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幼儿教师如何在活动中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2025-09-25 17:46:22 责编:小OO
文档
  《幼儿教师如何在活动中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一、什么是有效提问?

●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活动中有效性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二、有效提问的意义何在?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你认为要使活动提问有效要注意哪些问题? 

●有效提问的意义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幼儿方面看,能促进其思考,激发起求知欲望,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等。二是从教师方面看,能促进幼有效互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有效提问的特征有: △要把握所提问题的难度水平 △要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 △要面向全体幼儿提出问题 △要学会控制等待时间 △要对幼儿的回答给予适当反馈 △ 要鼓励幼儿自己提出问题  

四、幼儿园活动中提问的现状。

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环节,西方有些教育理论家甚至认为是集体教学的核心。然而目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提问。有些教师不了解本班幼儿知识水平,不了解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与幼儿配合不好的现象。 

2、准备不够充分的提问。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孩子们的回答、反问弄得十分尴尬,不得已用“先坐下”,“下课教师再回答你”,“长大就会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孩子在一堂课中经常有许许多多的不满足,调动不了积极性。孩子们希望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在提问上只是一个方式,或仅局限在几个提问词上,这样,很多孩子都不愿回答问题。

3、不会引导和控制的提问。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幼儿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不让说也说;一是幼儿不会回答问题的方法,不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五、 幼儿教师如何在活动中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一、)提问的类型

一个有效的“好问题”可以使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师的提问可以分为:

1·描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的去观察并描述事物的基本特征。如:大象的鼻子长的是什么样子的?

2·比较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相同与不同。如:西瓜和冬瓜有什么不同?

3·分类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说说哪些是蔬菜?哪些是水果?

4·假设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想像的提问,可提高幼儿想像力及扩散思维性。如:如果地球上没有水,人们会怎么办?

5·选择性的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可提高幼儿辨别事物的能力。如:你认为这几个办法当中哪个办法最好?

6·反诘提问:即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的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如:你怎么知道小宝是个爱帮助人的好孩子呢?

(二、)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问时常出现的问题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在实践教育工作中曾出现过以及发现教师的提问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教师提问的目的不明确,只是把提问当作一种教学的必备手段,而不知道为什么提问,从而形成了无效提问,最常见的是是非类提问,如:“好不好”“对不对”“行不行”,这种提问起不到激励和引导幼儿的作用。

2·教师接不住幼儿抛过来的“球”,对幼儿的回答缺乏正确的回应,教师提出问题后,幼儿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幼儿乱说,有的教师不能适时的进行引导,因此致使有些教师不知所措,使课堂教学无法正常的开展下去。

3·教师情绪不稳定的提问。教师喜怒哀乐在教学课堂上有比较明显的表现,尤其是公开课或家长开放活动中,如果孩子在回答教师的提问中回答得妙,对答如流,教师则非常高兴,情绪也很高,下课后高兴的不知怎么样表扬孩子才好,如“小朋友真听话”“真给老师长脸”,反之,教师就会大发雷霆,训斥幼儿。

4·教师过分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有的老师迫不及待想从幼儿口中得出标准答案,将幼儿向标准答案上引导,有的老师只针对部分能力强,发展好的幼儿进行提问,幼儿应答机会分布不均匀,能力强的幼儿一节课多的能被提问十多次,而能力弱的幼儿也许一次机会也没有。

(三)提高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及方法

1·让提问引发提问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反问,简单的可以说是教师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意识的重新抛给幼儿。教师的反问能保持谈话主题的活力。在师幼互动中,类似于“教师问,幼儿答 ”这样的形式,是一个缺乏活力的封闭系统,教师的反问无疑是进一步生成主题的催化剂,由于有力教师的反问,主题的开展不再是浅性,而是随时可以调整强化的,这样的谈话自然就更有意义。

情境:天阴了,好像要下雨了,教师故意没开教室的灯,孩子们起床后发现教室很暗。

幼:怎么这么黑?

师:是啊,怎么这么黑?(教师装作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样子,以反问的形式给出反馈)

  幼:电灯坏了吗?(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的答案)

  师:是不是电灯坏了?(教师进一步反问)

  幼:是不是要下雨了?

  幼:下雨怎么办?(生成主题充满了活力)

幼儿的自我尚未分化,教师的反问恰能促使幼儿反思的萌芽,这正是促进幼儿知识生长的良好机制。

     2·提问的过程中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这类问题可以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问题,有助于发展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问题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坐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如“我们看到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轮子为什么是圆形的?我们用其他的形状做轮子怎么样?”这样的问题既面向全体,有注意到了个体差异。

3·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要有究因性与假设性,任何一个问题中不能有问题的答案,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及思维价值。

   幼儿阶段,让幼儿通过信息的分析,综合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比扩充知识更重要。如:在“你认为兔子吃胡萝卜吗?”和“兔子吃什么?”的两个问题当中,我们会毫无考虑的选择后者“兔子吃什么?”因为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可以给幼儿更多的发挥空间,给更多幼儿参与的机会,也会引导幼儿与教师之间具有交流性意义的协商。因此,教师应多问一些开放性及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4·提高教师回应能力

   教师面对着的是一群多变的孩子,他们回答问题的角度也很奇特,答案随时有可能出乎成人的意料,从而生成各种不确定的问题,这时教师的及时调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要保护幼儿的问题意识,还要幼儿的进一步讨论,不一样的问题采用不一样的应对策略。

(1)       有时需要教师及时回应

(2)       有时需要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       有时需要教师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一个有效的好问题,可以使幼儿的学习高效,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什么问题是好问题,却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与标准,教师要根据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况,从整体上去把握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学过正成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与幼儿才有可能真正对话。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