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析幼小衔接之语文学科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025-09-25 17:50:06 责编:小OO
文档
  

  

浅析幼小衔接之语文学科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杜丽华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幼儿园语文教学有着根本性不同。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幼儿园教学的衔接,解决好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学习中的不适应,我们有必要减缓教学的坡度。因此,我们要努力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设计轻松、愉快的游戏教学,实行有效的幼小过渡和衔接,积极促进小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幼儿教育;衔接;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幼儿园教学有着根本的不同。为了有效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幼儿园教学的衔接,解决好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学习中的不适应,我们有必要减缓教学的坡度,尽可能创设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设计轻松、愉快的游戏教学,使小学语文教学适应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儿童的心理特征,实行有效的幼小过渡和衔接,积极促进小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幼小阶段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的差异性

在幼儿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以游戏、表演、唱歌为主,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任务。同时,幼儿阶段以听为主,对孩子们掌握字词量方面要求较松。而到了小学之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同幼儿园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二)教学方式的差异性

幼儿园阶段的文章篇幅短小、内容简单、易学,教师教学主要以活动课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头饰、手偶、图片甚至是生活中的实物来创造情景,正好适应了幼儿阶段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进而小学阶段,课文篇幅开始增大,字词量也在增大,课文加长,难度加深。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太快,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情境创设的问题,孩子们学习兴趣丧失速度加剧。

(三)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差异性

目前,孩子们在语文学科学习中,普遍存在着书写不规范、作业粗心马虎、拼写错误多、字词难记等现象。很多孩子对老师的依赖性也太大,什么都需要老师讲解,主动性、探究性太差,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四)语文学习的认识差异性

幼儿园阶段语文学习只是过重的强调孩子们的说、听,不侧重孩子们语文知识的学习;过重的强调课堂活动的形式,而忽视了活动的效果;过重的强调课堂的习得,而忽视课后的巩固。

二、幼小衔接中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幼儿到小学,学习与生活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幼儿园时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是没有任何压力的,而小学,基本以学习为主。根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一年级语文每周9课时,接近总课时的30%了。也就是说,小学以学习为中心。这样的学习生活让许多孩子一时不适应新的环境。此时,作为教师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开学第一节课,我就带孩子参观校园,在参观的过程中,不断用自豪的语气介绍学校,学校真漂亮,当一名小学生是件多么有趣而厉害的事。让孩子产生当一名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在学习上,教师更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孩子学习时要多用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对幼小衔接有个最大的片而性认识那就是重知识储备,轻能力培养。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他们如何预习、听课、温习、作业、復习、考试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提醒或指导。我认为,小学语文老师有必要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发现进行真实情景下写作的习惯。

其实,一个好的习惯比孩子认识一百个字或背一百首古诗更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当你习惯改变,你的生活也随之改变。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孩子的未来生。我们要从坐、立、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坐立行要有一定的要求,坐如钟,要求学生坐得端正;立如松,立要立得精神:行如风,行要行得矫健。通过长期的训练,逐步形成种习惯。还要引导学生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最上课后不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等。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有助于提高书写能力。还要培养孩子们阅读习惯,保持学习的持久性、专注性,激发孩子喜欢阅读、喜爱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炼孩子们自身素质能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们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孩子们的能力易于几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孩子们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到小学时,整个环境变大了,活动的空问变人了,自由度变大了,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独众性,多给孩子们展现的机会,让他们完成老师布置的力各项任务。还要帮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当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和信心,给于适当的方法和学习指导,让孩子们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让孩子能自信地说:我能行。

总而言之,幼小衔接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广小学大语文教师长期重视,持之以恒。教师在缓解孩子们入学各种不适应障碍,帮助他们渡过衔接期,更快地适应小学语文学习,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全文完-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