学生以地主、士绅等有钱人家晚辈为主,后才实在让农家晚辈上学读书。这是一中办学史上一个彻底的改动。”

  改造敞开以来,麻城一中迎来了展开的黄金时间。

  百年风雨,百年沧桑。整整一个世纪,学校十多次更改校名,两次遭到烽火破坏,三次被逼搬迁,两次因展开需求而搬迁,依然薪火不灭,挺拔耸峙。履历了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全日制彻底中学的展开进程。

  春风惠雨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情系老区,多次亲临麻城一中调查。领导的关心似春风惠雨,为学校改造展开增添了无量的力气。

  1962年5月8日,早年在校执教、传达马列主义的原国家代董必武莅临麻城考棚。故地重游,感慨万千,他欣然命笔,写下了本篇最初的豪放诗歌。

  1999年5月8日至11日,湖北省第十届运动会暨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在一中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市、州、直管市的17支关键中学代表队参加。省政协副韩南鹏、省教委主任余凤盛比及会了开幕式,在观看完一中学生扮演的集体操后,高度评价说:“不虚此行”。

  不彻底计算,这些年,仅本省和邻省来校查询欣赏、学习交流的兄弟学校和教育单位,就触及30多个县(市)和150多所学校,《公民日报》、《湖北日报》、中间电视台、湖北电视台、《公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间教育电视台等多家权威媒体从不相同角度对一中的办学作用进行宣传,使一中成为展示老区两个文明缔造的亮丽窗口。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在历届麻城市和全市公民的关心支持下,饱经劫波的麻城一中总算迎来了展开壮大、飞速跋涉、谐和展开的黄金时间。

  艳丽学校年月荏冉,年月如歌。1985年,其时的县委、县决定在牛坡山迁建一中。当牛坡山这块荒芜的土地迎来它新的主人往后,就初步发作翻天覆地的改动,勃宣告无限生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片园林精美绝伦,经过20年的艰苦缔造,麻城一中已展开成为一所规模庞大、设备彻底的现代化园林式学校。

  学校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8.2万平方米,硬化路面5100平方米,美化面积5600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 265 人,教育班60 个。具有挺拔气量、装备精良的教育大楼、试验大楼、综合信息楼和科技楼;具有高规范的地舆观测馆和高集成的教育教育学校网;图书馆藏书108792册,年订报刊杂志和教育参考书700余册,全天候对学生敞开;具有400米规范田径运动场和安全舒畅的学生公寓,学校食堂宽广清洁,医务室、澡堂、商铺、理发室等效力设备也一应俱全。

  今天的麻城一中,到处是密密麻麻的建筑群落,到处是如诗如画的花坛锦簇。它们融合了稠密的文化氛围和剧烈的现代气味,体现出的是庞大与典雅,让人感受到的是清丽与温馨。亭、廊、台、榭,错落有致;雕塑、小桥、荷池、喷泉,独出机杼;鲜花、草坪、绿树、园林,彼此点缀,交映生辉。

  麻城一中,不愧是肄业的圣地、知识的殿堂。清晨,莘莘学子们在这儿迎接向阳;晚上,他们送走落日又迎来月光,他们陶醉在百年名校的博大与精深傍边,养浩然之正气,求治学之大路,擦亮智慧的双眼,翻开腾飞的羽翼,向着抱负的对岸扬帆远航。(有关党和国家领导人调查的一段因网络不允许删去)

  烛光礼赞龟山之麓,举水之滨,钟灵毓秀,蔚起人文。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一中人就用他们的执着与艰苦,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麻城这片陈腐的土地上灌溉生机。

  红烛尽燃化成灰,光照寒窗映腊梅。学校兴办前期,老一辈改造家董必武在这儿留下光辉的脚印,改造前驱王幼安也在这儿传达改造火种。抗战时间,学校教师在颠沛流离中忧国忧民,一边教育生知识,一边教他们救亡图存的道理。时间,许多教师顶着高压,不怕挨斗受整,抓住机会,利用政治运动和劳动改造的空地,想着法子将文化科学一点一滴地灌输给学生。

  校为师而立,师因校而名。如今的麻城一中,师资力气空前健壮。学校现有特级教师6 名,中学高档教师 78 名,中学一级教师146名,有全国优良教师肖毅元、曾祥友,全省优良教师阮祥传,全省师德标兵董昌玉等。教改科研方面,有10余项集体和自个作用获科技进步奖,有320篇论文在各级刊物宣告或在各级学会交流,有120 人主编、参编的各种教育资料参考书20余册,有53人次在优良论文、优良创造、优良课评选中荣获市级以上奖励65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这是一中教师的描绘。他们在三尺讲台,煞费苦心;晨昏暮鼓,辛勤耕耘。焚烧自个,照亮了学生扬帆学海的航程。

  学生芳香一百年露宿风餐,一百年学生芳香。一百年来,不可胜数的学生从这儿走出。他们,有的抵达五洲四海,成为国际人才和专家;有的居住神州各地,成为祖国缔造的栋梁;有的留在麻城,为家乡的展开做出奉献;有的回来母校,接过教师的教鞭,初步执教生计。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开国大将王树声,有冠绝全伦的湖北省高档理科状元洪亮光,有刘新民、李伯埙、柳俊等一大批国际国内出名专家;更有不可胜数的学子从这儿扬帆起航,初步对科技知识新的攀爬。

  近5年来,学校累计向各类高校运送合格毕业生4000余人,有2000多人考取关键院校升学率抵达 %,关键大学录取率 %,连续5年获得黄冈市关键中学教育质量育英奖、分外优良奖,多次被湖北省和黄冈市评为 (荣誉奖章)。

  照看特性、多元展开是一中人的寻求。学生的品德与智能得到谐和共同,整体本质明显提高。学生自办刊物《旭日》、《晨曦》,在黄冈市文学社团评比中双获一等奖。近四年的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80人次,省奖245人次,地市级奖300余人次。此外,还有很多学生书法、绘画、拍照著作获国家和省级大奖,有近百名体音美特长生考入高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年,一中学子纷乱助人为乐,酬谢母校,累计捐资捐物 万元,改造和兴建了生物园、地舆园(补偿)。

  龟山的彩霞、举水的碧水、五脑的晨钟、桃林的春色、秀美的母校、慈祥的恩师,在一中学子的心中,不论走到哪里,永远是一片心灵的圣地,一份漫长的情思。

  新的航程百年以前,弹指一挥。百年前,麻城一中诞生在世纪更换之际,她带着光彩与希望,一路高低前行;如今,麻城一中再次站在新世纪的门槛,她将宣告时代的强音,初步新的航程。

  麻城一中悉数总结了各个历史阶段的办学经历,确立了“以人为本,谐和展开”的办学思路,初步从应试教育向本质教育转轨,逐步迈向国家级关键学校。

  (麻城一中校长宋新光同期声:)新的方式下,我们要从严治校、科研兴校,加快教职员工思想改动、业务转型和风格改动,不断推进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造、推进以年级组担任制为中间的领导处理系统改造、推进教育循环制改造、推进校内结构工资制改造,坚持系统立异、讲堂立异、课题立异、课程立异、教育立异,逐步把麻城一中缔造成“省内一流、国内出名”的世纪强校。

  百年老树百丈根,百年清荫益精力。在“以人为本,谐和展开”大旗的指引下,百年老校再次焕发了青春,出现了师生关系谐和、教育环境与教育进程谐和、教育与科研谐和、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科技东西谐和、教育前勤与后勤效力谐和的大好局面。一大批好汉之士纷乱投靠、一批批教科研作用相继发作,一栋栋新的建筑拔地而起,一片片红花绿草熠熠生辉。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麻城一中初步了她新的世纪航程。

  勤劳朴素的老区公民是教育之根,教育是老区公民脱贫制富之本。百年来,麻城公民抚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一中为麻城的展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生机。一百年,风雨沧桑,薪火不灭;一百年,煞费苦心,足音铿锵!

  新的世纪,是教育之世纪。麻城一中必将背负老区公民的希望,继承本身丰富的人文沉淀,去创始更加光辉绚烂的将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