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怎样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5-09-25 17:58:39 责编:小OO
文档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学科的有效教学是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学会唱歌、听赏、演奏、表演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等。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一、现状分析

(一)优势

1.根据近年来随访、听课记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总体印象:教学效果优良的课和合格的课占总数的95%,从教学整体情况看,是合格的。从课堂教学情况看,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大多数教师教学目标都能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三个纬度整体考虑目标的设计与实现,符合教材单元要求。教师整体水平普遍提高。

2.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教学信息量大,审美感观上,视觉刺激较强。运用网络,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更高的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实践。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音乐的范围就有多大。充分利用广阔的音乐环境,凭借网络创设音乐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欣赏音乐。

3.创作与活动走进了音乐课堂。

根据教学主题发散出去的创作与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新亮点。教学设计是否把这一理念贯穿在教学中,往往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师生的创作活动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生动的语言,伴随自制的音乐效果,生动地表现了学生所思、所想以及学生身上蕴涵着的创造力和表演才能。注重学生创作过程中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作,通过体验创作过程及分享成果的喜悦,来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教室里上演出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4.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气氛的改善,对培养学生互助性、社会性情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同学之间的友情,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了解,接受,信任,鼓励和帮助,学生的情感在活动中得以培养和释放。

5.音乐的综合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

(1)培养想象力:在教学中设计的个性化选择,扮演音乐家、音乐竞赛;

(2)培养感受力:将律动教学引入课的开始部分使学生在一种音乐的情景中欢快地开始,既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符合音乐教学的特点,例如:舞蹈、律动及朗读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了综合能力的培养。

(3)情感的培养:通过经典作品以及受学生喜爱的励志歌曲、流行歌曲的欣赏、演唱,陶冶性情,培养了学生开朗活泼,积极健康的心理。

(二)存在问题

1.教师在对教材的钻研和音乐情感内涵的挖掘还不够,不善于利用音乐作品的内涵升华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对艺术体验与实践要求方面缺乏足够的关注;在音乐基本技能、音乐人文与音乐创作活动的开展方面,还不够紧密;音乐知识拓展方面尚嫌不足,有时缺乏音乐性和艺术性;在对音乐情景、欣赏材料的分析过程中,教师还缺乏深入、全面的归纳与提炼。

2.教师音乐教学基本功缺乏。教师不能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伴奏,范唱,形体表演启发学生审美,以至于有的音乐课音乐性不强,学生没有在教师示范下的活动,因此学生的情绪体验十分苍白。

3.学生活动留于一般,缺乏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现。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缺乏引导学生聆听、体验、品味、模仿、表现、创造音乐的方法。例如,有些音乐、艺术作品,需要反复的聆听、观察,通过教师引导,促使学生发现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蕴涵的审美意蕴、体验艺术的表现形式,并逐步获得艺术的感受提高鉴赏力和创造力。 

4.教师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在教学资源与知识点的结合上把握不够,没有深入地、多角度地挖掘教学资源的教育内涵,在联系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比较牵强生硬,有的在利用学生资源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状态顾及不够。因此教师在利用资源的适切性和有效性方面需进一步提高。

5.教学缺乏审美感。尽管教师在课前做了精心的设计,运用多媒体,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学节奏平缓,缺乏起伏变化,有的过多的使用媒体,使音乐教学缺少了生动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6.抛开音乐讲人文,是教师常犯的问题。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还并不真正理解音乐人文的价值、学习的目的。殊不知,音乐、艺术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审美,对音乐人文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人群(音乐人)的生活、学习、思考、创造、奋斗、追求的心理路程,体验作品蕴含的人文思想,感悟作者生活的时代、创作的背景,探寻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与贡献,学会在音乐欣赏中思索、联想,让学生透过心理去审美,才是音乐教学追求的境界。

7.教师取代学生思考和发言,也是常有的现象。尽管教师们一致认为,传统的一言堂不可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脱离不了传统的羁绊。当代教育实践的研究认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发言次数比例应大于5:1,教师的发言着重发挥引导和梳理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而不要让学生对着教师讲。如果教师的发言过多,学生就会有选择地说出某些观点去迎合老师,这样就会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

8.课堂组织能力和语言感染力缺乏,例如:对课堂发生的音准问题不予理睬:过多使用激励语言,在评价上不够注意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教学节奏的把握不够明快;

面对突发事件和已经意识到的教学问题,缺乏机智的应变和反应能力。

二、实施意见

1.重视课堂音乐教学。

虽然音乐教学的功能定位十分明确,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心理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别,因为音乐学科与升学无关,认为可有可无的不在少数。因此对音乐课评价的角度也呈现出多种不同。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重视课堂音乐教学,让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2.学习新课程标准。

把握课程改革的新导向。以课程化、专业化要求组织好教研工作。在教研工作中要积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教材把握、教学设计、备课方法等方面要进行悉心的指导。

3.提高专业教学技能。

 在教学中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让“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并积极加以贯彻。指导教师不间断地练习基本功,加强专业培训,注意综合素质的提高。

4.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

(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5.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还包括教师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教学环节。由于音乐教师教授的班级比较多,针对不同班级学生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音乐教师应具备灵活调整教学环节的良好素质。如在不同的几个班执教同一课时,教师可对每个班的教学环节和侧重点做不同的调整。对乐感较好、表现力的较强的班加强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处理;对于好动、学习兴趣浓的班级增加了画旋律线的游戏环节;对于乐感稍弱、接受较慢的班级则采取了“拍子组词”、“红星评比”等的游戏激励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总之,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从学生出发,从教学目标入手,这样才能为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6.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 场景引入等。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将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深入和发展:①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插图、观察荧屏自主深入课堂学习。②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音乐后说感受、给音乐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③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表演创作、歌曲创作、节奏创作、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7.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

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

8.充分的利用课堂评价。任何的评价都不是随意的,从课改之前的吝啬赞美到课改之后到处泛滥的“你真棒!”教师们对课堂评价产生了许多误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课堂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了,教师对如何使用好课堂评价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着几点原则:

(1)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如低年级的学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较重,上课时容易做小动作或没跟上教师的课堂节奏,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奖励其他表现好的同学来引导表现不好的同学,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但他们同样希望得到好的评价,善意的批评、用心的引导他们是能感受到的。

(2)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

(3)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课堂评价有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而在以往的课堂中运用最多的是教师评价,压抑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体现,所以在还课堂给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还评价权给学生,他们更了解课堂评价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9.在教学设备的管理上,要检查督促,使教学用具及学具尽快落实到位;音乐室要宽敞明亮,教室布置要高雅,有文化品位,保证学生的音乐活动能积极健康地充分开展;各校将现有音乐教学音响资料交由音乐教师使用和保管,以确保教学使用方便;音乐课的音响资料每年应添置和更新一些优秀的新近创作和获奖的音乐、舞蹈、器乐作品。

10.设备问题:新教材有器乐教学,但我区器乐进课堂的学校寥寥无几,有的学校教具损坏不修,有的学校音响资料不齐,钢琴走音,不及时调音,都将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目前仍然有个别学校专用音乐教室空间狭小或无教室;音乐专用设备放置仓库数年不用于教学;为音乐教学购置的音响资料,在使用申领上,手续相当麻烦,有些设备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总之,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艺术教育自身的独特功能,不是其他学科可以代替的,所以重视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