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市居敬小学 周幼红 任洁 毛秀波
一、研究背景:
关注儿童整个生活世界,赋予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我们教育改革的真正目的,新课程力求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回归生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因此,学生学习的知识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它来自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然而,提起中国人学英语,我们常常会想到“哑巴英语”。由于学习的内容偏重于单词、句子,忽视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学习的环境又是在非母语状态下,以致许多懂英语的人在某些场合不会说或羞于说,形成心理上的语言交流障碍。从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思维、情感、行动的整合,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课堂充满情趣。那么,如何使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学到活生生的英语,更好体现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已成为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课题。
建构主义者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指出的,教育的任务不是把死知识或“无活力的知识”灌输到儿童的脑子中去,而是使知识保持活力。强调学习内容应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成为新课程生活化的要旨。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十分提倡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个生活,整个社会联系起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辽宁省大连市周水子小学的于金房老师曾对生活化教学课题做了一些研究,生活化教学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转化为生活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新课程中,参与、寻求、交流、分享、访问、考查、遵守、感受、欣赏、关注、拒绝、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这些表述学习目标的词汇正式这种生活化观点的例证。
基于以上专家理论与研究,我们将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对如何进行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作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界定
《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因此,学生学习的知识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旨在通过提升英语教学理念,寻求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更好地体现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语言。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生活化的英语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教学生活化,作业生活化,课外活动生活化。
三、研究意义:
(一)实际教学意义: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标》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用”的最好体现,生活化教学使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而且使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的同时,学会了做人,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1、教师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2、教师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 思维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同时强化了主体意识 、生活意识
3、教师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4、生活化教学活化了语言材料,自然、 社会、 生活都成了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开放型的。
(二) 社会意义:我们寄希望于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生活的研究,重新唤起教师对教学和教育的价值的理解,通过课堂设计的改进,努力建立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孩子不再生活在两个世界中。
四、研究的目标
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英语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形成小学英语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操作策略。
·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英语的态度和能力,并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与人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素质,为他们终生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通过课题研究的案例探讨,得出一些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师教学的提高。
五、理论依据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作为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既是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又是课堂教学创新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概括。他必须也必然受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支配和制约。
1)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习得理论以母语的习得经验告诉我们,语言的学习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习惯形成的过程,它需要在一个长期和较为连贯的环境中培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一个长期的英语语言环境,对于儿童的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2)人本主义原理
人本主义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它强调人的自主性、整体性和独特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自主性,即学习是个人主动发起的(不是被动地等待刺激),学习者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极为重要。二是全面性。即个人对学习的整体投入不仅涉及认知方面,还涉及情感、行为、个性等方面。三是渗透性。即学习不单是对认知领域产生影响,而且对行为、态度、情感等多方面发生作用。小学英语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人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让语言学习成为人生成长过程中一段愉快的体验。
3) 情境教学法原理
情境教学法,就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潜在智慧,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品质的和谐发展。情境教学有“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六种不同途径,其中故事化、形象化的教学是最基本的情境教学法。良好的语言环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仿真的交际环境中顺利地学习语言知识和获得言语能力。
4) 英语交际法原理
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起始于60年代后期,美国的人类学家——D.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交际能力是用我们学过的语言知识点来有效而正确地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中和不同的人进行交际。交际能力和掌握语言结构的好差无关,而和他在参与社会活动中运用语言能力的强弱有关。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教他们掌握语言结构。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利用真实的语言素材,通过不同的对话方式创设交际语境。
六、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孩子学习英语年龄越小,我们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能使孩子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孩子们容易接受。现行的小学英语课本种类很多。我们老师就必须给孩子们选择一套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本,新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教科书》话题包括: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等。这些都无外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选择了类似这类教材,我们就很容易将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
1、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与成人的接触和生活中,他们会慢慢地发现自身的变化,探索成长的规律。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爱好、性格等许多方面。我们老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的方式。如“My name is Chen Jie ” , “I’m from China”, “I am eleven”, “I am quiet” ,“I have long black hair and black eyes” ,“I like singing ” 等。
2、学生家庭的生活内容
家是学生最熟悉、感觉最温馨的地方。因此家庭成员、职业、居住状况、家居摆设等都是学生急于了解的教学内容。每一项内容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如,让学生带着家人的照片来学习家庭成员,他们很愿意主动学习与表达,并互相进行交流。“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policeman” , “This is my mother . She is a teacher” ,“ This is me” 等。
3、学生的学校生活内容
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可以学习、生活、运动,可以结识很多好朋友,认识许多老师。校园的许多设施:fountain, slide, playground, computer room, library, language lab, multimedia room等等,都是学生很想学到的语言。当然,可以结合他们的学校生活学会更多的词汇和句子,比如“Miss Zhou is our English teacher”,“I can run”,“It’s time to go home.”等。
4、社区的生活内容
社区的生活内容包括公园、商店、图书馆、电影院等。孩子们经常去超市、公园,能见到、买到许多常见的事物,我们可以从中选择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如:教学PEP Primary English BookⅠ食物和饮料词汇时,可渗透教学candy,biscuit,chocolate, pepper…. “How much is it ” , “Five yuan ” , “Oh , that’s too dear” , “How about five yuan ” 等。
除此以外,还包括商业网点等更大的社会环境。尽管现行的人教版PEP英语教科书、《新标准英语》、《少儿灵通英语》等教学内容力图紧密结合学生的需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但由于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性,生活积累相对贫乏,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要改编教材,激活教材,超越教材,比如前面提到的案例有关词汇kangaroo ,koala ,crocodile ,platypus ,penguin… 的教学,我们的老师创设了一个去澳洲旅行的情境,这样就很自然地把这些动物带进了我们的课堂。
(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教学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参与、体验、实践以及主动尝试与创造,获得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在《新课标》指引下,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课堂。
1、凭借生活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
例如,在教学PEP Primary English Book Ⅱ / Recycle 2 “Merry Christmas”这一课时,教师可在圣诞节那天进行教学,精心布置好Christmas tree , Christmas gifts , Christmas food , Father Christmas 等,并渗透有关圣诞节的语言及文化,然后让学生学唱歌曲“Merry Christmas”,并在歌声中互赠礼物或相互问好,最后让学生再来模拟表演这部分的内容。
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我们在渗透教学Mother’s Day / Teacher’s Day / Women’s Day / Children’s Day / Christmas Day…要适时,并让学生为这些节日策划活动,学生在期待这些日子到来的同时,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和渴望。
2、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
课堂上需要教师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曾听赴英国进修ESL教师培训课程的老师谈到英国学校的课堂教学,他们的学生学习没有太大的压力,学生在校时间只有四个小时,其中一半时间是在课堂游戏,通过游戏学习知识,即“玩中学,学中玩”。其实活动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游戏是对生活的一种模仿。例如,在教Oxford English 1B /Unit 4“Follow me”,“Turn right”,“Turn left”这一课时,我们先运用Body language, 让学生学会left, right,然后边播放“Rabbit Disco”音乐,边问学生:I can dance. Can you dance?学生自然会答“Yes”或“No”。这时教学句子“Follow me”,并让学生跟着老师跳“Rabbit Disco”,虽然我的舞姿并不优美,动作也不是很到位,但孩子们还是跳得津津有味,要求掌握的句子已脱口而出。我们之所以这样设计,是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模仿这一特点进行的,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学会了新知,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当然我们组织的活动、游戏要有丰富的内容,并集趣味性、知识性和灵活性为一体,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3、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巧设情景
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表示想象内容的很少。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详见下表)。所以,教师在教学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植物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smile、cry、happy、sad、sun、moon、run、jump等单词,可借助彩色图片、简笔画、表情或动作进行教学。
识别速度表
识别内容 | 识别速度 |
实物 | 0.4 |
彩色图 | 0.9 |
简笔画 | 1.5 |
语言描述 | 2.8 |
4、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如在学习PEP Primary English Book Ⅲ / Unit 6 有关职业单词时,我让学生模仿各种职业特征的动作,学baseball player做棒球运动员动作,学farmer做农民种地动作,学nurse做护士打针动作,并让学生进行问答:“Is he / she a driver / farmer / doctor / …?”再如学习本套教材Book Ⅱ/ Unit 4第一课时“Do you like peaches / oranges / …?”等句型时,可让学生戴上自制的水果头饰,创设了一幅“活生生”的果园图,让学生分别扮演Zoom和Zip摘果子。
Zoom:I’m hungry.
Zip:Look, there’s a fruit garden. There are many apples、peaches、pears and so on. Let’s go and pick them.
Zoom:Good idea!
Zip:Do you like peaches?
Zoom:Yes, I do.
Zip:Do you like oranges?
Zoom:No, I don’t.
Zip:What about pears?
Zoom:Oh, I like them very much.
Zip: Let’s have some peaches and pears.
Zoom:Great.
课堂上,学生们认真扮演Zoom和Zip,争着表演这一短剧,使本来比较枯燥的语言内容成为学生乐于表演的剧本,寓教于乐。
5、利用媒体技术,创造动感情境
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也走进了英语课堂。它能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英语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模拟各种各样比较真实的情景。比如在学习数字时,为了能使学习材料有趣味性,我们的老师巧妙地设计了“蜡烛跳舞图”、“母鸡下蛋图”、“气球爆炸图”等一系列寓有童趣的生活情景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学习比较抽象的“Weather report“这一内容时,让学生边通过CAI观看真实的weather report,边学说“Good morning. This is the weather report. It’s warm in Hangzhou. …”多媒体形象性、再现性的特点,拉近了时空的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三)以作业为桥梁,实现生活化的再扩展
《新课标》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下面我们把自己积累的一些简单易行且丰富多样的英语课外作业做以下小结。
1、交流性的:课外,把所学的内容表演给家长看,有时可以和家长一起表演,并请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另外,每节课前,我让学生轮流表演他们精心准备的“Duty report”。
2、习得性的:让学生每天坚持听读课文录音,听儿童英语广播,把自己模拟最得意之处录制下来,和同学一起欣赏或进行评比,选出“英语小博士”。并鼓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卡通故事书,看英语VCD,欣赏儿童英语歌曲。
3、操作性的:如布置学生为家庭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贴标签,学生为了达到美观这一目的,他们书写标签、设计标签时就会非常用心,这样既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也能提高书写水平。我们还可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收集、摘抄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标牌,如:WTO,CCTV,VCD,kg,E-mail,Windows,“Merry Christmas”,“Made in China”,“You are welcome”等等。通过这些作业,学生会为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的课外英语而高兴。
4、探究性的:低年级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观察类的课外作业。如“What colour is the rainbow”,“What colour is red and blue”, apple有哪几种颜色? leaf颜色除了green还有哪些?高段学生可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作业,如hair、fish是可数名词还是不可数名词,“April Day”的由来,“cowboy”的由来等。有时还可以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捕捉butterfly、shrimp,探究squirrel、pigeon的生活习性等。
5、创造性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合作小组,让学生创造性地改编对话或排演短剧,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只要教师有心点拨,同学们互相合作,学生会表演出一个比一个更好的剧本。另外,还经常让学生编辑一些英语小报,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精心策划、各显神通,培养了创新思维的思考能力。
以上这些方法简单易行,关键就在于坚持,使其成为常规。每次作业后,我们都及时给予他们评价,哪怕是口头表扬或奖励“☆”。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把任务设计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即i+1(跳一跳能够够上的地方),才可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高认知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四)英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生活再现英语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我们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和交往。随着观念的更新,教学已不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开放型的。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给我们的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
1、校园文化的布置
(1)教室、办公室及各专用教室等标牌双语化。
如: Art Room, Language Room, Biologic Lab, Music Room等等。
(2)校园标语双语化。如:“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 “Keep the reading-room quiet” ,“No smoking ”, “Save water” 等,有的还可配上富有童趣的图画。
(3)布置富有英语气息的校园环境。如在教室里设立英语角,布置具有国外风俗习惯的图片,举办英语学习园地,在校园内创设英语墙报等等。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校内外活动
(1)利用节日、生日,开展英语主题活动。节日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基地,既是文化特色的反映,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母亲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在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下,孩子们装扮教室、制作礼物,用英语来庆祝节日,更好的体现了语言的交流作用。
(2)经常性地举办一些小型的英语比赛。如唱歌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自制手抄报比赛等富有竞争气息的活动。此外,还可组织排练英语文艺节目,举办英语商业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英语,获得成就感。
(3)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学会交际。如参观外事企业、采访外籍教师、参观英语俱乐部,品尝“肯德基”、“麦当劳”的食物。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开展与国外小朋友“手拉手”的派对活动。这些活动可让学生了解到现代社会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
七、 研究的成效与分析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标》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用”的最好体现,生活化教学使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而且使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的同时,学会了做人,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科研带动教学改革,科研成绩硕果累累。
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并以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主动上好教研课、听课、评课、撰写教学工作论文,交流学习心得,形成了勇于探索、虚心好学的教研风气。组里的教师开出宁波市级公开课4节、奉化市级10节,参加市级及市级以上论坛讲座12次,是我市参与公开课、作讲座次数最多的学校。近30篇论文、案例在教研系统组织的各级比赛中获奖或发表在省级、国家级核心报刊杂志上,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12篇,省级6 篇,宁波市级10 篇(其中2篇获一等奖),居我市首位,在宁波市极有影响力。这个团结求实的集体充分展示了其精悍的力量,年年被评为校级先进教研组,在2006年被评为市示范性教研组。(具体成绩见下表)
课题组成员获奖或公开课情况一览表
日期 | 姓名 | 内容 |
2005年度 | 周幼红 | 市观摩课 |
2004年度 | 周幼红 | 孙文英小学研讨课 |
2005年度 | 周幼红 | 北仑长江小学研讨课 |
2003年度 | 任洁 | 市观摩课 |
2004年度 | 任洁 | 市观摩课一次,市探讨课一次 |
2005年度 | 任洁 | 送教下乡溪口,裘村,松岙 |
2005年度 | 任洁 | 市优质课二等奖 |
2004年度 | 毛秀波 | 市观摩课 |
2004年度 | 毛秀波 | 送教下乡溪口 |
2005年度 | 毛秀波 | 市观摩课 |
2005年度 | 毛秀波 | 市观摩课(中小学衔接教学) |
2005年度 | 毛秀波 | 校青年教师青春风采一等奖 |
日期 | 姓名 | 内容 |
2002年度 | 周幼红 | 宁波市《PEP小学英语》第四册备课会议作讲座 |
2002年度 | 周幼红 | 市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讲座《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2002年度 | 周幼红 | 市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讲座《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体会谈》 |
2003年度 | 周幼红 | 市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讲座《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设计》 |
2003年度 | 周幼红 | 宁波市论文交流-《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
2005年度 | 周幼红 | 市小学英语研训活动中讲座《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及策略》 |
2004年度 | 任洁 | 市《PEP小学英语》第三册备课会议作讲座 |
2005年度 | 任洁 | 市《PEP小学英语》第六册备课会议作讲座 |
2005年度 | 毛秀波 | 市《PEP小学英语》第三册备课会议作讲座 |
2005年度 | 毛秀波 | 市《PEP小学英语》第三册备课会议作讲座 |
2005年度 | 毛秀波 | 市《PEP小学英语》第六册备课会议作讲座 |
日期 | 姓名 | 获奖或发表内容 | 级别 |
2000年度 | 周幼红 | 《小学英语非正式评估与测试初探》获宁波市 二等奖并发表于《宁波教研》 | 宁波市级 |
2001年度 | 周幼红 | 论文《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英语的持久动力》 宁波市二等奖、全国一等奖 | 宁波市级 国家级 |
2002年度 | 周幼红 | 案例《PEP Book 2 Unit 3 第一课时》 发表于《浙江教学月刊》 | 省级 |
2002年度 | 周幼红 | 课本剧《Three Butterflies 》发表于 《英语周报》上 | 省级 |
2002年度 | 周幼红 | 论文《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英语的持久动力》 发表于《宁波教改》 | 宁波市级 |
2002年度 | 周幼红 | 论文《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探究》获宁波市 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宁波市 基础教育综合学科论文评选一等奖,并发表 于《教育与耕耘》 | 宁波市级 |
2003年度 | 周幼红 | 论文《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自主性道德教育》 获奉化市一等奖,宁波市三等奖,发表于 《中小学教材教学》 | 宁波市级 国家级 |
2003年度 | 周幼红 | 案例《PEP Book 4 Unit 5 第一课时》发表于 《中小学教材教学》 | 国家级 |
2003年度 | 周幼红 | 论文《生活走进英语课堂》发表于《小学教学 实践与研究》、《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 | 国家级 |
2004年度 | 周幼红 | 论文《Guessing Game — 小学英语课堂的金点子》荣获奉化市、宁波市二等奖 | 宁波市级 |
2004年度 | 周幼红 | 论文《Guessing Game的设计与作用》发表于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年7月 | 国家级 |
2005年度 | 周幼红 | 案例《Unit 4 Part C Story time 》发表于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年11月 | 国家级 |
2005年度 | 周幼红 | 案例《迟到的关注》荣获宁波市小学英语 教学案例一等奖,同时发表于《中小学外 语教学》2006年6月 | 宁波市级 国家级 |
2005年度 | 周幼红 | 作品《Book 2 / Unit 4/ Part A Let’s learn 说课稿》被评为全国小学生日常英语总课题 组举办的第二届优秀论文大赛教案类一等奖 | 国家级 |
2005年度 | 周幼红 | 案例《Story time》被评为全国小学生日常英 语总课题组举办的第二届优秀论文大赛教案类 一等奖 | 国家级 |
2004年度 | 周幼红 | 浙江省小学新课程主题构建课堂教学创新 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 省级 |
2003年度 | 任洁 | 论文《小学英语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获奉化市一等奖,宁波市三等奖 | 宁波市级 |
2004年度 | 任洁 | 案例《Clothes》获宁波市三等奖 | 宁波市级 |
2005年度 | 任洁 | 案例《让课堂成为舞台 让学生充满活力》 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 | 省级 |
2005年度 | 任洁 | 论文《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的几点误区及对策》 获奉化市二等奖、宁波市三等奖 | 宁波市级 |
2005年度 | 任洁 | 论文《浅析小学英语合作学习中的无效现象》 发表于《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年3月 | 国家级 |
2005年度 | 任洁 | 案例《小学英语活动课案例》发表于《中小学 教材教学》2006年第一期 | 国家级 |
2004年度 | 毛秀波 | 案例《运用故事教学 生动会话课堂》发表于全国性的刊物《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一期 | 省级 |
2003年度 | 毛秀波 | 论文《激学生学习兴趣 展课堂教学魅力》 发表于英语周报.初中教师版,获奉化市小 学英语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 省级 |
2005年度 | 毛秀波 |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分别获奉化市小学 英语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 市级 |
日期 | 姓名 | 内容 | ||
2003年度 | 周幼红 | 宁波市小学英语新课程参与先进个人 | ||
2003年度 | 周幼红 | 浙江省小学英语新教材实验追踪最佳记录员 | ||
2003年度 | 周幼红 | 奉化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 ||
2004年度 | 周幼红 | 市新课程主题构建优秀奖 | ||
2004年度 | 周幼红 | 省新课程主题构建三等奖 | ||
2004年度 | 周幼红 | 奉化市锦屏街道名师 | ||
2004年度 | 周幼红 | 宁波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教学分会第四届会员 | ||
2004年度 | 周幼红 | 参与编写宁波出版社《新课程小学英语学习方法指导丛书》 | ||
2004年度 | 周幼红 | 参与编写《浙江省新课程作业本》 | ||
2005年度 | 周幼红 | 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名师带徒结业 | ||
2005年度 | 周幼红 | 所带班级荣获“奉化市先进班集体”称号 | ||
2004年度 | 周幼红 | 参与编写宁波出版社《新课程小学英语学习方法指导丛书》 | 《新课程小学英语备课参考》等 | |
2004年度 | 周幼红 | 参与宁波出版社《新课程小学英语备课参考》 | ||
2006年度 | 周幼红 | 评为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 ||
2006年度 | 周幼红 | 奉化市学科骨干教师 | ||
2004年度 | 任洁 | 参与编写《浙江省新课程作业本》 | ||
2004年度 | 任洁 | 获奉化市优秀班主任 | ||
2005年度 | 任洁 | 奉化市教坛新秀一等奖 | ||
2005年度 | 任洁 | 宁波市教坛新秀评比三等奖 |
2003年度 | 毛秀波 | 奉化市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
2005年度 | 毛秀波 | 奉化市小学英语教师书法比赛二等奖 |
2004年度 | 毛秀波 | 奉化市小学英语口语比赛三等奖 |
2004年度 | 毛秀波 | 奉化市小学教师基本功竞赛英语组第四名 |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如:在奉化市教研室组织的“英语识词”比赛中,十名参赛学生九名获“奉化市小学英语识词大王”;在2004年度宁波市小学英语毕业考检测中,我校的成绩名列前茅;在2005年度奉化市五年级英语期末检测中,我校取得了优异成绩。
此外,学生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语音、语法等语言知识,听说读写等意义技能及合作、想象、观察、记忆、思维、表演、创新等综合能力。
3.英语课外活动日常化。
1).校园英语文化的创设。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我们注重给学生创设浓厚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我们注重校园环境的设计,创设一种“所见即所得”的双语学习氛围。教室里、走廊上、布告栏都有双语提示。
2).经常性组织小型的英语比赛:朗读比赛、书写比赛、手抄报比赛、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内容丰富的活动。
3).英语节。一年一度的英语节是英语组为营造双语校园氛围、培养学生学英语、用英语而推出的一项重要活动,到目前为止已举办五届。每届英语节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
4).积极参加校外英语课外活动。校外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有益补充,教师发动并无偿指导学生参加正规的校外英语比赛,目前已取得一些成绩:有两位学生经层层选拔并代表宁波市赴北京参加“全国青少年蒲公英杯英语艺术表演大赛”,并获朗诵金奖,另外,我校参加“英语周报杯英语艺术大赛”获团体二等奖。
主要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孟银华“浅谈如何丰富小学生的英语课外知识”,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年第7期。
3、章兼中 外语教学心理学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6年
4、胡洪波“如何满足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需要”, 《中小学生英语活页文选》(16)。
5、蔡平 Language Context and the English Teaching http: // 219.239.238.40/theoresearch/ 2005
6、Young, D 1992. Language anxiety from the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ists’ perspective: Interview with Krashen, Omaggio Hadley, Terrell, and Rardin [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25.
7、Tarone, E. 1982. Systematicity and attention in interlanguage [J]. Language Learning, 30.
8、胡春洞 英语学习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年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