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5-09-25 17:46:50 责编:小OO
文档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文化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本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前三空每空2分,后四空每空1分)

(1)夜来风雨声,__________。(孟浩然《春晓》)

(2)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虽家境贫寒,但对富家子弟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观纪念馆时,你被先辈们的事迹深深打动,准备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连续的古诗词来表现他们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

2.根据语境作答。(12分)

第三届“彭城英才荟”组委会发出了《给海内外“徐州人”的一封信》,学校广播站选取了其中一段文字在校园内播放,小语同学边听边记录:

走遍五洲,难忘徐州。这里,刘邦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刘裕“气吞万里如虎”,季子挂剑酬心,陶谦三让徐州,崇文尚武、崇德向善的文化基因刻进骨子里,sù(    )造着你的性格。这里__________,九里形胜,黄河如带,南秀北雄的山水之间,总有一串属于你的足迹,沿时间之河sù(    )流而上,打捞着你的记忆。这里__________,少年玩伴的口袋里,玻璃球正叮当作响,炊烟升起的地方,妈妈正喊你回家吃饭,儿时的画面(A______)成浓浓乡愁,撩拨着你的心弦。这里平生有缘,每一段流经此地的生命历程,都拥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徐州人”,山河万里之外,乡情像一根无形的丝线,共振着你的脉搏,连接着你的指

尖。问君何时归故里,相思无尽盼重逢,家乡(B______)的变化,定能慰藉你的牵挂。

(1)小语感到有两个同音字容易写错,就用拼音代替了,请帮他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sù(    )造            sù(    )流而上

(2)小语在A、B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帮他选出合适的词语。(2分)

A.凝固  凝结            B.翻天覆地  日新月异

(3)小语记录横线处三个短语时顺序混乱,请帮他选出顺序正确的一项(    )。(3分)

①巷陌有情            ③文脉有承            ②山川有忆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4)小语不小心把画线句记录成了病句,请帮他修改过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内外的许多“徐州人”看到这封信后,纷纷在网上留言。小语觉得有一句话不得体,请帮他选出来。(3分)

A.难忘桑梓情,回报故土恩。                B.感谢组委会邀请,我一定光临!

C.重回彭城热土,重燃赤子之情。            D.衷心祝愿:徐州的明天会更好!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一组古诗文,完成3~7题。(17分)

【甲】

延陵季子将西聘①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②。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选自刘向《新序》

【乙】

季札之初使,北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③吾心哉!”

(选自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

[注]①聘:古代诸侯之间或诸侯与天子之间派使节问候。②嗣君:继位的君主。③倍:同“背”,违背。

【丙】

咏睢宁

(明)杨于臣

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

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

3.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嗣  君  曰  先  君  无  命  孤  不  敢  受  剑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②始一反焉

B.①然吾心许之矣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C.①北遇徐君                    ②北山愚公者

D.①以过徐君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6分)

(1)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对【丙】文“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作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徐君想要季子的宝剑,季子“心许之”,待完成出使任务后即了却心愿。“季子挂剑”是诚信的象征,也是一座友情与仁义的丰碑。

B.两千多年来,包括司马迁、刘向、杨于臣在内的许多文人都在作品中记述或提到过季子的事迹,由此可见“季子挂剑”的文化影响。

C.【甲】【乙】两文除了写季子,还写了从者,从者的言行既对季子的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又使情节发展出现起伏。

D.同是“季子挂剑”的故事,【甲】文记述最详尽,【乙】文次之,而【丙】文仅用了“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寥寥十个字,由此可见【甲】文的记述最真实可信。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8~11题。(10分)

材料一

传统图书馆在新时代环境下面临的问题

阅读服务是图书馆最为基础和传统的服务方式。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和发展,传统图书馆逐渐受到了诸多挑战,比如出版商以及书店能够提供更好更舒适的阅读环境,而一些传统图书馆由于成立的时间比较久远,无论是基础设施设备还是阅读环境等方面,都远远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不利于图书馆的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并且已经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大多数读者在寻找自己所需知识的时候,往往会首先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而不是直接借助传统的百科全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信息资源,还实现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知识资源进行共享,这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巨大挑战。

(节选自《关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有改动)

材料二

经过两年闭馆改造,于上月开放的徐州图书馆,在二楼开设了最美阅读区,并将这一视野开阔、环境优雅的位置提供给读者阅览自修,每天延长开放时间到晚上十点。

在此次提升改造工程中,有着九十年历史的市图书馆新增了一组浮雕壁画,画面分别讲述了代表徐州文脉的八个与读书有关的典故。图书馆二楼自修室外,便是最佳观赏位置。

走进“读者自修室”大门,视线豁然开朗,可容纳数百人的整齐座位间,有人在平板电脑前鼠标轻点,有人在半桌资料前埋头刷题。走廊的沙发座上,一位年轻妈妈正带着上小学的女儿在这里做作业。走廊拐角,四位着装时尚的年轻人围桌静读。

夜晚的灯光中,近观历史画面,对比当下场景,读书的种子在徐州大地绵延深扎。

(节选自《徐州日报》2023年4月13日,有改动)

材料三

虽然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使用满意度持续提升,但书香中国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对于一些居民来说,去图书馆借书、读书还存在一些烦恼。比如,图书馆离家太远、开放时间不合适……这些因素也影响了居民去图书馆的积极性。

还有些人不知道附近的图书馆在哪儿。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城镇成年居民对居所附近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知晓率较低。(详细数据见下表)

城镇成年居民对居所附近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知晓率统计表

阅读服务设施公共图书馆报刊栏社区阅览室/社区书屋//城市书房

知晓率30.7%25.8%27.1%
我国每年推出40万余种新书,但质量良莠不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在逐年上升,面对数字化阅读潮流,图书馆也需要变革。

(节选自《民生周刊》2023年5月1日,有改动)

8.阅读材料一,请简要概括传统图书馆面临的挑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材料二,你认为徐州图书馆做了哪些改进,以应对材料一中传统图书馆面临的挑战?(3分)

①开设最美阅读区,给读者提供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

②新增浮雕壁画,彰显徐州图书馆历史悠久

③开设容纳数百人的自修室,为读者提供自修服务

④延长开放时间,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

⑤鼓励读者多阅读纸质书,抵抗网络阅读的诱惑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10.徐州图书馆邀请你做志愿讲解员,向读者介绍浮雕壁画里八个典故,你准备采用哪种顺序?请结合说明文相关知识简述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使徐州图书馆更好地发挥作用,请你结合材料三提几条合理化建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散文,完成12~16题。(18分)

______

王国梁

①母亲从来不吃鸡蛋,是天生不爱吃,她说见到鸡蛋就没胃口。可她每年都要养一群母鸡,下了蛋全都留着,等我周末回老家时让我带到城里吃。

②我跟母亲说过很多次,超市有的是鸡蛋,价钱也不贵,养鸡每天都要侍弄,既辛苦又麻烦,图什么呢?我劝她赶紧把鸡棚拆了,别费劲养鸡了。母亲却不听我的,固执地认为自己棚里产的柴鸡蛋比超市的好多了。

③母亲说:“超市的鸡蛋能跟我养的鸡下的蛋比吗?我给鸡吃的都是菜园里自家种的菜,是纯天然的饲料,这样鸡下出来的就是真正绿色有机的柴鸡蛋,不仅好吃,营养也丰富!”母亲的话把我逗乐了,我笑着对她说:“老妈,你真厉害,连‘绿色’‘有机’这样的词儿都知道,不简单啊!”结果是我年年说,母亲年年养,我们也就年年有真正“绿色、有机”的柴鸡蛋可吃了。

④冬天冷的时候,母鸡下蛋就少了。为了提高产蛋量,母亲会在鸡棚里拉上电线,安装两个一百瓦的灯泡,借以加强照明、提高温度。这样的话,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们也能吃到柴鸡蛋。

⑤有一次,我们周末回老家看望母亲,吃过午饭后准备回城里。母亲抱出一个纸箱,里面照例是她给我们攒的鸡蛋,满满一箱子呢。(A)母亲轻手轻脚地把纸箱放到地上,对我们说:“你们每次回来都着急忙慌的,沾沾屁股就走。再呆会儿吧,陪我说说话儿。”我们便又坐下来,陪母亲东一句西一句地聊天。

⑥跟母亲聊天的时候,她一会儿去院子里看一下,出去了好几趟,都顾不上跟我们聊天了。我疑惑地问母亲:“你这进进出出的,忙活啥呢?”母亲笑着对我说:“哎呀,那只母鸡真讨厌,憋着个蛋一直不下。上午就应该下的,可到现在也没下。我出去就是看看它下蛋了没有,下了好给你带上。”

⑦我和妻子被母亲逗得哈哈大笑。这鸡下蛋也不是着急的事儿呀,再说已经有这么多蛋了,不在乎那一个。母亲却紧盯着那只鸡,精神高度集中。我开玩笑说:“妈,你既然这么着急,干脆把鸡杀了,把鸡蛋拿出来得了。”妻子笑着补了一句:“这真成了杀鸡取卵了。”母亲非常认真地说:“那可不行,这可是一只高产量的鸡呢。”过了一会儿,母亲又出去了一趟,看着她回来时的表情我就知道,鸡蛋还是没下出来。我对母亲说:“妈,我下午还有事,我们先回去了,下次拿着也是一样。”母亲只好答应。

⑧我把鸡蛋放到车上,回头却没看见母亲。我感到很纳闷,因为她每次都会送我到胡同口的。我关上车门,打着火,正要挂挡起步的时候,突然通过后视镜看见母亲快步追来。(B)“下了!下了!这个该死的鸡终于把蛋下了!你摸摸,还热乎着呢!”母亲手里握着一个鸡蛋,高兴地笑着,开心得像个孩子。我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鸡蛋,果真还是热乎乎的。我不知说什么好,鼻子有点酸酸的。

⑨我把母亲给的柴鸡蛋带到城里,每天必定吃一个。这是母亲嘱咐我的,说每天都要吃个鸡蛋补充营养。我每次吃的时候,都会感受到一阵残疾和温暖。

(选自《中国城市报》2023年4月24日,略有改动)

12.第②段写母亲“固执地认为自己棚里产的柴鸡蛋比超市的好多了”,下文还有哪些情节体现了母亲的“固执”?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画线A句进行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B句连用了四个感叹号,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对文末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三个标题,你觉得哪个作为本文的标题最合适?(3分)

A.母亲的柴鸡蛋        B.母亲“等蛋”        C.柴鸡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回城后,望着满满一箱柴鸡蛋,想到母亲递给“我”那个鸡蛋时的情景,于是发了个朋友圈,配图为一箱柴鸡蛋,文字为“母爱是一束阳光,照亮了我的生活;母爱是一缕春风,温暖了我的天空……”你看到朋友圈后产生共鸣,在评论区仿写了一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10分)

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里希望每个人都修筑好自己的精神空间。我们读名著,也可以为自己修筑“精神的三间小屋”。请你参与以下活动,构建自己的精神栖息地。

A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无目的地虚度年华而悔恨……
B尖嘴朔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
C我收到了她的回复,她说对我感到很满意,并让我两星期后去她家担任家庭教师。
D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之间的少年,他们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大多数人穿的军服都太肥大……
(以上文字分别选自江苏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名著丛书)

三、写作(63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3分,含书写3分)

本试卷阅读(三)中写道:“我不知说什么好,鼻子有点酸酸的。”其实,这种复杂的感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有时为他人,有时为自己,有时为……

请你联系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

(1)花落知多少                            (2)忽如一夜春风来

(3)小桥流水人家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或“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根据语境作答。(12分)

(1)塑  溯  (2)凝固  翻天覆地  (3)C

(4)乡情像一根根无形的丝线,连接着游子的指尖,共振着你的脉搏。

(5)B(“光临”是敬称他人的来访的敬辞,不能用于自己身上。)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一组古诗文,完成3~7题。(17分)

3.嗣 君 曰 / 先 君 无 命 / 孤 不 敢 受 剑

4.A

5.(1)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

(2)徐君非常喜爱季札的宝剑,嘴上却不好意思说出来。季札心里明白他的意思。

6.“泗水南”指地理位置,“高台”指当年季札挂剑之处;“至今”交待了挂剑赠人、一诺千金的故事一直在流传;“芳踪”是指“挂剑赠人”的事、遗址还都有迹可循,千古流传;这两句话高度赞扬了季札重情义、重然诺的美好品德。

7.D(由于体裁及叙述角度的不同,详图也各有不同,但这不能作为真实可信的依据。故D错。)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8~11题。(10分)

8.基础设施设备、阅读环境等方面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大多依赖网络, 这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巨大挑战。

9.C

10.时间顺序;示例:可以按照八个典故发生的历史时间,先后介绍,由古及今,这样恰当地运用说明文中按时间顺序的方式,能让游客对典故有个清晰的时间概念,有着清楚的了解。

11.优化去图书馆的公交线路,使读者出行更为便捷;开放时间符合大多民众的需求;加大对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宣传力度;推介质量上乘的图书,积极应对数字潮流。

(三)阅读散文,完成12~16题。(18分)

12.坚持年年养鸡;冬天给鸡棚提供照明提高温度,让鸡多下蛋;母亲攒成箱的鸡蛋让我们带着;母亲三翻五次地去看母鸡下蛋了没有,等我们开车要走的时候,母亲把下的鸡蛋给我们带上。

13.(1)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地表现了母亲生怕弄烂鸡蛋的小心谨慎态度,从侧面表现母亲对我们的关爱。

(2)连用四个感叹号,强烈地表现了母亲因鸡下蛋极度惊喜的心情,寄寓着母亲对我们的极度关爱。

14.每一个鸡蛋都凝聚着母亲的关心与爱护,母亲的关爱鼓舞着、温暖着我,让我的生活满溢着幸福。

15.我觉得“A.母亲的柴鸡蛋”作为文章的标题更合适;因为它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交待了文章的核心人物——母亲,也从中引出了文章的主旨。

16.示例:母爱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智慧的大门;母爱是一缕清泉,滋润了干旱的心灵;母爱是一缕阳光,照了前行的道路。

(四)名著阅读。(10分)

17.A——保尔·柯察金;B——孙悟空  C——简·爱  D——“红小鬼”

18.示例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精多次欺骗唐僧,但都被孙悟空识破;但孙悟空却因此被唐僧念紧箍咒折磨得死去活来,后来又被赶回花果山;看到这样的情节不禁让怒气冲天;及至后来,唐僧被白骨精所擒,才知上了当幡然醒悟,而及时的是孙悟空不计前嫌又来解救他了,这又让人为之一喜。(选其他人物,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三、写作(63分)

20.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