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
2025-09-25 17:45:41 责编:小OO
文档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把答案填到后面表格内)

1.在比例尺1:500 000的地图上,图上5厘米代表实地距离是(     )

A.25千米    B.1千米    C.250千米    D.lO千米

【考点】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 

【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解答】解: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得:实地距离==5×500000=2500000厘米=25千米.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应用.

2.若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面积相同,那么比例尺最大的是(     )

A.亚洲地图    B.中国地图    C.山东省地图    D.济南市地图

【考点】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图的要素.

【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解: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选项中的四幅地图按照范围从大到小排列为:亚洲地图>中国地图>山东省地图>济南市地图,则比例尺从大到小依次是:济南市地图>山东省地图>中国地图>亚洲地图.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内容和范围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20°E、160°W    B.20°W、160°E    C.0°、180°W    D.90°E、90°W

【考点】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分析】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之和为180°),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基本上是从海洋通过,避免了以0°和180°经线划界,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

【解答】解: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依据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属于基础题,牢记即可.

4.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正球体

B.圆球体

C.天圆地方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考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 

【分析】以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如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等,随着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人们才对地球有了正确的认识﹣﹣地球是一个球体.后来经过精确地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解: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此知识点是中考的常考点,应重点掌握.

5.某同学想了解我们山东省的行政中心济南市在哪里,应查阅(     )

A.中国政区图    B.中国地形图    C.中国气候图    D.城市导游图

【考点】电子地图和影像地图. 

【专题】生态环境类简答题;地图的要素.

【分析】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

【解答】解: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某同学想了解我们山东省的行政中心济南市在哪里,应查阅中国政区图.

故选:A.

【点评】考查地图的应用,要理解记忆.

6.关于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的比例,正确的表述是(     )

A.海陆面积各一半    B.占三分之二

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海洋占四分之一

【考点】海陆分布概况. 

【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解答】解: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该题时,观察地球仪上的海陆分布状况.

7.甲乙两地海拔分别为1500米和500米,则它们的相对高度为(     )

A.2000米    B.1500米    C.1000米    D.500米

【考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解答】解:根据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500﹣500=1000米.

故选:C.

【点评】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需要了解清楚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

8.美洲的印第安人属于(     )

A.黄色人种    B.混血人种    C.白色人种    D.黑色人种

【考点】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人口与人种.

【分析】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体质特征.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黄种人.

【解答】解:美洲的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有居民,属于黄色人种.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人种,熟记课本知识点即可解答.

9.乡村的居民大多分布在(     )

A.远离水源的地方    B.交通不便的地方

C.沼泽地区    D.依山傍水或沿公路分布

【考点】聚落的概念和类型:城市和乡村. 

【分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解答】解: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许多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乡村的分布特点,知识点简单,识记即可.

10.关于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读图时,应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B.河流大致由北向南流

C.公路AB段大致为东西走向

D.公路BC段大致为东西走向

【考点】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专题】示意图;地图的要素.

【分析】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解答】解: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读图可知,该图有指向标,因此应该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故A不正确;

根据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确定方向,读图可知,河流大致是由南向北流,公路AB段大致为西南﹣东北走向,公路BC段大致为东西走向,故B、C不正确,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理解解答即可.

11.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出生数和死亡数

【考点】计算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分析】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

【解答】解: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决定因素,解题时牢记知识点是关键.

12.巴西高原与亚马孙平原的相同点是(     )

A.海拔都很高    B.地面都比较崎岖

C.边缘都比较陡    D.地面起伏小

【考点】主要地形区. 

【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200米.

【解答】解: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故选:D.

【点评】考查五种基本陆地地形的特征,要注意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理解掌握.

1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分别是(     )

A.汉语和英语    B.英语和汉语

C.英语和西班牙语    D.法语和英语

【考点】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地区. 

【分析】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

【解答】解: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如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使用英语.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的语言,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14.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

【考点】重要的经、纬线. 

【分析】在地球仪表面上,连接南极和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是经线,所有的经线都叫子午线,0°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解答】解:本初子午线就是0°经线.0°经线以东的经线是东经,以西的经线是西经.所以,0°经线是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本初子午线的概念及作用.解答时要注意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和东经、西经的分界线不同.

15.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太快会带来很多问题,因此人口增长越慢越好

B.人能创造财富,所以人口越多越好

C.人口的多少与资源、环境没多大关系

D.人口的增长应该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考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 

【分析】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

【解答】解: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过快带来的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快慢带来的问题,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解答.

16.太阳东升西落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太阳绕地球转    D.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斜交

【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传.地球自传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答】解:太阳东升西落属于昼夜交替,这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两种地理现象:①昼夜交替②时间差异.

17.下列人口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高

B.世界上人口稀少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低

C.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D.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考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 

【专题】示意图;人口与人种.

【分析】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解答】解:人口分布的稠密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无关,故AB错误;

世界上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故C错误;

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该大洲人口稠密,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稠密与人口分布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18.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形状为半圆,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形状为圆形.

【解答】解:甲乙二人同时从赤道出发,甲到达北极点后,四周都是南方,如果不改变方向,则回不到原点,而乙则可以沿纬线回到原点.

故选:D.

【点评】此题的易错点在于顺着经线直走似乎可以走到原地,但特殊点在于到达北极点后,周围都成了南方,如不改变方向,又怎会回到原点.

19.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

A.赤道上    B.北极点上    C.南极点上    D.本初子午线上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从南极点看,四周的方向都是北.从北极点看,四周的方向都是南.

【解答】解:从北极点看,四周的方向都是南.所以要如果想建一栋四面窗户都朝南的房屋,则这栋房子应建在北极点上.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极点地区的方向,理解解答即可.

20.世界上海拔最高,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巴西高原    C.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考点】主要地形区.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该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形崎岖,内蒙古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面坦荡.

【解答】解: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该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21.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     )

A.教    B.教    C.佛教    D.道教

【考点】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分析】教、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不仅传播范围广,而且对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具有深远影响.其中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

【解答】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根据题意.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概况,属于基础题目.

22.在地球仪上,经度30°、纬度0°的地方一共有(     )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球仪与经纬网.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解答】解:地球仪上的30°经线有两条,30°W和30°E,0°纬线只有一条;所以在地球仪上,经度30°,纬度0°相交的地方一共有两个点.依据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理解解答即可.

2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的“地”准确地说是指(     )

A.本初子午线    B.回归线    C.赤道    D.极圈

【考点】重要的经、纬线. 

【分析】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解答】解:分析题干可知,“坐地日行”是指地球的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八万里”指路程约为8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要想“坐地日行八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只有在赤道地区才有可能实现.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理解题干的含义,直接确定选项.

24.图中的P点位置同时符合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的是(     )

A.    B.    C.    D.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专题】经纬网图;地球仪与经纬网.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依据经纬度的判读,A中P点的经纬度是130°E,20°S;B中P点的经纬度是100°W,10°S;C中P点的经纬度是15°W,20°N;D中P点的经纬度是110°E,20°N.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由此可知,P点位置同时符合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的是A图中的P点.依据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5.如图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聚落的概念和类型:城市和乡村. 

【分析】根据城市聚落形成的条件解答.

【解答】解:城市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气候、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产、宗教、交通、科技等等.一般来说,地形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平原,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是形成城市的优越区位.

故选:D.

【点评】考查了城市聚落形成的条件,难易适中.

二、读图题(共45分)

26.(13分)读“七大洲轮廓图”回答.

(1)按数字号码分别写出大洋的名称:

①太平 洋②大西 洋③印度洋

(2)大洲名称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

(3)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有C、D(填写字母代号)

(4)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④,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F(填写数字或字母代号)

(5)A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CD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专题】分布图;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名称:①太平洋,③印度洋,②大西洋.

(2)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大洲: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

(3)从图中可知,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C北美洲和D南美洲.

(4)跨纬度最高的大洲、跨经度最广大洲是F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洋、跨经度最广大洋是④北冰洋.

(5)A亚洲和B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C北美洲和D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故答案为:(1)太平;大西;印度;(2)亚;非;北美;南美;(3)C;D;(4)④;F;(5)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上大洲与大洋的分布,属于基础题.

27.读“经纬网地图”回答

(1)A点的位置是60°W,60°N,B点的位置是0°,0°;

(2)A点位于南北半球的北半球,东西半球

的西半球;B点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

(3)按高中低纬划分:B在低纬,C在中纬;

(4)A在B的西北方向,C在B的东南方向

(5)图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点是B.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专题】经纬网图;地球仪与经纬网.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60°W,60°N,B点的经纬度是0°,0°;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由此可知,A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B点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

(3)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由此可得,B在低纬,C在中纬.

(4)依据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A在B的西北方向,C在B的东南方向.

(5)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由此可知,图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点是B.

故答案为:(1)60°W,60°N;0°,0°;(2)北;西;东;(3)低;中;(4)西北;东南;(5)B.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8.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B山脊、C鞍部、E陡崖、G山顶

(2)D的海拔大约是100米

(3)山顶A的海拔大约为C

A.700米   B.800米   C.750米   D.650米

(4)李庄大约位于周庄的什么方向西南.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专题】地形图;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解:(1)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图中B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C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E处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G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

(2)在地图上,把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即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据此读图可知,图中D的海拔大约是100米.

(3)等高距是等高线地形图上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的100米,因此可知,山顶A的海拔在700米﹣800米之间.

(4)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确定方向,据此读图可知,李庄大约位于周庄的西南方向.

故答案为:(1)山脊;鞍部;陡崖;山顶;(2)100;(3)C;(4)西南.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29.读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板块名称

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2)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中的板块是D(填字母代号)

(3)运用板块学说的内容解释原因:甲为世界最长的安第斯山脉,其形成原因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

【考点】海陆变迁. 

【专题】示意图.

【分析】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

【解答】解:(1)从六大板块示意图看出,B是印度洋板块,C是亚欧板块;

(2)从图中看出,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3)读图可知,甲为世界最长的安第斯山脉,其形成原因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

故答案为:(1)印度洋;亚欧;(2)D;(3)安第斯;美洲;南极洲.

【点评】本题考查六大板块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30.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

(1)世界人口稠密区

A亚洲东部

B亚洲南部

C欧洲西部

D北美洲东部

这四个地区大多位于北半球 (南或北)中低纬度地区(低中高纬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2)G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但人口稀少的原因是属于原始的热带雨林

(3)F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干旱的荒漠.

【考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 

【专题】分布图;人口与人种.

【分析】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

【解答】解:(1)世界人口稠密区:A是亚洲东部,B是亚洲南部,C是欧洲西部,D是北美洲东部;这四个地区大多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2)G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但人口稀少,其原因是属于原始的热带雨林;

(3)F处位于非洲北部,该地区人口稀少,其原因是干旱的荒漠.

故答案为:(1)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北;中低;(2)亚马孙;属于原始的热带雨林;(4)干旱的荒漠.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