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算式》教案
2025-09-25 17:45:53 责编:小OO
文档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算式》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激发学生寻找规律的兴趣。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出示题目:11= 1111= 111111= 11111111=    

      要求学生以又快又准的速度进行计算。    

      分组回答计算出来的答案,待全班核对答案后,进行探讨发现。    

      2、观察与发现    

      让学生观察前三个算式的因数与他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3、运用规律快速说出答案: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迅速说出第四个算式的答案。请学生自己出类似的算式并说出答案。    

      例如:1111111111= 111111111111= 等等。    

      二、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出示题目:142857分别乘1、2、3、4、5你发现了什么?    

      首先要求学生自主算出得数,再进行四人分组交流。    

      2、小组代表汇报计算结果,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发现的规律是:计算得出的结果都是由1、2、4、5、7、8这几个数字组成的。而且,计算得出的得数都是依次向右类推过去的。    

      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乘6、7的得数。    

      1428576= 1428577=    

      在讨论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1428577是不符合这一规律的,所以要求学生注意这一个规律只对部分的算式成立。    

      完成该算式和规律后,第二关闯关成功。    

      三、第三关:神奇的9    

      1、出示题目:99= 9999= 999999= 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要求学生自主动笔计算,并针对上面两条题目总结出来规律。    

      2、运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数。    

      学生掌握了也代表第三关闯关成功。    

      四、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出示题目: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如选1、3、7、8四个数字,最大的数是8731,最小的数是1378。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新组成一个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    

      (举书本上的例子向学生说明,应该怎么样算,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选四个任何的数算一下,通过学生的具体计算计算和得出结果。)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在计算过程中有一个数都是存在的,无论所选的四个数字是什么,那个数字就是6741。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    

      四步完成后,向学生表明连闯四关成功。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五、课堂小结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