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心理咨询师疗法表格
2025-09-25 17:48:25 责编:小OO
文档

技能名称运用对象主要技术(工作程序)

基本原理注意事项
系统脱敏法可用于治疗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及负性情绪

基本方法是用放松取代焦虑。步骤:1.教会求助者学会放松技巧。2.构建焦虑等级(焦虑情境等级划分,要求极差均匀、循序渐进、能被拮抗)。

3.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作放松练习,使其对引发焦虑情境逐渐脱敏。

沃尔普的经典条件反射、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基本原理是:交互抑制作用

让一个原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1.如果引发焦虑恐惧的情境不止一项,可以针对不同情境建立几个不同的焦虑等级。2.焦虑分数一开始就超过50分,依靠放松训练,难以见效。想象次数依个体不同、情景不同而不同。4.适应症:恐怖和焦虑。5.求助者如不能用想象和放松方法改变焦虑,可以考虑改用他法。

冲击疗法(满罐疗法)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可以很有效治疗过度恐惧如:飞行恐惧、乘地铁和火车恐惧等,强迫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广场恐怖等。

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或想象的唤起强烈焦虑的刺激情境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恐惧的行为,让恐惧自行降低。程序:1、筛选确定治疗对象(体检)。2、签订治疗协议。3、治疗准备工作(先找刺激物)。4、实施冲击疗法。

源于动物实验,面对无法脱逃的迅猛的强烈刺激,情绪反应逐渐减弱及至消失,即可消退性抑制。

1.要全面体验。2.签治疗协议。

3.让求助者对冲击疗法有足够的了解。

4.出现晕厥、休克、通气过度综合症等应停止治疗。5、求助者反复要求停止获家属强烈要求,经咨询师劝后无效,可以停止

厌恶疗法用于治疗和消除不良行为。如强迫症、各种性变态以及精神症。

通过附加某种刺激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良行为的同时产生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为了避免厌恶体验,使求助者不得不中止或放弃原有不良行为。1、确定靶症状(单一、具体)。2、选用厌恶疗法(电、吐、想象、其他等)。3、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厌恶体验和不良行为同时进行)

厌恶疗法的原理是动物经典条件反射。另外还有一种改良的厌恶疗法——内隐致敏法(想象)

1.刺激应有足够的强度又必须是无害和安全的。

2.要签知情协议书。3.要单一而具体。

模仿法适应症不良的人

模仿较强的年轻人

是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的行为得到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模仿的具体方式:

1.生活示范。2.象征性示范。3.角色扮演。

4.参与示范。5.内隐示范。

1.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更适应于年轻的求助者。2.设计示范行为。对正确模仿行为的强化应当适时和恰当。3、示范者感染力越强越好,共同之处越多越好。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期心理治疗方法。1.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程序(七阶段):①建立咨询关系(合作关系)②确定咨询目标③确定问题:应用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④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应用建议、演示和模仿⑤纠正核心错误观念:应用语义分析技术(灾变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⑥进一步改变认知:应用行为矫正技术⑦巩固新观念:应用认知复习。2.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3.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贝克是认知疗法的重要代表)。

贝克的五种具体认知疗法:1.识别自动性思维。2.识别认知性错误。3.真实性验证。

4.去中心组。5.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雷米的认知治疗理论:1、自我概念和群集观点2、中心—边缘模型。梅肯保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关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

1.可以有效地解决一般心理问题。

2.可以冶疗抑郁神经和焦虑症、恐惧症等求助者。

但并非对所有障碍和疾病都有效

技能名称运用对象主要技术基本原理注意事项
求助者中心疗法治疗的目的在于支持求助者成长过程,使其更好的面对和解决目前及至将来的问题。一、确定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咨询目标二、掌握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主要资讯技术,罗杰斯认为咨询关系是求助者发生积极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主要的技术就是促进心理成长的三个条件1.促进设身处地理解的技术(共情)①关注②用言语交流设身处地地理解③非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理解④沉默也是一种设身处地理解的方式。2.坦诚交流的技术(真诚)。3.表达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技术(尊重、关心、珍视),这是优秀咨询师的最高价值观,接受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实质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说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三、把握咨询过程七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美,佩特森)1、求助者对个人经验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2、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3、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4、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有顾虑5、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带有一些迟疑6、求助者能完全接受过去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自我与情感协调一致7、由于上一阶段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此阶段,求助者对治疗条件的作用,如关注、接纳等已不再看得那么重要

求助者中心疗法,一、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基本观点是: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实现倾向)。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也就是“机体智慧”,表现就是有机体评价过程(强调人的主观选择能力)。3.人是可以信任的,相信每个人表现理性的能够自立和自我负责的。二、自我理论:是一种人格理论,强调自我实现是人格结构中的惟一动机,人格异化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1、经验2、自我概念3、价值的条件化。三、心理失调的实质和治疗:1、心理失调的实质是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的不协调2、心理治疗的实质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是说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

1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是一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理论体系2促进求助者自我成长,咨询师必须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咨询关系中3、咨询师必备干预技能是人本主义的基本态度4此疗法的基本原理应当成为当代心理咨询师素质培养的基础内容。

生物反馈法适应于:1.各种睡眠障碍。

2.各类紧张、焦虑、恐惧的神经症。3.某些身心疾病。

4.儿童多动症。

是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化为图像、数据、声、光等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变化了解并学习调节自已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治疗目的。传统的医学理论,人体行动分为两大类,一是可以随意控制的骨骼肌运动,它的指挥中枢在大脑皮层。二是不能随意控制的内脏和腺体活动,它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其指挥中枢位于皮下。1、传统医学观念以及古代养生术的挑战2、巴普洛夫和贝科夫的皮层内脏相关学说3、米勒的实验研究4、夏皮诺的临床应用5、生物医学电子学6、生物反馈仪

禁忌症:1.各类急性期精神病求助法。2.有自杀、自伤现象。冲动,兴奋不合作的求助者。3.训练中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的求助者。

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

矫正不良行为,儿童不良行为治疗

阳性强化法,就是要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多数行为主义者认为,对人最好是只奖不罚,只要合理安排阳性强化程序,求助者一般都可以慢慢接近目标。程序: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具体、可测量分析)2、监控靶行为(评定、观察、记录)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4、实施强化(针对新的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他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要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这种被称为“赏罚法”的行为矫正方法,完全适用于行为障碍的求助者。1、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3、认知行为治疗

合理情绪疗法分析引发不适情绪和行为的不合理信念。不合理信念的三个主要特征:绝对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根据A、B、C理论,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困扰情绪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相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不合理的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程序步骤:1、心理诊断阶段2、领悟阶段3、修通阶段(再教育阶段)①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运用“黄金规则”、合理信念的替代、克服阻力②合理情绪想象技术③家庭作业

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导致神经症的11种不合理信念:1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2、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3、有些人、可憎,该对他们严厉的谴责和惩罚4事情非己所愿是很可怕的事情5、不愉快的事情总是外在环境的因素所致,不受自己控制和支配,因此人对自身痛苦和困扰无法控制和改变6、现实中困难和责任是不容易的事情,不如逃避7、时刻警惕危险和可怕的事,关注其发生的可能性8、人必须依赖别人9、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决定目前的行为10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悲伤之11人生中的每个问题都应有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帮助求助者表达到三个领悟:1.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的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2.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者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有局限性:1、需要人用毕生的努力去减少或是克服2、有严重情绪和行为障碍者绝不会达到不再有不合理信念的程度3、对年纪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更有效果4、在治疗中对与拒绝做出改变自己信念的努力的人,获过分偏执者以及领悟有困难的人,则可能难以奏效5、对患有自闭症、急性精神症的人帮助有限6效果好坏也与咨询师本身有关。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