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教案
2025-09-25 17:58:57 责编:小OO
文档

本信息名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课时1 课时

授课人石家庄市 23中 王伟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所属教材目录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课
教材分析中国古代科技这节课内容繁多,首先要了解本专题的基本线索和结构,把握古代科技发生发展的特征和特点。然后在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和教学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探究其对我国及世界产生的多方面影响。从而形成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整体认识。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与分析能力,但是对古代科技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部分细节不清晰,尚未形成整体认识,需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掌握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等基础知识。

2. 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发展会带来积极作用。

3. 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意识。

2.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让学生总结我国古代科技思想,得出缺乏理论概括的结论,并深思近代中国的落后原因。
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难点分析古代科技的影响及原因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讲述法、谈话法、多媒体手段

收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资料,引导对其进行整理和置疑。通过合作或学习,提出问题,并运用资料,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是什么”的基础上,探究“为什么是”,“怎么是的”,“是又如何”的问题。逐层深入,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概括、整理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更深刻地体验、感知、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1分钟)

图片、创设情境感知 发言

激发兴趣引入本课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共 35分钟

 

2 分钟

英国学者坦普尔在《中国——发明创造的国度》中统计,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然而却鲜为人知。”除了广为知晓的四大 发明……

感知引出古代科技的范畴、领域。
3 分钟

材料一: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 ——《史记·滑稽列传》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创设情境,引出与本节课有关的造纸术的发明相关知识。
 材料二:雕版印刷每印一页书就得雕一块版,雕错一个字就要重新换版。北宋初年刻印《大藏经》,雕版多达 13万块,费时 12年 ——《梦溪笔谈》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创设情境,引出与本节课有关的印刷术的发明相关知识。

 材料三:明朝奉行“厚往薄来”,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 (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三保下西洋,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殊域周咨录》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创设情境,引出与本节课有关的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相关知识。
 材料四:唐代在炼丹时偶然发现了火药。最早的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火法。唐末,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14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 《简明中国古代科技史》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创设情境,引出与本节课有关的火药的发明与应用相关知识。
 

学生回答,归纳概括,梳理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掌握基础知识。
 二十四节气歌学生思考回答。拓展了解古代科技天文历法方面知识。
 华陀(东汉):精于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最早的“麻沸散”和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进行健身。后人称之为“神医”。

 

学生思考回答。推展了解古代中医药学方面知识。
 学生思考回答,拓展了解古代建筑学相关知识。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上承先秦数学发展之源流,入汉之后又经许多学者的整理、删补和修订,大约于东汉初年(公元 1世纪)成书,是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它总结出的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算方法。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九章算术》是数学知识的光辉的集成。它支配着中国计算人员一千多年的实践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学生思考回拓展了解古代科技数学相关知识。
 学生阅读思考。拓展了解古代科技农学方面相关知识。
 结合以上材料总结及提炼:中国传统科技的特点有哪些?学生思考,然后小组探究。总结归纳古代科技的特点。
 材料: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统计表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传统科技前期处于领先地位及后期落后的原因? (注意答题的角度)

学生阅读思考。

学生回答。

小组合作探究,发言补充完善。

深入了解分析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李约瑟难题”

第一部分: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 

这就是至今仍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李约瑟难题”。中国曾经一度以其灿烂的文明引导着世界的发展,而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由领先于世界到落后挨打,是什么导致了东方文明的衰落,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述评结合,史论结合。)

 

学生阅读思考,在学习本节课的基础上,课下通过总结归纳,查阅资料,发表自己见解,写成 150字左右历史小论文,然后小组交流展示。

培养学生在了解、理解的基础上,最终学会运用,能够达到有自己见解的能力。
布置作业

1 分钟

“ 李约瑟之迷 ”(课下继续探究)

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向世人发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但到近代为什么落后了呢?或者说,为什么工业没有首先发生在中国?

 

板书设计四 造纸术:书写材料的演变(秦汉、西汉、东汉)

大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作品)

      ↓

     活字印刷术(发明、改进)

发 指南针:测定技术的进步(战国、北宋、南宋)

明 火 药:发明(实践经验、知识积累)

      ↓

     应用(唐末到宋初、北宋、明)

     四大发明的发明、改进、应用 → 传播

 

教学反思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这节课的讲授过程中,通过反思我发现自己讲的内容还是多了点,虽然围绕着教材内容并进行了拓展,如成就史实、时间、地点、发明家,发明及改进的过程,影响等等,但是细节必然会粗而不细。事实上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尤其是科技史的教学更强调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理解,我们必须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来理解和指导科技史教学,让学生更广泛积极的参与。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