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自行车入门基础知识-构造、保养
2025-09-25 17:59:05 责编:小OO
文档
自行车入门知识—分类篇

1. 自行车材质(依据:主体材质)分为:碳纤维、铝合金、合金钢材、钛合金

1.1. 碳纤维

1.1.1. 碳纤维材质自行车的特性为较具弹性、纵向刚性佳、骑乘感稳定、长途骑行舒适性高、可以制作重量轻的车架、冲击吸收性好、可以制造各种形状的车架;

1.2. 铝合金

1.2.1. 铝合金材质自行车的骑乘质感偏属灵敏轻巧、高刚性,但同时也忠实地传达了地面所有的振动反应,因此而略微牺牲了骑乘的舒适性。

1.3. 合金钢材

1.3.1. 合金钢材是自行车最传统的车架材质,亦为多数手工车所选用的材质,现代的多种合金钢材可以在刚性、弹性、传动性、稳定性上得到很好的效果,唯一的缺点是在重量上钢材是几种材质中较重的。

1.3.2. 常用车架材质特性比较

1.4. 钛合金

钛合金的特性较类似铝合金与碳纤维的综合,它可以有类似碳纤维的弹性也可以享有铝合金般的轻巧与刚性,但是这些好处都得以远高于其它材质的价格才能达到,目前大多用于小管径的车架。

2 自行车种类

2.1 山地车

特点:拥有舒适的避震器、较大范围的齿轮比、较深齿面的外胎、轻松的操控系统、保养容易、适用于各种路面。

2.2 公路车

特点:多采用弯把或一字平把、简洁的钻石型车架、使用700c细窄轮胎、车架中管与水平面夹角大于70度。适合在平整的公路骑行。

2.3 旅行车

特点:针对长途骑行采用前后货架设计,可承载安装车包、侧袋与行李,舒适的休息把设计,安装浅齿面轮胎,加装前后泥除。

2.4 折叠车

特点:采用专门的折叠结构,车架整体诉求体积小、可折叠、易携带、方便收纳的特点。

2.5 小轮车

特点:采用20英寸及以下轮径,体积小巧、整车重量较轻、由于不采用折叠结构,车架整体刚性及操控性优于折叠车。

2.6 通勤车

特点:多采用高碳钢车架,坚固耐用,采用单速或低段位值变速系统,使用泥除、链盖和货架,轮胎齿纹较细用于短途交通代步。

2.7 小轮表演车

特点:为人工铺设的跑道或场地之越野竞赛,或特技骑乘而设计的车种。车身小而易于作各种特技动作,单速设计,轮胎宽粗但于特技骑乘时维持低胎压以增加贴地性。

3 山地车(依据:后三角避震)分为:硬尾车、软尾车

3.1 硬尾车:后三角没有减震装置,直接用金属管材焊接而成的车架我们称之为硬尾车架。这种车架具有重量轻,

无蹬踏损失的优点,价格也相对比较便宜,广泛运用在对爬坡速度要求很高的XC越野车上。

但是由于后三角的减震程度差,因此在比较崎岖的路面上以较高的速度行驶的时候后轮的稳定性就成

了问题,甚至有可能会被颠得离开地面导致车子失控.和一般的XC越野架不同,攀爬车架有它自身的

特性这是小攀的车架这是大攀的车架这是欧式攀爬的车架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攀爬车架的坐管特

别的短,这样就使整个车架的重心很低,配合比一般的越野车还要粗大的前后轮,整辆车的稳定性

就有了保证。

3.2 软尾车:后三角的座位支撑处有一个被动阻尼的结构。这种结构类似于后减震器,但是又没有后减震器那

样明显的减震效果。它的作用只是让传到人体的震动稍微小一些,同时使后轮与地面的接触更为紧密,控制性更好一些。和硬尾车架一样,软尾车架在蹬踏的过程中也几乎没有能量的损失。这种车架比硬尾车架稍重,比全减震车架轻。

4 山地(依据应用)分为:XC-越野山地车、TB-林道山地车、FR-自由骑、DJ-跳车、DH-速降

4.1 XC-越野山地车

4.1.1 XC是最轻型的山地车,高端车型的重量基本上都在10KG以下,有硬架及避震架2种,避震行程80-120mm,车架头管角度70-71°,XC山地车有很高的踩踏效率及爬坡性能,是全宇宙中可以踩得最快的山地车(说的是踩,所以下坡车除外)。XC山地车主要是针对XC赛道而设计的,适合在一般泥土路及较平坦的山路上骑行,并不适合冲山、下陡坡及在严峻的地形中骑行。XC-越野山地车50%上坡、50%下坡:用于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车中最轻便最实用的车型,因强度适中,可以追求轻量化。

4.1.2 可以承受的强度:小跳跃,下台阶之类还是能承受的,但最好不要跳下40cm以上的落差,除非你想报废它。

4.1.3 不可以做的:高速通过剧烈颠簸路面,冲山,冲长阶梯,飞跃均不适合。

4.2 TB-林道山地车

4.2.1 TrailBike是由XC演变而来,强度比XC高,避震行程也很长,通常是120-140mm车架头管角度68-69°重量为11-15KG左右。TrailBike有硬架及避震架之分,但主流还是避震车架。TrailBike可以说是XC的增强型,更注重强度而不是重量,能适应更为崎岖的路况,这类车骑起来相当舒服,比XC有更好的下坡性能,稳定性也更高。TrailBike是一种一车可以骑天下的车型,只想拥有一辆山地车的话,选择它没有错的。

4.2.2 可以承受的强度:可以用比XC更快的速度通过颠簸路面,能承受1m以下的跳跃。

4.2.3 不可以做的:别用来疯狂高速冲山,飞跃或者做速降。

4.3 FR-自由骑

4.3.1 FR是中型的山地车,是一种与DH很类似的山地车,不同的是FR比DH更着重强度而不是重量,重量上与DH不相百仲,甚至更重,在14-20KG左右,FR拥有比AM更长的避震行程,通常是170-180mm,有非常坚固的车身与零件,这也意味着重量不会轻。FR有一定的踩踏性能,也就是说你可以把它踩上山去而不是推上去,更后倾的车架角度令FR爬坡效率相当低,从山上往下坠才是FR的强项,不怕它承受不了,唯空你的身体承受不了。FR-自由骑40%上坡、60%下坡:野地丛林里玩,也可以飞台阶,高强度要求,部分装备接近DH。

4.3.2 可以承受的强度:只要你的身体能承受iu,只要你能想得出来,你可以骑着它做任何事。虽然FR非常强悍,但并非不会断不会坏,零件记得定期更换,以保安全。

4.3.3 不可以做的:远远别拿FR来当XC骑,否则会让你吃尽苦头。

4.4 4、DJ-跳车

4.4.1 DJ最初是玩泥腾跃用的,是一种深受年轻人欢迎的车种,骑着它能玩车各种各样的花式来,很多人骑着它在大街上跳来跳去,甚至代步,后来更演变出多种版本,如urban及street,同时也演变出了多种风格,有人为它起了个名字叫“街车”,蛮贴切的。DJ的车架非常坚固,前叉强度十分高,行程80-100mm,能承受很大的冲击,重量13-18KG左右,玩跳车的人最享受的是腾跃在半空时的快感。DJ-跳车30%上坡、70%下坡:飞土包的车,腾越空中,需要很重的高强度车架,前叉也不便宜。

4.4.2 可以承受的强度:能承受一切你的身体所能承受的冲击。

4.4.3 不可以做的:骑颠簸路段、爬山、冲山均不是它的活。

4.5 5、DH-速降

4.5.1 从字面上可以看出DH是为下坡而设计的,DH车架十分坚固但却不是十分重,很多人以为DH是最重的山地车,其实不然,它往往比FR要轻,现在的DH重量已经降至18KG以下。不过,虽然如此,但拿它来骑或爬山简直就是要人命,因为它那63°的车头角度及较大的传动比会让你踩起来有心无力,毕竟这是一种毫不考虑踩踏效果的车种。200mm的超长避震行程让它能够承受巨大的冲击,能轻易通过任何险峻地形,大石、大树干、大跳跃对于它来说都不在话下。DH-速降0%上坡、100%下坡:从山顶以60公里/时的速度冲下,拥有巨长的双肩前叉,超高强度要求,一般造价在3-5万元左右,重心后移,不适合爬坡;又因重量过重,不适合一般的骑行越野。

4.5.2 可以承受的强度:能经得起任何DH赛道的考验,切记要定期检查或者更换零件。

4.5.3 不可以做的:除了用来速降外实在不知有何用。

山地车各个部件图解:

5 公路车(依据:应用)分为:大组赛、TT、Triathlon、TrackRace、DirtRoadRace

5.1 大组赛

选手们从起点同时出发,按照事先确定的路线骑行,最终到达终点。公路大组赛的赛道一般选择在有各种地形变化的赛道或在环行公路上进行。路面可有起伏和斜坡,路面宽度一般不能少于6米。起、终点路面的宽度不得少于8米。终点前至少有不短于500米的直道;终点线后的缓冲段有不短于100米的直道。起、终点可以设在同一地点。

5.2 TT(timetrial)-个人计时赛人

计时赛车是一个自行车计时的比赛。计时赛经常是单发挑战,一个人来对抗时间的,通常被称为真正的比赛。

计时赛是对骑行者个人能力的典型测试。

5.3 riathlon-铁人三项

一次连续组合完成游泳、自行车和长跑,并在运动员体能、速度和技巧上提供挑战的综合性体育运动,自行车还让选手在骑行时使用和跑步时相近的肌肉组,这样使从骑行到跑步的转换更容易。

5.4 TrackRace-场地赛

场地自行车,是在场地内进行的自行车运动。场地自行车比赛称为“圆形场地”,场地赛中采用的自行车只配有一个齿轮,无闸。使用先进的技术和器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人把自行车骑得越来越快。奥运会比赛项目有追逐赛、计时赛、计分赛、争先赛。

5.5 5、DirtRoadRace-泥地公路赛

比赛场地设置为较为泥泞的路况。

自行车入门知识—基本构造篇

当第一台商业自行车问世至今,厂商在对它进行不断改进、提升的同时,也将其基本结构做了系统性的规范。为了使大众消费者对自行车结构有基本的了解,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类划分。当然,各家对自行车名称解释、结构分类也不尽相同。以下内容仅供参考了解使用:

1.1自行车基本构造

1.1.1 车身系统:包括车架、座垫杆、座垫

1.1.2 转向系统:包括把手套、车把手、车手竖杆、车首碗、车首管、前叉

1.1.3 传动系统:包括脚踏、曲柄、齿盘、主轴、链条、飞轮

1.1.4 变速系统:包括变速把手、变速内线、变速外线、变速器

1.1.5 避震系统:包括避震前叉、避震竖杆、避震座杆、后避震器

1.1.6 刹车系统:包括刹把、刹车内外线、刹车夹器、刹车块

1.1.7 轮组系统:包括花鼓、幅条、轮圈、衬带、内胎、外胎

1.2 车身系统

1.2.1 定义:安装、承载所有自行车相关零部件,使各机件发挥功能,成为一台自行车。

1.2.2 系统构成:主要包括车首管、上管、下管、中管、五通管、座杆夹、座垫、座杆、后上叉、后下叉、刹车固定座。

1.2.3 材质:包括高碳钢、铬钼钢、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等.。

1.3 转向系统

1.3.1 定义:控制车辆行进方向的操控系统

1.3.2 系统构成:主要包括车把套、车把手、车首竖杆、碗组、前叉。

1.3.3 分类:

1.3.3.1 车把手一般区分一字平把、小燕把、公路车用弯把、高翘把,长度以cm标示。

1.3.3.2 车首竖杆分有牙式、无牙式

1.3.3.3 碗组主要包含上下底档、珠巢、垫圈、顶盖、压紧螺丝,根据设计分滚珠、滚针、轴承。

1.3.3.4 前叉包含前叉上管、叉肩、下管、桶身、前叉脚。

1.4 传动系统

1.4.1 定义:将双脚产生的动能传送至车轮使自行车能够行进的部件组合。

1.4.2 系统构成:.包括脚踏板、曲柄、齿盘、主轴、链条、飞轮。

1.4.3 分类:

1.4.3.1 .脚踏分左(L)右(R)踏板。左踏板为反向牙纹,右踏板为正向牙纹;一般使用塑料或金属(铁质/铝合金/镁合金) 材质;较专业高级的使用卡式踏板。

1.4.3.2 曲柄分为左右曲柄,有曲柄一般与齿盘连接合为一体。依材质区分铁质、铝合金;齿盘分单片齿盘、二片齿盘、三片齿盘,用于休闲车或通勤车上的大齿盘通常还会附加齿盘保护盘盖。

1.4.3.3 主轴将曲柄与车架连接在一起的转动轴

1.4.3.4 链条区分单速车用链条、变速车用链条(超薄链条)。

1.4.3.5 飞轮(后齿轮片)分单片飞轮、多级变速飞轮。

1.5 变速系统

1.5.1 定义:透过不同齿轮比的搭配,产生不同的动力比以发挥不同路况下的最佳动能的部件组合。

1.5.2 系统构成:包括变速把手、变速内、外线、前后变速器。

1.5.3 分类:

1.5.3.1 变速把手山地车多采用转把式或指拨式,公路车多采用刹车把手与变速拨杆整合在一起的手变,少量的则使用单独变速拨杆

1.5.3.2 前变速器依车架中管角度及直径的不同,搭配不同的变速器,二片齿盘所搭配之前变速器拨叉较短较窄,三片齿盘所搭配之前变速器拨叉较长较宽,变速器固定束子直径规格分28.6、31.8、34.9

1.5.3.3 后变速器依速别不同区分5、6、7、8、9、10、11速别,后变速器与前变速器/变速杆/链条/大齿盘/飞轮/车架均须搭配相同速别使用。

1.6 避震系统

1.6.1 定义:吸收路面对自行车的冲击和震动,使骑乘者感到舒适,增加行驶中的操控性能。

1.6.2 分类:包括避震前叉、避震车首竖杆、避震座垫杆、后车架避震器。

1.7 煞车系统

1.7.1 定义:控制自行车的行驶速度或制动停止的部件组合。

1.7.2 系统构成:包括刹车把手、刹车内外线、刹车夹器。

1.7.3 分类:

1.7.3.1 依操控方式区分:手煞车、脚煞车。

1.7.3.2 依机构区分:线拉式煞车、油压式煞车。

1.7.3.3 依夹器类别区分:鼓式刹车、侧拉式、悬吊式、V型夹器、碟式刹车、滚珠式刹车。

1.8 轮组系统

1.8.1 定义:用于支撑整车重量,传送自行车驱动扭力及刹车时之制动力量。

1.8.2 系统构造:包括花鼓、钢丝幅条、铜头、钢圈、内胎、外胎。

1.8.3 分类:

1.8.3.1 花鼓分前花鼓、后花鼓,材质有铁质、铝合金、复合材料,有快拆及一般式两种,常用为32孔、36孔两种;

1.8.3.2 轮圈分铁质、铝合金、碳纤维.等材质,有单层、双层两种;

1.8.3.3 轮胎种类分为有内胎轮胎、管状胎、无内胎轮胎;

1.9 轮胎尺寸

山地车26x1.75/65p.s.i.

26表示轮圈直径26吋 / 1.75表轮胎宽度1.75吋 / 65psi表轮胎可承受最高胎压;

公路车700x25c/140p.s.i

700表示轮圈直径700mm / 25c表轮胎宽度2.5cm /140psi表轮胎可承受最高胎压。

自行车入门知识—维护篇

1 短期维护

1.1 短期维护是经常要进行的,通过维护能够使你的车子常保良好状态,因此不可轻视。

1.2 清洗车子:能让你的车保持新车时的耀眼,同时能避免车架的锈蚀,而如果你在一场大雨中或泥泞中骑车,在骑完之后应尽快进行清洗工作。

1.2.1 洗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如果车身上的污泥不多,或只是灰尘而已,可以使用抹布擦干净,或是用大毛刷刷干净。不可使用高压水柱来清除车身上的污泥,这方法虽然很有效率,但可能将污水逼入轴承中,如此会造成轴承的损坏。

1.2.2 在车身上污泥很多的情况下,应使用刷子以及肥皂水将污泥洗净后,用清水冲干净,再用布擦干。车一清洁干净后,记得检查烤漆是否有剥落,钢制车架烤漆剥落后会开始锈蚀,铝合金或碳纤维以及钛合金车架则不会锈蚀,只会影响美观。在使用水洗过车子后,记得链条要擦干,并重新上油。

1.2.3 检查刹车皮:将刹车皮上的杂物加以清除,以保证其刹车力,若其磨耗已很严重,则须更新。

1.2.4 将线管重新上油:如果刹车或变速的动作不良,可能是内外线的摩擦过大,将外线由止管的部位取下,把内线涂抹黄油,再重新装回,如果此操作后仍然不顺,则考虑更换内外线管。

1.2.5 链条上油:将链条上滴上润滑油,约十分钟之后,将链条外侧的油擦干净,外部多馀的润滑油会黏住灰尘,增加清洁的麻烦。另外,如果使用喷罐式的润滑油,记得在上完油后,把滴到其他部位的油擦干净。

2 中期维护

2.1 检查链条:链条在长期使用后会发生拉长的情况,链条的节距为0.5英寸,测量24节链条,长度应为12英寸,若其长度已经超过正常长度1/8寸,则应更换链条了。

2.2 清洗链条:如果你的链条内部有许多的油泥,也许该清洗了,清洗链条可以使用洗链器,或是把链条拆下,找一个容器,装满溶剂油,置入链条后,摇晃使其洗净,最后取出晾干上油。

2.3 检查飞轮及大齿盘:若更新链条后,如果飞轮会有跳齿的情况,则更新飞轮,若大齿盘的齿磨耗很大,产生卡链的情况,也应更换,检查大齿盘的固定螺丝,若松动则须重新锁紧。

2.4 检查轮圈:检查气嘴孔及钢丝孔附近,是否有细微的裂痕产生,若有裂痕,则尽快更换轮圈,将轮子抬起,旋转轮子,观察轮圈是否会摩擦到刹车皮,如果会,则须重新调整轮圈。

2.5 检查钢丝:检查前后轮的钢丝是否有断裂的情形,若有则更换之,换钢丝后须重调轮圈,调整轮圈时,观察轮圈偏摆的方向,如向右偏,则将轮圈该处附近的右侧钢丝放松,左侧锁紧,向左偏则反之,轮圈左右的偏摆幅度应小于2mm。

2.6 检查车把:检查车把是否发生变形,是否在立管锁紧的部位产生裂痕,如果是,则更新车把。

2.7 检查座垫及座杆:取下座杆,检查是否有变形或裂痕,检查座垫是否有损伤,底下的支架是否完好,如果有问题,则需更换。

3 检查维修

3.1 检查花鼓:取下前后轮,检查钢丝孔附近是否有裂痕,如有则马上更换,用手转动花鼓轴看看,再加以上下摇晃,如有感到间隙,或是非常的松动,则将花鼓轴分解,将内部的油清理干净,再重新装入新的黄油,把花鼓轴重新组合,记得调整轴承至轴可顺畅转动,但不会有上下摇晃的间隙。

3.2 检查中轴:取下链条,抓住曲柄左右摇晃,如有晃动,锁紧固定螺丝,若还会晃动,则须调整天心轴承;将耳朵贴座垫上,旋转曲柄,听到的声音应是“呼呼”很顺畅的声音,如果听到嘎拉嘎拉或其他的怪声,则表示轴承已损坏,应更换中天心。

3.3 检查踏板:拆下踏板,使用15mm的开口扳手,注意左边的踏板是左旋螺纹,拆时不要拆错,踏板轴承不太须要调整,但仍须加以检查,如果使用的是卡式踏板,则检查其机构动作是否正常,并上油润滑。检查变速器:检查变速器的各个动作部位是否晃动,如果是,表示变速器的磨损已相当严重,应该更换了,如果不是则在动作部位上油润滑。

3.4 避震器保养:更换新的避震油,优力胶形式的则检查优力胶是否已有裂痕或变形,如有的话则更新,避震器的维修,应洽询原购买厂商进行。

3.5 检查车架:检查所有烤漆,如有锈蚀则须更换车架,如果车架受到冲击发生变形,也应更换。

3.6 更新所有内外线管:所有的线管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已经磨损,因此建议更换,以维持其良好的性能。

3.7 当在野外骑车时,车子发生了故障,使得你必须走路回家,实在是非常扫兴的事情,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去骑车时千万记得要带着工具,不要认为意外不会发生,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4自行车日常保养六个小窍门

4.1 自行车骑一段时间后,各部件应进行检查与调整,以防零件松动脱落,滑动部位应定期注入适量机油,以保持其润滑。

4.2 车辆被雨水淋湿或受潮后,电镀零件应及时擦干拭净,以防生锈。

4.3 自行车内外胎及刹车橡皮都是橡胶制品,应避免接触机油、煤油等油类制品,以防橡胶老化变质。新车胎要打足气。平时车胎打气要适当,打气不足,外胎易折裂;打气太足,易伤车胎和零件。正确的做法是:前胎应少打气,后胎宜多打气。冷天应打足气,热天打气不宜太足。

4.4 自行车载重要适量。普通自行车,载重量不得超过120公斤;载重自行车,载重量不得超过170公斤,由于前轮按设计只承受全车40%的重量,因此不要在前叉上挂重物。

4.5 骑车速度要适当。起动不要过猛,遇到不平的路面要慢速行驶。

4.6 自行车不用时,应放在干燥通风处,以免锈蚀;同时,车胎要打足气,以免车胎被长时间挤压而裂开或变形。

自行车入门知识—长途骑行常识

注:文章中“长途”,意即超过两天的骑行

1 骑行前准备:

1.1 路线:看地图将沿途所经的大小城镇都写出来,并注明两地之间的公里数,做成小小的路线牌,不要小看这小牌子,日后在路上将有大用途。合理地安排每天的里程,一般来说,应以最弱车友为标准来安排,因为你若有余力,可以拍照,可以看风景,可以照顾别人,但若勉强做超强度骑行,不只是没时间看风景,更是伤害身心的举动。可以将全程分成赶路型和享受型,将时间分配一下。

1.2 长途自行车旅行的装备清单

1.2.1 人身装备

1.2.1.1 头盔:骑行安全的最佳保障。

1.2.1.2 太阳帽:防晒遮阴。

1.2.1.3 头巾:可以用来御寒、洗面、防尘。附:口罩。

1.2.1.4 骑行背包:你的家当就放里面啦!

1.2.1.5 护膝和护肘:一路难免磕磕碰碰啊!

1.2.1.6 太阳眼镜:太阳光线过强,刮风沙时专用。附:备用近视镜片,望远镜。

1.2.1.7 骑行服(2套):骑行裤,骑行衣,快干衣裤;骑行更舒适。附:便衣(非骑行换洗用)。

1.2.1.8 冲锋衣裤:防风透气避雨之用;两节式雨衣。

1.2.1.9 手套:暑假推荐用半脚手套;双手与车把的接触更舒适。

1.2.1.10 袖套&裤套:防止手(腿)部被晒伤,晒黑;是女性车友的最佳选择。

1.2.1.11 骑行鞋(2双):硬底鞋。户外GORE-TEX鞋适用于晴天;凉鞋适用于晴天雨天。

1.2.1.12 通讯设备:对讲机(可租用),求生哨,对讲机是节省话费又好用的通讯工具,最好能备上;在外请保持你的手机是充满电并可以正常通话,请在行前将所有队友的电话号码记下来,不要只记其中一人的,可能就是多记一个电话就可解燃眉之急。

1.2.1.13 装车袋:方便旅途上将车子“肢解”,打包存车使用;

1.2.1.14 座垫袋、帐篷、睡袋和防潮垫:夜间外宿专用。

1.2.2 车身配备:

1.2.2.1 码表:测量速度和行程公里数。

1.2.2.2 气筒:便携型。

1.2.2.2.1 便携气筒,虽然是便携的,但是只要使用得当,也完全可以胜任充足气的工作。便携气筒一般都具有全兼容的功能,也就是说可以对付美式和法式气嘴,他们的转换形式有推拉式和拆换式,常见品牌有法国的Zefal和德国的Sigma。材质主要是在气筒筒身上,有工程塑料和铝合金两种。充气方式上,有脚踩式和手揣式,你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来选择。便携气筒的固定方式,多为水壶架侧面安装配套管夹,也有直接固定在车架上,最新款的还有使用橡胶带捆扎固定的。

1.2.2.3 自行车音响:音乐的力量,不容忽视。

1.2.2.4 车头灯、后闪灯:无论你有没有夜骑计划,这些小东西可以让你更安心、安全。

1.2.2.5 水壶:软壶,夹车架上;自行车水袋、吸管(方便不停车、不用手喝水)。

1.2.2.6 反光及照明系统:头灯/车前车后灯&高亮度手电筒及电池&充电器----在特殊情况夜间骑车时可以起到安全信号、照明兼防身作用。

1.2.2.7 车子尾架和驮包:前后托包、座垫包和车架包----驮行李。

1.2.2.8 刹车制胶、刹车线&调速线:若干,磨损坏后可以及时更换。附:滚珠、车条&气门芯

1.2.2.9 内胎:预防扎胎时,可以快速换胎,节约时间。

1.2.2.9.1 在你扎胎的时候,你没有备用内胎,那么你只能是补好现在被扎的内胎,然后继续前进,如果你使用备用轮胎你就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和体力,换下被扎的内胎,留到你回家或者是夜间住宿的地方修补,当然如果你很不幸的话,遇到第二次、第三次扎胎,你就要在路上来修补它们了。备用内胎在选用的时候,你需要注意它的规格是否符合你的自行车,气嘴是否可以符合你的便携气筒,不同规格的车轮、外胎会有不同规格的内胎来和它相兼容,只要你按照你自己的自行车内胎来购买,那就不会有错了。气嘴的选择上,在其形式上,有三种,一种是法式的,第二种是英式的,这种形式的气嘴是我们最常见的,普通的自行车都是这样的气嘴,配备橡胶的气门芯,另一种是美式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汽车嘴,不同的气嘴配备不同的车轮、不同的气筒,所以你要选择的气嘴形式也要和你的车轮相符合。再有就是气嘴的长度,因为不同的车轮,车圈的高度是不同的,这也就需要配备不同长度的气嘴。一般我们在市场上常见的内胎主要是的正新和建大轮胎,当然还有米其林这样的国外品牌。只要选择到可以符合你自己使用的内胎就完全可以了

1.2.2.10 外胎:预防外胎因特殊原因爆胎时,可以快速换胎(这样的情况极少出现)。

1.2.3 修车工具:

1.2.3.1 内六角:有了这套全功能工具,几乎可以把一部自行车完整拆卸好;值得推荐。

1.2.3.2 翘胎棒:一般是两根,可以帮助你把外胎扒下来,换上备用的内胎

1.2.3.3 冷补胶片:至少带上五个,这是一种不用打磨、剪切的产品,快捷使用。

1.2.3.3.1 这种胶片是用于冷补的粘结,所以叫它冷补胶片,这是一种厂家处理完善的产品,你可以不用打磨它,因为它是干净的,不需要再打磨,它的结构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保护纸,起到隔离的作用,在你使用它之前,这张纸是用来隔离其它异物的,在你使用之后,你不要撕开它,因为它可以很有效的隔离冷补胶片和外胎衬里之间的粘合的。第二层就是冷补胶片自身了,它在隔离层的保护之下保持自身的清洁,本身也是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韧性。第三层,锡纸,和第一层的保护纸一样,其作用也是隔离、保护冷补胶片,使用的时候,当你在准备粘结的时候,将这一层的锡纸轻轻的撕掉就可以了。

1.2.3.4 冷补胶水:把你内胎上的伤痕不平的得力帮手。

1.2.3.4.1 冷补胶水,用来粘结你的冷补胶片和打磨好伤处的内胎,一般都是在你购买盒装冷补胶片的时候,盒子里面附带的,在你使用完之后,也可以单独购买,一般都是铝制管状结构,携带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能过分的挤压,如果出现泄漏可是糟糕的事情。使用的时候,根据打磨的面积大小挤出适量的胶水,然后用干净的手指将其抹匀,等待晾干之后,即可将冷补胶片的第三层锡纸撕掉,将其均匀的粘结在内胎的伤处。

1.2.3.5 打磨片:打磨你的内胎,使它符合粘接条件。

1.2.3.5.1 打磨片,作用就是将你的内胎伤处打磨到适于粘结的程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粗砂纸,另一种是钢制的,当然为了使用更加方便,你可以选择自制,把钢制的打磨片固定在某一个得手的物体上,例如:木头块。

1.2.3.6 截链器:在你掉链子的时候,可以帮助你继续前进

1.2.3.6.1 截链器,作用是可以拆开你的链条,当然也可以安装。选择的关键在于顶针,因为使用的时候,顶针承受的力量很大,需要具备足够的硬度、韧性,一般的选择会有LIFU、日本SHIMANO、美国PARKTOOL。

1.2.3.7 翘胎棒,准备2个。

1.2.3.7.1 为什么是两个呢?因为在你扒外胎的时候,外胎和轮圈的边缘结合得很紧密,需要用其中一个把外胎翘开固定,下一步再用另一根来继续后面的工作,这样你就可以顺利、轻松的将外胎扒下来了。翘胎棒,一般来说,其材质优工程塑料、金属(钢)两种,工程塑料的优点是重量轻,缺点是没有金属的力量大;钢制的翘胎棒,自然是重一些,但是从力量的角度来看,更占优。翘胎棒的作用是的,后面的内容会介绍一种可以替代它的。

1.2.3.8 组合工具:这是一种多功能的工具,将很多的小工具功能都集为一身,大大的减少了繁琐性,更加便于携带,所以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利器。它集合了常见尺寸的内六角扳手,一字、十字改锥,小尺寸扳手,辐条扳手,翘胎棒,更有甚者,提供了截链器功能。

其他物品:小刀/多功能小刀(瑞士军刀),救生卡,指南针。

火柴&蜡烛(以防手电没电、火柴浸湿):应急用。

其他:针线包,燕尾夹。压缩带,快挂,细绳子。

1.3 路线牌:请不要有那种“反正我跟着你们跑就行了,我不需要知道路线”的思想,我们都应该更自助,都应该将时间放在欣赏风景、体验骑行上面,而不是在迷路、找路之间。路线牌应该像上面提到的将沿途所经城镇都写上,在注明两地之间的距离,以小卡片的形式放在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这样用处有几:一是预防走错路(自己随时知道下一个小镇是什么地方,就算跑到比较偏僻的路牌并不清晰的地方,一般都会有下一个小镇的指示牌,随时可以确认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确);二是方便问路;三是距离心中有数(两地之间的公里数可以让你知道下个有水卖的地方还有多远,甚至到你坚持不住时还可以用倒计时的方法知道还有几公里就可以休息了)。对路线熟悉可以节省不少话费!

1.4 银两:按预算再多带N百或带张卡以防不时之需。

1.5 准备物品时请以简洁为标准,只要不是一天都在山里跑不出来,很多东西路上都可以补充,而且价钱并不比你现在准备贵多少,若现在把可能用到的都带上,一来行李重了会影响骑行,二来若一路都用不上,回来还会后悔带上了。

1.6 检查车车:请在行前对车子做详细检查,如果自己对不熟悉,拿到车店请师傅帮忙时,请告诉他你将要走的路:例如多少公里的什么路,请他帮您多花点时间。一般来说要对一些易耗的东西做更换(例如已经磨得差不多的外胎,补了N次的内胎),要清洁牙盘、飞轮,要给链条加油等等。

1.7 团队拉练:个人强烈认为团队拉练是必须的。这是保证愉快骑行非常重要的一点!作用有几:一是骑行习惯的熟悉(例如:变道、超车、闪避的习惯、技巧),每个人能力(例如:顶风作案型还是跟屁虫型),习性的了解(例如:FB型还是省吃俭用型),花钱的习惯(吃住的级别要求等),团队的配合(谁领骑,谁收队,谁财务,谁摄影,跟车骑行等等)。

1.7.1 如果相互并不熟悉,可以通过团队拉练来选择合适的长途伴侣,长途选伴很重要!

1.7.2 有人问过:拉练时什么强度是适合的,我是这样来认定拉练的强度的:如果说你的长途计划中是100KM/天,那么你拉练时至少能达到120KM/天;如果你的长途计划中100KM/天是持续几天的,如果你平时最多只有周末假期的,那么至少应该花一个周末(两天时间)试试120KM/天持续两天。拉练或平时骑行要比真正长途时强度大一点,这样长途骑起来才有信心,有把握,这样才会有余力去欣赏风景,去体会骑行的乐趣。简而言之:“拉练累点无所谓,长途轻松最有味!”

2 骑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1 怎么避免/减少屁屁痛?

2.1.1 保证车子尺寸合适、骑行姿势正确;

2.1.2 直接穿骑行裤,不穿内裤或穿平脚内裤,以减少屁股与座包的磨擦;

2.1.3 用凡士林或专用的胯下润滑剂润滑胯下。出发前擦PP,若有条件2小时左右补充一次,再怎么没条件,中午时也要补充一次,以保持润滑的效果;

2.1.4 骑行时多换姿势。

2.2 怎样骑更省力,更安全?

2.2.1 请尽量利用你的变速系统;

2.2.2 平路保持均速的骑行速度,上坡近坡顶时不要偷懒,到开始下坡时才休息,因为那几脚蹬踏有事半功倍之效;

2.2.3 列队/跟车骑行,超车不能从右后超;

2.2.4 骑行手势;

2.2.5 保持低调,尽量不引人注意;

2.2.6 尽量不在晚上赶路:晚上视线不好,路上有什么石头、坑洞都不容易看到,若赶路必是着急的心态,着急之下出错的机率就大了,且体力也没之前那么好了,注意力容易分散,我一直认为:累了就应该休息,将赶的路留到明天体力充沛时去骑,这样带给你的将会是另一种感觉,骑行是一种放松而不是强求。

2.3 问路人要问对人,一问以摩托搭客为生的GG,二问当地四五十岁的伯伯、大娘。太年轻的不能问,担心他们不知道,也怕他们太热心,年龄太大的担心说不清楚或你听不懂他们的方言。

2.4 怎么喝水更有效,怎么防止中暑、防晒?

2.4.1 葡萄糖水、淡盐水、茶水、果汁、运动饮料与白开水间着喝,个人不建议喝红牛这种饮料,喝水不要等觉得渴了才喝,骑一段就喝一小口。

2.4.2 防晒霜:个人感觉真的有用,防晒的精神是:防止晒伤而不是防止晒黑,当然也有防晒黑的功能,但不要对此功能期望过高。出门前半小时要擦,路上要不时补充。

2.4.3 避开烈日当空的时段骑行,选择树荫以躲避太阳直接照射。

2.5 怎样更有效地休息?

2.5.1 休息间隔时间:看各人的感觉,我刚开始长途时是大热天气,感觉人在太阳下面在蒸发,所以是2个小时休息5-10分钟的样子,也就是在没有其他需要的情况下专门停下来休息,后来觉得这种休息反而打断了骑行的流畅,特别在冬天,身体因为这种休息冷却了,再骑时反而比之前更慢进入运动状态,所以一般都是早上出去到中午休息或需要补水时再休息。休息间隔的时间也要结合你骑行路线的情况,例如:上山前一定要补水、吃点东西,若知道前方不会有太多的小店,就要抓紧看到的第一个小店了。

2.5.2 饮食的注意:正餐按个人喜好就不多说了,途中补水、吃水果最好与休息结合起来,途中吃水果感觉会很好,如果你只带了矿泉水,喝多了会觉得很淡,吃水果还可以补充糖份 而且这样就不是浪费时间了。饭前不要喝大量的可乐、雪碧等带汽的饮料,免得肚子胀得吃不下东西。

2.6 摔车了怎么办?

2.6.1 确认伤势:是否需要到医院才能处理,若只是皮外伤,可以先自行作简单的伤口处理,若伤势严重,一定要到医院去处理;

2.6.2 求救:尽量利用110;

2.6.3 检查车子:看是否能正常骑行,实在没办法,请放弃骑行!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2.7 与别人碰撞了怎么办?

2.7.1 若发现对方有任何不合理要求,表示报警处理

2.8 如何让自己身心愉快地骑行?

2.8.1 心态的调整:很多新人跟我说过同一个问题:担心自己拖大队的后腿。对于新人来说,压力肯定是有的,但可以换个方式去看,如果你落在后面,觉得自己在拖后腿,转念一想,如果没有你,他们多累啊!拼死拼活地骑,还没时间照相!

2.8.2 如果你觉得前路漫漫无尽头,转念一想:没关系,反正我会到的,你们坐下来点好菜我就到了。尝试一下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感觉,每个人在队伍里都会有自己的位置,而且是唯一的位置。既然我们是团队,就应该相互照顾,当你面对新人时,请不要厌烦,因为你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2.8.3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子的骑已经不能带给你任何的乐趣,甚至觉得对身体也是个伤害,已经觉得没有坚持骑下去的理由时,放弃骑行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出游就是想开心嘛,如果做这件事你已经不开心,那就没必要坚持了!

2.9 如何更快更全地记录数据

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出行的习惯会准备小纸,事先列好表格,停车首要事件就是记录这些东西,如下表:

地点 CLOCK TM DST AV MX 

(到达地点钟点骑行时间总公里数平均时速最高时速)

2.10 一天行程后要做的:

2.10.1 洗热水澡:切忌冷水澡,就算天气大热!热水澡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

2.10.2 关节、疼痛部位擦药/按摩:就算不痛,擦擦、按按可以保持状态,有利持续作战。

2.10.3 睡个好觉:连续作战必须保证睡眠质量。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