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姿利
(宁波大红鹰学院人文学院,浙江宁波315175)
摘要:挪威著名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话剧《玩偶之家》,曾被比作“妇女运动的宣言书”,主要描述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的自我醒悟过程。深刻反映西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女性意识觉醒,女性地位开始提升的社会现实。该文主要从女性工作、经济收入、政治权利、社会地位、性别歧视方面探讨当时西方社会女性地位低下的表象,并探索女性地位出现转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对女性教育的重视、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女权运动的展开。
关键词: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玩偶之家》;女性地位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7)04-0177-03
1引言
二十一世纪,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日益提升,男女平等的观念也已根深蒂固。现代社会的女性无论是从经济、政治、教育、婚姻方面来说,地位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早期,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女性地位都是极其低下的。历史上,一夫多妻制,男尊女卑等不对等的社会现象比比皆是,女性是男权主义社会的附属品,女性无任何政治权利,也无任何社会保障,这些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就女性地位问题而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也有学者在自己作品中提涉及。摩根在《女人的起源》写道:女人几乎被看作不是人类的一部分,男人们会庄严而热切地争论着女人是否具有灵魂这一问题。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描述当时女性靠婚姻来决定自己的命运,把财产、地位、名誉作为结婚的标准,明显揭露了当时女性依附于男性的社会现实。艾丽斯.沃克的《紫色》描述了一个女孩从小受苦,丈夫对她百般折磨,她又因为旧思想的禁锢从不反抗,最后在一群女性友人的帮助下重拾信心获得新生。西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一个女性权力逐渐崛起的时代,这是一个有旧思想的禁锢又有新思想融入的时代,研究探讨这一时期女性地位转变的现象和原因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2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女性地位的体现--以《玩偶之家》为例
2.1工作
小说的女主角娜拉是一个一直沉浸在自己“幸福”生活中的旧时期女子。她在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时候做了一些零碎的工作,例如缝纫、编织、刺绣等,但即便是从事这类零工她也是瞒着丈夫。可见在那个年代,绝大多数女性是不允许在外工作的,她们的生活重心是家庭,“你的丈夫你的孩子难道不是你的责任吗?”(Are they not your duties to your husband and your children?)“别的不用说,首先你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Before all else you are a wife and mother.)家庭就是女性要经营的全部工作。但是,相比于早期妇女留在家里不参与社会劳动的现象,
这时的社会已经给女性提供了一些零碎的工作机会,女性有少许的机会可以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娜拉的好友林丹太太就有自己的事业,根据《女性权力崛起》,有数据表明,这一时期有20%的妇女在外工作,且多为单身女性或寡妇。另一方面,一些新鲜岗位的出现,例如电报发送、速记、记账等都反映了当时西方社会对妇女劳动力需求有所增加,女性的社会价值逐渐体
现。
2.2经济收入
经济收入和工作息息相关,没有稳定工作就没有稳定的经
济收入。娜拉表面上是一个很会花钱的女子,但细看,她花的
钱绝大部分都是为了补贴家用,真正花在自己身上为自己添置
新衣的钱却是很少的。快过圣诞节时候,她只为家里置办家
用,给孩子买了玩具,但却没有为自己买什么。娜拉的收入无
法支撑其生活,生活开支都由娜拉丈夫海茂尔承担。娜拉
对丈夫说过“你可以给我点钱,在你能承受的范围内,能给多少
给多少.”(You might give me money,Torvald,only just as much as you can afford.)可以看出男性劳动力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虽然女性有了一些工作机会但可见收入并不高。在这一时期女
性劳动力比男性劳动力要廉价。但适合女性的工作岗位不断
涌现,女性经济收入相对有所提高。
2.3政治权利
在《玩偶之家》中并没有怎么提到政治权利这一方面,但据
资料分析,早期女性连是否具有灵魂都被人争议更没有什么政
治权利可言。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西方曾多次开展妇
女运动以争夺参与政治选举权。1912年的普选大,在
队伍中有不同社会和经济背景的妇女,即使当时媒体报道是负
面的,也帮助传播了妇女参政主义者的主张。也有苏珊·安东
尼、卢迪·斯坦顿等领袖人物开展演讲,游说,举行示威,争
取议员支持,甚至在狱中作绝食斗争来争取选举权。终于在第
一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得以实现,也是就二十世纪初期。英国政
治家撒切尔夫人提出,规定女性在和议会中应有的最低比
例问题应予以更正。男女平等参与决策不仅是社会民主公正
的体现,更是女性利益得到保障的必要条件。
2.4社会地位
书中娜拉说过一句话,“这整整八年来,要是从咱们认识的
时候算起,其实还不止八年,咱们从来没在正经事上交流过。(In all these eight years-longer than that-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our acquaintance we have never exchanged a word on any seri⁃ous subject.)可见女性言论不被重视。女性社会地位,无疑是低下的,社会中一直存在一个观点:女性被男性牵制,并且社会存在着许多对女性不利的因素,女性受到强暴侮辱的情况屡屡出
收稿日期:2017-01-05修回日期:2017-01-15
作者简介:周姿利,女,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人,学士,研究方向:文学。
177
中外文学文化研究
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Overseas English海外英语2017年2月
现层出不穷,但却并没有得到重视。娜拉在书中说,“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直接从丈夫家里走出去,在法律上她的丈夫就解除了对她的一切责任”(I have heard that when a wife deserts her husband’s house,as I am doing now,he is legally freed from all obligations toward her.)可见当时的社会并没有给予女性基本的保障,法律并不公正也完全没有维护女性的权益,并且在小说中海尔茂说过一句话,“没有男人愿意为他心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No man would sacrifice his honour for the one he loves.),而娜拉却说“千千万万的女人都为男人牺牲过名誉。”(It is a thing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women have done.)可见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是低于男性的。小说最后,娜拉离开了这个家,她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地位,意识到她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这本书被誉为“妇女运动的宣言书”,这标志着女性为提高社会地位开始努力,不再过着玩偶般任人摆布的生活,并且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2.5性别歧视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男性的就业概率往往比女性就业概率要高,男性可以在社会上自由活动,而女性则要循规蹈矩一心照顾家庭,并对丈夫言听计从,毫无自主能力。娜拉在书中说,“能这么做事挣钱,心里很痛快,我几乎觉得自己像一个男人。”(I’m so happy to be able to do things like that,and I almost feel like a man.)可见当时社会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能做事挣钱仿佛只是男性的。当娜拉对林丹太太说她向别人借了钱救下自己丈夫的命,林丹太太不但没有表示敬佩,反而说“没经过丈夫的同意,妻子不能擅自借钱”(A wife cannot borrow without her husband’s consent.)林丹太太这一贯的思维是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可见当时性别歧视这一问题已久存于社会并深入人心。当娜拉和丈夫争吵时,娜拉说“可是我的话怎么比得上你的话那么容易让人相信?”(But what would my assurances have been worth against yours?)可见女性在当时的地位是多么卑微,她们的声音在社会上得不到认可。
3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女性社会地位改变的根源
3.1产业结构调整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时期。第二次工业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恩格斯曾经指出:“妇女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而这只有依靠现代大工业才能办到。
第二次工业后,企业规模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提高,尤其是纺织印染业对女性的需求量极高,从而促使了女性逐渐从家庭中走入社会。一方面,第二次工业给女性提供了高的就业概率,使得女性可以从工作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女性不再是虚设的存在,有了自己的劳动力有了自己的收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拥有了的经济权,才有可能提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女性从家庭这个单位中以个人的身份走了出去,她们有了自由,可以更直接全面的接触社会,这能提高女性的思想意识,对女性地位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3.2对教育的关注
女性地位能够有所改变离不开对教育的关注。由于当时女性不能进入传统的学校学习,在十九世纪末期,相继出现了一些女子学院,例如瓦萨学院,纽纳姆女子寄宿学院。随后牛津大学也成立了几所女子学院,但当时的女子学院还不是很完善,并且女子学院的成立与当时社会传统观念有很大的冲突,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困难。早期女性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权力,她们思想落后,被禁锢与家庭这个“牢狱”之中。她们如同井底之蛙没有机会接触知识,新的思想,更没有场所让她们有接受受教育的权力。这些女子学院的成立,给女性提供了一个与男性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力。知识总能带来新的思想,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女性对自己对社会会有一个更
全面的认识。不可否认,对女性教育的关注是对女性地位
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3女性意识的觉醒
产业结构的变化提高了女性的思想意识。女性的意识是
提高女性地位的内在动力,是女性的价值体验和醒悟。女性意
识是指,女性在对旧时期毫无地位可言的社会环境有了反抗意
识,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存在极大偏差,试图改变什么。“事
实上,你说的对。我不配教育孩子。我必须先教育我自己,你
没资格帮我的忙。我一定得自己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要
离开你。”(Indeed,you were perfectly right.I am not fit for the task. There is another task I must undertake first.I must try and educate myself-you are not the man to help me in that.I must do that for myself.And that is why I am going to leave you now.)娜拉意识到了自己的可笑家庭地位女性意识开始觉醒才有了后阶段的行
为。女性意识的提高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倘若女性自我没有意识,那么多么大的
变革都只是起到一个辅助推动作用,内在动力的重要性远远大
于客观因素。女性意识的崛起激发着女性追求自主自由,
创造主观能动性。女性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必须从关注外界,转
变成重视自身内心,做到真正的自信、自尊、自立、自强,从而实
现内心世界的,才能对女性地位的提高有所帮助.
3.4女权运动的开展
女权运动对当时女性地位能够有所改变起了一个推动性
的作用。女权运动的产生是必然的,是由社会因素导致的必然
结果。某件事物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必然会引起其的不
满,随之必然会产生反抗运动。女性群体长期处于受压迫的位
置,必然会在某一个阶段中爆发,便形成了妇女的运动。女性
运动的第一次浪潮,于十九世纪后期掀起,至二十世纪初期达
到高潮。此次女性运动,中产阶级妇女是主力军,但由她们发
起的运动影响的并不仅仅限于这个阶级和人群。运动的结果,
便是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取得了政治、经济
和教育方面的权力和机会,改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维护
了女性一些基本的权力。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是最老的女权主
义理论流派,其宣扬的是自由主义原则,致力于男女之间的公
平竞争。女权运动的产生会将变革推向一个高潮,每一个女性
在社会中受到不公正待遇、受到欺压之后都会积累不满的情
绪,慢慢的女性个人聚集在一起投身于女权运动,量的积累必
然会带来质的改变。女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集体的力量
是可以被无限放大的。女性运动对这个时期女性地位的变化
有重要的影响。
4结论
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这个时期,有许多思想先驱
者,但也不妨有许多旧思想维护者,任何事物的开端都是充满
挑战的,在当时社会想要提高女性地位,除了许多社会因素外,
更具有影响力的因素在于女性自身。就像娜拉那样,想要试图
改变什么必须先改变自己,她以离家出走来示威丈夫,并严正
的向丈夫宣称“我首先是一个合理的公民,或者,无论如何,我
必须要尝试着去做个人。”(I believe that before all else I am a rea⁃sonable human being just as you are-or,at all events,that I must try and become one.)女性必须尊重自己,懂得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树立新的思想观念,追求自主平等自由,敢与恶势力作斗争,有持之以恒的毅力,男女平等不再是乌托邦。参考文献:
[1]Austin,J.Pride and Prejudice.Beijing:Relay Press,1813.
[2]Beauvoir,S.LeDeuxiemesexe.Shanghai:Shanghai Translation Press,1949.
[3]Elaine,M.The Descent of Woman.Shanghai:Shanghai Transla⁃tion Press,1972.
[4]Hooks,B.Feminist Theory:From the Periphery to the Center.
178
中外文学文化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Overseas English海外英语2017年2月
Jiangsu:Jiangsu People’s Press,2001.
[5]Ibsen,H.A doll’s house.Shanghai:Shanghai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1879.
[6]Mitchell,J.Women,the longest revolution.Beijing:Joint Pub⁃lishing,1966.
[7]Walker,A.The Color Purple.Beijing:October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1982
[8]金莉.女权主义理论与文学实践-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
教育出版社,2006.
[9]陆颂和.改变对妇女的态度[M].2版.中国妇女报,1986.
[10]鲁迅.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11]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12]秦喜清.谈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判[J].外国文学评论,19 (42).
[13]杨丹.性别公正—女性主义研究的现代理念[J].学术论坛, 2008(22).
(上接第173页)
make the same statement on human nature through cre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their characters.With the hopeless and horrifying de⁃scriptions,Conrad and Golding admit the common theme that man, is an evil,aggressive,and“fallen”being.The only theme is that in⁃born evil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human nature and that darkness is the accurate nature of mankind.
Secondly,both authors of Heart of Darkness and Lord of the
Flies create the setting of the story as an indispensable enhance⁃ment to the theme.Both books employ an isolated,natural setting to illustrate their authors’beliefs concerning what happens when man becomes isolated—he becomes more natural and animalistic in nature and the darkness and evils deep inside the human nature are fully on the loose.In Heart of Darkness,as Marlow gets further away from civilization,the more he journeys into a Heart of Dark⁃ness while in Lord of the Flies,the longer the boys stay on the is⁃land and are absent from civilization,the more savage like they be⁃come.
Both Heart of Darkness and Lord of the Flies are known for the incisive insight into human nature.“Man is a fallen being.He is gripped by original sin.His nature is sinful and his state perilous”(Golding,1970:61).This feeling is shared by Joseph Conrad who explores man’s inner darkness as he travels through the Congo in search of Kurtz.
References:
[1]Conrad Joseph.A Personal Record.New York:Doubleday, Page&Company,1924.
[2]Heart of Darkness.London:Penguin Books,1994.
[3]Notes on Life and Letters of Joseph Conrad.Whitefish:Kess⁃inger Publishing,2005.
[4]Golding,William.Fable.The Hot Gates and Other Occasional Pieces,New edition,1970.London:Faber and Faber,1970.
[5]Lord of the Flies.New York:Penguin Group,2003.
[6]Jean-Aubry G.Joseph Conrad:Life and Letters.Vol.1.New York:Doubleday,Page,1927.
179
中外文学文化研究
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