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2025-09-25 17:49:45 责编:小OO
文档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1.1关键施工技术、工艺

1.1.1交通组织方案

1.1.1.1交通组织原则

(1)协调平衡原则。既要为施工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工程顺利完成,又要尽量确保交通基本通行。

(2)系统性原则。先对整个施工标段内的交通疏解方案进行整体分析,再对各主要节点进行细部研究。

(3)保证交通基本需求原则。同时考虑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安全。

1.1.1.2交通组织措施

在施工期间做好施工告知及保证施工现场内外交通的通行。在保证施工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围挡应尽可能少占用道路空间资源;施工期间围挡宽度不得随意拓宽,侵占道路空间。

(1)根据本工程分布特点,本工程施工时均利用城市现状路网作为施工进出场道路。

所有车辆必须从规定出入口进出场,如需临时需要,必须经过项目部及交通管理部门同意后就近从其他出入口进出。

(2)所有在场内行驶施工车辆必须经过检查,确认其不影响市容或现场环境的情况下,才能允许其进出。场内安排专人负责车辆的协调、指挥。在施工现场内布设限速、禁停、转弯等标志标牌来引导车辆的在场内的行驶。施工高峰期必须对各种车辆的进出场时间进行适当,确保现场内交通畅通和施工生产顺利进行。

(3)在保证施工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围挡应尽可能少占用道路空间资源;施工期间围挡宽度不得随意拓宽,侵占道路空间。

施工期间充分考虑道路占用,交通疏导分流等交通组织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及施工周期。密切配合交警部门对施工范围内的施工车辆和地方车辆及行人的交通疏导,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影响。

(4)在施工区域前方设置交通警告标志,提醒过往车辆、行人,确保交通安全。提前做好交通信息发布,引导车辆提前选择正确的通行线路,尽量避开施工影响区域,减轻相应的道路交通压力,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拥堵。

(5)施工期间对施工车辆发放通行证。

(6)积极与南京市交管部门联系,共同制定详细的交通管制方案和工作联系制度,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7)按交管局的要求配备足够的交通协管人员。

(8)施工中制作并挂好各种交通标志和灯光,施工区域和支架上设置灯光,保证夜间对实际及行人的提醒,防止冲撞事故发生。

表1.1-1现场交通指示牌

序号牌面内容标志类型设置部位图样
1前方200m施工警告标志警示区,作业区前200米
2左道封闭300m警告标志警示区,需左道封闭作业区前300米
3右道封闭300m警告标志警示区,需右道封闭作业区前300米
4前方临时封路警告标志警示区,封闭围挡作业区前20米
5向左改道警示标志警示区,需向左改道位置前20米
6向右改道警示标志警示区,需向右改道位置前20米
7车辆慢行警示标志警示区,需提示车辆慢行位置
8向左行驶渠化装置左导向标识设在车流方向向左改变的位置
9右向行驶渠化装置右导向标识设在车流方向向右改变的位置
10右道变窄警告标志设在右车道变窄处前方大于200米处
11左道变窄警告标志设在左车道变窄处前方大于200米处
12限速标志40禁令标志设在车速路段起点处,解除车速标志设在限速路段终点处

13禁止超车禁令标志设在禁止超车路段起点处

解除标志设在终点处

14水马渠化装置渐变及缓冲区域设置
15锥形反光标志渠化装置从渐变区开始,顺车流方向布置,间距5~20米
16警示灯具渐变及缓冲区域,配合防撞栏,防撞墙设置,夜间施工设置
1.1.2基坑监测

1.1.2.1监测依据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一、二等水准测规范》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施工相关图纸;

施工组织设计;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1.1.2.2监测目的

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从而不危及基坑周边建筑物和既有构筑物、地下管线等。为此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监控保护措施,监测的目的主要是:

(1)了解围护结构的受力﹑基坑周边土体的沉降情况,对围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2)对基坑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变位等进行监控,了解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

(3)通过获得的围护结构及周围环境在施工中的综合信息,进行施工的日常管理,对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可靠信息,并指导后续施工;

(4)积累资料,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1.2.3监测项目

基坑围护施工和开挖施工为监测工作的重点阶段,并根据施工工况,按照监测频率,严格监测分析。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要求,施工监测包括如下内容:(监测手段分为仪器监测和现场巡视)。

基坑支护结构监测

(1)钢板桩顶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

(2)围堰对口撑轴力监测;

(3)围堰腰梁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

基坑监测对象表

表1.1-1基坑监测对象

序号监测对象备注
1钢板桩、钢腰梁水平位移、垂直位移重点监测项目
2支撑支撑轴力重点监测项目
3腰梁立柱沉降
4左右岸既有河道沉降、位移重点监测项目
5土体地表沉降
地表裂缝
坑内土体隆起
测量误差

(1)水准测量每站观测高程中误差M00.5mm)

(2)水准闭合(附合)路线,闭合(附合)差fw=0.3(N为测站数)

(3)平面位移最弱点观测中误差m弱1.0mm)

巡视内容

表1.1-2巡视内容统计表

监控手段监控阶段监控项目
现巡

寻视

围护结构

和支撑

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2、钢板桩有无渗漏现象;
4、钢腰梁、内支撑有无倾斜失稳现象;
5、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6、钢腰梁安装是否及时。
施况工工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和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结构设计要求一致;
3、土体稳定性情况,边坡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
4、基坑开挖暴露时间是否正常。
基坑内外排水3、坑内、坑外排水是否通畅;
4、坑外是否有水流入基坑。
周边

环境

1、围堰周边是否有沉陷、裂缝现象;
2、围堰周边便道有无新的裂缝,做好巡视记录;
3、临近既有河道坝体有无裂缝;
4、基坑周边堆载情况,有无超荷载堆载;
5、车辆行驶是否按照规定路线,对基坑是否存在安全威胁,特别是一些重型车辆,如:吊车、挖掘机及运土车等。
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
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现场巡视与仪器检测相结合,若监测数据出现较大波动,可通过现场巡视查找原因,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以确保基坑和周边建筑安全。

1.1.2.4监测点的布设

测点布置应根据施工阶段,如运输道路、电缆管线、支护结构、基坑开挖及回填等情况布置,遇到障碍物可适当做调整,加强点位保护,对顺坏点位要及时更新,与实际保持一致。

监测点布设原则

⑴监测点布置必须以设计文件为依据,参考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布设;

⑵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变化趋势,监测点应布置在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点上,满足监控要求;

⑶基坑工程监测点设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应减少对施工作业不利影响;

⑷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⑸在满足监控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在材料运输、堆放、作业密集区布设监测点,避免监测点破坏,提高监测点成活率。

钢板桩监测点的布设

监测点布置:利用钢板桩,在钢板桩顶部内侧布设监测点。基坑范围内沿周围钢板桩顶部每间隔5-6m布设一个观测点,且四个角点必须设置。

埋设方法:在钢板桩顶部内侧焊接专用观测标志。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同时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作好明显标志,并进行编号,避免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受到破坏。

图1.1-3钢板桩沉降监测点埋设示意图

监测点保护:钢板桩变形测点应尽量布置在不易受碰撞、且易于观测的地方,并做好明显标志。

受损修复:钢板桩沉降点受损后,应立即在原来位置上埋设测点。修复后取得初始高程,累计变量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累加,保证数据的连续性。

支撑轴力监测点的布设

测试元件选择:支撑轴力监测采用反力计,反力计量程选择应大于设计极限值的2倍。

监测点布置:在每道对口撑布设1个。

埋设方法:支撑轴力反力计在安装前,要进行各项技术指标及标定系数的检验。反力计有一套安装配件:两块400*400*20mm的钢板,一只直径为15cm的圆形钢筒,钢筒外翼状对称焊接有4片与钢筒等长的钢板。安装时,一块钢板与圆钢筒一端焊接,并焊接在内支撑一端的固定端头上;反力计一端安放在钢筒中,并随内支撑的安装一起撑在腰梁表面。

图1.1-4反力计安装示意图

测试方法:目前工程中常用的是手持式数显频率仪现场测试传感器频率。具体操作方法为,接通频率仪电源,将频率仪两根测试导线分别接在传感器的导线上,按频率仪测试按钮,频率仪数显窗口会出现数据(传感器频率),反复测试几次,观测数据是否稳定,如果几次测试的数据变化量在1Hz以内,可以认为测试数据稳定,取平均值作为测试值。由于频率仪在测试时会发出很高的脉冲电流,所以在测试时操作者必须使测试接头保持干燥,并使接头处的两根导线相互分开,不要有任何接触,不然会影响测试结果。

监测点保护:轴力计安装好后,须注意传感线的保护,禁止乱牵,并分股做好标志。

受损修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轴力线容易被扯断,无法读取数据,监测人员应及时将导线接上。

内支撑反力计本身损坏后,应及时在原来位置上补设应变计。

1.1.2.5控制网建立

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基坑围堰施工,基坑监测工作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按照变形监测Ⅲ级的技术要求进行引测工作基点,加密控制网,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水平控制网。

1.1.2.6钢板桩垂直位移监测

测量仪器:沉降监测采用Trimble公司生产的DiNi03电子水准仪1台,读数精度为0.00001m,配套整体条码尺,

测试方法:沉降监测与施工统一的高程系统,每次观测宜形成闭合或附合观测路线。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较差不宜超过0.4mm,如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0.6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数据处理:地表监测基点为标准水准点(高程已知),监测时通过测得各测点与水准点(基点)的高程差Δh,可得到各监测点的标准高程ΔHt,然后与上次测得高程进行比较,差值Δh即为该测点的沉降值,Δh累计为累计沉降量。即:

Δht(1,2)=ΔHt2-ΔHt1公式⑴

Δh累计=Δht(0,i)=ΔHti-ΔHt0公式⑵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布设水准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

误差处理:常见的水准路线一般分闭合水准路线和附合水准路线两种。附合水准路线中,理论上两已知高程点间所测得各段高差的代数和等于两已知高程点高差。由于实测过程中存在误差,使两者不完全相等,两者之差称为高差闭合差。

fh=∑h-(HB-HA)公式⑶

闭合路线中由于起止点为同一点,因此理论上各段高差代数和等于零,但实测高差不一定为零,从而产生了闭合差。

fh=∑h公式⑷

当闭合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则可将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段高差上。

初始值观测:桩顶垂直位移在基坑开挖前一周取定,要求测试2~3次,确认无误后取平均值。

1.1.2.7地表裂缝观测

测试仪器:裂缝仪、钢尺。

埋设方法:在围堰周围浇筑砂浆抹面,定期观察砂浆与围堰支护桩间、砂浆自身之间的裂纹发展情况。

测试方法:

①统计建筑物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测定其走向、长度、宽度及深度,选择主要裂缝作为观测对象。

②当裂缝继续发展,其宽度即为裂缝加大的宽度,可用尺子量出。

③定时进行观测,观测频率按两次。

④由于裂缝数量和位置无法估计,监测数量和位置也无法确定,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1.1.2.8支撑轴力变化监测

测试方法:目前工程中常用的是手持式数显频率仪现场测试传感器频率。具体操作方法为,接通频率仪电源,将频率仪两根测试导线分别接在传感器的导线上,按频率仪测试按钮,频率仪数显窗口会出现数据(传感器频率),反复测试几次,观测数据是否稳定,如果几次测试的数据变化量在1Hz以内,可以认为测试数据稳定,取平均值作为测试值。由于频率仪在测试时会发出很高的脉冲电流,所以在测试时操作者必须使测试接头保持干臊,并使接头处的两根导线相互分开,不要有任何接触,不然会影响测试结果。

数据处理:

将钢弦式频率接收仪与传感器的导线接通,显示的频率稳定后,该频率值为本次频率测试值。将测试传感器的频率值,用公式换算为支撑轴力(kN)。计算公式为:

F=K*(ƒ0-ƒi)

其中:F--支撑受力值(KN)

K--标定系数(KN/Hz2)

Fi--观测频率值

f0--初始频率值

计算支撑轴力本次变化量和累计变化量。

初始值测试:内支撑初频应该在施压前取值。

1.1.2.10现场巡检

日常巡视由专门人员负责,并做好巡视记录,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1)拟定专人执行巡视巡视工作,严格按照方案规定巡视频率对基坑及周边环境进行巡查。

(2)视时间全天24小时,基坑稳定后可选为中午9:00点,下午14:00,巡视部位主要是周边地表、建筑物裂缝,以及监测点的完损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

(3)对监测对象定时进行巡视,并填写巡检记录表,出现异常情况,拍摄影像资料。

(4)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巡检情况对工程安全性进行合理评价、判断。

1.1.3地下管线保护施工方案

本工程地上地下的管线较多,所以对地下管线及其它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很重要。如我单位有幸中标,我方将采取以下保护加固措施:

(1)本工程施工前,认真了解施工范围内及周边环境条件,建议由业主组织、召集各有关单位、部门举行一次专题会议,查找有关资料,弄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各专业管线的平面布置、埋深、使用运行情况等,绘制新建管井与现况地上地下建(构)筑物\\各专业管线布置图,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及有关单位、部门共商地上地下建(构)筑物、各专业管线的加固保护与拆迁方案,并严格按照审批后方案实施,确保现有各专业管线的正常运行。

(2)本工程设备管线定位完成后,按施工范围对地上障碍物进行核查,并将施工图中已标出的现况地下构筑物、各专业管线的近似位置在上面做出标志,以便顺利进行拆除施工工作。

(3)对需进行加固保护的设备管线,召开设备管线协调会,拟定加固方案。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确定的设备管线加固方案进行实施。并有管线监护人员和施工单位专职管线监护员进行双监护。出现问题,立即停止施工,并上报业主及有关单位。

(4)进行信息化施工,加强对因施工而影响范围的构筑物和设备管线动态变化的监控,根据监测数据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构筑物的稳定。

(5)施工时,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向一线直接操作人员作好保护原结构及设备管线的交底工作,如因管理不善,措施不当而造成原结构及设备管线事故的有关人员,公司将进行严格处理,以确保管线和构筑物的安全。

(6)明确项目的保护构筑物和管线工作的责任人和专职构筑物管线保护监督员,熟悉建筑物及管线情况,并在施工平面图上详细标明,同时根据施工需求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总之,必须加强对地下管线及其它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的意识,加强对地下管线及其它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的措施。这样,才能保证装修改造工程的顺利施工。

1.2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1.2.1项目实施的重难点

本项目施工涉及土方工程、石方工程、基坑支护工程、护岸工程、管道工程、排水降水工程等多个专业。建设重点、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既有道路与区域河道水系交叉复杂,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组织交通导行防护难度巨大。与产权单位对接协调形成作业条件难度巨大。

(1)浦滨路、江北大道、二手车交易市场道路、驾校训练道路、七里河大街等为主要干道,形式过往车辆较多,特别是管道过路进出口位置的车流量巨大,在施工过程中交通导行、安全防护措施是项目施工的重难点。

(2)既有道路,过往车辆交错复杂,营业线施工与产权单位、交通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是项目施工过程控制重难点。

(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交通导行专项施工方案以及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需要专家论证后报主管部门备案后进行施工,技术经验及成熟的工艺是项目施工的重难点。

(4)南京地区雨季雨量集中,地表水系丰富、地下水位高,项目区域地势低洼,易出现内涝,影响河道清淤疏浚施工质量和进度。

(5)提升城市整体品质,护岸、清淤、截污工程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系统智能化改造与提升是项目实施过程的重难点。

(6)环保要求高,地方管控严格,施工生产管理组织是项目施工生产的重难点。

(7)工期紧,施工工序组织安排是项目实施的重难点。

(8)地下地上管线错综复杂,管线协调调查保护是项目前期工作的重难点。

1.2.2重难点解决方案

表1.2-2本项目重难点及应对措施

序号重难点分析应对措施
1浦滨路、江北大道、二手车交易市场道路、驾校训练道路、七里河大街等为主要干道,形式过往车辆较多,特别是管道过路进出口位置的车流量巨大,在施工过程中交通导行、安全防护措施是项目施工的重难点。

1、采用项目职能部门对应管理,现场、技术、质量、安全对口部门进行业务对接处理,保证现场安全防护施工到位,确保安全生产。

2、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生产任务的有效完成。

2既有道路,过往车辆交错复杂,营业线施工与产权单位、交通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是项目施工过程控制重难点。1、拟定“道路改移-施工区封闭”的施工方法,减少对车辆通行干扰,保证绕浦乌路通行能力。

2、采用道路河道两端同步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占路时间短、风险小。

3、加强与地方河道部门沟通确保河道断面过去满足相关要求,尽量选择在枯水期施工,强化现场指挥,确保在汛期来临前将下部结构施工出水面。

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交通导行专项施工方案以及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需要专家论证后报主管部门备案后进行施工,技术经验及成熟的工艺是项目施工的重难点。1、按照分区段—分阶段—分工序组织各专业流水作业,雨水管、污水管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施工,避免二次开挖。

2、与路政部门沟通协调,在施工前编制好《道路交通施工导行方案》,确保施工期间交通安全与施工进度。

4南京地区雨季雨量集中,地表水系丰富、地下水位高,项目区域地势低洼,易出现内涝,影响河道清淤疏浚施工质量和进度。1、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相关人员全部到位实现“跑步进场”,其次会同设计部对现场进行详细勘察,设计出可行的方案。

2、合理调配机械设备,24小时不间断作业,各专业班组实行不间断流水作业。

3、组织和建立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共同研究处理重要的设计及施工方案。

5提升城市整体品质,护岸、清淤、截污工程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系统智能化改造与提升是项目实施过程的重难点。1、征求本公司及社会大学中的先进思想及观念,针对可行性的方案进行落地,试点先行,保证建设任务完成后的持久性与整体效果性。

2、与高校合作联盟。

6环保要求高,地方管控严格,施工生产管理组织是项目施工生产的重难点。1、加强环保意识,学习环保文件,落实现场管理措施,确保环境保护到位。

7工期紧,施工工序组织安排是项目实施的重难点。合理组织施工生产资源配置投入情况,可采用昼夜加班作业,集中施工安全风险较大区域。
8地下地上管线错综复杂,管线协调调查保护是项目前期工作的重难点。

制定专项管线保护施工方案,好前期调查及分析,探沟明确管线位置并做好标识。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