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关于做好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
2025-09-25 17:47:44 责编:小OO
文档


Liberal

Arts

Guidance

2016年10月(总第245期)

文理导航

No.10,2016SerialNo.245

关于做好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

秦灿灿

(常州市正衡中学,江苏常州213004)

【摘要】数学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教材、教法及学法等方面与小学存在巨大差异,如果教师在小升初过程中出现脱节,必然会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初中数学学习,数学成绩不断下降,失去学习兴趣。七年级作为初中数学的起始阶段,数学教师要努力在中小学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能够实现完美过渡,从而赢在数学学习的起跑线上。

【关键词】小升初;数学教学;有效衔接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数学知识面的拓展和难度的增加,往往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问题。作为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小学与初中教学内容,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教学,不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本文简要谈谈做好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的具体策略。

1.挖掘教材联系,构建知识的链接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要比小学更复杂、抽象,在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是一些自然数的运算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的计算与应用,而初中数学中引入了负数概念,在数的运算时要时刻注意绝对值和运算符号,并且出现了代数式的计算,在图形方面还出现了数与点的结合,这些知识对于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很难短时间内容完成转变。但是中小数学知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作为七年级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小学教材结构和内容,注意深入挖掘其中内在的知识性联系,避免出现因教学内容跨度大而学生跟不上的现象,从而实现了知识的顺利过渡与有效迁移。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小学阶段的整数、分数或者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可以为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虽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比小学的运算复杂得多,但是中小学数学在思想方法、解题思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小学学习的“算术数”的运算技能对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同样适用,学生在小学阶段具有了一定的运算技能,在本节课学习中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绝对值以及符号确定的问题上,这样学生就能顺利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师通过挖掘出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充分了解熟悉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使中小学数学知识形成网络,实现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

2.转变教学方法,适应教师的教学

中小学数学在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运用讲解示范式、探究式、谈话式等教学方法,讲得比较慢、细和少,课堂容量较小,从而可以让学生在课内基本上消化所学知识。但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随着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难易性和严密性不断增加,教师经常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重点给学生讲解一些概念、规律性知识,并不是对每个知识讲解得面面俱到,大量的练习任务需要在课外进行,需要学生对许多问题进行思考。教学方式的转变往往导致许多学生难以适应,这就需要七年级数学教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操之过急,在授课时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实物教学法,结合具体实例或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减法》这节内容时,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向学生讲授有理数的减法规则,首先利用多媒体投放

本地区今天的天气预报:晴、最高气温5度、最低气温-3度,问学生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学生立刻能够列出算式:5-(-3),但不会计算得数,这时教师可以结合数轴为学生直观呈现出今天的温差,学生根据数轴很快算出今天的温差为5+3度,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5-(-3)和5+3两个算式发生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和讨论,最后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减号变成了加号、-3变成它的相反数3,由此学生可以总结出有理数的减法规则。教师结合具体实例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不断提升起始年级数学教学效率。

3.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习方法是影响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好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尤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正处于数学学习的转型时期,要明确教材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努力掌握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完成思维上的转变。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初中数学知识与小学相比更加复杂与抽象,逻辑推理方面的内容增加了,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上课之前要根据教师的预习提纲自觉预习,全面地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明确学习的疑难问题,可以有针对性进行听课,在课后要让学生进行复习,及时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绝对值》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预习提纲:(1)了解绝对值的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2)了解绝对的性质,正确理解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有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学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让学生根据提纲进行预习,并记录下不理解和模糊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听课,这样比较具有针对性,学习效果高。其次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听讲、勤于思考,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进行听课,在听课时要注意细节问题,针对预习中不理解的地方听,在听课过程中要勤于思考,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初中数学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学生只有认真思考,才会更好地学习数学,真正理解数学学习的本质。实践证明,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尽快融入到初中数学学习中,变原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总之,小升初数学教学的衔接是当前数学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从而为小

升初数学教学构建一座

“桥梁”。【参考文献】

[1]李德向.小升初过程中数学教学的衔接[J].试题与研究,

2015(12)[2]卞策.“小升初”后数学学法的衔接[J].吉林教育,2013(12)

■理科讲堂/数学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