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琼斯兴奋剂案例
2025-09-25 17:47:39 责编:小OO
文档
琼斯兴奋剂案例

资料来源:①琼斯和兴奋剂|网易体育_网易体育频道

http://sports.163.com/special/q/qsxfj.html

②“琼斯事件”引起的反兴奋剂制度的思考——《民商丛(第38卷)》

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478

案例起因:琼斯是格里菲斯-乔伊娜之后的又一位称雄世界田坛的女飞人,也是女子短跑项目上最耀眼的明星,三次获得国际田联最佳运动员和杰西-欧文斯奖(97年、98年和02年)。2003年与著名美国短跑名将蒙哥马利喜得贵子,儿子被媒体戏称“速度男孩”。2007年10月5日琼斯承认她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服用了类固醇类药物,2007年10月6日宣布退役。   

案例争议:据《北京晚报》报道,因在使用兴奋剂问题上撒谎和提供伪证而坐牢六个月的前“女飞人”美国的琼斯,在岁末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出狱后的最大的生活目标就是:希望助人为乐。

  33岁的琼斯表示自己已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通过这次教训,我明白我伤害了许多人,补偿他们是我的责任。”上世纪90年代在世界田坛风光无限的琼斯,其实在悉尼奥运会前就开始使用兴奋剂,并在那届奥运会上夺得五枚奖牌,其中包括三枚金牌,但她一直否认自己使用过兴奋剂。

    正在琼斯准备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再现辉煌的时刻,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违禁药物案件爆发,几位美国最为出色的田径明星成为了违禁药物的牺牲品。琼斯在某些美国人的庇护下,总算没有被正式查出使用禁药,可是在悉尼奥运会辉煌4年之后,琼斯在雅典竟然无缘奖牌,人们不禁怀疑她在悉尼夺金的成色。

在2007年10月琼斯突然召开发布会,承认在联邦调查人员调查兴奋剂事件时自己作了伪证。在20081月琼斯被判入狱六个月,九月服满半年刑期后她被监狱释放。因在狱中服刑错过了儿子第一个生日的琼斯表示,自己一生有许多选择,但当年确实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诉讼请求:琼斯承认自己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服用了类固醇类药物。

自己分析:

    对荣誉的热烈追逐、名利双收的欲望激荡,以及国家利益、集体荣誉等意识形态幌子下的欺骗和诱使,几十年来,一批批运动员相继倒在兴奋剂检测下。

有考场的地方就有作弊者,这话套用到竞技体育中恐怕也同样适用。

美国百米女飞人马里昂·琼斯,2010年站在美国联邦地方的法庭上泪流满面,承认自己曾服用过类固醇药物,并宣布退役。她的律师同时证实,琼斯已经归还了她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的3枚金牌和2枚铜牌。除此之外,她被追加两年的禁赛和6个月的牢狱之灾。

琼斯是在母亲的鼓励下站出来承认这一切的,母亲始终冷静地站在她身后,手放在琼斯因哽咽而颤抖的肩膀上。

“我撒谎了,所以你们完全有理由对我生气。我让我的家人失望,让我的国家失望,也让我自己失望了。”为了完整地说出这些话,琼斯不得不多次停顿下来,她的声音从来没有这样颤抖过,“站在这里,站在你们的面前,我真的感到非常地羞愧。我背叛了你们的信任。” “一句‘我非常抱歉’,根本不足以弥补我带给你们的伤害和痛苦。”

陈述完毕,琼斯的妈妈只轻声说了一句,“做得好。”她们随即坐上一辆黑色轿车离开法庭,全程没有回答任何提问。 

“兴奋剂”Dope一词,来源于南非黑人方言中一种具强壮功能的酒,另一说是起源于荷兰语Dop。原指能刺激人体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从而提高机能状态的药物。后泛指为提高竞技能力而使用的、能暂时性改变身体条件和精神状态的药物和技术。   

使用兴奋剂不仅损害奥林匹克精神,破坏运动竞赛的公平原则,而且严重危害运动员身体健康。但一些药品机构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惜花重金研制可以避免被检验出的药品。1968年反兴奋剂运动刚开始时,国际奥委会规定的违禁药物只有四大类,随后为了应对药物技术的升级而逐渐增加,目前已经达到七大类:刺激剂、麻醉止痛剂、合成代谢类固醇、beta阻滞剂、利尿剂、肽激素及类似物、血液兴奋剂。有些运动员常常在教练的劝说下,不知情地服用下这些药物。

马里昂·琼斯就在给亲友的一封忏悔信中这样写道:“1999年,我的教练格拉汉姆给了我一些增补营养的食物,其中有一样被他特别称为‘亚麻籽油’的东西。他建议我将亚麻籽油滴在舌头上然后服用下去,以补充营养。谁知道,他是在毁掉我的职业生涯,而这对他自己却没有什么损害。

“2001年,我注意到我的身体有些变化,很难恢复到我先前的水平。

“2003年,联邦机构因为巴尔科实验室丑闻审讯了我。当联邦机构向我展示这种物质时,我惊呆了。直到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曾经服用这种物品达两年之久。我完全清醒了,自己服用过违禁药品,但我向联邦机构撒了谎。”

琼斯写这封信向亲友忏悔,其出发点是“我爱你们,你们完全有权利从我这里得到消息,而不是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或《今日美国》”。她坦白说:她撒谎是出于惊慌,她想说谎以求保护她的教练,保护她自己,此外,她更想拼命保留住那些曾经付出巨大努力后所获得的硕果。

琼斯的第一任丈夫是美国男子铅球冠军亨特,两人在最初相识以后,亨特很快成为了她的男朋友兼教练。不久,亨特被查出使用了兴奋剂,人们很自然地把怀疑的目光也投向琼斯,不过琼斯予以了坚决的否认,美国一些媒体也为琼斯大声疾呼辩解。美国民众对这位有着甜美兔牙笑容的女飞人一向抱有好感,这使得琼斯得以保存下了雅典奥运会的奖牌和荣誉。

进入琼斯生活的第二个男人是美国短跑明星、世界男子百米冠军蒙哥马利,这对美国跑得最快的男女曾经育有一子,被美国老百姓戏称为“速度宝宝(Speed Boy)”。可是好景不长,蒙哥马利也曝出了兴奋剂丑闻,但这一次琼斯仍然坚持,她没有涉入其中。

在她的“谎言录音带”中,她的谎言听起来始终坚定诚恳、掷地有声。2004年2月,琼斯接受英国《每日镜报》采访时说:“我没做任何错事,我没什么可感到紧张的,我知道我是清白的。”同年4月,她又对美国NBC电视台说:“我去雅典是要拿五块金牌的。我从未服用过兴奋剂,将来也绝对不会。我有天赋,我不需要服药。”

琼斯在她的自传里,用整整一页的加大号的红色大写字母写道:“我一直相当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我反对兴奋剂。过去我从未使用过兴奋剂,将来也不会。”人们常常用“白纸黑字”来表明写下的话无从更改,如今这血淋淋的白纸套红大字,仿佛耻辱的疮疤,不知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黑人女子情何以堪?

在西方国度,个体的一切选择都与信用度挂钩起来,人们对作弊的人只有一个统一的头衔——“撒谎者”。在信用社会里,“撒谎者”三个字就代表一种终极的否定,信用的破产往往会伴随着收入的破产。在琼斯的谎言浮出水面之后,她马上失去了每年100万美元以上的赞助合约,禁赛期间缺席了5次大奖赛,损失大约30万美元。在被判支付前教练24万美元的训练费及律师费后,这位美国第一个田径百万富婆的账户上仅剩2000美元,她在北卡罗来纳的一栋价值250万美元的豪宅因欠款被银行收回,她的两项不动产,其中包括她母亲的住宅,也被迫出售……美国最终认定并宣告:琼斯破产。

对于已经32岁、被迫宣布退役的琼斯来说,想要东山再起非常困难。她在陈述后黯然离去,连一向苛刻的美国媒体也不免为她痛洒了一轮同情之泪。

没人愿意伤害自己的健康,自己的所有,但在兴奋剂带来的巨大利益面前,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视功名如粪土”?逃脱成就光荣,落网蒙受耻辱,在这条不成功则成仁的钢丝上,不知有多少人战战兢兢地走过。但问题是,竞技体育中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天才运动员相继落马,难道真只是出于个体的贪婪与软弱?他们的背后,似乎总有一些影影绰绰推波助澜的机构,总有一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制度。 

    首先,滥用兴奋剂对运动员身体的摧残是非常巨大的。轻的使运动员改变性别特征,罹患终生难以治愈的疾病,重则可以致人于死地,这在体育比赛中已屡见不鲜:1886年在法国600公里自行车比赛中一名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而死亡,到20世纪60年代法国死于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达三十多人;前苏联因服用兴奋剂而死亡的59名运动员中19名是金牌获得者;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现代五项射击比赛中前17名运动员有13人服用兴奋剂;1987年一位前苏联大夫查出了200名年青的退役运动员患有前列腺癌,几乎可以肯定都是因服用过量激素所致。其次,滥用兴奋剂,对运动员心理的危害也是毋庸置疑的,轻的加大运动员的心理压力,重的使他们一生难以摆脱负罪感。与此同时,滥用兴奋剂也是对体育精神的公然践踏,是对竞技体育文化的粗暴蹂躏。国际体育竞技以发展体育运动、促进国际间的和平与合作为目标,它必须遵循公正和诚实的游戏规则。古奥运会举行时,要在宙斯像前举行宣誓仪式,竞技者及其父兄和教师在宙斯像前保证不以非法手段谋取胜利。而兴奋剂的滥用,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违逆了体育文化的精神,败坏了竞技体育的名声。

总而言之,兴奋剂的滥用,对社会是一种愚昧、虚伪、谎言、欺诈,它带给人们的正如前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所言:“服用兴奋剂……首先是生理上的死亡……其次是肉体上的死亡……最后是道德上的死亡。”

2003年3月5日,由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主持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反兴奋剂大会通过了最新的《世界反兴奋剂条例》 

《世界反兴奋剂条例》是世界上第一份统一所有运动项目和所有国家的反兴奋剂规章的文件,它为各体育组织和公共当局提供了制定反兴奋剂、规则及规章的框架。 

在《世界反兴奋剂条例》里规定的处罚措施有取消该运动员在该赛事中获得的所有个人成绩、一段时间的禁赛等。《条例》第9条和第10条规定,在某次赛内检查中违反反兴奋剂规则的,将导致运动员在该项比赛中所获得的个人成绩包括取得的奖牌、积分和奖金等所有的比赛结果被自动取消。除此之外,还将自动取消采集到呈阳性样品的比赛中产生的成绩,还应取消从采集到呈阳性样品(无论赛内检查还是赛外检查)或发生其他兴奋剂违规当日起,直至任何临时停赛或禁赛罚期开始期间运动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比赛成绩,包括收回已获得的任何奖牌、积分和奖金,但为公平起见需另作决定的情况除外。在赛事期间发生的或与赛事有关的兴奋剂违规事件,按照赛事领导机构的决定,可导致取消该运动员在该赛事中获得的所有个人成绩,包括收回所有奖牌、积分和奖金。 

《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统一了处罚标准,它规定,因使用禁用物质和禁用方法而被禁赛,禁赛期为:第一次违规将禁赛2年;第二次违规则会终身禁赛。但如果因为药品中某些常用的物质,特别容易引起非故意违反反兴奋剂规则,或是不大可能作为兴奋剂被有效地滥用,他们已在禁用清单中做了标明,若运动员能证实使用那些特定物质不是为了提高运动成绩,则禁赛期处罚将改为:第一次违规,最轻的处罚为警告和训诫,但不失去参加未来赛事的资格,最长的处罚期为禁赛1年:第二次违规,禁赛两年;第三次违规,终身禁赛。对未能提供行踪信息或错过检查的情况,按照实施该行踪信息提供制度或兴奋剂检查的反兴奋剂组织制定的规定,禁赛期最少3个月,最多2年。如果连续违反第2.4条款,禁赛期将按照实施该行踪信息提供制度或兴奋剂检查的反兴奋剂组织的规定执行。 

《世界反兴奋剂条例》采取的是与过错相适应的严格责任原则。只有运动员能够证明,尽管自己尽到了应尽的注意义务,还是没能躲过某个参赛者的破坏,才能因无过错和无疏忽而免除全部处罚。但是,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不能因无过错和无疏忽而完全免除处罚:

第一,因服用药品标签错误或受污染的维生素或营养补剂而导致的检测结果呈阳性;

第二,运动员的私人医生或体能教练在未告知运动员的情况下给运动员使用禁用物(运动员要对他们自己选择的医疗人员负责,并有义务告知医疗人员自己不得使用任何禁用物质);

第三,运动员的配偶、教练或与运动员有关的其他人,有意在运动员的食品或饮料中投放了禁用物质(运动员应对其摄人体内的任何物质负责,也应对受其委托、可接触其食品或饮料的人们的行为负责)。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反兴奋剂条例》没有对所有问题作出规定。而是将部分留给各反兴奋剂组织自行制定本组织的规则。例如,对于那些曾被列入赛外检查运动员注册库、未被禁赛且已退役,但又想重新参赛的运动员,规定出恢复参赛资格的条件。同时,《条例》第12条并不排除任何承认本《条例》的签约方或执行其自己的规定,这是为了方便签约方或有权对其管辖的体育团体给予处罚,不予各组织之间任何可能另外存在的处罚权。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