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绿化中级职称 园林设计
2025-09-25 17:56:55 责编:小OO
文档
                          园林设计

一、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熟悉的内容:

   园林设计的依据和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园林设计的依据:

1.科学依据:

在任何园林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根据有关工程项目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如在园林中,要依据设计要求结合原地形进行园林的地形和水体规划,设计者必须对该地段的水文、地质、地貌、地下水位、北方的冰冻线深度,土壤状况等资料进行详细了解

2.社会需要

园林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他要反映社会的意识形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所以园林设计者要了解人民的需求

3.功能要求

园林设计者要据人们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功能要求等方面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情趣健康、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览、休息和开展健康娱乐活动的功能要求

4.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设计者要在有限的投资条件下,发挥最佳设计技能,节省开支,创造出最好的作品

(二)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适用 经济 美观”

1.一般情况下园林设计首先要考虑适用的问题

适用     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园林的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

2.在考虑适用的前提下,其次考虑的是经济问题。要根据园林性质,建设需要确定必要的投资

3.在适用、经济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即满足园林布局、选景的艺术要求

掌握的内容:

生态、景观、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生态、景观、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单独追求生态、文化,不考虑园林景观,就要降低园林的艺术水准,失去吸引力,不受广大群众的喜欢,如果单纯追求景观,不是全面考虑生态文化问题,就可能产生某种偏差或缺乏文化经济基础而导致设计方案成为一纸空文,所以园林工作者必须在生态、文化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景观”,景观必须与二者协调起来,统一考虑,最终创造出理想的园林设计艺术作品

二、园林布局

了解的内容:

(一)总体设计

指园林的布局:就是在选定园址或称之在“相地”的基础上,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地质特点等因素,进行全国的总布置

(二)立意:

 指园林设计的总意图,即设计思想。设计思想是通过园林艺术形象表达的,主题思想是园林创作的主体和核心

1.神仪在心,意在笔先

绘画选图首先要认真考虑立意

2.情因景生,景为情造

造园的关键在于造景,而造景的目的在于抒发作者对造园目的与任务的认识和技法的思想感情

熟悉的内容:

(一)“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意义

古代“相地”,即造园的选择园址。其主要含义为,园主经多次选择,比较,最后“相中”,即园主所认为理想的地址。

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呢?园主人在选择园址的过程中,已把他的造园构思与园址的自然条件、社会状况、周围环境等因素作综合的比较筛选,因而不难看出相地与立意是不可分割的,即为相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规划过程中,不宜作为居住区或其他开发的地段,最后确定作为城市公共用地,在园林设计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合乎地形骨架的规律,才能达到构园得体的目的

(二)园林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园林的内容是其内在各要素的总和,内容与形式之间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园林的内容决定其形式,园林的形式依赖于内容表达主意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又是相对的,作为一定内容的园林形式,可以成为另一种园林形式的内容,有时根据内容发展的需要,及时破除旧形式,创立新形式

(三)园林构成五大要素

1.园林组成要素

园林设计就是利用地形、植物、建筑、道路、园林小品等设计要素,最后将这些要素通过作者的有机组合,构成一定特殊的园林形式,表达某一形式,某一主题思想的园林作品

2.园林构成的五大要素

(1)地形。地形构成园林的骨架,主要包括平地、水体、土丘、丘陵、山峦、山峰、凹地、谷地、坞、坪等类型,水体是地形组成中不可缺少的,水声倒影也是园林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还形成堤、岛、洲三者

(2)植物:植物是园林设计中有生命的题材,植物要素包括乔木、灌木、攀援植物、花卉、草坪地被、水生植物等,除植物外,自然界还有动物,植物共生共荣构成的生物生态景观

(3)建筑:根据园林设计的立意、功能要求、造景等需要,要考虑适当的建筑和建筑组合,同时考虑建筑的体量、造型、色彩及与其配合的假山艺术,雕塑艺术,园林植物,水景等要素的安排

(4)广场与道路:广场与道路、建筑的有机组织,对园林形式的形成起决定作用,广场和道路系统将构成园林的脉络,并起到园林中交通组织、联系的作用

(5)园林小品:使园林景观更富于表现力,园林小品一般包括园林雕塑、园林山石、园林壁画、摩岩石刻等内容,园林小品也可以单独构成专题园林,如雕塑公园、假山园等

(四)园林的形式分类

1.规则式园林:西方园林主要以规则式为主,它的主要特征是:

(1)中轴线: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并大抵依中轴线的左右前后对称或拟对称布置,园林的划分大都成为几何形

(2)地形①在开阔较平坦地段,由不同高程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②在山地及丘陵地段,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其剖面均为直线所组成

(3)水体:①其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主要是圆形和长方形,水体的驳岸多整形、垂直,有时加以雕塑②水景的类型有整形水池、整形瀑布、喷泉、壁泉及水渠运河等

(4)广场与道路①广场多成规则对称的几何形,主轴和副主轴上的广场形成主次分明的系统②道路均为直线形,折线形或几何曲线型,广场道路构成方格形式、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5)建筑:主体建筑组群或单体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成与广场、道路相结合的主轴、副主轴,形成控制全园的总格局

(6)种植规划:花卉布置常以图案为主要内容的花坛和花带

(7)园林小品:雕塑、瓶饰、园灯、栏杆等装饰、点缀了园景

2.自然式园林其主要特征:

(1)地形:主要处理地形的手法是“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的“得景随形”,在平原,要求自然起伏、和缓的微地形。地形的剖面为自然曲线

(2)水体:①园林水景的主要类型有湖、池、潭、沼、湾、瀑布等②水体要再现自然界水景,水体的轮廓为自然曲线③水岸为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驳岸主要用自然山石驳岸、石矶等形式

(3)种植:要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之美,不成行、成排栽植①树木不修剪、配植以孤植、丛植、群植、密林为主要形式②花卉的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要形式

(4)建筑:单体建筑多为对称或不对称的均衡布置①建筑群或大规模建筑组群多采用不对称均衡的布置②全园不以轴线控制,但局部仍有轴线处理③建筑类型有亭、廊、榭、楼、阁台、塔、桥等

(5)广场与道路①除建筑前广场为规则式外,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外形轮廓为自然式②道路的走向,布列多随地形道路的平面和剖面,多为自然的起伏曲折的平曲线和竖曲线

(6)园林小品:假山、石品、盆景、石刻、砖雕、石雕、木刻等

3.混合式园林:前两种形式交错组合,一般情况下①多结合地形,在原地形平坦处,根据总体规划需要安排规则式的布局②在原地形条件较复杂,具备起伏不平的丘陵、山谷、洼地等,结合地形规划成自然式

(五)园林设计的三种方法:(轴线、山水、结合)

1.轴线法:创作特点是由纵横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组成,控制全园布局构图的“十字架”,然后由两主轴线再派生出若干次要的轴线或相互垂直或呈放射状分布,一般组成左右对称,有时还包括上下左右对称的,图案性十分强烈的布局特征

2.山水法: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园就是山水法设计的典范

山水法的园林创作特点:

把自然景色和人工造园艺术,两者巧妙地结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①最突出的园林艺术形象,是以山体、水系为全园骨架,模仿自然界的景观特征,造就成第二个自然环境

②一般“地势自有高低”,那就“低凹可开池沼”,即使原地平坦,也开池浚壑,理石挑山,即“挖湖堆山”

③“构园无格,借景有因”,所以山水法的园林布局“巧于因借,精在合宜”,借外景。

④山水地形是园林的间架,自然山水园的构景主体是山体水系

3.综合法:介于绝对轴线对称法和自然山水法之间的园林设计方法

掌握的内容:

(一)园林布景基本原则

1.构图有法,法无定式

2.功能明确,组景有方

3.因地制宜,景以境出

4.掇山理水,理及精微

5.建筑经营,时景为精

6.道路系统,顺势通畅

7.植物造景,四时烂漫

1.构图有法,法无定式

(1)主景与配景(自然界的生物体都是呈现明显的主从结构)

  各种艺术创作中,首先确定主题、副题,重点、一般,主角、配角,主景、配景等关系,所以园林布局,首先在确定主题思想前提下,考虑主要的艺术形象,也就是考虑园林主景(颐和园:主景----佛香阁,高38米,八角形,四重檐,攒尖顶木结构建筑)

①中轴对称

园林布局中,确定某一方向——轴线,轴线的上方是主要景物,主景物前方两侧常配置一对或若干对的次要景物,以陪衬主景

②主景升高

主景升高犹如鹤立鸡群,往往与中轴对称的方法联用

③环拱水平视觉四合空间的交汇点

园林中,环拱四合空间主要出现在宽阔的水平面景观或由群山环抱的盆地类型园林空间

④构图重心位能

⑤渐变法

园林景物布局采用渐变的方法,从低到高,逐渐升级,由次要景物到主景,级级引入

(2)对比与调和是布局中运用统一与变化的基本规律,创作景物形象的具体表现

①空间对比:入门时的狭长、曲折、忽明忽暗、进入后开阔、给人以园内空间豁然开朗的感觉

②虚实对比: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使园林景观变化万千、玲珑生动。园林中的虚实还体现在山与水方面,山为实,水为虚,水中有岛,岛中又有池,粉墙为实,门窗、月洞门为虚

③疏密对比及其他“宽可走马,密不容针”,既讲究疏密对比的艺术手法。其他:主次对比、高低对比、上下对比、直线与曲线的对比等

(3)节奏与韵律:使同样的景物重复出现

(4)均衡与稳定

对称的均衡为静态均衡,主轴不在中线上,两边的景物在形体、大小与主轴的距离都不相等,但两景物又处于动态的均衡之中

(5)尺寸与比例:适合游人的尺寸和夸张尺寸的应用

2.功能明确,组景有方

在合理功能分区基础上,组织游赏路线,创造系列构图空间,安排景区、景点,创造意境情景,是园林布局的核心内容

(1)水景区——多做环湖导游,布局特点是水池居中,桥岛相连,四周山石建筑、花木环抱

(2)山林区——沿山脊或山谷走向,忌讳直通方向重复或树干分叉

(3)景物观赏点:观景点一般安排在主景物的南向,观赏点的位置高视点多设于山顶或楼上,低视点多设于山脚或水边,观赏点与景物的距离要合适。

3.因地制宜,景以境出

要根据地形、地势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亭、筑榭、山道随形势,清泉石上流

(1)主景突出式自然山水园——颐和园

(2)集锦式自然山水园——圆明园

(3)风景式自然山水园——避暑山庄

4.掇山理水,理及精微:就是挖湖堆山的理论依据

(1)理水:首先是沟通水系,即疏水之去由,查源之来历

                动态水景 :溪流、瀑布、泉等

水景                 规则式:方形(北海静心斋)长形

          静态水景   自然式:若方形、若三角形、狭形

                     混合式

园林中,水系设计要求:

①主次分明,自成体系

②水岸溪流,曲折有致

③阴阳虚实,湖岛相间

④山因水活,水因山转           土山   主山 要护坡:上植草皮最大坡度33%,最小1%

(2)掇山:即堆山,也称筑山  石山   客山

土山设计要点:                 土石相间

①主客分明,遥相呼应

②未山先麓,脉络贯通,山形追求“左急右缓,莫为两翼”

③位置经营,山讲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④山观四面而异,山形步移景变

⑤山水相依,山抱水转

5.建筑经营,时景为精

园林建筑要达到可居、可游、可观。常见有厅、堂、楼、阁、塔、台、轩、馆、亭、榭、斋、舫、廊等

中国园林建筑的布局手法

(1)山水为主,建筑配合

(2)统一中求变化,对称中有异象

(3)对景顾盼,借景有方

6.道路系统顺势畅通

“顺势辟路”:道路的设计应当与地形巧妙地结合

“曲折有情”:园路设计要求达到平面上曲折和剖面上起伏融汇于一条上

道路设计首先要考虑系统性,从全园着眼,确定主路系统

道路的平面造型有直线、曲线、折线等

道路设计往往与建筑、广场两因素不可分开

7.植物造景,四时烂漫

(1)园林植物种植规划要点

①园林植物造景要点

a.四季景观

b.专类园

c.水生植物区

d.温室、盆景区

e.花圃、苗圃

②种植类型

园林中植物造景的素材: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花卉、草皮、植被植物、水生植物、攀援植物、陆地植物造景是园林设计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a.块状:片状的成面形布局的密林、草坪类型

b.线状:园界树、园路树、湖岸树等植物

c.散点:孤立树、树丛、树群

d.绿篱和花坛

e.水生植物、攀援植物

f.花坛、花镜应用

三、园林设计的程序

1.园林设计的前期任务

2.总体设计方案阶段

3.局部详细设计阶段

熟悉的内容:园林设计的前提工作和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的内容

(一)园林设计的前提工作

1.掌握自然条件,环境状况及历史沿革

(1)甲方对设计任务的要求及历史状况

(2)城市绿地总体规划与公园的关系,以及对公园设计上的要求,城市绿地总体规划图

(3)公园周围的环境关系、环境特点、未来发展情况

(4)公园周围城市景观

(5)该地段的能源情况

(6)规划用地的水文、地质、地形、气象等方面的资料

(7)植物状况

(8)建园所需主要材料的来源与施工情况

(9)甲方要求的园林设计标准及投资额度

2.图纸资料

(1)地形图:园址范围内总平面地形图

图纸应明确显示以下内容:

①设计范围

②园址范围内的地形、标高及线状物

③注明现状物中要求保留利用、改造和拆迁等情况

④四周环境情况

(2)局部放大图:1:200图纸主要提供为局部详细设计用

(3)要保留使用的主要建筑物的平、立、面图

(4)现状树木分布位置图1:200,1:500,主要标明要保留树木的位置,并注明品种、胸径、生长状况和观赏价值等

(5)地下管线图1:500,1:200,一般要求与施工图比例相同,除平面图外,还要有剖面图,并需要注明管径的大小、管底或管顶标高,压力坡度等

3.现场踏查:一方面核对、补充所收集的图纸资料,另一方面设计者到现场可根据周围环境条件,进入艺术构思阶段,踏查的同时,拍摄一定的环境现状照片

4.编制总体设计任务文件

(1)公园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关系

(2)公园所处地段的特征及四周环境

(3)公园的面积和游人容量

(4)公园总体设计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要求

(5)公园地形设计,包括山体、水象等要求

(6)公园的分期建设实施的程序

(7)公园建设的投资匡算

(二)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的内容

1.主要设计图纸的内容

(1)位置图:属于示意性图纸,表示该公园在城市区域内的位置,要求简洁明了

(2)现状图:根据已掌握的全部资料,经分析、整理、归纳后,分成若干空间,对现状作综合评述

(3)分区图:根据总体设计的原则,现状图分析,根据不同年龄段游人活动规划,不同兴趣爱好游人的需要,确定不同的分区,划出不同的空间,使不同空间和区域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并使功能与形式尽可能统一

(4)总体设计方案图

①公园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②公园主要、次要、专用出入口的位置、面积、规划形式,主要出入口的内外广场、停车场、大门等布局

③公园的地形总体规划、道路系统规划

④公园建筑物、构筑物等布局情况,建筑平面要能反映总体设计意图

⑤全园植物设计图,图上反映密林、疏林、树丛、草坪、花坛、专类花园、盆景园等植物景观

⑥总体设计图应明确表明指北针,比例尺,图例等内容。

⑦总体设计图,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比例尺多采用1:2000-1:5000;

              面积在1000-5000平方米左右,比例尺采用1:1000;

              面积在800平方米,比例尺采用1:500

(5)地形设计图,地形是全园的骨架,要求能反映出公园的地形结构。

(6)道路总体设计图,确定公园主要出入口,次要入口与专用入口。主要广场和主要环路的位置及消防通道。同时确定主干道,次干道等的位置,及各种路面宽度和排水纵坡。主要道路的路面材料,铺装形式等。

(7)种植设计图,根据总体设计图的布局,设计的原则以及苗木的情况,确定全园的总构思。

(8)管线总体设计图

(9)电气规划图

(10)园林建筑布局图

2.鸟瞰图,鸟瞰图制作要点

(1)无论采用一点透视,二点透视或多点透视,轴测画都要求鸟瞰图,在尺度比例上尽可能准确反映景物的形象。

(2)除表现公园本身外,又要画出周围环境

(3)注意“近大远小,近清楚远模糊,近写实远写意”的透视法原则

(4)树木不宜太小,以约15-20年树龄的高度为画图的依据

3.总体设计说明书

(1)位置、现状、面积

(2)工程性质,设计原则

(3)功能分区

(4)设计主要内容

(5)管线、电讯规划说明

(6)管理机构

4.工程总框算:根据设计内容、工程复杂程度,结合常规经验框算,或按工程项目、工程量、分项估算再汇总

掌握的内容: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地、专用绿地等

(一)公园绿地:即公园绿化用地,指公园用于栽植乔木、灌木、花卉和草地的用地

1.进行植物配置规划时坚持以下原则

①全面规划,重点突出,远期和近期相结合

②突出公园的植物特色,注意植物品种搭配

③注意植物基调及各景区的主配调的规划

④植物规划充分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⑤四季景观和专类园的设计是植物造景的突出部分

⑥注意植物的生态条件,创造适宜的植物生长环境

2.公园内各种活动区对绿化种植的要求

(1)体育活动区

①要有充足的阳光,但植物不宜有强烈反光

②树种及颜色要单纯、开朗

③体育场四周应用常绿密林与其他区分开

④树种的选择应生长迅速,避免选用有种子飞扬、落花落果、易生病虫害、分蘖性强、树姿不齐的树种

(2)儿童活动区

①树种种类应比较丰富

②活动场地应有高大、树冠开展的落叶乔木庇荫,用密林或树墙与其他活动区分开

③植物要求体态奇特,色彩鲜丽,无毒无刺无其他害处

④该区的绿化面积不应小于全区面积的50%

(3)安静休息区

①应采用密林的方式绿化,在密林中分布很多散步小路,林间空地等,并设置休息设施

②可设亭前的疏林草地、空旷草坪、设置多种专类花园,有水体更好

③以自然式绿化配置为主,植物种植要求多种多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

(4)文娱活动区

①一般采用规则式的绿化种植,在游人集中地段可设开阔草坪

②以种植高大乔木为宜,突出遮荫、美化、四季有明显特征的绿化效果

3.公园整体绿化

(1)公园四周安排卫生防护林带

(2)全国美化重点及特殊景点,建筑物附近的植物品种及种植方式以突出各景点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

(3)整个公园可种植的土地除树木外,尽可能铺草皮和地被植物

(4)全园有统一的基调树种,运用植物的花色、叶色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注意季相变化

(5)公园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也可适当引种能适应本地的一些外地名贵的植物种类

(6)公园的绿化种植设计应对种植类型和树种比例作出适当安排

绿地中各种种植类型比例

密林                    40%

疏林和树从              25%-30%

草地                    20%-25%

花卉                    3%-5%

绿地中常绿树和落叶树比例

                     常绿树               落叶树

华北地区          30%-50%                70%-50%

长江流域           50%                     50%

华南地区         70%-90%                  30%-10%

华中地区         50%-60%                  40%-50%

(二)道路绿化

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道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道路红线:在城市规划图上划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限常以红线表示,故称道路红线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a分车绿带

b.行道树绿带

c.路侧绿带

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位于上下机动车道之间为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比例,该比例应不少于20%

装饰绿地:以装点、美化街景观赏为主,一般不对行人开放的绿地

1.道路绿化的意义和作用

(1)卫生防护

①净化空气②减少噪音③降低辐射热④保护路面

(2)组织交通

(3)美化市容

(4)结合生产

(5)散步休息作用

(6)防灾和战备防御

2.道路的断面布置形式

(1)一板二带式:由一条车行道、两条绿化带组成

(2)二板三带式:将车辆的上下行分开

(3)三板四带式:共有四条绿化带

(4)四板五带式:共有五条绿化带

(5)其他形式:一板一带式

3.道路绿化的环境条件及树种选择

(1)道路绿地的环境条件

①土壤:贫瘠,无自然结构,旧建筑基础,土层太薄,酸碱度太高,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

②烟尘:影响光合作用,降低呼吸

③日照不均,建筑物一侧的阴影范围内日照不足

④风力不均,建筑物影响,风口

⑤有害气体,毒害植物,易受病虫害

⑥人为机械损伤和破坏

⑦地上地下管线多

(2)绿化树种和地被植物的选择

①选择原则

a.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b.寒冷积雪地区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c.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车行交通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d.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e.绿篱植物和观叶植物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茂,耐修剪的树种

f.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易于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应选萌孽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②道路绿化树种选择

a.能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移栽时易成活

b.管理省工

c.树干挺直,绿荫效果好

d.发芽早,落叶晚,且时间一致

e.花果无害

f.树龄长,材质好

g.受风影响大的地方选深根性树种

4.道路绿带设计

(1)行道树绿带设计

①选择合适的树种,确定行道树种植点距道牙的距离

②确定合理株距和种植方式

③考虑路口和电杆、公交车站等安全视距所需最小距离

(2)分车绿带

宽度没有固定尺寸,种乔木分车带不小于2.5cm,窄的分车带只种草坪和灌木,无建筑物处分车带可种植较密的乔、灌木,形成绿色的墙,建筑物多时种植不档视线

(3)路侧绿带的设计

①防护绿带宽在2.5m以上时,一行乔木,一行灌木

大于6m时,两行乔木或大小乔木、灌木复层方式种植

在10m以上,可多样

②基础绿带,种植灌木、绿篱、攀援植物

③街头休息绿地,种植形式可多样,重点装饰出入口及场地周围道路转折处

④花园林阴路:它与车行道相邻的一侧要用浓密的植篱和乔木共同组成屏障,与车行道隔开

(三)居住区绿地:在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住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和居住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地

1.居住区绿地设计一般要求

(1)绿地设计的内容包括:绿地布局形式,功能分区,景观分析,竖向设计,地形处理,绿地内各类设施的布局和定位,种植设计等,提出种植土壤的改良方案,处理好地上、地下市政设施关系等

(2)绿地设计应考虑鸟瞰效果

(3)种植设计按下列要求

①充分利用绿地内现状树木

②因地制宜,采取以植物群落为主,乔木、灌木和草坪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多种植物配置形式

③选择寿命长,病虫害少,无针刺,无落果,无飞絮,无毒无花粉污染的植物种类

④合理确定块长、慢长树比例,慢长树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树木总量的40%

⑤合理确定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比例,比例控制在1:3-1:4

⑥在绿地中乔木、灌木的种植面积比例一般应控制在70%非林下草坪、地被植物种植面积比例宜控制在30%左右

(4)可设计适当的园林小品

(5)绿化用地栽植土、灌溉系统要符合要求

(6)排水设施要合理

(7)乔、灌木种植位置应符合规定

①与市政管线的距离符合规定,1-2m

②落叶乔木栽植位置应距住宅建筑有窗面5m以外

③架空线路下种植耐修剪植物种类

④乔灌木与其他基础设施的最小距离符合规定(2-5m)

(8)苗木规格和质量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以下要求

①落叶乔木干径应不小于8cm

②常绿乔木高度应不小于3m

③灌木类不小于三年生

④宿根花卉不小于二年生

(9)绿地内绿化用地全部用绿色植物覆盖,建筑物墙体可布置垂直绿化

四、专用绿地(略)

补充:常绿乔木类种植穴规格

树高土球直径种植穴深度种植穴直径
15040-5050-6080-90
150-25070-8080-90100-110
250-40080-10090-110120-130
400以上

140以上

120以上

180以上

落叶乔木类种植穴规格

胸径种植穴深度种植穴直径胸径种植穴深度种植穴直径
2-330-4040-605-660-7080-90
3-440-5060-706-870-8090-100
4-550-6070-808-1080-90100-110
花灌木类种植穴规格

冠径种植穴深度种植穴直径
10060-7070-90
20070-9090-110
竹类种植穴规格

种植穴深度种植穴直径
大于盘根或土球厚度20-40

大于盘根或土球直径40-60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