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学设计
2025-09-25 18:00:11 责编:小OO
文档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市内研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植物爬山虎的特点;

⑵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及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⑶背诵课文二自然段。

2、技能目标

⑴培养学生深入、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爬山虎“脚”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直观感受,突出重点。

难点:理解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特点。利用课件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课件动态演示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以及爬山虎“脚”的变化特点,从而突破难点。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爬山虎的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疑激趣,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爬山虎的脚。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

3、教师归纳(板书:样子、怎么爬、变化)。

4、老师提出有关写法的问题,出示小黑板: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再讲了(),最后讲了()。课文三、四、五自然段分别回答了这些问题。

二、探究问题,深入学习

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抽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其余思考: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子?

⑵观察实物(学生自由发言)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⑶观察实物并讨论:爬山虎的“脚”是什么颜色?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形状?

⑷教师用简笔画勾勒出爬山虎的茎、叶、脚,加以小结。

⑸复述第三自然段。

⑹提问启发: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柔弱)如此细小柔弱的脚能爬上墙吗?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读第四自然段,并在描写爬山虎怎样往墙上爬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2、【课件演示】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

鼠标点击第三句,抽学生朗读,问:这句话哪一个词概括写出了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点击鼠标,使“一脚一脚”下出现绿色圆点)

3、“爬山虎”到底是怎样向上爬的呢?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爬山虎往上爬的动作的词。(学生回答,板书:触、巴、拉、贴)(教师点击鼠标,使这四个动词下出现红色圆点)

4、【课件演示】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

问:能否将四个词语交换顺序?(不能)

5、教师小结:作者就是根据爬山虎的生长规律,恰如其分地用上动词,形象地给我们展示出了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是多么细致。

6、讨论:能否将“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学生演示讨论结果。

7、【课件演示】展示爬山虎一脚一脚顽强地往上爬的情景。

8、检查自学效果,理解最后比喻句。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我们已经了解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怎么爬的特点。读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还讲了些什么?共分几层。

2、该自然段回答了哪两个问题?(板书:枯萎、牢固)

3、【课件演示】爬山虎定格特写。

从爬山虎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4、齐读最后一句,并理解其含义。

五、总结问题,升华激情

1、作者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按照观察爬山虎“脚”的顺序给我们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小黑板上出示的问题)

2、教师小结:我们了解了有关爬山虎在墙上一脚一脚顽强往上爬的情景,此时此刻,孩子们想对爬山虎说些什么吗?

3、【课件演示】美丽的爬山虎。

请同学们根据观察,用灵巧的小手剪出爬山虎美丽的叶片贴在墙壁(黑板)上。

4、教师总结:鼓励大家亲手种植一棵爬山虎,美化家园,美化生活。

六、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能够围绕课题,揣摩重点,思路清晰,过渡巧妙。注重突出重点语句,抓住关键词,进而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规律。教学课件和教师简笔画的有效利用,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清楚地认识爬山虎“脚”的特点,而且让学生真切地看到了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爬上墙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

不足之处:教学过程在注重以读为本方面不到位,读的不够,一是读的量不够,二是读的不够深入,造成理解课文部分内容时不是很顺畅。另外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做的不好,评价不及时,不能有效利用评价语推进解析文本的进程,这也是自身教学机智问题的暴露。

努力方向:吃透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努力做到充实备课,注重课堂实践,及时有效的反思。在课堂评价上下功夫,学习名家课堂实录,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摸索更适合本班学情的有效方法,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