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 制 圖
一 目的:
1.了解控制圖的原理及其作用方法.
2.學會觀察﹐分析和應用控制圖.
3.能應用統計的方法﹐分析不良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
二 范圍:
適用于事業8部與質量活動相關的所有人員.
三 內容:
1.控制圖法是以控制圖形式﹐判斷和預報生產過程中質量狀況是否發生波動的一種質量控制的統計方法﹐它直接監視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動態﹐具有穩定生產保証質量﹐積極預防的作用.
2.控制圖主要用途是判別生產過程是否處于穩定狀態.
3. 控制圖分類及區別(依數據之性質分)
X-R
a. 計量控制圖的 X-δ
X-R
P chart
b. 計數值控制圖
Pn chart
X-R chart
樣本數4≦N≦10 樣本組數15~25
X=ΣXi/N
R=Xmax-Xmin
R=ΣRi/N
控制限公式:X-chart R-chart
UCLX=X+A2R UCLR=D4R
LCLX=X-A2R LCLR=D3R
CL=X
X=Σxi/M
4. 認識控制圖原理
a. 控制圖所要的因素:偶然性原因;系統性原因
b. 控制圖中上下控制限的確定(X+3δ)
5. X-R控制圖的作圖步驟
a.生產現場收集數據(系統取樣方式);
b.計算各組X.R;
c.計算各組X.R;
d.確定X控制圖中心線和上下控制界限值;
e.確定R控制圖中心線和上控制界限值(R總為正,R=0最理想,現場一般不畫LCL);
f.依據以上數據畫出X-R控制圖.
6. 控制圖的觀察和分析
a. 控制狀態歸納起來2點要素.
A). 控制圖上的點子不超出控制界限,即在控制范圍內;
B). 控制圖上的點子排列沒有缺陷.
b. 控制圖點子在控制界限內排列的缺陷的各種現象.
鏈狀
偏離
傾向
周期
接近
A)出現7個點子的鏈:有系統因素影響,工序不穩定;
UCL
CL
LCL
(5點鏈) (6點鏈) (7點鏈)
B)多點在中心線一側出現:預示系統因素參入,生產過程或工序不穩定.
1).連續11點中,有10點在中心線同一側;
2).連續14點中,有12點在中心線同一側;
3).連續17點中,有14點在中心線同一側;
4).連續20點中,有16點在中心線同一側.
C)出現7個點連續上升或下降的傾向:排列有異常,生產過程或工序不穩定.
D)出現周期性變化:系統性因素發生,影響工序或生產過程
E) 點在控制界限附近出現,有一定量連續點出現在+2δ~+3δ標準偏差范圍內.
1).連續3點有2點出現在+2δ~+3δ范圍內;
2).連續7點有3點出現在+2δ~+3δ范圍內;
3).連續10點有4點出現在+2δ~+3δ范圍內.
7. 控制圖異常對策:
a.控有特別監查工作回顧,對于失控狀態即須作出判斷并作出修正行動,如有特別嚴重, 須做停線檢討.
b.指派人員記錄工序周圍發生的新事物,變化或改變情況按時記錄.
c.信號后,在存走勢形狀進行分析,是否有失控的警告信號存在.
d.集會討論將出現的問題,短或長期改善行動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