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广泛关注,随着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召开,气候变暖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将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沉重地摆在人类面前。中国也积极响应世界的号召,加快节能减排的步伐。由于能源利用问题普遍存在于校园中,因此,如何响应国家号召,有效减少能源浪费,建设节能的“低碳校园”成为高校高度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气候变暖、节能减排、低碳校园
一、引言(1)
工业至今,人类发展的基础就是能源,特别是化石的能源的使用,经济发展和能源的消耗几乎可以划等号,随着全球人口数量上的上升,化石能源、生物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其后果不断为人们所认识,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由于气候变暖,世界各地的冰川开始逐渐融化,芬兰和德国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的海平面可能上升1.9米,直接威胁从东京到新奥尔良的数以百万计的城市居民,因此防止气候的继续恶化寻求一种降低生产和生活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的方式以及开发清洁能源成为一种新的世界发展潮流和人类的努力方向。
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低碳经济”因运而生。“低碳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能源《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它是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节能减排是根本,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现状的根本改变,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009年12月4日,全球190多个国家参加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希望通过大幅度减少全球碳排放,促使整个社会和经济达到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减排40%-45%。也因此低碳经济、碳足迹、碳税、碳中和等与碳有关的名词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
引言(2)——低碳时代与低碳校园的建设
中国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作出的承诺,使中国必须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同时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型清洁能源产业,大力促进本国关于低碳技术的开发与研究,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中国。在2010的年“”上, “生态环保”、“ 可持续发展”成为的主题, 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
环境和气候问题不仅仅是的事情,要做到节能减排,达到我国提出的低碳目标,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而高校作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有用人才的摇篮,是学生成长、走向社会的重要通道,是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如今的高校学子具有很强的创新和社会实践能力,他们积极、热情、乐观向上、思维活跃,是青春活力的代表,并且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这一新历史使命的承担者,大学生群体和高校应该走在低碳的前沿,让低碳成为时尚,让低碳成为生活。
“低碳校园”是指以校园基础设施和日常运营的低碳环保,师生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低碳环保为基础,将校园建设成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校园。
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05 年对45 所高校的能耗和水消费的数据统计测算得知,高校人均用水量是145. 2 吨,是全国人均生活用水量的1. 95 倍; 人均年能耗0. 775 吨标准煤,是全国人均生活用能的4. 32 倍。如果我国高校能源消耗生均降低15%、水消耗生均降低15%,以2009 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2144.7 万人测算,全国高校每年可以节能249. 3 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一个760 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全年生活用能总量;全国高校每年节水4. 671 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500 万人口城市全年生活用水总量[1]。
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全国很多高校都迈出了自己的步伐,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全国72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一,一所在国际地球科学界享有盛誉的高水平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构建并推行中国低碳理念,建设低碳校园是地大的义务与责任。虽然地大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也有不足之处。
二、 研究设计
(一)问卷调查过程
论文通过对武汉市中国地质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数据。为了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与低碳相关的生活学习习惯,我们设计了主要包括水、电、饮食的节约情况,打印、购物、出行交通工具、垃圾处理习惯以及所参加的关于低碳生活的活动等20个问题。本研究采用方便样本取样法,对样本的调查主要采用面对面的问卷式调查。共发放问卷200 份,回收问卷200份,获得有效问卷186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3%。
(二)样本情况
样本的统计结构表明,从性别、年级2个人口统计因素看,调查范围比较广
泛。样本的基本特征如表1 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男性123人,女性63人,男女比
率接近2:1;
项目 | 指标 | 频数 | 比例 |
性别 | 男 | 123 | 66.13% |
女 | 63 | 33.87% | |
年级 | 大一 | 55 | 29.57% |
大二 | 59 | 31.17% | |
大三 | 38 | 20.43% | |
大四 | 34 | 18.28% |
(一)图表处理:我们小组成员对每张问卷认真核对,并用计算机作出相应的图形,下面我们就几个典型图表进行分析
表1:低碳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关系
与学生关系 | 不 大 | 有点关系 | 息息相关 | 合 计 |
人数(人) | 29 | 70 | 87 | 186 |
表2:低碳是否会降低生活水平
是否会降低生活水平 | 会降低 | 不会 | 无所谓 | 合计 |
人数(人) | 31 | 114 | 41 | 186 |
表3:学生自觉关灯的习惯
是否自觉关灯 | 会 | 偶尔会 | 不会 | 从不注意 | 合计 |
人数(人) | 92 | 49 | 36 | 9 | 186 |
表4:节约用水的习惯
注意节水 | 没注意 | 注意,不严格 | 严格节水 | 合计 |
人数(人) | 29 | 109 | 48 | 186 |
打印习惯 | 打单面 | 一般双面 | 没注意 | 合计 |
人数(人) | 44 | 107 | 35 | 186 |
表6:如何处理废旧物品
如何处理废旧物 | 扔掉 | 卖掉 | 捐赠 | 合计 |
人数(人) | 60 | 91 | 35 | 186 |
出行交通工具 | 公交 | 出租 | 自行车 | 步行 | 其他 | 合计 |
人数(人) | 97 | 12 | 34 | 41 | 2 | 186 |
(二)现象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节约用水方面,有58.39%的学生平时用水有些注意,但不严格,仅仅有26.23%的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节约用水。说明我们学生对水的循环利用较低,水的浪费现象较严重,节约用水还要继续加强。在用电方面,有43.36%的学生会自觉拔下不用的充电器,34.61%人偶尔会,说明大多数学生有自觉拔下没有正在用的充电器意识。当教师或宿舍没人时,有49.65%的学生会自觉关灯,26.57%的人偶尔会关灯,说明大多数学生有自觉关灯的意识。总的来说,大多数学生在节约用电方面表现比较好。饮食方面,在食堂就餐时,有59.79%的学生偶尔会剩余饭菜,仅有16.78%的学生能严格要求自己,总不剩余。说明只有少数人有不浪费粮食的习惯,多数人都有点浪费的习惯。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要提高节约粮食的意识,做到粒粒不浪费。
在打印时,有57.69%的学生都会选择双面,除非必须打单面时才打单面,说明多数学生都有节约用纸的习惯。在购物时,有68.53%的同学会在东西特别多的时候用一次性塑料袋,18.53%的学生会自带购物袋,不用一次性塑料袋,说明大都数学生有节约环保的意识。在处理废旧品时,有48.6%的学生会收集起来然后卖掉,18.88%的人捐赠出去,说明多数学生能合理利用这些废弃的物品。和低碳生活相关的活动方面,有50.7%的人如果有时间就会参加,仅有17.83%的学生每次都会报名积极参加。说明大多数学生有参加低碳生活相关活动的意向。
四、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的因素
在学校的食堂低碳意识是远不够的,学校没有组织关于低碳方面的讲座,没有做好宣传工作,没有更好运用一些减少碳排放的设施;学校没有拟定相关低碳生活的推行方案。
(二)、学生方面的因素
学生在平日生活里大量使用一次性餐盒和筷子,大量的打印纸得不到合理利用就被扔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喜欢聚众喝酒,饮食都是凭喜好,对垃圾的处理方式不关心,大部分随手就扔了,没有做到随手关灯和关水,购买衣服时考虑是否是名牌、是否好看,不考虑是否符合低碳生活标准,去超市存在大量使用塑料袋的行为。出行时,不远的路程也要坐车。归结这些行为,充分说明学生中的低碳意识不高,在生活中没有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中没有低碳的氛围。一方面: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素质不高,在校园里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践踏草坪等这样的小事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然而低碳生活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无论身边的任意一个小的举动都会影响着我们的低碳生活。另一方面:在很多学生中没有正确看待低碳生活,当有人推行低碳生活时,还会被认为是抠门。
五、结论及建议
地大“低碳校园”的建设应当紧密结合自身校园环境特点,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通过以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在校学生为校园主体的低碳学习模式、低碳工作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最终实现地大的低碳式发展。
(一)学校的领导作用
1、强化学生群体的低碳意识
学生是在校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强化学生群体的低碳意识是低碳校园建
设的重中之重。
首先,要加大对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使低碳理念深入人心,逐步成为日常校园生活中自觉的行为。如运用校广播电台、大幅宣传海报、宣传板等各种手段,让在校学生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切实加大向校园中每一个个体进行普及的力度;推出一系列“低碳校园”活动,通过办公节能、教室节能、宿舍节能以及开展各项节能创新活动等,进一步宣传环保观念,推动创新意识培养。
其次,充分利用校学生会、校团委、志愿者协会以及各社团,通过在团组织生活会、社会实践、校园社团活动、人文论坛等方面全方位开展低碳教育,在学生中树立环境保护、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再次,将强化学生低碳意识渗透到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使低碳思想成为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废旧自行车的回收再利用
学校多数学生宿舍楼下都停放着一排排自行车,然而有很多是上几届学生留下的废品,这下废旧自行车不仅占地方,而且影响校园的美观。与其让它们生锈化为尘埃,不如学校集中回收处理,变废为宝,这些废自行车上很多钢结构的部件都可以再利用。而炼一吨钢需要标准煤800kg左右,这些钢部件的回收再利用能减少煤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虽然学校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工作,但并不彻底。
3、智能限电表的安装
10月中旬,学校集中对西区56、58、60、62、新峰A、B、C栋,北区1-25栋以及东区的数栋宿舍更换了智能限电表,宿舍500W以上的大功率用电器的使用,虽然少部分学生感觉不习惯,但这并没有影响学生们的生活,并且智能限电表的安装也是对国家节能减排的响应,因此建议学校在全校学生公寓推广智能限电表的安装。
4、对教室里的空调、电灯进行管理
今年暑假期间,学校集中对包括教一、教三以及北区综合楼的教室安装了空调,这些立柜式空调相比电风扇是能效比较大的,在教室人少的情况下开启是很耗电的,学校可以规定空调在上课期间由老师来开;很多教室的灯在没有人或是人很少的时候,也是全部开着的,这样使电像流水一样流失,学校也应该在这方面加强管理。
5、 借鉴“美国最绿色的大学”
从2007 年起,美国一些媒体就开始不断推出各种以“美国最绿色的大学”为题的文章。目前,美国已有400 所高校的校长共同签署了一份协议,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哈佛大学设立了“绿色校园行动计划”(Green Campus Initiative),提出推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针和计划[2]。这些低碳环保计划也值得地大借鉴,当然由于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学校条件不同,也不能完全照搬照套。
(二)教师的带头作用
1、以教师的低碳行为带动学生践行低碳生活
古人云: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任老师, 社会是学生的第三任老师。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是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的, 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老师们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倡导低碳理念的同时以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去引导学生践行低碳生活, 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2、建议教师步行或是骑自行车上下班
地大的多数车道都是单车道,本身就显得很拥挤,再加上学生人数多,特别是上下课人流高峰期,小汽车的进出不仅占道,而且还有出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因此建议老师们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这既可以节约汽油,降低碳排放,同时也可以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三)学生的自觉行为
1、节约用电
学生的生活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也是学校一个大的能耗点。这一点就要靠学生的自觉性,所以强调了学生“低碳意识”的重要性,当每位同学都有很强的低碳意识,真正做到——(1)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完电器后应及时关闭电源,避免不必要的电能耗损,身体力行地实现“低碳”用电;(2)少引用功率比较大的用电器。若每位同学每天能节约0.01度电,地大全校每天就可少用电200度。
2、节约纸张
在校学生经常会打印资料与文件,提倡纸张双面打印、复印,既可以减少费用,又可以节能减排,如果全国10%的打印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每年可减少耗纸约5.1万吨,相当于节约100亿张A4纸,算下来将节能6.4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4万吨[3];在每年学校开展的“信息调研大赛”中,减少纸质问卷,尽量通过网上调查,最大程度的减少纸张的使用。
六、总结
当前,我国面临着较大的资源环境承受压力,节能减排的任务非常繁重、问题较为突出,比如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大等。研究显示,节约1度电、少开1天车,分别减排1千克和8.1千克二氧化碳,如果全国近千所高校都成为“低碳大学”,一年便可节省约210亿元,还可省出26个武汉东湖的水体量,增加七个半大的绿化面积[4]。在这样的形势下, 地大响应节能减排建设低碳校园的积极行为, 能为节能减排提供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探索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施建军,以绿色校园理念创建低碳校园[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2] 胡玉东、瞿丹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及对策调查报告,中国电力教育,2010第6期 总第157期
[3] 孙桂娟等,低碳经济概论[ M],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244-256
[4] 毛学东, 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理论分析和路径探讨,江西教育,2011 /1- 2A旬刊
附表
中国地质大学大学生低碳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您好!
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地质大学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项目小组面向中国地质大学学生开展了此次调查活动,希望能占用您一点宝贵时间,认真回答问卷,衷心感谢您的配合!
1.您的性别?
A男性 B女性
2.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及以上
3.您了解"低碳"这一概念吗?
A从来没听说过 B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C了解含义及大概内容
D了解含义及具体内容
4.下列相关事项中,您听说过的有()(可多选)
A 哥本哈根会议 B 京都议定书 C IPCC气候报告
D 节能减排 E 碳中和
5.低碳与大学生的关系?
A息息相关 B有点关系 C关系不大
6.低碳是否会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A不会降低, 是一种合理生活方式 B会降低 C无所谓
7.自觉关灯的习惯
A会 B偶尔会 C不会 D没有注意
8.节约用水的习惯
A严格节水 B注意但不严格 C没注意
9.打印东西的习惯
A打单面 B一般打双面,必须打单面时才打单面 C没注意
10.如何处理废旧物品?
A扔掉 B收集起来然后卖掉 C捐赠
11.您对于学校一些低碳节能的措施(如回收废旧自行车、智能限电电表的安装等)的看法?
A很支持强烈响应 B支持但不适应 C不理解并且抱怨
12.您是否会为追求时尚购买许多衣服但事后却闲置?
A买了很多衣服但不穿 B有一些闲置的衣服 C能够按需购买基本没有闲置衣服
13.您去用餐完毕后是否有浪费粮食的现象?
A一向都是全部吃完 B看情况而定 C习惯性的留下一点不吃
14.您在使用完电器以后是否会拔掉电源插头?
A每次都拔掉 B经常会拔掉 C偶尔会拔掉 D从来不拔掉
15.您出行时主要选择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A公交车 B自行车 C步行 D出租车及其他
16.您认为该如何解决由汽车带来的环境问题?
A制定标准控制尾气排放 B开发替代汽油的清洁燃料
C推行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 D改变消费观念,提倡驾驶小排量汽车
17. 您认为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A.能够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很有意义和必要
B.想法很美好,但实施起来会很困难
C.没有什么意义,不过是一时热
D.无所谓,不关注
19.您愿意为"低碳生活"做出怎样的努力?
A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B避免无用购物,节俭生活 C少用一次性用具
D随手关灯,用完电脑后及时关机 E洗衣服时洗衣粉使用适量
F出行不乱扔垃圾,对垃圾分类再扔
19.您认为学校可以开展什么活动让大家认识并做到"低碳生活"
A 开展"低碳生活月"活动 B改善食堂饭菜质量,减少浪费
C开展宣传低碳精神的讲座 D鼓励跳蚤市场,物物交换
20.您对提升中国地质大学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有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