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 课本47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 ||
教学目标 | 1、在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 ||
重难点 |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列竖式计算时积的定位。 | ||
教具学具 | 尺子 | ||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梳理问题 1、你了解到哪些计算145×12的方法? 2、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与小对子说一说? 教学策略: 1、小对子交流 2、汇报展示 3、质疑补充 4、新知内华 三、汇报交流 出示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1.看题,说一说题中描述的情景。 2.再看题,找一找题中的数学信息。 3.理解题意并列式 145×12= 4. 方法探究 (1)估算:把145看作150,12看作10,结果为1500千米,但是不够准确,应该用笔算。 (2)笔算方法: 145 × 12 先用个位上的2乘145,得数的末位与12的个位对齐。 再用十位上的1×145,得数的末位与12的十位对齐。 最后把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四、进阶式作业: 第一关 我是合格小医生 教师出示典型错题,(没有对齐数位,忘记进位等典型错误),引导学生去诊断,去改正。 第二关:小组来竞赛(四人小组每人一题,比正确比速度) 237×82= 425×36= 176×47= 134×12= 第三关 我来当经理 鲜花店经理花3000元批发了225束鲜花,如果每束鲜花卖15元,卖完这批鲜花,经理可赚到多少钱? 五、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二次设计 | ||
板书设计:
| |||
课后反思: |
教学内容 | 课本48页例2及相应的练习 | ||
教学目标 | 1、掌握因数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3、抓住知识间的联系探索新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 ||
重难点 | 重点: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及积德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难点: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 ||
教具学具 | 多媒体课件,说学稿 | ||
一、问题梳理 出示(1)160×30= (2)106×30= 1、这两道题均可以用口算和笔算计算,请说说你的方法。 2、竖写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3、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教学策略: 1、小对子交流 2、汇报展示 3、质疑补充 4、新知内华 二、汇报交流(质疑探究) 1、口算方法:先算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 笔算方法: 160 × 30 先用个位上的0乘160,得数的末位与30的个位对齐(0×任何数都得0,可以省略)。再用十位上的3×160,得数的末位与30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乘得的积加起来。 2、口算方法:先算106×3=318,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笔算方法: 106 × 30 先用个位上的0乘106,得数的末位与30的个位对齐(0×任何数都得0,可以省略)。再用十位上的3×106,得数的末位与30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乘得的积加起来。 笔算方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巩固新知: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 二次设计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内容 | 课本51页例3及相应的练习 | ||
教学目标 | 1、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初步渗透归纳的思想方法。 2、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培养初步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 ||
重难点 | 重点:掌握积德变化规律 难点:自主思考探究,归纳出积德变化规律 | ||
教具学具 | 尺子 | ||
一、呈现研究内容 1、观察下面算式中因数和积的变化的情况,根据你的发现接下去再写两个算式试试看,相信你能行! (1) 6×2=12 (2) 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2、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二、问题梳理: (1)将你的发现在和你的小对子交流。 (2)举例验证你组的发现是否正确。 举例验证:
教学策略: 1、小对子交流 2、汇报展示 3、质疑补充 4、新知内华 三、汇报交流(质疑探究) 1、 思维引导 (1)观察第一组的三个算式,进行比较,发现第一个因数都是6,第二个因数不断变大,分别是2、20、200,积也在不断变大,分别是12、120、1200. (2)观察第二组的三个算式,进行比较,发现第二个因数相同,都是4,第一个因数不断变小,分别是20、10、5,积也在不断变小,分别是80、40、20。 2、 方法探究 (1)规律: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 (2)规律: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跟着除以几。 小结: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3、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8 × 50 = 400 (2)、A × B = 400 16 × 50 = A × (B× 2) = 32 × 50 = (A ÷4) ×B = 8 × 25 = A × (B÷ 2) = 四、达标检测 1、如果 A × B = 200 那么: (1) ( A×4) ×( B×2) = (2) ( A÷5) ×( B÷2) = 2、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填空。 (1)15×8=120 (2)、12345679×9=111111111 15×16=( ) 12345679×18=( ) 15×24=( ) 12345679×81=( ) 3、解决问题 【 苹果: 3千克 20元 】 【 梨: 2千克 10元】 妈妈买6千克苹果,要用( )元,买4千克梨要用( )元。 五、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二次设计 | ||
板书设计:
| |||
课后反思: |
教学内容 | P52页例4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单价、速度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 2、基于生活现实理解概念 | ||
重难点 | 重点:使学生理解单价、速度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 难点: 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 ||
教具学具 | 尺子 |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搜集的超市购物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一)研究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 1、教学单价的概念 2、学习例4,解答下面的问题。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4千克多少钱? 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 3、你发现了单价、数量与总价有什么关系?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学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学生汇报 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学生汇报 三、巩固新知 P54“做一做”,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加强对数量关系的认识。 四、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 二次设计 | ||
板书设计:
| |||
课后反思: |
教学内容 | P53页例5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时间和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 2、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 ||
重难点 | 重点:使学生理解速度和时间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 难点: 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 ||
教具学具 | 尺子,课件 |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5,研究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钢笔每支4元写作—— 4、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5、电视机每台3200元写作—— 6、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7、P54“做一做” 四、总结方法 | 二次设计 | ||
板书设计:
| |||
课后反思: |
教学内容 | 练习就P54-P55 | ||
教学目标 |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积变化的规律。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 | ||
重难点 | 准确熟练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 | ||
教具学具 | 课件 | ||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P54——1 完成后指名订正。 2、P54——3、5 思考后指名汇报。 3、P54——4 完成后指名订正。 4、P54——6 完成后指名订正。 5、P54——7 完成后指名订正,对于判断错误较多的予以指导。 二、指导练习 1、P55——8 完成后指名订正 教师指导:注意20×3=60(元),因此全选择第二种套餐显然不行。可以是两份第一种套餐,一份第二种套餐;可以是两份第二种套餐,一份第一种套餐;还可以是3份第一种套餐。 2、P55——9 完成后指名交流 教师指导:此题有两问,要先求路程,再用路程÷时间=速度 三、检测评价 1、P54——2 完成后指名汇报 2、P54——10 完成后指名汇报,说出规律。 | 二次设计 | ||
板书设计:
| |||
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