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九年级中考模拟一历史试卷分析及反思
2025-09-25 17:46:42 责编:小OO
文档
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一、试卷分析

考点,充分体现课标的纲领性与权威性。课程标准是教学与考试的基本依据,历史学业考试命题应该客观反映考生对历史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把握的水平。

 ②地方史资料随处可见,体现浓郁的乡土性与情景性。如第16题《武汉赋》“壮哉,武昌首义”,第20题武汉开办中学,第30题企业落户武汉,武汉农产品走出国门等等。

 ③难易有度,体现基础性与发展性。试题在体现基础性的同时;努力做到识记与理解、探究与创新同步,加强对考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思考现实问题能力的考查,彰显学生个性。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但同时学业考试又要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试题的基础性与发展性特点应该很好的处理了这一矛盾。

 ④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体现考查模式的立体性与综合性。重点知识的考查强调基础。如31题第一问,32题第一问。基本能力的检测适度,主要包括阅读和理解简单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迁移和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评说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的能力;典型方法的引导有效,侧重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结合。

⑤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体现社会科学的时代性与人文性。试题反映出这样一些热点问题如逝世10周年、回归10周年、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第三次科技等。

 二、反思

 1.我们的成功之处

 ①电子化办公。一年来,九年级历史的所有种计划小结论文等文字资料全部实现了电子化!刚开始这样做所花的时间比纸笔要多的多,然而随着熟练程度的加深,你会发现它不仅节约时间,变得易如反掌。她更大的优越性还在于让你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课堂上看到一张张整洁规范充满油墨香的备课纸,打开电脑浏览着凝结自己辛勤劳动的电子文稿,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上课的激情与信心也就油然而生。

②制定详实细致的教学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明了计划的重要性。九年级历史组除按规定在学期初制定计划外,当然更重要的是一旦计划制定就按计划执行,否则就是一纸空文。进入初三总复习阶段我们制定三轮完整的复习计划,每轮复习侧重点不同练习难度也就有区别。第一轮复习重在梳理教材将考点条理化线索化,以《能力要点》为练习。第二轮复习重在攻坚将中等成绩的学生向前推进,遴选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材料题)作为专题配套练习。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重点在选择题的突破、资料的整理及后进生盯防。

③优化课堂教学。历史科的地位及现实决定了历史教师基本不可能要求学生在40分钟之外学习历史,事实上也没有这个必要。因此课堂的40分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重点优化课前准备优化教学时间,让40分钟得到充分合理的分配,完成预习讲授新课练习处理全部环节,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④和谐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但她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和谐的教师关系。我们的劣势也正好是我们的优势,由于人少又相对集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交流各自的想法,将集体智慧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某时政热点,某专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共识。相互信任形成合力,1+1大于2!

 2.继续努力之处

 ①努力实现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刻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及创新思维。

 ②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③加强七年级教师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基于九年级教学的特殊性及即将面临中考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七八年级教师在教学要求难度标高等方面尽量与九年级保持一致。

 ④研究新中考,反思新教学。新课程改革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此我们对新中考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武汉市这个范围内,而应站在全国的高度,研究全国各地的中考,让考试这个指挥棒更有效更全面更真实的指导教学。当然这就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精力与心血。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