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安全生活
5、当心雷雨天
教学目标:
1、了解雷雨天可能存在的危险,增强学生的避险意识。
2、学习、掌握雷雨天避险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掌握基本的雷雨天避险的方法。
教学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安全小问号 通过插图中人物的对话,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教材在此环节提供了一幅简单的插图:从插图上可以看到狂风吹弯大树,暴雨中,闪电划破 天空。由此,给学生明确了一个特殊的生活场景,也是本课话题讨论的背景。接着通过妈妈 “关窗”的动作和图中爸爸说的话引出疑问, 也是学生的疑问: “这是为什么呢?”以此激 发起他们对新知的渴望,带着疑问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在教此环节时, 可以先让学生地观察图画, 然后让他们两两结对讨论图中人物的动 作和对话。 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猜一猜图中人物为什么在雷雨天有那样的行 为和对话。 这时教师并不需要急于给出学生所猜答案的正误判断, 而是利用这个环节多听听 学生的疑问和猜测,借以了解学情,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
二、安全小博士 学习雷雨天避险的基本方法。 教材首先通过“小博士”的一句话“当心, 雷雨天有危险”概括性地解答了上一个环节 图中提出的疑问;同时,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总体性的印象,即雷雨天隐藏着危险。接下来用 一小段文字介绍了雷雨天最大的危险来源于雷击, 以及雷击的两种不同的方式。 紧跟这段文 字的两幅图则通过更直观的方式表现了雷击的危险:击断大树、通过金属物击中人。除了雷 击的危险,教材中也介绍了雷雨天大风所带来的危险:大风吹断树枝、吹落广告牌等。并用 一幅插图呈现了大风吹断树枝砸中汽车的画面。教材在此处安排“小博士”说了一句话: “狂风雷电不可怕,正确避险有办法。”安排这句话,一方面是为了安抚学生在懂得了雷雨 天隐藏的危险后有可能带来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也带出下面将要介绍的避险的各种方法。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介绍避险方法环节, 教材分别设置了在室内和室外两种不同环境情况下, 告知给学生 躲避雷雨天危险的方法。 知识呈现的方式主要是用简短、 容易上口的语句和生动的图片来表 达。 教学时, 可以结合图片逐一开展活动, 并给予学生充分的看图和体会每幅图所配提示语 句的时间。鉴于篇幅有限,室内的场景选取了两幅、室外环境选择了三幅比较有代表性的场 景来告知学生正确避险的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 教师在针对每幅图注意开展活动时, 需要提 醒学生根据图中表达的场景联系其他类似场景, 思考正确的避险方法,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比如,室内环境中第二幅图表现得是通过拔掉电脑电源插头、网线和天线的方法来避险。教 材用这一幅画来告知学生包括电脑在内的所有家用电器这一类物品的避险方法。 这时候教师 可以启发学生通过观看图中的电脑联系思考家中的电视机, 电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等的避 险方法。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雷雨天避险的基本方法, 在个别图片通过图片中的人物的 语言解释了采取该方法的原因。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 向学生解释图中所选择的避 险方法背后的原因。教材在此环节的最后提供了信息链接作为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
三、安全小卫士回顾、 检查学生对雷雨天避险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避险方法的认 识,并使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 教材在此环节安排了一个课内活动和一个课后活动。 在教参上还提供了一个课内备选活 动。第一个活动时“说一说”。教材提供了5幅图,分别呈现了5个情景,让学生通过前面的 学习说出5幅图中使用避险方法不正确的图画。 5幅图中只有第3幅图中的方法是正确的。 这5 幅图所呈现的内容和前面的教学内容有属于同类的情况, 但基本上是不一样的, 这也是为了 检查学生是否能将前面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 这里紧接着设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 是对知识 的拓展。 第二个活动是“演一演”。教师可以将学习分组,分别设置雷雨天在室外和室内的场景,让 学生演练如何避险,如何让自己更安全。对于城市里信息资源比较丰富的学生,教师还可以 让他们去查一查,看能否查出更多雷雨天避险的方法,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洪水和泥石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洪水、泥石流对人类财产、生命的重大危害。
2让学生掌握遭遇洪水、泥石流时的避险与逃生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遭遇洪水、泥石流时的避险与逃生方法。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四川省降雨较多,很多沿江、河的县城、乡村都会遭遇洪水、泥石流,电视上、报纸上 经常有新闻报道:“XX 连续降雨,导致洪水灾害……”教师可提问学生:“你们从电视上 或者报纸上, 看到最近有哪些地方有洪水灾害, 或者泥石流灾害?”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听到 的、看到的洪水灾害、泥石流灾害信息。
二、主题活动:
1安全小问号
该环节要让学生对洪水、泥石流给人类财产、生命造成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并且意识 到该危害对人类财产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 因洪水、 泥石流灾害而死亡的人口也占相当大的 比例,引起学生对洪水、泥石流灾害的重视。 先问学生: “知道什么是洪水吗?洪水跟泥石流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对洪水和泥石流 有一个初步印象,关键要让学生了解: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 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石沙等固体碎屑物,因而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然后可提出问题:“夏天来了,经常下暴雨,很多地方都暴发了洪水和泥石流。你们知道洪 水和泥石流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灾害吗?”引起学生讨论。教师可通过呈现课本上的两幅图, 引导学生了解洪水、泥石流带来的危害:冲毁房屋、建筑物等;冲毁道路、桥梁,阻塞交通; 冲毁农作物等。教师还可以准备更多的洪水、泥石流灾害图片,让学生对洪水、泥石流带来 的危害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结合当地的生活实际, ,告诉学生最近哪些地方遭遇洪水、泥石流灾害了,有些什么损 失。
2安全小博士
该环节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是水灾频发且影响范围较广泛的国家之一, 而四川省又是水灾 较为严重的地区。四川省有很多县城、乡村就位于江河沿岸,在降雨较多的夏秋季节(6~9 月) ,经常因持续降暴雨而引发洪水、泥石流灾害,很多学生家庭都在江、河沿岸,难免会 遭遇洪水灾害。对于远离江河的学生,暑假常常随父母外出旅游,到山区旅游也往往会遭遇 泥石流。因此,要让学生掌握避险、逃生方法的重要性。 可让学生先讨论遭遇洪水、泥石流时避险、逃生的方法,然后根据讨论中出现的争议、 问题,教师可提问让学生做判断,比如:“泥石流来了,该往山上跑,还是该往山下跑?” 让学生选择并说出理由。再如:“洪水来了,是迅速涉水过河,还是先找个较高的地方躲 避?”等。 还可设计很多问题让学生讨论, 最后总结出遭遇洪水、 泥石流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首先要强调,遭遇洪水、泥石流时,千万不能慌,一定要冷静;其次通过5幅图要学生注意5 个关键点,即“向高处转移”、“向山坡两侧躲避”、不要涉水过河,避开河道”、“避开 有滚石和堆积物的山坡”、“如果被困,要想办法求救”等。 其中对于“发出求救信号”要做专门强调。教师在这里可以组织一个活动:提问:“你 还知道哪些求救的方法?”让学生讨论,想想其他办法。比如:在白天,可用镜子或玻璃反 光,发出求救信号;在夜晚,可用手电筒或生火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
三、安全小卫士
该环节教材设计了一个辨析题,通过对4幅图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强化遭遇洪水、泥 石流时该采取的正确避险、逃生方法。 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 让学生自己先判断4幅图中哪些做法对或错, 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说明理由,最后在班上选几个小组做汇报。 最后让学生回家后问问家长,是否遭遇过洪水、泥石流?是如何避险、逃生的?进一步 巩固所学内容。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