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汲取(jí) 阴晦(huǐ) 徒跣(xiǎn) 孜孜不倦(zī zī)
B、愕然(è) 滞碍(zhì) 缟素(gǎo) 咨诹善道(zōu)
C、惘然(wǎng) 拮据(jū) 牡蛎(lì) 舴艋舟(zhà)
D、发窘(jiǒng) 恣睢(zìsuì) 鸿鹄(hú) 一抔黄土(bēi)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
A、弥足珍贵 涕泗横流 精血诚聚 万罐家私
B、媚上欺下 无与伦比 怒不可恶 狗血喷头
C、饱食终日 登峰造极 恃才放旷 刻骨铭心
D、郑重其是 袖手旁观 高谈阔论 面面相觑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3分)
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C )(3分)
A.食用一包油炸方便面所摄入的油量高达30克,这已是每人每天摄入油量的上限。
B.小行星“2012-DA14”号明年2月将掠过地球,进入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圈。
C.各地要将《新华字典》列入2012年新建的农家书屋图书采购(名单)。
D.一度在松花江内消失的珍稀鱼类再次出现,这令当地渔民兴奋不已。
①找出文章中的几处“中国人”,分析内涵是否相同?
a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b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c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d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e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明确:
a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
b 指广大人民。
c 指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d 指所有的中国人。e 指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1.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诓骗(kuāng) 渺茫(miǎo) B.玄虚(xuán) 脂粉(zǐ)
C.宰相(zhǎi) 麻醉(zhuì) D.省悟(xǐng) 脊梁(jí)
2.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1934年,是鲁迅先生为批驳抗日前途悲观、鼓舞民族自信而写的一篇杂文,后收入《且介亭杂文》集。
B.“正史”即清高宗(乾隆)诏定的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史史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二十四史。
C.梁启超在《中国史界案》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意思是说:二十四史不是史书,而是二十四个姓氏的家谱罢了。
D.“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3.这段话中的"人们"、"他们"、"大家"、"中国人"、"一部分人"等人称代词,分别指代的是( )
A.自古以来的人,有自信力的人,老百姓,全体中国人,为资产阶级效劳的人。
B.承前指"埋头苦干"等四类人,中国党及其领导下的和人民,当时社会上一般的人;泛指中国人,反动政客及御用文人。
C."埋头苦干"等四类人,全体中国人,中国的人们,少数统治者。
D.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人,普通老百姓,全体中国人民,少数反动文人。
4.下列有关"中国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中三处加点的"中国人"含义是不相同的。
B、所有的中国人都有着"自欺"的传统,因为"自欺"而无法自信。
C、评定中国人是否失掉自信力,要看的不是状元宰相的文章,而是脚踏实地为民话的人们。
D、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论调中的"中国人"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5.第一段与第二段关系是
[ ]
①第一段是作者概写敌论论据,为第二段归纳敌论论点提供依据。
②第一段写御用文人的行为,第二段写他人的言论,揭露他们可耻的言行。
③第一段分别从三个方面揭露,第二段从一个方面揭露,作者从四个方面揭露御用文人的丑恶嘴脸。
④第一段是敌论论据,第二段是敌论论点,作者准备从驳论据入手进而驳倒敌论论点,所以将其论据和论点一起端出。
6.对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A.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的欺骗手段。)
B.国联就渺茫。(渺茫:离得很远,视觉模糊,看不清楚。)
C.有为民请命的人。(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D.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1----5自然段
7.上面语段批驳的方式是
( )
A.直接批驳
B.通过驳论据来驳论点
C.通过驳敌论证来驳敌论点
D.间接反驳(通过下面立论来驳论点)
4.上面语段的“他信力”指________,“自欺力”是指________。
8.上文在“他信力”和“自欺力”上加引号,所起的作用是
( )
A.表引用 B.表强调 C.表特殊称谓 D.表讽刺否定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抹杀 B、悲观论调 求神拜拂 脂粉
C、前扑后继 埋头苦干 渺茫 D、舍身求法 自欺欺人 炫虚
3、下列词语中加粗词的意思不合句意的一项是( )
A、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脊梁脊梁脊梁(不屈不挠,不断奋斗的中国人)
B、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自欺欺人自欺欺人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一味地信地、信物、信外在玄虚的人)
C、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地底下地底下地底下(指土地下面)
D、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玄虚玄虚玄虚之至了(无法捉摸,飘忽不定)
4、下列各句中“中国人”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B、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C、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自信力”。
D、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中国人的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
5、“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句中的“脂粉”的修辞方法和含义是 ( )。
A、借代,指为反动派涂脂粉的人。 B、借喻,比喻反动派的御用文人。 C、借代,指反动派的欺骗宣传。 D、借喻,比喻反动报刊上的欺骗宣传。
二.阅读语段,回答下述问题。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1.这段话中"人们"的谓语是( )
A.是 B.少 C.现在 D.何尝少
2."被摧残"、"被抹杀","消灭"的主语是:( )
A.人们 B.他们 C.大家 D.中国人
3."那"指代的是( )
A.这一类的人物 B.他们不为大家所知道的事实
C.将"失掉自信力"的说法加于全体中国人 D.将"失掉自信力"的说法加给有的中国人
4.这段话中的"人们"、"他们"、"大家"、"中国人"、"一部分人"等人称代词,分别指代的是( )
A.自古以来的人,有自信力的人,老百姓,全体中国人,为资产阶级效劳的人。
B.承前指"埋头苦干"等四类人,中国党及其领导下的和人民,当时社会上一般的人;泛指中国人,反动政客及御用文人。
C."埋头苦干"等四类人,全体中国人,中国的人们,少数统治者。
D.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人,普通老百姓,全体中国人民,少数反动文人。下载本文