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网络需求分析
2025-09-25 17:48:07 责编:小OO
文档
网络结构

1企业网络建设和主干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直很快。快速以太网、虚拟局域网、ATM、千兆以太网、第三层和三层以上交换机、VPN、宽带网络等新技术不断出现和发展。好像在计算机网络的世界中无新技术出现就是不正常的事情。市场竞争意味着:任何厂家如果有新技术产品推向市场,就存在着潜在危机。

      就高速通信协议本身而言,企业网络主管考虑最多的企业主干网协议还是ATM和千兆以太网。那么这两个技术究竟适应面如何,各自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可能有很多人已有自己的定论。但客观地说,人们对这两者还是有很多争论,绝对性断言似乎时机尚未成熟。希望在此的讨论能给网络规划人员一些参考意见。

      网络主管和技术人员的目的是用“好”的骨干协议建设“好”的企业主干网络。所谓“好”的网络标准有多重评价因素,强调不同的侧重点也有不同的结论。但无论如何,建设网络的关键还是网络的实际效益,网络的实用性。即使是网络的其他参数如先进性、标准性、可扩展性等,最终的目的还是围绕着网络的应用。如果认真考虑建设网络的各种评价因素,到达理想的平衡点,就达到了网络设计的目的。下面就千兆以太网和ATM本身的技术特点作一些分析。

2千兆以太网

从目前的发展看,千兆以太网是必然列入企业网建设选择对象的一项高速主干网组网协议。

1998年6月29日,千兆以太网联盟与加利福尼亚PALOALTO正式宣布了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02.3Z。这是千兆以太网发展的里程碑。

人们对千兆以太网技术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信心。简单地说,这是因为“千兆以太网任然是以太网,只不过速度更快而已”。这一点是问题的关键。由于“千兆以太网任然是以太网”,因此千兆以太网继续了10兆、100兆以太网的特征。由此得出了千兆以太网的以下优点:

与现有大多数网络设施的兼容性   权威统计表明大多数网络都是以太网,因此千兆以太网与现有网络具有天然的兼容性。千兆以太网在与10兆、100兆以太网通信是不存在需要损失性能的转换操作。

简便的网络升级操作  千兆以太网由于完全与以前的10兆、100兆以太网兼容。因此,自然简便的网络升级使得千兆以太网可以“无缝”融入现存的以太网环境中,解决了网络管理员所面临的如何升级现有网络,但不至于造成网络瘫痪的问题。用户总是倾向简单实用,厌恶烦琐复杂的工作。因为升级的挑战过程和额外的知识学习并不是用户建网的目的。

技术的成熟性和稳定性  以太网技术是十分成熟的技术,它所组成系统的可靠性已经接近一般的电话通信系统(我们可以体会到,电话是不大出错的)。“千兆以太网任然是以太网”意味着千兆以太网是可以信赖的技术。

总体开销较低  总体性的开销是评价网络技术的重要的因素。总体开销不仅包括购买设备的开销,还应包括培训、维护和纠结的开销。而千兆以太网产品能提供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从台式机联网的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和其他各种设备,千兆以太网和其它类似速率的通信技术比较总是低廉的。并且,由于用户早已熟悉了以太网技术,以太网的维护和纠错手段,因此以太网维护的开销以较少。从技术本身的特征分析,千兆以太网的技术复杂度也较低。网络管理人员不需要记忆很多术语,不需要经过复杂的额为培训。

灵活的网络互联和网络设计  千兆以太网可以支持多种交换、路由和共享式方式。所有当今的网络互连技术,包括第三、四层交换技术和千兆以太网都是兼容的。

千兆以太网性能很高  千兆以太网能千兆限速运行。由于多数千兆以太网使用无冲突的交换式、全双工的机构,应当认为此时的吞吐率将可以接近全双工的理论上的2Gb/s的最大吞吐量。

千兆以太网的距离    千兆以太网标准定义了传输距离的三个特定目标:最大距离为550米的多模光纤,最大距离为3千米的单模光纤,最大距离不小于25米、理想为100米的铜线。实际上有一些公司已经突破了这些距离定义的,比如说PACKETENG公司的千兆以太网传输距离已经达到城域网的长度,并且已经利用长距离的千兆以太网的传输手段设出了长达近百千米的成功城域网范例。这种长距离的千兆位高速传输的解决方案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3 ATM技术

ATM技术尽管现在已经开始面临着其他一些高速技术的有力挑战,但仍保持着强大的支持阵营。

     自从ATM论坛1991年成立以来,成员已达650家。ATM技术的出现是话音、视频和数据综合传输成为可能。在经历了窄带ISCN的失败之后,“传统”的电信巨人开始投入巨资并购计算机网络公司,以期能够在未来的多媒体综合服务的信息网络市场占据制高点。ATM技术正好能满足对提供此类服务网络的主干网络的要求,因此获得了很多支持。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许多ATM主干传输网络,新加坡一利用ATM技术构建了国家网络SINGAPOREONE.

ATM能够得到很多支持并不是没有道理。即使是ATM的竞争者也公开宣称追随它的一些技术特征。ATM已经确保了它在网络技术中的基准地位。许多新型的路由和交换的改进都归功于ATM。如果没有ATM对技术的推进,以太网,特别是千兆以太网是不会进展到今天的地位的。ATM的主要优势在于:

ATM的统一信元格式和信令协议  保证了覆盖各种速率、跨越局域广域界限的网络的实现,网络管理人员可以整体考虑用ATM技术构建计算机网络。而这种特征又使得ATM网络具有很好的、无论是性能和地域范围上的可扩展性。

确保的QoS服务质量。ATM的服务质量控制是十分出色的。ATM技术能够精确地控制网络传输的有关参数,包括延迟、抖动、带宽、差错等。因此,ATM技术为具有不同需求的视频、音频、数据的多媒体通信提供服务的能力,他可以为不同的媒体提供不同的服务参数。很显然,ATM也可以提供优先级和带宽策略管理的手段,

由于ATM能够实现基于信元的QoS服务,实现高速通信,因此很显然它可以构成综合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各种媒体通信服务。这一点对于需要作综合服务行业务的大型电信企业尤为重要。

ATM的非介质共享式传输模式提供了较好的通信保密性和安全性.

由于ATM技术和帧中继、XDSL等技术的天然关系,使得ATM的干线网络很容易实现对这些技术的支持。

ATM信令的控制结构使得ATM网络的可靠性和弹性非常强   ATM网络可以提供冗余的信道,保证更好的传输效率和对故障的承受能力。ATM网络技术还在发展。如果访问ATM论坛网站就会发现,由于IP在网络三层的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ATM论坛的技术委员为此又提出了FramedATMOverSDNET/SDHTransport(FEST)技术方案,以支持各种基于IP的应用。这既表明ATM面临的挑战压力,又表明ATM不断奋进的决心。

4 千兆以太网与ATM网络的对比

   对两项技术分析之后,我们从建设企业网络的角度在对这两项技术作对比。

千兆以太网的技术掌握和操作相对简单  ATM需要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而具备高水平网络人才的中国企业目前还不多。千兆以太网因此而独具优势。实际上对于企业网络管理人员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稳定可靠地网络运行。简单实用,避免复杂的培训和网络管理工作,应当是管理人员的目标。

以太网从很简单的概念中得到效益:网络越简单就越有用。

千兆以太网具有价格优势  千兆以太网继承了传统以太网的主要技术特征,以太网长期研发和生产线经验使得千兆以太网的产品具有成熟性和大规模生产的价格优势。从构造层次和技术复杂性来说,千兆以太网也应在价格上优于ATM。尽管由于ASIC和ATM产品的持续研究使ATM有些产品的端口价格已经接近同速率以太网设备,但是从整体产品系列来看价格差距还将继续保持。价格尽管不是企业主干王建设的头等因素,但也必然是仔细考虑的因素之一。考虑到倍比于设备开销的维护开销,千兆以太网似乎更应胜出一等。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