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xiao风的颜色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2、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3、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自学指导
1、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
2、通读课文,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和表达方法。
3、细读课文,想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
4、交流资料:你还知道三国的哪些故事?了解哪些人物?
【设计理念】通过自学题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检测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三、先学过程(12分钟)
(一)学生自学
1、依据课题质疑。
2、快速浏览课文1——2自然段,找出草船借箭的原因。
3、同桌合作读人物对话,细细体会周瑜和诸葛亮在言语态度上的特点。
4、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事?从他做的这些事,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在课文空白处做批注)
(二)自学检测
1、用“因为……所以……”连起来说说草船借箭的原因。
2、分角色朗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他们言语态度各有什么特点。
3、补充横线上的内容,并将成语正确填入括号。
(指导:先由小组长帮助学困生完成,并指导订正,再交流。)
明知故问 胸有成竹 顾全大局 将计就计 正中下怀
周瑜问诸葛亮 ,这是( )。
诸葛亮回答说 ,周瑜( )。
诸葛亮保证 ,这是( )。
诸葛亮立 ,这是( )( )。
4、指导朗读对话,读出周瑜和诸葛亮话中隐含的意思。
【设计理念】通过完成填空题,让学生快速了解草船借箭的原因,又对课文两个主要人物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四、以学定教(15分钟)
1、诸葛亮凭什么“借”到十万支箭?找出文中的关键词。
2、引导学生根据“神机妙算”提问:
预设: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算”到了什么?(思)
诸葛亮是怎么做的? (做)
3、带着问题默读课文3——9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将诸葛亮“做”的事情简单概括,在相关语段旁做好批注。
(指导:老师指导学困生找到相关段落,并指导概括。)
4、交流:诸葛亮主要做了哪些事?
预设:请鲁肃帮忙准备二十条船、三十名军士、一千多个草把子。
请鲁肃同去取箭。
将二十条船一字儿摆开。
让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
和鲁肃在船上饮酒取乐。
……
(指导:主要由一帮一的学困生先交流概括的内容,优等生补充。)
5、小组讨论,诸葛亮做这些事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思),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果)?
五、当堂训练(13分钟)
1、将讨论的结果填入表格。(一帮一合作完成,体会“神机妙算”)
做 | 思 | 果 | |
1 | 请鲁肃帮忙 | ||
2 | 请鲁肃同去取箭 | ||
3 | |||
4 | |||
5 | |||
…… |
2、根据诸葛亮利用草船成功借箭的表现,我们怎么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概括:识人心(找出相关内容朗读并体会。)
知天文(找出相关内容朗读并体会。)
懂地理(找出相关内容朗读并体会。)
3、课文围绕“神机妙算”这个核心词,将三国的这个故事写得生动、精彩,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成语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并将成语写在相关的语段旁。
预设:(小组合作完成,组与组之间交流。)
明知故问 正中下怀 胸有成竹 将计就计 顾全大局
顺水推舟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疑惑不解 按兵不动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虚张声势 谈笑风生 不计其数
4、课文中的四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还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和人物?
附:板书设计:
(因)周瑜:妒 忌
暗 算 识人心
诸葛亮:神机妙算 知天文
交 箭 懂地理
(果)周瑜:自叹不如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