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道德与法律》题库
第一单元习礼仪讲文明
一、单项选择题
1.“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对于卢梭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C )
A.不正直的人没有尊严 B.已有尊严的人不必再维护 C.人人都需要自尊
2.“士可杀不可辱”说明的道理是( A )
A.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B.自尊必然要冒杀头的危险
C.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生命
3.下列自我认识中不恰当的是( C )
A.自我认识要建立在客观分析自己的基础上
B.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
C.我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用不着向别人学习
4.在公共场所的礼仪不恰当的是( B )
A.乘公交车时,排队上车
B.在公交车上,大声地打电话
C.过马路时,走斑马线
5. “仁慈和友善总要比愤怒和暴力更为有力。”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A.与人交往要注重尊重和友好 B.人生不应该有愤怒 C.对待所有的人都要友善同事之间的礼仪不恰当的是( C )
6. A.尊重彼此的处事方式 B.在工作、生活上,同事若有难处,应予以体谅并尽力协助 C.需要同事帮助时无需协商)
7.职业礼仪的最高境界是( C
守业敬业 B. C.奉献A. 下列不符合求职面试时的礼仪的是( B )8. A.准时赴约,不让招聘人等候讲话时要充满自信,尽量展开发挥,一展你的口才B. 服饰打扮要稳重正式C. 个人礼仪的核心是( A )9. 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A. B.仪容仪表整洁端庄、言谈举止大方得体'.
.
C.表情自然舒展、面带微笑
1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的这句诗启示我们要( C )
A.有高度的自尊
B.目空一切、自以为是
C.有充分的自信
11.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 A )
A.自我尊重
B.尊重他人
C.自信
12.当我们的某些长处受到他人肯定时,会感到格外高兴;当做了好事受到集体和他人称赞时,心情就十分舒畅。这是因为( C )
A.我们获得了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B.他人对我们的评价总是肯定的
C.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肯定,得到满足
13.由于人和人的个性不同,生活的环境与阅历不同,不同的同学形成了不同的为人处世风格。对于同学对你无关紧要的议论和批评,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C )
A.让别人去议论吧,照样我行我素
B.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己的尊严
C.冷静分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4.下列行为符合网络礼仪的是( A )
A.诚实友好交友
B.迷恋、沉溺于网吧
C.随意约会网友
15.游览景区时,不正确的行为是( C )
A.不要在“禁止入内”的草坪、鲜花丛中走动
B.不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
C.可以爬上景观拍照,以留下美好回忆
16.在办公室工作,文明的待人接物的礼仪举止不包括( C )
A.早上到达时相互问候“早”,下班时相互道别
B.见到同事或来访者,面带微笑
C.不必注意自己的办公桌整洁
二、多项选择题
1.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有( ABCD )
A.比较法
B.自评法
C.他评法
D.心理测验法
2.莎士比亚说:“玫瑰是美的……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这说明心灵美即内在美很重要。下列属于美化'.
.
。自己内在形象的有( ACD )彬彬有礼、谈吐高雅、打扮得体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志向B.A. 养成勤、实、严、精的学风,掌握过硬的本领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 D.C. 。ABCD )3.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有(言谈举止真挚大方仪容仪表整洁端庄 B.A. 表情自然舒展服装饰物搭配得体 D.C. )在社会活动的各种交谈中,涉及下列哪些主题应当忌谈( ABD 4. B.令人反感的主题A.他人隐私的主题 D.非议他人的
主题C.与工作不相关的主题 ACD )5.校园生活中,下列哪些选项是不符合文明礼仪的?( A.在教室内翻动其他同学的东西 B.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或轻声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不随意翻弄老师的物品 C.上课迟到后,从后门悄悄进入教室以避免影响老师上课 D.用餐后回教室的路上,边走边吃水果、瓜子 .AD 6.下列符合职业礼仪基本要求的是()
服务人员以自然为美,淡妆为宜,行、站、坐体态合乎标准A. 遇有客户投诉产生纠纷,要仔
细争辩B. 遇到买不起东西的顾客可以不打招呼C. 服务行业坚持信誉第一、保质保量、公平交易D.三、判断题)√道德、纪律、法律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范,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手段。(1. 要想正确地认识自己,就不能自我欣赏。(×)2. )√(3.自尊自信是正确认识自己的结果。
(4.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吸引人的力量,这就是人格魅力。√))
(5.个人礼仪修养的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
(守业是职业礼仪基本要求的首要内容。×)6. )√(7.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8.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是平等互尊、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利互助。√
奉献是职业礼仪的最高境界。√)( 9. (10.提高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要处理好工作单位内部关系。√)'.
.
第二单元知荣辱,有道德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道德的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A )。
A.道德的内容在各个时代都是相同的
B.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
C.良好的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2.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C )。
A.爱岗敬业
B.家庭和睦
C.为人民服务
3.家庭民主、夫妻和睦的前提是( C )。
A.相互尊重
B.勤俭节约
C.男女平等
4.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实现最终都要归结到( C )。
A.个人健康
B.社会风尚
C.个人品德
5.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B )
A.个人主义
B.集体主义
C.民族主义
6.( A )是对从业人员工作态度的基本要求,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
A.爱岗敬业
B.充分发挥个人才干
C.与时俱进,具有创新意识
7.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的这句话表明( A )。
A.诚实守信是每个人都必需遵守的做人准则
B.诚实守信是自然形成的行为准则
C.诚实守信的内涵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
8.小高在十字路口闯红灯,被拦住。他的行为主要违背了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哪条?( B)
A.明礼
B.守法
C.诚信
9.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这句话主要体现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哪一条?( C)
A.明礼
B.勤俭
C.自强
10.小华花钱大手大脚,常常受到奶奶的责备。小华笑奶奶“太落伍”:“奶奶,现在节约过时了,都提倡消费。”关于节约与消费,正确的说法是( C )
A.节约就是要尽量可能的减少消费
B.节约是对低收入人群的要求
C.节约与消费都应该是适应的,即“俭而有度,合理消费”
11.医生的职业道德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诲人不倦,教书育人”。这体现了职业道德的( C )特点
A.广泛性
B.时代性
C.行业性
'.
.
12.职业道德总是通过公约、条例、章程、守则、制度等形式呈现出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说明职业道德具有( C )
A.行业性
B.广泛性
C.实用性
13.某顾客在购买物品的过程中吹毛求疵,态度蛮横。此时,售货员采取的最好做法是( B )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C.让保安人员将该顾客请出门外
14.吴师傅有一个好习惯:每天坚持写工作日记,认真总结自己一天的得失,有错必改。由于人品好,工作好,连续十年被评为公司的劳动模范。吴师傅的做法属于道德修养中的( A )A.内省 B.慎独 C.敬业
15.古人把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要求去做的道德修养境界称之为( C )
A.禅定
B.坐忘
C.慎独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 ABCD )。
A.爱国守法
B.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C.勤俭自强
D.敬业奉献
2.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理解正确的是(ACD )。
A.这是我们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
B.“干一行、爱一行”要求我们一辈子只能从事一项工作
C.“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爱岗敬业的具体表现
D.它要求我们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不仅专业技能要好,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内省的作用有( ABC )。
A.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正确途径
B.是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内在动力
C.是自我调节和和控制的有效手段
D.是竞争的必要手段,有利于获取最大利益
4.下列行为中遵循了社会公德规范的是( BD )。
A.过马路时为“便捷”而翻越栏杆
B.乘坐公交车时主动让座
C.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D.见人有难,慷慨相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
A.道德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以社会、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等来维系
B.道德的内容会因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C.爱国守法,要求我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
D.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
.
6.下列对爱岗敬业理解正确的是(ABCD )。
A.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
B.爱岗敬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促使各行各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C.“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爱岗敬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D.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都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
三、判断题
1.道德的内容不会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3.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具备多种良好品质,而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4.企业和行业的形象主要是通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体现出来的,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没有太大的关系。(×)
5.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各行各业共同遵守的道德基本规范。其中敬业、诚信是职业道德规范的重点。(√)
6.作为一个中职生来说,决定今后能不能有所成就最关键的因素是技能,有了技能,我们的事业就能成功。(×)
7.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就是告诉我们一辈子最好只从事一项工作。(×)
8.诚信和公道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
9.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10.中职学生还处于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阶段,并不需要培养和增强廉洁意识。(×)
11.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业人员的首要素质。(√)
12.丁茹同学在没人监督的时候,也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毫不马虎。这就是慎独的表现。(√)
13.内省是一种纯粹的个人心理活动,和岗位实践没有多大的关系。(×)
14.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就是要牢记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5.等到了工作岗位上,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不用刻意培养训练。(×)
16.我上班挣钱,天经地义,没有奉献的义务。(×)
17.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18.“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这体现了“办事公道”这一职业道德要求。(×)
19.乐业是爱岗敬业的前提,勤业是爱岗敬业的重要体现,精业是爱岗敬业的升华。(√)
20.职业道德具有塑造企业和行业形象,提高企业和行业信誉,促进企业和行业发展的作用。(√)
21.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
22.家庭美德规范的内容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
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一、单项选择题
1.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国家的一切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都不得与之相抵触的国家根本法是( A )
A.
B.民法
C.刑法
2.在我国公民首要的基本是( C )
A.平等权
B.宗教信仰自由权
C.生存权和发展权
3.关于纪律和自由的关系,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自由是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
B.只要不违反纪律,每个人都会获得充分的自由
C.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的,不能统一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依靠、司法机关寻求帮助
B.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先以以牙还牙的手段报复对方
5.实现的保障是( C )
A.稳定
B.发展
C.法治
6.普法的重点对象是( C )
A.全体公民
B.犯罪分子
C.青少年
7.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举证一般实行( C )的原则。
A.回避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谁主张,谁举证
8.审判机关只能服从法律,不能受上级机关、行政机关及个人的干涉。这体现了(A )原则?
A.性原则
B.回避原则
C.公平性原则
9.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用来查明案件事实情况的唯一手段是( C )
A.物证
B.人证
C.证据
10.我国诉讼实行的是( A )
A.两审终审原则
B.一审终审原则
C.回避原则
11.符合中华民族“和为贵”的传统美德的非诉讼方式是( A )
A.调解
B.仲裁
C.行政复议
12.所谓“民告官”就是( C ),它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行政机关为被告向人民提出的告诉。
A.民事诉讼
B.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
.
13.下列不属于非诉讼解决纠纷的途径有( B )
A.调解
B.上诉
C.仲裁
14.我国的审判机关是( B )
A.机关
B.人民
C.人民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生活必须有纪律,我们学生应该遵守的纪律规则有( ABC )
A.《学生守则》
B.《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校园管理规定》
D.《环境保》
2.法律的显著特征有( ABCD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D.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3.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 ABCD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4.我国的诉讼可分为( BCD )
A.自我诉讼
B.刑事诉讼
C.民事诉讼
D.行政诉讼
5.公民的诉讼权利主要有( ABC )
A.公民有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B.公民有上诉的权利
C.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D.公民有抗诉的权利
6.下列行为构成犯罪的有( BCD )
A.有人落水,过路人见死不救
B.李某(22周岁)伙同王某(18周岁)持刀抢劫
C.父母对孩子不尽抚养义务,遗弃后致使孩子饿死
D.某职高学生甲(16周岁)和乙(17周岁)因发生口角而大打出手,致使甲的头部受重伤
7.中职学生吴某,迷恋网络,不思学习,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来竞发展到持刀抢劫,受到刑罚处罚。对此正确认识的是( ABD)
A.中职学生要认真学法,依法自律
B.中职学生要努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C.不去网吧的学生可以不学法律
D.我国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还有待加强
8.作为新时代公民应该树立正确的( ABCD )
A.公识
B.国家意识
C.法律意识
D.权利和义务意识
9.下列哪些体现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BC )
A.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遵守法律
'.
.
国家行政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任何公民都要给予平等对待B. 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
受到法律制裁C. 根据职位可以酌情减刑D.三、判断题1.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只有道德和法律。(×)
2.一行人在过路口时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他这样做是聪明灵活之举。(×)
3.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法制和德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6.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部门提起诉讼。(×)
7.根据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民主集中制。(×)
8.任何公民只要违反了法律,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这体现了“执法必严”的精神。(×)
9.某法官赵某在审理一起共同犯罪案件中,因其弟是犯罪嫌疑人之一而退出审判活动。这体现了诉讼中的公开审判原则。(×)
10.民事诉讼中一般实行的举证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
1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除了依法治国外,还包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13.一个合格的公民应当是爱国的、守法的、有责任感的、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
14.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体现在规定了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度和原则。(√)
15.法律实现正义的方式主要有实体正义、程序正义。(√)
16.程序正义实现的标准有裁判者保持中立、当事人充分参与、裁判过程尽量公开。(√)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已,避免违法犯罪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C )
A.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B.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C.张同学经常迟到的行为
2.李某与蒋某离婚,10岁的孩子判给与母亲蒋某一起生活,李某每月给孩子一定的抚养费。李
某再婚后,拒绝支付抚养费。蒋某将李某起诉到人民,经过调查了解,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判决李某必须承担对孩子的抚养教育义务。李某的行为是( A )
A.民事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违法治安管理行为
3.王某养了一条宠物狗,经常半夜吠叫,干扰周围居民的正常休息。民警接群众举报后对王某提出警告,'.
.
要求对宠物狗进行约束,但王某并不改正,派出所对王某处以500元罚款。王某的行为是( C )
A.行政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违法治安管理行为
4.中职业生小强出于好奇、刺激心理,因为经常拨打“110”,被现场抓获。他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中的( C )
A.扰乱公共秩序行为
B.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C.妨害社会管理行为
5.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于某通过各种形式散布谣言,声称某地某时发生多少级的地震,在社
会上传播,使部分公众产生恐慌情绪,影响了社会安定,机关对其依法进行了处理。于某的行为是( A )
A.扰乱公共秩序行为
B.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C.妨害社会管理行为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