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关于《当前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2025-09-25 17:57:54 责编:小OO
文档
   

   关于《当前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黑龙江省安达市 升平镇中心小学  韩春香

1、前言

   1.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和期待: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儿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成为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孩子们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孩子们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不仅只是告诉孩子们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他们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想和矛盾对在校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使小学生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有些心理问题甚至是非常严重的,为此我们对在校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讨解决方法,解决目前学生学习上普遍存在自卑,惧怕,焦虑,厌学等心理,在生活上有攀比,贪图享乐的心理,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有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交往中存在偏执,惟我独尊的心理。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切实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做好科研工作,将心理课题更好的开展下去,经全组成员认真研究特拟定课题:《当前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调查研究》。   

2.对开展生命教育工作的建议和规划.

   中小学生命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有机渗透到各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加强学科教学,以学科渗透为主,在课堂领域落实生命教育的内容;要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重视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人际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命教育保障机制,切实加强生命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加强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加强对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督导考核。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问题心理的重要途径。实验过程中,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老师们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想方设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全校教师要努力探索“探究式”、“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和“让学生动起来”、“师生互动”等现代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创造条件、创设情境,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老师们还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科教材中的“心育”因素,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启迪学生思维,努力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农村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正处于各种从幼稚逐渐趋向成熟的过渡期, 在他们成长过程中, 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向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往往高于他们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他们在解决或实现这些过高 要求的同时, 也使得心理冲突、心理矛盾随之出现, 这些冲突和矛盾就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农村学生整个小学阶段都在家中住宿,家庭生活环境, 父母长辈的兴趣爱好、行为品德、文化素养等等, 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一些现象:

一方面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这些打工者的孩子大部分留在了农村家里。例如我校的金一丹同学,父亲患病,母亲外出打工,家庭贫困,在它的教育方面就有缺失。还有些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有的则单独在家。他们得不到父母的温暖,更得不到父母的指导教育。例如我校的王浩纯同学,父亲入狱多年,母亲车祸身亡,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去年奶奶因病去世,孩子的生活都很困难,时间一长,他的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生活上放任自流,自然不可能认真对待学习;

另一方面是大多数的家长都没有上过学,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无力辅导孩子的成长。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孩子成绩稍有浮动就会大打出手,根本不会分析原因,正确引导。

还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

(二)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

广大农村学校由于改革的滞后、教育手段的落后,仍在搞应试教育。学校都是以教学成绩作为对教师考核的准绳, 教师就把这种考核手段直接转嫁给了学生。他们在教学中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老师之间相互竞争容易造成恶性竞争,造成学生学习紧张, 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以至于产生厌学、逃学甚至对抗情绪,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教师素质问题也是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重要的因素。在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子比较小且比较穷的学校, 有许多教师都是半边农半边教学的,教师研究教学方面的时间不多,导致教学方式落后,教学内容老化,为达到学校的考核要求,他们在教学中也只有采取过去的老一套。有时不免产生一些烦燥情绪, 使用一些轻率、粗暴、过激等手段。教师的心理状态、个人素质、人格力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农村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是农村里往往残留一些不良风气如、偷盗、打架、骂人等的不良习俗。小学生正好是处于对任何事情都有好奇心的时期,在大人的影响下,也会偷偷摸摸地尝试。

二是“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思潮比较泛滥。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打工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不读书也照样能挣大钱的在农村中流行。又由于近年来机构改革, 不少人员下岗, 学校毕业的学生就业机会少等等。

三是网络的因素,网吧在农村越来越多,农村的网吧管理不良,家长对网络知识的贫乏,常常会发生因网络而引发的农村学生偷窃、离家出走、失踪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之,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关注孩子早期成长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三、我校的措施: 

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素质教育的新课题,教育的终极是培养发展性人才、创造性人才,这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就可以完成的,我们还应该重视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让他们在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

因此,我在实践中为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有:

(一)提高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

家长要多多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就算是因为家境原因家长到外地打工,他们也要多于孩子们通电话,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解决心理矛盾,最好是能把他们带在身边。避免孩子受不健康现象的影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期望值不宜太高,对孩子的要求要切合实际,事实求是的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以免造成子女的心理压力, 但也不能任其自然发展,要严格管教, 加强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家长除了在物质生活上关心他们外,更多地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身体、思想和心理等情况。这部分任务就交给了班主任,希望在家校的互动中解决问题.

(二)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要求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转变教育观念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加强学校常规教育,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1、要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培养会学习的学生。要求教师充分领悟新课程精神,实施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过程,重体验,重方法,培养乐学会学的学生。

    2、开设了心理辅导活动课,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加速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的进程。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氛围,重视环境育人。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可产生深远的的影响,优良的校风、班风、学风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从而起到一种正面的引导作用。我不仅仅利用生命教育课,还有效的在其他学科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周围环境的改善

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例如定期召开家长,校讯通等,会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转变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矫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力加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掌握学生心态,可以采用个别辅导、团体辅导、活动中引导、学科渗透、家庭教育指导等方法对学生的性能力健康状况进行改善,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的心理障碍。

以上是我校在生命教育课上几点做法,希望大家知道。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