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2025-09-25 18:00:15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一、谈话法案例:

某教师在教××比××多(或少)的概念时师生的一段对话。

  师问:图上有什么(见图15)

  生答:图上有一排三角形;一排圆形。

  师问: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形

  生答:有3个三角形,5个圆形。

  师问: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生答:要我们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的多少。说一说三角形和圆形谁多,谁少。

  师:应该说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个数的多少。

  师问:谁能说一说

  生1:圆形比三角形多,三角形比圆形少。

  师纠正:圆形个数比三角形多,三角形个数比圆形少。

  生2: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个。

  师问:你怎样知道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而且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而且少2个

  生1:因为3个三角形对着3个圆形,还有2个圆形没有三角形与它对着,所以说,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个。

  (这时,教师用虚线画出△与○同样多的部份,指着同样多的部份)

  师问:虚线左边的部份,你能用一句什么话说

  生:圆形与三角形的个数同样多。

  师问:你能用“同样多”的语言来说一说为什么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或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的道理吗(教师提示:圆形由那两部分组成)

  生1:因为圆形有一部分与三角形同样多,还有多出的另一部分。所以说,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

  师:说得很好,大家跟着说两次。

  生2:因为圆形除了有一部分与三角形同样多,还有多出的2个,所以说,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

  师问:谁能说一说,为什么三角形个数比圆形的个数少

  生1:因为三角形还差一些才与圆形同样多。

  师:说得好,大家都来说一说。

  生2:因为三角形还差2个才与圆形同样多。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要比较两种东西数量的多少,首先要分清楚谁和谁比,以谁作标准,当被比的东西的数量能直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比较标准同样多,还有多出的另一部分,我们就说,被比的东西的数量比比较标准的数量多,当被比的东西还要补上一些东西才与比较标准同样,这时我们说被比的东西的数量比比较标准的数量少(教师指着教具说)。

很明显,上面的对话是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比××多(或)少的概念,围绕这一概念必须弄清的问题,有计划有顺序地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向学生提出,让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在不知不觉的谈话中,学生就获得了要学的知识。

二、演示法案例:一位教师在讲相向而行的行程问题时,为帮助学生认识相向而行且相遇的问题的特点,运用演示法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先在幻灯片上画一条线段表示两地间的距离。并出示两个小人,通过幻灯机显示在屏幕上。

  师:两个人在这一段距离中行走时,在运动的方向上会有哪些情况出发时间和地点有哪些情况

  生:向同一方向行走,同时出发或一个先出发,一个后出发。(此时,教师把两个小人放在同一地点,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移动两个小人,让学生看清楚同时、同地、同向而行和不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的两种情况。)

  生:面对面行走,同时不同地出发或不同时不同地出发。

  生:背对背行走,同时同地向不同方向出发或同地不同时向不同方向出发。(教师也根据学生所说的两种情况,移动两个小人各作了一次演示)

  师:两个人在同一段路上相向而行时,将会产生什么结果教师再一次演示教具,让学生看相遇和交叉而过的两种情况,向学生介绍“相遇”的含义同时进一步问:两个物体在运动时,在什么条件下会相遇。

  上述这一教学片段,教师利用直观教具,使学生充分感知相遇问题的特点,为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打下一个坚实的感性基础。

   三、传授新知识的指导练习法案例:在讲一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时,学生已有的知识是:知道先乘个位数,再乘十位数,并会用竖式计算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做如下练习:

  

通过练习,指导学生概括出计算法则。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法则再出一些题目让学生练习。

四、以巩固、应用知识为主要任务的指导练习法案例 

当学生学习完乘法和除法三类简单应用题后,教师有意识地把三类应用题集中一起组织学生练习,如:

  (1)长征小学组织了4个学雷锋小组,每组8人,一共有多少人

  (2)长征小学32人组织了4个学雷锋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多少人

  (3)长征小组32人参加学雷锋小组,每组8人,共组织了多少个组

  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三类题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等分除”、“包含除”应用题的理解。

  

五、指导阅读法案例:

一位教师在教长方体认识时,要求学生每个人准备好一个长方体,首先出示第一组阅读提纲:1指出哪些是长方体的面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形状2什么叫长方体的棱长方体有几条棱3什么叫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课本,边阅读,边指出自己手中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同时回答提纲中的问题。接着教师又出示第二组阅读提纲:

  (1)哪些是长方体相对的面长方体有几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哪些是长方体相对的棱长方体有几组相对的棱相对的棱其长度有什么关系

  在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回答上述问题后,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然后填写教师设计的一张长方体的特征表(见表1)。

  学生填写上表后,教师让一个学生说出填写结果,集体订正,最后,让一些学生说一说怎样理解题纲中的问题,教师小结,使学生对长方体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六、发现教学法教学案例。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问题:(小组合作)用一根长16厘米的细绳或铁丝可以围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发现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很快就愉快的合作中发现了问题:

生1:可以围成一个长方形。

生2:可以围成一个正方形。

生3: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能想出这么多的图形,既然大家知道可以围成这么多的图形,那么大家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做法。

(2)写出计算方法。

(3)个小组汇报交流。

生1:长方形的长和宽加起来等于16厘米,即长+宽+长+宽=16厘米

生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即边长×4=16厘米。

生3:三角形三条边的和为16厘米。

(由于中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学生只能知道上面几种图形的算法。)

4,证明问题。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算理,下面我们来共同证明周长的计算方法。

电脑显示:一个长方形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求周长。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把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生2:先把两条长相加,再把两条宽相加。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电脑出示:先闪烁两条长,列式为:5×2=10(厘米),再闪烁两条宽,列式为:3×2=6(厘米),最后闪烁周长,两条长和两条宽相加,列式为:5×2+3×2=16(厘米)。

板书小结:长×2+宽×2=周长

师:大家再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小组讨论发现)

生3:可以先求一组长和宽的和,再用它们的和乘以2,表示长方形周长里有两组这样的长加宽。

电脑显示:先闪烁一组长和宽,列式为5+3,再闪烁另一组长和宽后分离、旋转、重合、还原,列式为(5+3)×2=16(厘米)。

板书小结:(长+宽)×2=周长

5,评析问题。

师:以上三种方法,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生答:

6,知识迁移。

师:如果把这道题的长缩短1厘米,宽增加1厘米,则会变成什么图形(正方形)。

电脑显示:闪烁将长缩短1厘米,宽增加1厘米后的图形。

师:算一算它的周长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⑴集体探究。

⑵汇报交流。

Α:(4+4)×2=16(厘米)B:4×4=16(厘米)

⑶评价算法(哪种更简便,为什么)。

7,反馈练习。

七、愉快教学法教学案例。

一位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喜爱活动的特点,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采取谈话、游戏形式指导学生掌握“运用乘法分配律做简算”的条件。下面是这一教学的片断。

  师:16×38+16×62,从乘法意义看,式中的两个积各表示什么

  生:16×38表示38个16连加,16×62表示62个16连加。

  师:合起来一共是几个16连加这样我们找到了什么

  生:合起来是100个16连加,我找到简便运算的“好朋友”了。

  师:算式怎样写

  生:16×38+16×62=16×(38+62)=16×100=1600

  师:49×280与49×720是一对能简便运算的好朋友吗试算算。

  生算:49×280+49×720

  =49×(280+720)

  =49×1000

  =49000

  师:下面我们来做找简便计算的好朋友游戏。游戏形式是:我们利用上面所学的知识互相出题,你出一道乘法算式,我出一道乘法算式,使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能简便计算。

  生:我出18×26

  师:我出加上18×74

  师:我先出:55×43

  生:我出加上55×57

  师:我先出:42×660

  生:我出加上42×340

  师:你先出。

  生:我出51×85

  师:我出49×15

  生:老师错了,应把15改为85才对。

  师:为什么

  生:两道乘法算式里,有一个因数应是相同的。另外两个因数能凑成整百才对。

  师:好,我改为49×85。现在请同座位的两个同学对出题。

  在学生充分练习对出题后,教师出示一些简便计算的题目让学生计算。上面的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边玩,边练习,不知不觉的就掌握了“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的条件。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