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10-11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
2025-09-25 17:47:46 责编:小OO
文档
高考资源网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出题人 张小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的月球

除了浪高考资源网漫故事和诗意,月球仅是一块既无空气和水,又无生命的顽石。然而,天文学家的一项计算机模拟计算却表明,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大功臣。

地轴的方向是用所谓黄赤交角来表示的,这个角约为23.5度。地球由于自转,地球的赤道会鼓起一凸缘,太阳、月球和其它诸行星都会对此凸缘施加引力,而且各行星也会随着其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自己的轨道,因此,作用在凸缘上的力是不断变化着的,使地轴的方向发生摆动。

有了月球,情况就大不一样,它不但能使其他各行星对地球凸缘的引力微不足道,她还和太阳一起使地轴稳定地做每2600年一周的运动,使黄赤交角变化不超过1.3度。

然而,这1.3度的变化也不是完全无害的。许多科学家认为,冰川期可能就是这1.3度造成的。但是如果没有月球的稳定作用,那就更不得了。全球的环境还将会被破坏成一时期有剧烈的四季变化,一时期又会无季节可分,这样就不可能进化出像人类这样高度文明的生物了。这也可能就是火星上无生命存在的原因。因为火星目前自转轴的倾角为25度,可在0到60度间变化,而且它只有两个像摩天大楼那样大小的卫星,其引力不足抵消其它行星的影响。

据此,在宇宙间来寻找外星人的范围就大大减小。此外,月球正以每年约几厘米的速度在离我们远去,在10亿年后,它已经远到不能再控制地球的自转轴了,那时,我们的地球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1.文中“而且各行星也会随着其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自己的轨道”一句中,“其间”是指    (   )

A.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

B.各行星和月球之间

C.太阳、月球、其他诸行星和地球之间

D.月球和地球之间

2.根据文意,对“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大功臣”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月球能使其他各行星对地球凸缘失去引力。

B.因为月球能使地轴的方向不发生摆动,使黄赤交角变化不超过1.3度。

C.因为月球能减弱各行星对地球凸缘施加的引力,并与太阳一起稳定了地球的转轴,使四季有序,从而使生物得以进化。

D.因为月球能抵消太阳和其它各行星对地球凸缘施加的引力,使四季有序,从而使生物得以进化。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火星上无生命存在完全是因为火星的自转轴的倾角比地球大。

  B.地球黄赤交角不稳定,会破坏地球的环境。

  C.地球黄赤交角1.3度的变化对全球的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D.月球能控制地球的方向,黄赤交角越小,生物进化越快。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习题。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捐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源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乃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工,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主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守仆,居列卿位,布衣蔬菜,禄赐散之旧故宗族。恭俭自守,卒官。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渊典其事    典:主管

B.渊屡陈捐益    捐:舍弃 

C.百姓竞劝乐业  劝:劝勉

D.其简开解年少  简:简朴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

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B. 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C. 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渊为太祖兴办屯田,从屯田项目的确定,民众、官吏的安置,到政绩的评定等,都恪尽职守。仅五年,就成绩斐然,颇受百姓欢迎。

B. 国渊决狱断刑公平宽恕。在处理田银、苏伯等反贼的余党时,国渊劝谏太祖因人量刑,对其余党从轻发落,终使一千多人得以活命。

C. 国渊据实上报斩杀捕获贼兵的数量。他认为,过去的奏报常常“以一为十”,夸太战绩,这是弄虚作假的做法。对此,他感到十分羞耻。

D.国渊在审理匿名信案件时,机智缜密。他并不太张旗鼓,而是先暗中寻找能读解《二京赋》的人,然后套取笔迹,最后根据笔迹捕获写信人。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译文:

②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

译文:

③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习题。

一鹭图  

   唐•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8、诗中“雪衣公子”是什么?根据诗歌的意境说说“清意”指什么?(3分)

                                                                                     

9、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描绘的是怎样一个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10、这首诗歌托物言志,说说作者借这个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处1分)

(1)、(臣)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息。

                                           ,

                                            ,

                      ,                            。

(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拔掉那颗蛀牙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

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

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

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

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

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

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

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

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

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

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

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

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

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

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

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⑾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⑿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⒀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⒁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⒂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8期,有删改)

12.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5分)

                                                    

                                                    

                                                    

13.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3分)

14.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6分)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2分)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3)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分)

                                                                                        

15.第⑾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5分)

                                                     

                                                     

16.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畅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1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   )  (3分)

  A、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不断地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   

  B、信息传播技术的导致新闻事业的的事实已被多次证实。   

  C、细长的双腿的仙鹤,身材苗条的白鹳,在画中与人物和环境十分和谐地组合在一起。   

  D、从事任何科技工作都存在正己与正物的问题,都要有高尚的道德而不能认为科学与道

德无关。

19、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3分)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2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为积极应对禽流感疫情,促进家禽企业健康发展,从到省、市各级地方召开命题会议,研究制定了           家禽业健康发展的有关。

②在十届全国三次会议上关于问题的讲话发表以后,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注视着台海局势,进一步关注陈           想干什么。

③尽管有些事情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现实,财力不堪其负,弄得劳民伤财,群众           没有受益,           加重了负担。

A.支持  毕竟  不仅/反而      B.扶持  究竟  不仅/反而

C.扶持  毕竟  虽然/但是      D.支持  究竟  虽然/但是

21、依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仿写句子(3分)

例句:老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它是老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仿写: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简要概括该实验得出的结论。

(不超过25字)(5分)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可以吃两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通过克制自己的欲望,迟延满足而多吃到了糖。研究人员进行跟踪观察,发现那些吃到两块软糖的孩子,长大工作后,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自主精神,往往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而只吃到一块软糖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

    结论:

                                                                           

五、写作(60分)

你发现了吗?在这大千世界里,任何生灵都可以让你感受到它的真、它的善和它的美。清晨,微风拂过那枝头的点点茸茸绿色,淡淡的笑靥。与墙头上的夹竹桃一起,似唱响生命中最明快的乐章——真诚。这便是大自然毫不虚假的美,是质朴、真实的本质。这“美”便在于“真诚”。l

请以“真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第1题C。第2题C。第3题B。

二、4.D(“简”应为“选拔”之意。) 

 5、C。(都是指示代词,那、那些。A介词,用;连词,表承接关系。B助词,起停顿作用;助词,与“愚”组成名词性短语。D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递进关系。) 

6.C(“以一为十”,夸大战绩,是指征讨境外敌寇时的做法,对这种做法,国渊并无异议;他感到羞耻的,是对征讨境内田银等叛贼也虚报战绩的做法。)

7.①每每在朝廷上议论政事,总是态度严肃,直言不讳,退朝后再不私下议论。②国渊认为他们(或这些人)不是首恶分子,请求不要对他们执行死刑。 ③ 穿布衣吃素食,把俸禄赏赐都分给亲戚朋友。

8、白鹭  清高、高洁的志向 

9、描绘了白鹭洁白美好、心存高洁但又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形象。 

烘托(衬托):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或从正面衬托)白鹭美好的形象。拟人:次句, “雪衣公子” 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直抒胸臆:后两句尤其是末名的“独”、“叹”两字直抒心存高洁而无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10、抒发虽有高洁的志向却不被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1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2.“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13.不设统一答案。示例:拼命读书(孤独求读),疏远亲情(充满仇恨或畸形抗争);医生指点,唤醒亲情(重温亲情)

14.(1)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    ②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

(2)褒义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否定意思;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

(3)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

15.不可以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或告诉我们亲情是医治伤口的一剂良药);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显得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

16.文章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文章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17、解析: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的傲慢神气。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辆很多,来往不绝。蓬荜生辉,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荣耀。

   答案:B

   错解分析:错选C项,未能把握车水马龙的使用对象。

   方法技巧:此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涉及的方面较多,有一定难度。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把握成语的具体含义。②分析语境。如,A句中成语“安步当车”有闲适的意味,此意明显与抢险队员们的紧张行动不符。C句从语境来讲,摊位前不过几米或几十米,也无法形成车如水、马如龙的景象。D句中的“蓬荜生辉”是个谦词,不能用于别人。

[参考译文]

 国渊字予尼,乐安盖县人。被太祖皇帝任以司空—属下的官职。每每在朝廷上议论政事,总是态度严肃,直言不讳,退朝后再不私下议论。太祖皇帝打算太力推行屯田措施,便让国渊主管这项事务。国渊屡次陈述应当舍弃或增加的项目,考察土地,安置民众,计算.·用人数量,安排设置官吏,明确订立考核政绩的条例。经过五年的时间,就使粮仓丰实,百姓竞相勉励,愉快地耕种。太祖皇帝征讨关中,任命国渊为居府长史。田银、苏伯在河间谋反,田银等人被打败后,他们的那些余党,按律都应处斩。国渊认为这些人都不是首恶分子,于是奏请不要对他们执行死刑。太祖皇帝准许了他的奏请。依靠国渊的奏请得以活命的有一千多人。以前,写斩杀敌兵的奏章,往往以一当十,到了国渊上报斩杀敌兵首级的数量时,则按实数上报。太祖皇帝询问原因,国渊回答说:“征讨境外敌寇时,多报斩杀捕获敌兵的数量,是想夸太战绩,向百姓显示实力。而河间在境内,田银等人是朝廷的叛逆,战胜他们虽然有功,但若虚报战绩,我会感到羞耻。”太祖皇帝听后很高兴,于是提升国渊为魏郡太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