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4年下半年四川公《申论》真题及参
2025-09-25 17:58:00 责编:小OO
文档
2014年下半年四川省公《申论》真题及参

【材料链接】

1.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每年产生垃圾近1.6亿吨,城市人均垃圾年产量440公斤,且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其中能够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占66%,近1/3垃圾只能进行简单填埋,全国600座城市已堆放或填埋各类垃圾80亿吨,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有2/3城市被垃圾群包围,垃圾堆存累计占地5亿平方米

  广州每天生产的垃圾5000到5500吨,年产垃圾166万吨,并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广州市的垃圾来源中居民生活垃圾占总量的6成多,机关团体、商业饮食业垃圾占23%,道路清扫保洁垃圾占15%。据预测,5年之后,广州的生活垃圾将达到创纪录的220万吨。从二十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广州的“垃圾围城”现象持续出现在广花、广从等出口处,广州形象严重受损,外地司机戏称为“垃圾迎宾”。

  安徽合肥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年产量98万吨,占地26万平方米;全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29万吨,“垃圾围城”现象日趋严重。合肥环城区的南淝河,过去是草肥水美,如今受垃圾污染严重,有民谣说,“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引水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人畜受害。”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编制了《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规划》规定,地方须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按照《规划》的总体部署,抓紧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加强组织协调,明确落实责任,强化支持,完善机制,切实加大投入,确保完成《规划》提出的建设任务,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2013年9月7日,上午7时,昆明市老工人文化宫爆破成功。这栋从1982年开建,耗时3年建成的曾经昆明第一高楼,在使用了不到28年后,倒塌只用了2.5秒。

  现在,这里只剩下一堆高约10米,长度约30米的建筑垃圾;10天之内,这些残骸将被全部清理;未来,这里将成为商务区。

文化宫倒塌的方向与设计方案中倒塌的方向一致,整个大楼倒塌时间为2.5秒,飞石控制在大楼以内,倒塌长度比预期的30米还要短,控制在25米,倒塌后垃圾高度不超过10米。

3.三天内,记者三次来到北郊刚拆迁的郑州市京水村。该村占地1800多亩,有20个村民组1600户左右。拆迁现场,灰尘飞扬,满眼都是建筑垃圾,一眼望不到头。

    10月29日下午,记者在京水村调查时,村民李先生对记者“实话实说”:“这些垃圾被个人承包了,一方20块,谁拉谁受益。这四周没有沟壑和废弃鱼塘可倒垃圾的地方,最近的地方是运到荥阳市的贾峪,来回近百公里,拉一趟连油钱都顾不住。一到晚上9点以后,最少有五六十辆垃圾车排成队往黄河滩里运,不信你们晚上过来看看。”

    在知情人的带领下,记者沿黄河南大堤来到通往原阳县的浮桥。刚下大堤,西侧一鱼塘的北半部已被建筑垃圾填埋了一半,上面是刚覆盖的一层黄土。在浮桥南段西部,水中露出的全是建筑垃圾。黄河风景游览区东保合寨4号坝控导工程处向东约4公里,在河边的巡井路边,不时会看到有整车倾倒的建筑垃圾。在南裹头附近停靠的渔船旁,也填埋着成堆的建筑垃圾,被水冲后裸露在外……

4.春节长假期间,北京、天津、山西等地的游客纷纷来到历史文化名城蔚县欣赏该县拜灯山、打树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不过这座千年古城的卫生状况让不少游客连称大煞风景。

  北京的史先生与家人是大年初三上午来到蔚县的,刚一进入城区,街道里满眼的垃圾便让他感觉十分不舒服。当天下午,当地朋友陪同他一家人在县城里转了一圈,这次他看到的不少街道情况更为严重,垃圾、污水遍地都是,有的街道甚至被路两边的垃圾“挤”得只能供一辆车通行。

  史先生说,他去过不少古城旅游,当地的卫生状况搞得都十分不错,但这次蔚县之行让他十分失望。“没有一个清洁的环境,游客的心情也会大受影响,怎么还会来第二次?!”

  史先生的朋友杨女士说,本来邀请朋友到家乡做客参观,以此炫耀下家乡丰富的历史文化,可垃圾围城的状况让她也感觉很丢面子。杨女士说,她的朋友才来一天就心情大受影响,整日生活在这座古城里的居民更是十分闹心。“我家街道口的垃圾,快一个月了都没有人管。”

   5.一杯淡淡的春茶,本应令人颊齿留香,却因身价太高引来无数争议。今年,继西湖龙井爆出每500克18万元的“天价”后,河南一地方名茶也推出一款每500克13万元的茶中奢侈品。在名茶汇聚的安徽,上万元一斤的春茶品种也不在少数。

  是茶叶本身真值这么多钱,还是背后另有推手?记者来到正处于春茶采摘期的杭州西湖龙井产地,走访春茶市场,试图找出催生“天价”的原因。

  18万1斤的龙井是慈善义拍

  上月底,西湖龙井头茶尚未上市之前,500克西湖龙井头茶在一次预售义卖会上即拍出了18万元的价格。如此高价,不仅网友纷纷摇头,杭州市民也大惑不解,记者乘坐出租车前往茶园、茶市时,几名出租车司机都说:“十几万元的茶,谁在喝?这个价格也太离谱了!”

  杭州的茶商却连连喊冤。西湖龙井老字号杭州狮峰茶叶有限公司董事朱健说,那只是一场慈善义卖,拍出多高的价格都不奇怪。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会长、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戚国伟介绍,春茶“拍卖”,只是企业的一种销售方式,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并不能代表整个市场。他透露,这种“天价”茶数量非常少,最多只有0.5千克,大部分茶叶还是符合老百姓的需求的。

  一名跟踪西湖龙井市场多年的茶客说,每年在春茶开采前都有类似的拍卖,实际上是为当年的茶市预热,这样的做法各地都有,出现的价格也不能反映市场情况,行内人都知道是自己人玩玩,没有实际意义。他认为,网友不了解实情,反应有点过激。

  “天价”茶是茶市启动预热

  虽然每500克18万元的茶只是预示茶市开启的一个“大炮仗”,但每500克三四万元的高价茶却是真实存在的。

  4月5日,今年首场西湖龙井拍卖会上,3个传统品牌的特级西湖龙井以3.6万元-6万元/千克不等的价格成交。在盛产名茶的安徽省,极品太平猴魁每500克售价高达2万元,极品的六安瓜片每500克也卖到1.5万元。

  每500克3万元的茶叶,朱健认为价格并不高,其他很多茶种远比龙井卖得贵,如最贵的大红袍,有拍卖到每500克二十多万元的,滇红也卖到每500克数万元。他还纵向比较了一下,指出时期每500克上好的西湖龙井售价高达30块“袁大头”,而当时一头牛的价格才几块大洋。他说,最好最贵的茶,是在特有的区域内、用特有的方法炒制而成,每棵茶芽头的大小、采摘的时间和炒制的香味都有要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产出的茶口感独特,且数量极为有限,有时一年才出100千克,卖出3万-5万元/500克的价格,他觉得一点也不离谱。

  杭州龙井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祝百昌也说,从茶农手中收购最好的茶叶就要四五千元/500克,再从这些好茶叶里精挑细选,每4000克好茶叶里才能挑出500克极品。高档包装盒、原产地二维码和西湖龙井证明商标等也是成本,所以每500克三四万元的价格并不贵。

  虽然有每500克数万元的茶出现,戚国伟说,中国毕竟有这么多茶园这么多茶农,如果都往高端上靠,那就成问题了,所以这不应成为主流趋势。

  往年地产商是好茶购买主力

  无论一万元还是十几万元一斤,在老百姓看来,这都是距离自己太远的高档茶。那么,是谁在消费这些特级茶呢?

  杭州一家茶叶专卖店的销售人员说,上好的茶叶都是被买去送人,很少有自己喝的。安徽的一家茶叶经销商直言不讳,送礼消费成了高档茶叶的主力军。前文提到的茶客透露,今年杭州特级西湖龙井的销售形势并不乐观,因为房地产企业是往年的购买主力,现在房地产不景气,很多老客户今年不再购买特级茶。他还隐讳地说,这种每500克三四万元的极品茶,一般都没有成交量,不知道哪里去了。

  朱健则说,这些特级茶的目标消费群体是“懂茶爱茶”的人,为了让他们能买得起,所以把茶叶做成很小的包装。如每500克5万元的西湖龙井,做成2两装的包装,单价小,才能让更多的人喝到。

  可即使是2两装的包装,一盒的价格也高达1万元,绝非一般人能享用得起。祝百昌则坦言,高档茶就不是给老百姓喝的。

  “天价”茶与普通好茶差别不大

  “天价”茶到底是物有所值,还是价格远远偏离价值的“奢侈品”?没有精确计算过,谁也得不出准确的结论。戚国伟说,就事论事地说,并不是茶本身值这么多钱,当中还有很多因素推高它的价格,如文化内涵、茶的品质还有一群真正爱好茶的茶友等等。

  在西湖龙井茶基地一级保护区内的翁家山,茶农倪阿慧说,她家有7亩茶,每年最好的头茶只能采到3500克左右,平均一亩采500克,收购价和自售价均为每500克3500元。而她和戚国伟均曾经提到,有北京的公司来此地收茶,按每500克3500元的价格收来的茶,在北京的市场上售价为每500克千元。

在茶叶市场跑了十几年的茶客黄义青对叫价数万、十几万的茶不太感冒,他认为就是不大规模生产的茶叶,数量有限,再加上环保有机等概念,事实上茶叶与普通的好茶没有太大区别,但因为有市场,才生存下来。

6.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规定,未取得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交通、渔政等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的委托进行机动车船排气污染检测的,或者在检测中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交通、渔政等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负责资质认定的部门取消承担机动车船年检的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五条“排放环境噪声的单位违反本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环境噪声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机构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环境噪声监督管理权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拒绝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的,由执行现场检查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罚款:

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检查,或者被检查时不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必要资料的。”

7.2000年7月,T市为改正垃圾费随水费征收带来的不公平,并推动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及垃圾减量,在率先推行垃圾费随袋征收。

  随袋征收,是以专用垃圾袋为计量工具计算应缴垃圾费金额的方法。垃圾袋越大,装的垃圾量越多,所缴的垃圾费越多,这被视为一种较为公平合理的垃圾收费方法。

   8.【解说】现在,很多城市居民都已经习惯有清洁员定时来小区内收走垃圾,而在北京门头沟区王平镇的西马各庄村,清洁员收走垃圾后还会给你一张“小票”。

  【同期】门头沟区王平镇西马各庄村垃圾收集员徐锦于

连小孩他都知道,说交垃圾、要“小票”,他都知道跟你要(“小票”)。

  【解说】正如徐大妈所说,“交垃圾要小票”几乎成了西马各庄村每位村民的“常识”。那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同期】门头沟区王平镇西马各庄村垃圾收集员徐锦于晚上我收的这个厨余,择菜那个菜叶、剩饭这样的给点儿奖励,给小票,给三毛钱。

  【同期】记者都能兑换些什么呀?

  【同期】门头沟区王平镇西马各庄村垃圾收集员 徐锦于就是生活用品,纸、盐、酱油、醋的。

  【解说】原来这是西马各庄村为了鼓励村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想出的办法。据王平镇环境治理办负责人宋增武介绍,没有实行垃圾分类之前,西马各庄村的环境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垃圾随处乱倒,苍蝇四处乱飞。西马各庄村为了有效遏制村内的白色垃圾污染,从2004年起开始实施有奖垃圾回收制度,到了2007年,他们将这项措施扩大到了垃圾分类工作上。

  【同期】门头沟区王平镇环境办负责人 宋增武

  为了调动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镇里边出钱,以村居为单位,按各户一年给予补贴120块钱,每一个人20块钱,用于垃圾分类对村民的具体奖励。

  【解说】垃圾分类有奖回收制度实施以来效果显著,村民们逐渐接受了将垃圾分类放置等待回收的做法,并且将这当成一种习惯坚持下来,由此西马各庄村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于是,王平镇将这一做法推广到了其它村,给每家每户都专门配了分类垃圾桶,并且在每个村都设置了两名垃圾回收员,专门负责垃圾回收。徐大妈正是西马各庄村的一名垃圾回收员。

  【同期】记者

  每次收垃圾的桶是您每次到人家里去收么?

  【同期】门头沟区王平镇西马各庄村垃圾收集员徐锦于

都在门口搁着,有时候就是上家门口收去,到点就去,他知道,到点就收。到点就把桶拿到门口外边了。

  【解说】目前西马各庄村把垃圾分为厨余垃圾、灰土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进行处理,其中的厨余垃圾会被送到镇上投资建设的垃圾处理厂进行堆肥处理,将这些垃圾变为有机肥料。

  【同期】门头沟区王平镇堆肥厂负责人 李德云

  垃圾分类本来就是一个社会活动,应该是造福广大老百姓,就是说做了垃圾分类了以后,这些垃圾算一个出口,这些肥奔哪了呢?奔果园、农家,把粪拉到果园,给树施施肥,算一个循环了。

  【解说】垃圾分类回收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还能帮大家省下买日用品的钱,因此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

  【同期】门头沟区王平镇环境办负责人 宋增武

那么通过垃圾分类处理之后,老百姓增收了,咱们果园里有肥料了,现在咱们这个整体环境通过垃圾分类确实发生了一个翻天覆地的一个变化,另外,老百姓在这块儿生活,通过垃圾分类,它悄然地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习惯。

    (一)根据“给定材料2-5”,归纳概括我国存在的“垃圾难题”的具体表现。(20分) 

    要求: 

    1. 概括全面,条理清晰; 

    2. 语言简明,表述准确; 

    3. 不超过300字。 

    【参】 

    “垃圾难题”显示在以下方面: 

    (1)建筑缺乏规划。“短命建筑”普遍存在,因其使用时间短,造成浪费现象严重,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压力。 

    (2)垃圾处理场所规划不合理。首先,能消纳建筑垃圾的企业较少,垃圾填埋场距离远、来回费用高,造成建筑垃圾被随意倾倒、填埋,既浪费资源,又严重污染环境。其次,垃圾焚烧厂的建设,部分距离居民区较近,影响到居民日常生活,遭到居民反对,造成垃圾正常处理清运困难; 

    (3)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缺乏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设施;个别城市垃圾遍地,缺乏处理队伍,垃圾长时间无人清理。而街道、居民区则缺少垃圾分类的投放设施。 

    (4)过度包装问题严重。消费产品的包装所占比例较大,产生大量包装品垃圾。 

    (二)假定A县受到启发,派团到西马各庄村参观学习,而你是西马各庄村的大学生村官,请结合“给定材料8”,起草一份关于垃圾分类的经验介绍提纲。(30分) 

    要求: 

    1. 中心明确,内容全面; 

    2. 层次清楚,表达得体; 

    3. 字数400-500字。 

    【参】 

    关于垃圾分类的经验介绍 

    生活垃圾的不断增多,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通过垃圾分类管理,实现垃圾资源利用,非常必要。西马各庄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深入细致,让农民改变了旧习惯,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实现了农民得利、满意、社会受益的多赢,现将西马各庄村的“垃圾分类”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是支持。出资购买专门的垃圾清运车和分类垃圾桶,并指定专人负责挨家挨户收集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和清运。 

    二是垃圾就地消化。白色垃圾统一回收利用;厨余垃圾统一制成肥料,免费提供给农民;灰土垃圾用于农村填坑造地。 

    三是垃圾分类指导。制定垃圾分类标准,指导村民垃圾分类,帮助其养成良好习惯;相关人员上门收取垃圾时,对不合格的分类进行监督和整改。 

    四是垃圾分类宣传。利用挂历印垃圾分类知识,让村民眼见垃圾可以被制成再生纸;通过广播宣传,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村民骨干手把手指导分类,让农民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五是采取奖励措施。用“白色垃圾”换洗衣粉,激励村民主动对白色垃圾进行分类管理,并上交;用奖品兑换垃圾,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同时还节省处理垃圾的各种费用费,避免了二次污染,实现双赢。 

    (三)给定资料中提到,党的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垃圾难题日益普遍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请结合给定资料,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对‘垃圾难题’的思考”为副标题,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 

    1. 观点鲜明,认识深刻; 

    2. 内容充实,议论充分; 

    3. 思维严谨,逻辑清晰; 

    4. 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5. 字数800-1000字。 

    【参考范文】 

推进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

——对‘垃圾难题’的思考

     大地物产的富饶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休止地索取。当人类的开发引起江河断流、大地开裂,我们加之自然的皮鞭,最终必定会落到自己身上。而垃圾围城、污水横流,无异于给当前执着于GDP增长的发展模式予以当头棒喝。转变发展观念,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对自然一味索取,不仅毁灭了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更毁掉了人类生存的家园。地下水的告急,癌症村的激增,正是对这一短视的发展方式提出的严重警示。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只有摆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才能走上一条希望的道路。我们理应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度,真正化解垃圾围城的困局。 

    推进绿色发展,须合理利用资源,低碳发展。面对存量有限的自然资源,每一个理性的人都不会“涸泽而渔”。但追逐GDP政绩的错误激励,伴随垃圾的增长,却是资源快速耗竭。“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古老农耕文明的箴言对当代意义深远。而天价包装、过度包装以商业促销的名义大行其道,对于有限的资源同样是暴殄天物。管理部门要在整个社会宣扬生态新文明,改革政绩评定标尺,改变当前部分领导干部追逐GDP的疯狂心理,以坚持环保的心态制定商品包装的制度,真正走入低碳发展之路,整个社会才会走向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之路。 

    推进绿色发展,当科学看待资源,循环发展。根据物质不灭定律,资源并没有消失,它不过是变换了形式。垃圾,正是错位的资源。循环发展,秉承的就是这种智慧。用合理的方法回收垃圾,不仅是对资源紧张的环节,更重要的是自然资源走上的合理配置之路,是垃圾围城问题的破解之路,也是优化环境,实现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的希望之路。要实现循环发展,不仅要进行理念宣传,更要开发示范工程,并争取公益基金,转换垃圾,让循环经济能为我们带来效益和环境双丰收。 

    古老的中国向来物华天宝。面对垃圾困局,以低碳发展的态度对待资源,以循环发展的态度变换资源,我们就能走出困境,用东方民族的古老智慧,建设生态文明,开辟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本文来自网络)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