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开发指南
2025-09-25 16:35:08 责编:小OO
文档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开发指南

理论知识题库

理论知识考试是职业技能鉴定两大鉴定考核方式之一。按照职业技能鉴定命题基本理论利国家题库开发技术规程,理论知识考试命题主要有以下两个工作环节: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参考有关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确定《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按照《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和试题编制要求,编制理论知识试题。

    以上每一个工作环节皆有明确的阶段成果,经审定后,这些阶段成果皆是下一工作环节的基础。

    一、编制《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根据标准中“比重表”确定的鉴定比重,分等级对“基本要求”和“相关知识”进行逐级(层)细分形成的结构化表格,是理论知识命题的基础依据。(细目表举例见汇编)

(一)《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主要内容

    《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层次结构,即将理论知识鉴定要素按国家职业标准逐级细化后,组成具有多层次结构的表格;二是特征参数,即各层次鉴定要素的代码、重要程度指标、鉴定比重箅参数指标。

(二)《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编写基本步骤和要求

    《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按职业、分等级进行编制,即一个职业每一个等级编制一套细目表。

    1.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中“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中相关知识的内容,分别确定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各级“鉴定范围”。    ’

    ●理论知识鉴定范围一级:是理论知识鉴定的总体要素。

    名称与国家职业标准对应,一般分为“基本要求”利“相关知识”;

    代码分别用“A”“B”表示;鉴定比重按国家职业标准确定;

    重要程度比例是它所包含的“鉴定范围二级”的重要程度比例的累计值。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基本要求”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必须掌握的内容,原则上,“基本要求”部分的试题三个等级相同。

    ●理论知识鉴定范围二级:是对“鉴定范围一级”的分解,一般对应国家职业标准中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中的有关内容,将从业人员所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按所隶属的职业活动范围领域进行划分。

    名称与国家职业标准中“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和“职业功能”中有关内容对应;

    代码按其在鉴定要素细目表中的自然排列顺序,分别用人写英文字母“A”“B”“C”……表示;

    鉴定比重按国家职业标准确定;

    重要程度比例是它所包含的“鉴定范围三级”的重要程度比例的累计值。

    ●理论知识鉴定范围三级:是对“鉴定范围二级”分解,一般对应国家职业标准“基本要求”、“工作内容”,将从业人员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按所隶属的工作内容范围进行划分,也可按知识单元进行划分。

    名称一般与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基础知识和工作内容”中有关内容相对应,或按知识单元确定名称;

    代码按其在鉴定要素细日表中的自然排列顺序,分别用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

鉴定比重按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如国家职业标准未给出具体比重则按该鉴定范围重要性由专家具体确定;

    重要程度比例是它所包含的“鉴定范围四级”或“鉴定点”的重要程度比例的累计值。

    ●理论知识鉴定范围四级至六级:是对上一级鉴定范围的分解,一般可按知识单元进行逐级细分。大多数职业理论知识鉴定范围分至三级即可,如有必要细分至四至六级,请注意整个细目表结构层次应保持一致。名称、代码、鉴定比重、重要程度比例编写要求同鉴定范围三级。

2.对最小级鉴定范围进行可鉴定性分析和深入细化,确定鉴定点

理论知识鉴定点:是对最小级鉴定范围进行可鉴定性分析,并按知识体系内在逻辑细化到最小不可分割且可鉴定的“知识点”。

    鉴定点的名称应准确表达鉴定点内涵,文字表述必须清楚明确、完整简炼。表述时多用某某的概念、性质、特点、分类、方法、规则、原理等语句,避免针对教材中某“章”或某“节”的内容,而不是某个“知识点”,避免使用疑问句。

    鉴定点代码按鉴定点在鉴定范围中的自然排列顺序,分别用数字“001、002、003……”表示;

    鉴定点的重要程度是指每个鉴定点在整个鉴定点集合中的相对重要性水平,它反映了每个鉴定点与其他鉴定点相对重要程度。专家可根据经验确定各鉴定点的重要程度,并分别用“X、Y、Z”表示,X为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一般为职业活动必备的知识点;Y为一般要素:Z为辅助性要素。在鉴定要素细目表中,重要程度的数量分布一般是X占80%以上,Y不超过15%,Z不超过5%。

    鉴定点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理论知识鉴定点数量一般为鉴定比重的2倍以上,每个等级的鉴定点总量最少为200个。

    精品题库的鉴定点数量至少为鉴定比重的3倍以上,每个等级的鉴定点总量最少为300个。如有特殊情况,个别职业鉴定点数量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3.《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编写和审查基本要点如下:

    ●层次结构及比重与国家职业标准对应,且能满足国家题库组卷需要;

    ●内容不超出国家职业标准范围;

    ●各层次代码及特征参数合理正确;

    ●鉴定点划分遵循“最小且可测量”原则;

    ●鉴定点一般只针对一个考核要点,尽量选择该职业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能要素,即X点;

    ●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鉴定点在同一级别内不能重复出现;

    ●同一鉴定点在不同级别出现时,名称一致。

    ●鉴定点名称、所用术语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文字表述止确且符合编制要求;

    ●鉴定点总量满足鉴定需要(一般X占80%以上,Y不超过15%,Z不超过5%)。

    二、编写理论知识试题

    (一)理论知识试题编写基本原则 

1.严格按照鉴定要素细目表编写和组织试题,由中心提供以上工种的鉴定要素细目表,对鉴定要素细目表中鉴定点不合适的可进行适当修改。所命试题不得超出鉴定要素细日表所涉及的内容范畴。避免采用学科化的思路,过分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在关联性,从而导致要求考查的知识内容远远超出职业活动要求的倾向。

2.题型及代码如下,分值均采用标准分值。

题型及代号鉴定职业(工种)等级

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
填空A

(无)(无)1分/题

单项选择B

1分/题

1分/题

1分/题

多项选择G

(无)1分/题

1分/题

判断C

1分/题

1分/题

1分/题

简答D

(无)(无)5分/题

计算E

(无)(无)10分/题

论述F

(无)(无)10分/题

3.把握试题难度,使试题的难度符合对应鉴定点的内容深度水平。避免采用传统的过分强调知识死记硬背和文字游戏式的提问方式,在内容上避免偏题,在表述上避免怪题。

(二)理论知识试题编写步骤及要求

1.根据《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确定试题对应的鉴定点,标注试题特征参数理论知识试题基本特征参数如下:

   ●层次属性:指了道理论知识试题所对应的鉴定点;一般用鉴定点代码表示(如,A-A-A-001)。

   ●题型:依据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不同要求,不同等级的国家题库题型也有所区别。目前,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四级(中级)、三级(高级)全部采用客观试题,初、中级采用单项选择题(代码为“B”)和判断题(代码为“C)两种题型,高级采刚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代码为“D”)、判断题等3种题型。 

    编写试题时,初、中级每个鉴定点下至少编写4道单选题、2道判断题;高级每个鉴定点下至少编写3道单选题、2道多选题、2道判断题。

   ●难度等级:由专家在试题编写时,对试题难度所作的难易程度等级的初步评定。一般分为易、较易、中等、较难、难五个等级,分别以l、2、3、4、5表示。难度以中等(3)为宜,偏易(1)或偏难(5)的试题尽量减少。

    ●题目-目标一致性:反映一道试题所考内容与对应鉴定点内容间的一致程度。通常由命题专家进行评定。一般分为差、较差、中等、良好、优秀五种水平,分别用1、2、3、4、5表示。区分度越高越好。

同时,为便于将试题导入国家题库,命题专家可以使用“国家题库专用录入器”直接录入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和试题,也可采用计算机WORD文档方式,录入理论知识试题。采用WORD文档方式录入试题的统一格式和各项试题特征参数如例1、例2所示。

    例1(单项选择题):

  

        

    

例2(判断题):

    A-B-C-001  C   3   5

    {A}某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无关人员紧急撤离,应向上风处转移。

    {B}√

例3(多项选择题):

    A-B-A-001  D  3  5

{A}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XZ}。  

(A)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分析,只要有机化合物,就不能溶于水中

(B)甲醇、乙醇、异丙醇可以以任意比例溶于水

(C)丁醇、丁酸、丁胺等化合物均能溶于水和乙醚、苯等有机溶剂中

(D)α-多羟基醇均能溶于水和乙醚、苯等有机溶剂中

(E)α-多羟基醇易溶于水而不溶于苯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

(F)羧酸类化合物与醇类化合物的水溶性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G)多数酯易溶于有机溶剂中,而不溶于水中 

    {B}AD

    2.按要求编写试题

    ●编写单项选择题:即一道试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都是对正确选项有—定干扰性的干扰选项。

    ●编写多项选择题:即—道试题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止确答案。其他选项都是对正确选项有一定干扰性的干扰选项。

    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题干一半采用空缺句,题个的空缺部分用“(  )”表示,句尾一律用句号。

备选项号码一律用英文大写表示,并用(  )圈起。

     答案直接用选项字母表示:

     ●编写判断题:

     题干一般采用陈述句,标准答案刚“×”、“√”表示。

     ●命题技巧及试题样例:

      ----通过改变题干考核关键点(即改变括号位置)的方式进行反复命题,如:教材内容:在计算曝光宽容度时,可以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曝光宽容度=胶片的宽容度-景物的曝光范围。

    鉴定点名称:曝光宽容度的计算

    A-B-C-001  B  3  5

    曝光宽容度等于胶片的宽容度减去(  )。

    (A)光源的光照度

    (B)景物的曝光范围

    (C)被摄物的反光率

    (D)景物的明暗光比度

    答案:B

    上述这道试题可以通过改变题干考核关键点进行反复命题,如:

    A-B-C-001  B  3  5

    曝光宽容度等于(  )减去景物的曝光范围。

    (A)光源的光照度

    (B)被摄物的反光率

    (C)胶片的宽容度

    (D)景物的明暗光比度

    答案:C

    A-B-C-001  B  3  5

    曝光宽容度等于胶片的宽容度(  )景物的曝光范围。

    (A)减去

    (B)除以

    (C)乘以

    (D)加上

    答案:A

    ----通过列举实例进行反复命题,如:

    A-B-C-00l  B  3  5

    若胶片的宽容度为9级,景物的曝光范围为7级,则曝光宽容度是(  )级。

    (A)16

    (B)4  

    (C)1 

    (D)2

    答案:D

    ----通过改变选项内容(即题干不变,在四个选项中至少改变2个选项的内容),进行反复命题,如:

    A-B-C-001    B   3   5

    若胶片的宽容度为9级,景物的曝光范围为7级,则曝光宽容度是(  )级。

    (A)16   

    (B)2

    (C)63

    (D)8

    答案:B

    ----通过改变题干中数字进行反复命题,如:

    A-B-C-001   B   3   5

    若胶片的宽容度为10级,景物的曝光范围为5级,则曝光宽容度是(  )级。

    (A)15

    (B)5 

    (C)50

    (D)2.5

    答案:B

    ----通过改变题干表述的方式进行反复命题,如:

    A-B-C-00l   B   3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曝光宽容度等于光源的光照度减去景物的曝光范围

    (B)曝光宽容度等于胶片的宽容度减去景物的曝光范围

    (C)曝光宽齐度等于光源的光照度减去被摄物的反光率

    (D)曝光宽容度等于景物的曝光范围减去被摄物的反光率

    答案:B

    ----通过变换题型进行命题,如:

    A-B-C-00l   C   3    5

    曝光宽容度等于胶片的宽容度减之景物的曝光范围。

    答案:√

    A-B-C-001  C  3  5

    若胶片的宽容度为10级,景物的曝光范围为5级,则曝光宽容度是2级。

    答案:×

    (三)编写理论知识试题容易出现的命题技术问题

    1.同一个鉴定点内试题没有与该鉴定点内容对应。

    2.反复命题技巧运用不当,造成重复命题。

    3.试题没有对应鉴定点的核心内容。

    4.单纯考核数字或文字记忆。

    如鉴定点“调酒操作方法的种类”

    试题1:进行调酒操作的方法共包括(  )。    试题2:进行调酒操作的方法共包括(  )。

    (A)4种                                    (A)调和法、冲和法、兑和法和摇和法

    (B)3种                                    (B)调和法、兑和法和摇和法

    (C)2种                                    (C)兑利法和摇和法

    (D)1种                                    (D)兑利法

    答案:B                                    答案:B

    该鉴定点的内容是调酒操作方法的种类。试题1只单纯考核了调酒操作方法种类数量,而试题2考核了调酒操作方法种类内容,因此试题2比试题1更好地反映该知识点的内容,也避免了考生对数字死记硬背。但是如果职业活动本身要求考生必须记住某些有关数字,则可以命制这类试题。

    5.选项无干扰性。

    6.试题答案不唯一。

    7.试题表述不完整,造成答案皆对或皆错或不唯一。这一错误常出现在从教材摘抄语句时缺少前提条件。

    8.试题内容过于强调系统完整,给本题或其它“鉴定点”试题提供正确答案的线索或提示。

    9.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特别是“、”“,”“:”使用不当,让考生费解或误解。

    10.在编写基础知识试题时,涉及到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内容要慎重。

    (四)审查试题

    除审查是否出现上述命题技术问题外,还要审查:

    1.试题内容与《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鉴定点相对应,不超范围,也不缩小范围。

    2.初、中级一个鉴定点内题量一般不少于6道题(单项选择题不少于4道,判断题不少于2道);高级一个鉴定点内题量一般不少于7道题(单项选择题不少于3道,多项选择题不少于2道,判断题不少于2道)。

3.试题中术语与符号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和现有国家标准中规定或通用的术语、名称、符号等,不能用地方习惯用语及自定的符号、代号等。

    4.正确选项的字母应随机排列,避免出现多数正确答案为某一特定选项的现象。

    5.试题附图应清晰,不要过大,一般最大不超过100×160mm2。如用手工绘图应使用炭素铅笔制作,并提供相成的原始图形;如用绘图软件做图,应提供绘图软件的名称、版本。

    6.试题的录入与校对直接影响国家题库内试题质量及由题库生成试卷的质量,同时又是检查试题内容与参数正确性的最后机会。为了确保试题的编写与录入质量,建议使用“三稿九校工作法”,

    即三次打印文稿,每次由三人流水作业进行校对。具体标准如下:技术标准(差错率指标):

    --标点符号差错率≤10/1000题    

    --非关键文字差错率≤8/1000题 

    --关键文字差错率≤5/1000题

    --统一标志差错率≤5/1000题

    --参数差错率≤3/1000题

    --图形、公式差错率≤l/1000题

    --计算结果差错率≤2/1000题

    --格式要求差错率≤1/1000题

    --评分标准残缺率≤5/1000题

    (五)注意事项

    1.如果教材内容和国家职业标准不一致,应尽量回避。

    2.如果教材内容有技术错误,应尽量回避。

    3.如果教材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不一致或有技术错误,确实回避不了的,应提请命题处共同研究,提出解决办法。

操作技能题库

操作技能考核是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技能鉴定区别于其他资格考试的突出特征。操作技能考核命题既要遵循考试科学的普遍规律,更要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指导思想,从上作现场实际和职业活动出发设计考核方式。基本原则是考核的科学性利可行性的统一。

    操作技能国家题库开发技术核心是模块化、结构化、标准化。开发操作技能题库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四人部分:

    ---分析职业标准,确定《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

    ---编制《操作技能鉴定要素细目表》;

    ---编写操作技能考核鉴定点;

    ---编写操作技能考核试题。

    (对于国家职业标准中要求在标准教室考试的职业,可以笔试方式考核,开结合本职业特点确定考核题型,比如案例分析、方案策划、模拟题、情景题、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一、编制《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

    《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按照职业活动整体内在关系,确定的本职业各等级的考核范围结构表。在这个过程中,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

    (1)内容划分:按照职业活动内容,划分出该职业的整体操作技能活动范围和内容,一般不按过程划分。具体划分方式可以按下述步骤进行:

    ---按性质划分:按照职业活动中的不同性质进行划分。例如,在职业活动范围中,一般可以划分出操作技能要求和其它要求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通过从业者的具体操作活动完成的工作目标,如加工工件;后者主要指由于职业中的职能性工作带来的活动要求,如培训与指导。

    ---按主辅划分:按照职业活动中所要求的各种操作技能的重要程度划分为基础性、主体性和辅助性三种操作活动要求。例如,在中式烹调师中除了“菜肴制作”这一主体操作活动要求外,还在“刀工”和“原材料初加工”等基础性操作活动方面有要求;而在维修电工中除了“设计”、“安装”、“调试”、“故障检修”等主体操作活动要求外,还要求“仪表仪器的使用与维护”等辅助性操作技能要求。

    ---按领域划分:按照职业活动的不同领域进行划分。这种划分并没有先后高低之分,只是指不同的工作领域。例如,汽车修理工中有“维护”、“修理”和“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具体工作领域。

    (2)等级划分:按照职业活动在不同等级间要求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水平的不同,划分出各个等级所要求的操作技能要素。要素等级划分时,应该从职业活动范围和职业活动水平两个方面入手:

    ---职业活动的范围:一个职业的职业活动范围是相对确定的,这些职业活动是该职业所有从业人员的活动总集合。职业中不同等级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范围上是有差异的。例如,高级美发师在初、中级美发师职业活动范围基础上增加了“没计”,美发技师利高级技师在高级美发师职业活动范围基础上又增加了“经营管理”。

    ---职业活动的水平:一个职业的不同等级,都要求同一方面的操作技能,但—般情况下要求的水平是不同的。例如:车工初、中、高级皆要求“识图”,但初级要求能读懂简单零件图,中级则要求读懂零件工作图及简单机构的装配图,高级则要求读懂复杂畸形零件图等。

    (3)按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确定各级别的鉴定范围,编制《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

    在完成上述内容和等级划分后,要选择既符合职业活动特征,又具有考核鉴定可行性的内容,确定各级别鉴定范围。应当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现实可行性。每个鉴定范同的考核内容、要求达到的水平、基本设备和原材料等必须在鉴定工作中具有现实性、可操作性:考试本身就是对知识或技能总体的抽样,闪此,在操作技能考核中,如果考核项目过多,可以采取“任选一项”的方法,在保证考核内容科学性的同时,使其具有现实可行性。

    第二,等级差异性。同一个鉴定范围在不同等级间存在的差异必须能够体现职业等级间应有的差异水平;

    第三,集合整体性。同一等级内的各个鉴定范围集合必须能够反映该职业本等级的操作技能要求范围和水平。(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见汇编)

    《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主要有以卜内容:各级别鉴定范围(可由大到小细分为若干级或层)和相应的鉴定要求(选考方式、鉴定比重、考核时间、考核形式等)。

    ●操作技能鉴定范围由人到小可逐级细分,目前设计许可最多为7级(层)。

    ●选考方式一般分为“必考项、任选一项、指定一项”。“必考项”一般用于本职业活动要求考生必须掌握的、关键的且具有鉴定可操作性的职业活动;“任选一项”一般用于本职业活动要求考生必须掌握,但按鉴定可操作性原则,在鉴定考核中,可对几个相近或类似的职业活动任意抽取一项进行考核的职业活动,可由计算机随机任选或由考生现场抽签选择(考场需题前备签);“指定一项”一般用于在考核鉴定前,根据特定的考生人群和考核要求,指定的考核范围(一般在职业活动比较复杂,部分从业人员只能掌握部分职业活动的情况下使用)。

    ●鉴定比重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或该鉴定范围在本职业本等级中的重要性确定。

    ●考试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总时间应符合国家职业标准。

    ●操作技能考核形式多样,命题时应按照操作技能命题的科学和可行性原则确定考核形式。

    《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是操作技能命题的最基础工作,也是操作技能题库试题组卷的基本依据。

    二、编制《操作技能鉴定要素细目表》

    按照上述《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中的结构关系,分级别将鉴定范围由大到小逐级细分至“鉴定点”(即可以用统一标准测量和考核的系列操作活动),将这些鉴定点罗列出来并标注代码、鉴定比重、重要程度、试题量等参数,即形成各个级别的《操作技能鉴定要素细目表》。

    《操作技能鉴定要素细目表》是操作技能考核命题的内容清单。有的职业活动比较简单,其《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与《操作技能鉴定要素细目表》的鉴定范围、鉴定点内容相一致,只需标注各层次代码、鉴定比重、重要程度及试题量等参数即可(标注方法与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相同)。

    三、编写操作技能鉴定点

    编写操作技能鉴定点是一个标准化过程,是指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整体技能要求和现实职业活动中要求水平,确定每个鉴定点的考核要求和统一的配分与评分标准,由此完成将每个操作技能可鉴定范围转化为鉴定考核所用的测量模块。

    (一)鉴定点的内容及编写要求

1.鉴定点的名称:简单、明确地表述该项操作活动的名称。

2.考核要求:本鉴定点的具体操作要求和技术标准,主要说明本鉴定点操作时应达到的结果要求或技术标准。该考核要求一般是本鉴定点下的所有试题共性的考核要求,试题有具体的或特殊的考核要求时,则在鉴定点下各试题的考核要求中说明。

    3.配分与评分标准:指本鉴定点统一的配分与评分标准,一般以评分记录表方式体现。它适用于本鉴定点下所有试题。

    其中,“考核要点”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要求,尽可能细致,将各个考核要点一一列出;并按照每个要点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和扣分原则;“否定项”,即某一关键步骤或环节出错或未达要求、则认定本试题或整个操作技能考核不达标的项目,应同时列入配分与评分标准,并进行评分说明,具体表述如:“若考生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应及时终止其考试,考生该试题成绩记为零分”等。  

    4.其它说明:本鉴定点在选择或编制具体试题时需要考虑的如材料、成本、时间、地域差别等其它因素说明。

    (二)鉴定点编写样例   

    鉴定点名称:《变色酸法测定工业合成乙醇中的甲醇》 

考核要求:考生按照正确的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配分与评分标准:

序号评分点配分评分标准扣分得分
1比色前操作7使用移液管操作不正确,扣1分

使用容量瓶操作不正确,扣1分

试液显色操作把握不当,扣4分

没按规定调节和预热仪器,扣1分

2比色操作12波长选择失当,扣2分

比色皿使用不正确,扣3分

调零操作错误,扣2分

用参比液调满度操作失当,扣2分

测试试液读数或记录不正确,扣3分

3比色后处理11仪器未复原,扣1分

未取出比色皿洗净放好,扣2分

实验台面未收拾整洁,扣1分

标准曲线制作失当,扣4分

结果计算错误,扣2分

卷面不整洁,扣1分

4比色测定结果5考生平行结果大于允差小于或等于1/2允差,扣2分

考生平行结果大于1/2允差,扣5分

15考生平均结果与参照值对比大于参照值小于1倍允差,扣4分

考生平均结果与参照值对比大于1倍小于或小于2倍允差,扣9分

考生平均结果与参照值对比大于2倍允差扣15分

5考核时间规定时间90分钟,超过时间5分钟扣2分,超过10分钟扣4分,超过15分钟扣8分,超过20分钟扣32分,……以此类推,直至本题分数扣完为止。

合计50
注:1.允许差:以鉴定站所测结果为参照值

    2.允许测定平行结果的差值不大于0.003%。

评分人:                           年  月  日

核分人:                         年  月  日

(三)鉴定点的作用

    鉴定点是可以用统一标准测量和考核的系列操作活动,是考核命题的直接依据。它可以用统一的评分标准反映职业活动的共性,也可以按统一的命题标准命制符合生产、服务实际的试题,使试题间保持等值。其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1.操作技能是操作者在一定工作环境中完成相应职业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的影响。例如,在不同的企业中,同一职业的从业人员是通过操纵不同的设备,按照不同的生产工艺来生产相同的工件。在这一过程中,从业人员之间的外在操作活动是有差异的,有时这种差异还很大。对于职业技能鉴定上作来讲,如何把握同一职业(工种)由于不同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的要求导致的各种有差异外在操作活动中的共性,找出其中的职业操作技能的本质,作为衡量职业活动水平的基本准绳,是实现在操作技能内涵层面上对劳动者操作技能进行评定的基本思路。鉴定点通过对具有可操作性的操作技能要素定量化描述,确切地规划丁这一模块所应考核的内容和具体水平,使属于该模块下的所有具体试题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评定,避免了由于条件不同造成的同一职业操作活动表现形式不同所带来的测量依据不同的问题。鉴定点提供的统一的配分与评分标准,就是共同的评定依据,它代表了同一职业操作活动的共性,使同一种操作活动的内在本质表现出来。

2.职业技能鉴定作为提高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促进用人单位劳动力管理为目的的考试工作,不能单纯为了考试理论上的科学性而忽视了现实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实际要求。传统上以标准工件或标准作业方式组织的操作技能考核,虽然在统一质量水平上达到了目的,但难于反映劳动者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表现水平。鉴定点通过确立该类职业操作活动的考核要求和统一的评分标准,也就对该类职业操作活动开放了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既可以在不同的工作环境条件下进行鉴定考核,同时又由于按照统一的考核要点及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实现了评定结果间的等值性目标。

    例如,传统的车工职业技能鉴定,由于各企业的生产设备不同、生产的工件也不同,为保证各考核间具有等值性,采用只使用统一的标准工件作为试卷内容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无法反映现实生产活动。而现在按照模块化操作技能考核命题技术,用车工的考核内容结构表规定了某等级下的考核结构,并确定了《车工操作技能考核命题技术依据》(见下表),明确了鉴定点内考核试题的命题依据,即可根据实际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要求找出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工件作为试题,甚至可以直接取用生产中的产品作为考核试题。 

四、实操试题的编写

1.严格按照《鉴定要素细目表》和《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编写和组织试题,由中心提供以上工种的鉴定要素细目表,对鉴定要素细目表中鉴定点不合适的可进行适当修改。采用卷库的形式组织试题。下面以分析工《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为例说明:

分析工(中级)技能操作考核内容结构表

鉴定范围考核时间(min)

鉴定比重(%)

考核形式选考方式
采样1510实操仼选一项考

修验仪器笔试
安全事故处理1510笔试或实操必考项
化学分析6050实操必考项,否定项
仪器分析6030实操仼选—项考

物理常数测定
合计150100实操、笔试考四项
从上例可以看出,《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主要内容是各级别工作内容(鉴定范围)和相应的鉴定要求(考试时间、鉴定比重、考核形式和选考方式等)。

·考核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总时间应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

·鉴定比重: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或鉴定范围在本职业、本等级中的重要性确定。

·考核形式:命题时应按照操作技能命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确定考核形式。

·选考方式:一般分为“必考项、选考项”,“必考项”是本职业活动要求考生必须掌握的、且具有可操作性;“选考项”是在鉴定中可对几个相近或类似的职业活动任意抽取一项进行考核,且具有可操作性。

·否定项:是指在技能操作考核时,其中一关键步骤或环节出错或未达要求,则认定为本试题或整个操作技能考核不达标的项目,列入配分与评分标准,并进行说明。如“若考生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应立即终止其考试,考生该成绩为零分”等。

2.试题内容的编写要求

编写操作技能试题内容是一个标准化过程,是确定每个鉴定点的考核要求,统一配分和评分标准,由此完成将每个操作技能可鉴定范围转化为鉴定考核所用的测量模块。

·试题名称:是表述该项操作活动的名称,需简单明确。

·考核要求:是本鉴定点操作时应达到的结果要求或技术标准

·考核要点: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要求,尽可能细致,将各个鉴定要点一一列出,并按照每个要点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和扣分原则。

·配分与评分标准:是本鉴定点统一的配分与评分标准,一般以评分记录表方式体现,它适用于本鉴定点下所有试题。

·其它说明:本鉴定点在选择或编制具体试题时需要考虑到,如材料、成本、时间等因素。

3.试题的组成

操作技能试题的组成包括:准备单、试题正文和评分标准3个部分,分别供考场、考生和考评人员使用。

·准备单:包括材料准备、设备准备、工具准备、考场准备和考生准备等。

·试题正文:包括需要说明的问题和要求,试题题目(内容)、技术条件、总时间与各个试题的时间分配要求,评分规则等。

·配分与评分标准:包括考核项目、考核内容、配分、评分标准、扣分、得分等。

{A}用于泄压起保护作用门是{.XZ}。

(A)截止阀       

(B)减      

(C)安全阀     

(D)止逆阀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