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新教材】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及答案—2020年秋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2025-09-25 17:56:58 责编:小OO
文档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及答案

1、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谁主沉浮(主宰)漫江碧透(表程度,极)

B. 峥嵘岁月稠(不平凡)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

C.浪遏飞舟(阻止)激扬文字(抨击、褒扬;激浊扬清)

D.挥斥方遒(强健有力)粪土当年万户侯(以……为粪土,意动用法)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3.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航船的前进,但它终将螳臂当车,可笑不自量。

B.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

C.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即是激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

D.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5.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6.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二、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     )     峥嵘(            )    百舸争流

携(    )      百侣曾游(      )   橘子洲

挥斥方遒(    )     浪遏飞舟(     )    怅寥廓

2.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漫江:击:

翔:霜天:

3.“看”字引出的意象有       、        、       、        、      、      。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5.“怅”的原意是             ,这里用来表达                      。

6.“沉浮”同       意思相近,这里指           。

三、课外拓展

(二)忆秦娥 忆秦娥•娄山关

李白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从头□,苍山如海,残阳如□。

1.从下面列举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忆秦娥•娄山关》中的空格处。

月  泣 却 越 血 霞 咽 冷 画

2.两首诗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的气氛并不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

3.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请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10分)

附:参:

1、选择题

1.B点拨:这里用来表达因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2.D、D

4.D点拨:“都分为上下阕”错。

5.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6.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C.是疑问句和拟人。D.“长沙水”、“武昌鱼”是借代)

二、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1.沁qin,峥嵘zhēng rong,舸ɡě,携xie,侣lǚ ,橘jǘ,遒qiu , 遏e,

怅寥廓chanɡ liao kuo。

2.满江 鹰飞得矫健有力 鱼游得轻快自由 秋天

点拨:此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做此题不能望文生义,不能认为“漫江”就是“漫漫长江”,“霜天”就是“挂霜的天空”,“击”就是“击打”,“翔”就是“飞翔”。从上下文看,“漫江”当解为“满江”才合题意,“击”当解为鹰飞得矫健有力,“翔”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才合情理。“万山红遍”指的是枫叶,枫叶经霜变红,自然在秋天,所以“霜天”即“秋天”。

3.万山 层林 漫江 百舸 鹰鱼 万类

点拨:此题考查上下文的关系。这一段文字写了“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等景物。这些意象都是“看”的内容,也就是说,“看”与描写这些景物的文字是一种领起与被领起的关系。

4.万类霜天竞自由

点拨:此题考查对一段文字的总括能力。这段文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万物都在秋光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正是对上文“山、林、江、舸、鹰、鱼”等景物活动情况的一个总括。它是总括句,自然也是中心句。

5.失意、恼恨 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点拨:此题考查词语的本义与语境义。查《辞源》,“怅”的原意是“失意、恼恨”,但是在这里,它不能作这样的解释。上文写到祖国的河山美丽可爱,可遭受战火的蹂躏,这自然引起诗人深深地思考,思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恐怕无论哪一个热血男儿,都会激昂慷慨起来的。

6.升沉 盛衰

点拨:此题考查词语的同义现象和语境义。查《辞海》,“沉浮”有两义:①在水面上出没,②比喻盛衰、消长。前一问是从词语的本义上着眼,“沉浮”当与“升沉”“起落”意思相近。后一问是着眼于语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实际上是问“美丽的祖国,谁来掌握你的命运”。这样一来,“沉浮”一词是对“国家命运”而言,所以这个词用的应是它的比喻义。

三、课外拓展

1.月、咽、越、血

2.李词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冷落、伤感的气氛;毛词渲染的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3.李词结尾抒发了一种怀古伤今的悲壮之情;毛词抒发的是红军战士越过天险娄山关时的那种豪迈雄壮的感情。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